诗文库 正文
采莲赋附歌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荣华息,功名恻(以上二句,《英华》作「芳草惧修名」,周必大等校《英华》引集本作「芳华惧功名」),奇秀兮异植,红光兮碧色。
禀天地之淑丽,承雨露之沾饰(周引集本作「华饰」)。
莲有藕兮藕有枝,才有用兮用有时。
何当婀娜花(《英华》作「华」)实移,为君含香藻凤池(见《四部丛刊》本《王子安集》卷二,校以《文苑英华》卷一四八。)。
题临兰亭序 北宋 · 苏易简
押元韵
有若似夫子,尚兴阙里门。
虎贲状蔡邕,犹旁文举樽。
昭陵自一闭,真迹不复存。
予今获此本,亦可比玙璠(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七《跋苏舍人题临兰亭序诗》引)。
夜宿善权寺追怀陈述古 北宋 · 刘彝
押有韵
精识世稀及,直道古难有。
哲人虽云亡,遗德不可朽。
尝厌石渠游,是邦爰出守。
浚河纳湖波,股派活畎亩。
学宫起城隅,涂人或薪槱。
既富而教之,薄俗适忠厚。
矧予平生时,昏弱赖磨揉。
共探姬孔微,肯出皋稷后。
醇源浩罔涯,实行靡容苟。
逝甘老岩阿,寂寞待同叩。
天乎夺大成,旅兹宜兴阜。
我来薙荆榛,雨泪滴杯酒。
恸哭起秋风,落叶纷林薮。
永怀三益恩,语报乏琼玖。
愿子生人间,世世为亲友(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六七《泛舟游山录》)。
题招隐寺 宋 · 王琪
苍崖何蟠回,尝为隐君宅(自注:宋戴颙善琴,隐居此山。)。
孰谓人琴亡,松风正萧瑟。
花闲雪英舞(自注:卫公玉蕊诗在焉。),鹿去岩泉冽(自注:山有鹿跑泉,唐蒋防为之铭。)。
经声草堂迥,天香中夜发。
月落山气深,清猿啸亦绝。
如何人外迹,轻为世网别(宋周必大《玉蕊辨證》)。
题馀干县干越亭 北宋 · 李孝先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吴越犹干地要冲,树亭危岸势凭空。
春潭倒影黄昏月,古木喧声白昼风。
鸥鹭惯来窥宴席,烟云无著护帘栊。
凄凉故国多迁变,独有溪山在望中(宋周必大《文忠集》卷四六《题李玠叔诗文》)。
书简帖 其十六 宋 · 薛绍彭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七、《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三
绍彭启:久不闻动静,下情驰仰,何可以言。比日不审尊候何如,伏想起居万福。阔别累年,曾未邂逅,从者尝入都否?今领何局也?末期展晤,临书惘惘。秋冷,万万多爱多爱!不宣。绍彭顿首子充通真阁下。闰九月十日。
请豫造浮桥以破西夏并兵之谋奏 宋 · 苗履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宋会要辑稿》兵二八之四二(第八册第七二九○页)
西夏用兵多因秋成。深入讨荡,以破并兵之谋,欲豫造浮桥,缓急济渡军马,使右厢常为备禦。造船止费万缗,常具图议建金城关,因旧基增损,周圆长千步已上,中系浮桥,矢石不及。洪道须阔,以防火械。仍于兰州置水军,一指挥以五百人为额。夏贼每并兵河南,盖阻大河,右厢初不为备,如问作渡河入讨之势,虚实罔测,庶伐其谋。
句 其五 宋 · 王安中
押真韵
不论与汝小一月,政自容君数百人(宋周必大《文忠公集》卷五三《初寮先生前后集序》)。
程氏世谱序(元祐间) 北宋 · 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三、道光《休宁县志》卷二○
程氏望出广平,其上世盖高阳之诸孙也。在五帝世为火正,为祝融,为和仲、和叔。逮及周成康之际,始受封为程国。由周而下,世有闻人,见于传记可考。唐末五代之乱,亡失旧谱,上世次序,不可复知。祁为儿时,受教于先祖曰:「程氏中微,不得祖谍。自吾有知,深忿惜之。今且老矣,子孙必当承吾志。凡遇同族,宜博采访,期于必获而后止」。且吾闻之先府君,以为吾家盛德之后,盖重安忠壮公之系姓也。其后家君为和州历阳县尉,故吴门光禄帅洪道过南豫,从容谓家君曰:「吾姓同出黄墩,而谱书不传,意其遗落民间,尚未泯坠。吾曹游宦,先至歙郡,当力求之,毋忘以成书相寄也」。熙宁十年春,家君由小著得请知歙之婺源。明年,岁在戊午,实元丰元年正月之九日,于歙县得程氏数十家于黄墩,其豪曰志忠,率诸族父子兄弟迎谒道左,虽皆未学,然颇知礼,盖有衣冠遗风焉。从而询之,乃出《家谱》一卷,祖孙相传,多历年数,文字漫灭,世次不明。又得所谓相公墓及宅基,射蜃湖、浴马池等处,里民谈忠壮公遗事,历历可听。其盛德在民,岁时相与祠事不绝。家君既拜墓下,又从歙令张世望借取图经,因以考实所闻,盖皆符合。居无几,海宁族人程立亦献其所藏世次一卷。两家谱叙仅足以相补,词多鄙野,不成句读。或传歙县程璇家有善本,会其家因回禄之变,并以亡失。先是家君将之歙,留祁居家,自婺源至黄墩,岭道回还,凡二百馀里。既行之三日,祁夜梦如迷途入一大墓中,意甚恐。适一古衣冠丈夫援手指之曰:「道此可还而家也」。及寤,颇记其状。比家君还自歙,述墓茔林隧之势,如梦所睹。于是家君悉以所得程氏谱书付祁,曰:「女当论次。吾读旧谱,至荆州骠骑,有三世不修谱之戒,诚哉是言也。且忠壮精灵英爽,死且不朽。殆神有意属女于梦寐,吾滋异之」。祁奉命不自揆度,实始载其事于心,由是稽考史传,以相證佐。一代定著为一谱,以《开元谱》为第一。其后十年,调补玉溪掾,其书粗成,然犹未敢以为是也。东南族人或有好事者,随辄取去,离析卷帙,迁附臆说,其所写本,率多异同,往往标写以为祁所定,前后相诡,理出厚诬。元祐间,祁掌教卫学,暇日复加铨择,铅椠编简,不去几案者垂又五年,乃能讫事。因窃叹曰:程氏谱谍散漫无纪久矣,凡我同姓,宜所共惜。今以祁之固陋,其所论次,大惧不文,不足以发扬万分之一。然其世序条例,颇用史法,井井条理,不为不备也。倘宗人与我同志,或嗣有所见,或别有藏书,与今谱不同者,益以见教焉。以祁犬马之齿或未衰也,尚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按:《程典》卷三○,明刻本。
与刘子柬 其三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卢溪文集》卷三二
某启:不相见之久,承惠问,甚慰所怀,比辰起居佳胜。近报魏公乞致仕,不允,除少师,建节判福州,尚辞免未已。昨日得周舍人书,云与吾亲十年前曾半面,笃志科举,所学必过人。此公不妄许可,亦喜子柬能自力,谩恐知之。承惠细茗两种,皆奇绝。匆匆,未有佳物为报。不宣。
跋钱吏部燕举人诗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一、《卢溪文集》卷五○
国家网罗英材,必始于郡国,命乡论秀而升之,太守实任其责。庐陵多士之域,方升平时掉鞅于举场者四千人,拔其尤而充贡者才四十五人。厥后寖盛,而州郡多事,止给牒与计吏偕至京师,废罢《鹿鸣》之礼。乾道四年戊子宾兴之秋,乃遇临安钱侯吏部绾铜虎适至,阅仕版,见峨冠侈袂,争锋而入棘围者至八千人,拔其尤而升者六十八人。侯乃修故事,举坠典,以乡饮酒礼设宾主,陈俎豆,合乐张宴,歌《鹿鸣》之诗,叙长少焉。太守即席赋诗,乡先生胡侍讲、周舍人,贡首刘怀英等六十八人皆属和。州民耆老聚观以为荣,咸称颂太守之美,使此州文物益大张阐,真稀阔盛事,前所未有,不可不书。卢溪王某谨跋。
故欧阳县丞墓志铭(绍兴三十年十一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四、《卢溪文集》卷四三
欧阳氏得姓远矣,文忠公《谱》有曰通者,仕唐尤显名。通三世生琮,为吉州刺史。琮八世生万,为安福县令。自万至鄠,始居安福。至公曾祖讳载、祖讳瑜,皆隐居;父讳安稷,淹贯群书,两与贤能之荐,四试礼部,将辩论而官之,以疾卒于京师。公自太学跣足护其柩以归。公讳皤然,字达可,天资夙悟,尤邃于经。方三舍法行于郡国,达可携诸弟入泮宫皆有声,每试辄出头角。宣和元年以上等校定试入上等,与弟廷光联贡于辟廱。明年达可升补太学内舍,未及再试,而舍法亦罢。父母既没,遭兵火,里巷无尺椽,惟先府君所建精道堂独存,兄弟四人同居其中,衣食无异,乡人钦慕之。绍兴十二年该廷试,授右迪功郎、潭州攸县丞缺以洁廉介特为上官所知,凡一路疑狱及滞讼屈于权势而不敢决者,悉以委公。由是人争荐之,凡得七章,以考未足,止关升右从事郎。在武冈时,溪洞杨再兴阻兵摇乱,朝廷下铜兽符,发武昌兵躬讨。军无宿储,守令搏手无他谋,适枢密院删定官方公畴为通判,方公有异材,密使馈粮,不数日而贼破。当是时,群蛮视方公号令如风雷,边氓感方公恩德如再生,独太守不察机事有不可旋踵,乃以方公为侵权,起大狱。闻于朝,群情恟恟,达可率同僚欲白太守,辩其事之所以然。郡僚有平昔游方公门者,反背诽助成其狱。此正韩退之所谓平居强笑语,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小人之态自昔如此。厥后太守卒以言罢,而方公亦湔洗,功状粲然,皆如达可之言。武冈县令素迟缓不集事,而军须皆达可出力。及奏功,则推美于令,而令受其赏,此尤人所难者。呜呼!事难乃见君子,达可行己临政皆有过人,不可以毛举,故取其大槩志之,则其平生操履节义皆可见矣。余尝见方公手书与达可,有「高义绝识,追配古人」之语,乃知其事之信然,追配古人非虚语也。秩满,就移攸县丞。忽一日,聚群子弟侄语平生,若将之官而相别者,是夕得疾,终于家,实绍兴二十有九年六月五日也,享年六十有九。初娶彭氏,再娶左氏。男四人:长不及名,次如圭、如熏,皆力学,季尚幼。女一人,适进士刘大亮。孙男一人。明年十一月甲申葬于邑之北乡南岭之原,如圭携其先友左君时彦所撰行状来乞铭,为之铭曰:
天马汗血,一喷千里。自负其良,深藏不市。力方盛时,谁或絷之。至于老矣,骨犹骏奇。如君盛年,头角轩轩。使之得路,如骥腾骞。邅回晚节,其气犹全。万不一试,而止于斯。其平生气节行艺,犹可托铭诗以槩见,于后世而传焉。
四令公祠堂记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九、《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三、康熙《粤西文载》卷三七
余尝读国史,见秦国陈公以直道事太宗皇帝,位不满德,卒官谏议大夫、知开封府。挺生三杰,皆以道德文学践大官,为将相:曰尧叟,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为文忠公;曰尧佐,特进、尚书左仆射,是为文惠公;曰尧咨,武信军节度使、知枢密院,是为康肃公。一日,秦公与客语,三公已贵,立侍公侧,坐客踧踖不安求去,公笑曰:「此儿辈耳,姑徐之,尽所欲言者」。于是史官记之,天下诵之,而陈氏父子兄弟世家之荣,至今以为口实。至道丙申,文忠公尝以广西转运使平南蛮之乱,洎绍兴癸丑,文惠公之曾孙兖,以右朝请大夫、直秘阁、广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继公后,盖百三十有八年矣。直阁公能以儒学世其家,群书皆成诵,尤通吏道,精练法律,顷由台郎娄将使指,朅来广右,益有能名。及是,访公之遗,无在者,独有《新馆铭》石刻僵仆草棘中。又,公征蛮时,吏士蒙犯瘴毒多死,手自撰集古方,书养生之说,刻之传舍,一方蒙赖,故能独存,而岁久亦讹缺。直阁公慨然念故物之亡几,遂掖仆碑而起之,又追补方书之缺坏者,龛于故处,即听事之东,辟屋三楹,绘秦公、文忠公、文惠公、康肃公四公之像而祠之。某贬象江,还过桂林,拜谒祠下,生气凛然,如太山乔岳之镇,真古所谓大臣者。余与直阁公,二十年之旧且厚善也,乃属于不腆之文,而不敢辞。恭惟太祖、太宗提三尺削除僭乱,真宗、仁宗包干戈以文太平,圣哲并骛,出依日月之光,独秦公三子以魁垒硕大光明之杰作配元圣,以身用舍,为朝廷轻重。交持国钧,更掌兵柄,一门冠冕,蝉联三镇,旌节相望,佐佑两朝,以功名福禄始终为天下巨室,于虖盛矣!王室中微,群黎厌乱,天子当馈太息,求人如不及。窃观四公遗像,追想一时社稷之高勋,于此兵乱俶扰之中,固宜见者必趋,过者必轼,饮食者必祝焉,岂谓学士大夫区区念祖之私哉!于是书之以告后之君子,俾勿坏。绍兴四年十月日,晋陵孙某记。
坰邀公卷煎茶 北宋 · 吴则礼
阿坰手持都堂胯(原校:宋姚宽云茶之极精好者,每胯工价近三十千。唐庚《斗茶记》:茶不问团胯,要之贵新。周必大集:以诗送北苑八胯。胯字皆从月不从金。原本胯误作銙,今改正),百千砗磲未论价。
渴心知我生尘埃,故遣一瓯官茗来。
上方井水绝世无,中𤃩谷帘定庸奴。
径当浇汝三尺喙,要著胸中万卷书。
外家典刑有诸老,封胡羯末端复好。
皎如珊瑚在琳房,况乃薰以正焙香。
阿坰性独爱文字,望见俗物辄走避。
虽然此事已可久,莫负从来铁御史。
天下学校诸生添治内经等御笔手诏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宋大诏令集》卷二二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七
道无乎不在,在儒以治世,在士以修身,未始有异,殊途同归,前圣后圣,若合符节。由汉以来,析而异之,黄老之学遂与尧、舜、周、孔之道不同。故世流于末俗,不见大全,道由之以隐,千有馀岁矣。朕作而新之,究其本始,使黄帝、老子、尧、舜、周、孔之教偕行于今日。可依下项:
一、崇宁以来,学校遍天下,士虽知所向,而不见道之大原,其所习尚取办艺文之末,以应考选程式而已。合而同之,使知大道之全,性命之本,则士不流于俗,天下庶乎无二道。可令天下学校诸生于下项经添大小一经,各随所愿分治。大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小经:《庄子》、《列子》。
一、大道废坏滋久,作兴斯时,世未知向,士未丕变,抵法违理者尚多。盖人不教养,才不抡选,朝为仆厮贱隶,晚服冠裳,号为学道之士。夫人能洪道,非道洪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自今应入学人,并令所在州县勘会保明,不经刑责,不犯十恶、奸盗及违八行之人,许入州县学教养,并依见行学法。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儒书,俾合为一道。可依下项:大经《周易》,小经《孟子》。
一、道所以不显于时者,盖士不用于世,人不教养于学,行不修于身,故人得以贱之。今作而兴之,合儒学之士,悉由庠序,与儒为一道,苟为奖劝,亦未乐从。自来惟有先生、法师、处士、大师等号,而品秩甚少。名称既高,视官亦隆,人难遽进,并合依旧外,其在学中选入,可依下项增置士名,分入官品:元士(正五品,)高士(从五品,)太士(正六品,)上士(从六品,)良士(正七品,)方士(从七品,)居士(正八品,)逸士(从八品,)隐士(正九品,)志士/(从九品。)一、学道之士,既尽入学,则教养抡选,庶几循理慎行,异材间出。每岁试经拨放,及有度牒合披戴者,合依旧外,唯在学一年,方许披戴,则士经校试,不容伪滥,庶清其选。
一、州县学道之士,初入学为道徒,试中升贡,同称贡士;升贡到京辟雍,试中上舍,并依贡士法。三岁大比,许襕就殿试,当别降策问,庶得有道之士,以称招延。
一、元士以下,资任请给,各随品,依品品法,唯人从不差兵士役人,止于宫观内量差,其叙位在本品之下。
一、道徒在学有犯,依学法;在外及与外人相犯,依法。若犯十恶、奸盗、赃滥、诈欺,并不得披戴,即不得易名妄冒。
一、应天下神霄玉清万寿宫、天庆观知及副知,除见任人且依旧外,将来有阙,并以学校登科人充,其馀宫观亦依此。
一、志士以上,令礼部置名藉差注,并如吏部法。其犯十恶、奸盗、赃滥、诈欺,并得替如品官,仍不叙。
一、自兴道教,异人间至,深虑山林高蹈之士尚多有之,而学道之士,非专治身,出而显教,亦士之所愿;而延致之礼未尽,致老于林壑,无闻于时。可令监司访之州,州访之县,县下耆保,各具所管地分有无高尚之士,依八行法,以礼延入学,并以名闻。或高尚不愿入学,监司郡守亲临劝驾,给券马人船,差官伴送赴阙;又不愿,即具奏听旨,当赐玺书招聘。高尚之士,多隐于卒伍工隶仆厮之类,或身自犯刑责,以逃世离俗,今延纳招聘,一无所问,仰并以名闻。
送邓志宏赴试南省 宋 · 李纲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
杜门忧患馀,戚戚常鲜欢。
故人千里来,一笑解我颜。
念昔寓沙阳,溪山郁回环。
游从得良友,妙赏穷跻攀。
别来几何时,岁月惊飞翻。
索居无与游,衰病两鬓斑。
子充观国宾,假道叩我关。
草草具盘馔,把酒望西山。
道旧访陈迹,相对如梦间。
顾子若鸿鹄,整翮正高骞。
轩然四海心,岂惮行路难。
努力取殊第,自致青云端。
春风得意后,期子从兹还。
句 宋 · 王绹
我欲挂冠去,君当衣锦还(宋周必大《周文忠集》卷二九《兴国太守赠太保王公绹神道碑》)。
贺和仲移居 其二 宋 · 刘才邵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苍官涌翠千株直,石栈斜飞一径通。
爽垲真能明远目,嚣尘不动但清风。
卜邻岂免烦王翰,相宅应兼出魏公。
终使里名不虚设,先栽岩桂与分丛(自注:文忠公《集古录》有明月与岩桂分丛之语,今所居里名折桂,而宅旁先已栽桂数本,故有是句。)。
虎丘第十代觉印英禅师塔铭 北宋 · 何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吴都法乘》卷五上之下
淮泗之上有古塔庙,曰普照王。自昔常用大浮图有宿德妙解、声振丛林者为长老,以奉香火。崇宁二年,虚长老之席,中都左右浮图官众皆以宝宁觉印为言。于是传旨,自金陵诏师居之。普照据诸夏之咽,释梵所会,而摩尼瑶光之名垂耀四矞。舟车冠盖闾巷之人,凡道泗往来,以斋祓乞灵塔下,退造师席,而为饭香积、谈不二,皆大欢喜,得诸饶益而后去。抑尝闻其徒以谓师在普照屡阅岁,平居与男子言不离忠孝,与女子言不离慈顺,与离世异俗学道之士言不离空寂,随其根性利锐浅深,示以方便。故人人归信而师名益高,道益广,户外之屦益满矣。盖菩提一乘嗣达摩本统,曩日仰山伟公、洞山文公、栖贤迁公皆提心印,先觉一代,见师眉宇,即推法器。至是机缘圆熟,所遇无作。正犹儒家前辈典刑既存,又经题品,虽言论风旨初未传闻,而袖手正容自能悟物者也。其所住持,如澧阳之夹山,荆南之公安、二圣,庐阜之罗汉,太平之隐静,与夫保宁普照、水西瑶胜,平江之福昌、云岩,皆天下名蓝胜域。又尝遁迹药山,散策少室,在在处处,惟为未度而作舟筏,惟为已迷而作指南。所以筌罤之在,学子与竺乾贝叶并行于宗门矣。师七十二岁,五十二腊,一日,坐堂上,鸣鼓集众,示以灭期。告大弟子智通、法宁等曰:「吾生去住本无后前,而我灭后所付嘱者,护法勤道,无爱躯命而已」。暨营龛塔、具僧供,俾勿火其骨,葬于东庵,皆委曲自区处。徐就沐浴,说偈趺坐,如入禅定,翛然而逝。时政和七年七月十四日也。宣和辛丑,通始状师前躅,与门人罄宜、道渊来谒铭,而余知师为详。师名子英,姓怀氏,号觉印,钱唐人。其母自孕不能茹荤,既生,质相卓异,不类常儿。年十五,挺然有拔俗之气,从长老希言出家。又五年,落发受具,遂往游方,得法于圆通秀公。先时,师未有省。一夕,梦白衣大士携琉璃瓶,扣以锡杖,声泠泠如引丝,复注瓶水与饮。自言梦中若甘露灌顶,下为冰雪,凛毛骨而惊,自是豁然。乃复见秀,秀印可之。故尝谓:「得吾法者三:曰珣,曰白,曰英。珣、白皆行师道,惟英异日行道超师」。当时或者颇未相然,惟汝南周公秩素深《般若》,以谓顷见师于夹山,云集百馀众,解夏馀年,无一人起者。比丘纲维与堂中之士,无一人不抠衣问道者。而通复言,自出世,坐大法会者九,而会如夹山且盛焉。执巾匝、奉杖屦,得度二百五十馀人。说法三十馀年,尤喜室中提撕后觉,软语谆谆,父教子、兄诏弟也。所谓「超祖」,殆以此欤。常斋惟饭一钵,蔬蓛盐酪,悉屏不食。冬夏衣葛与□□□。须发长数寸,目光烱然,植立望之颀秀深静,如古图画中高僧老禅在岩壁者。燕居律身甚严,与物甚周,盖为吾书所以「度己以绳、接人用枻」之说合焉。至于建设、崇饰、调护种种有为等事,则悉是觉印境中尘埃秕糠,姑置不道。一世贤士大夫闻其风而愿识,皆尊礼之。故师高蹈山海而锡虎与服,出应诸方,皆士大夫所俎豆辞畏垒之视而不得者尔。余识师最晚,情最亲。始见于水西之瑶胜,又见于虎丘。每见必款,既款必相警。发其语则始于为善,且谓余可适道也。是后出游六七年,谪官居吴,尘劳世役,缠绕摧败,欲复见师一洗心地,而师寂已久。是时通老方嗣法席,扶教洪道,名并其师。暇日,余过云岩,访通,诣东庵,吊师道像,兴怀夙契。噫嘻!觉印果与其不传者死乎?而林霏自新,山月无恙,境犹昔也。果不死乎?蒲团竹几,濛漫蛛丝,而问无应也。通曰姑铭,于是振衣稽首,系以词曰:
我有善知识,得佛无上慧。广开不二门,应缘而住世。化身诸刹土,刹刹皆说法。师说无所说,孰问孰与答。昔于瑶光前,对佛谈此事。彼佛为證明,雨天曼陀华。八部诸鬼神,宰官及居士。一切有情众,无一不听者。亿劫热恼心,如以甘露洒。虽闻其音声,而实常默然。佛谓诸佛子,各各具正眼。颠倒所散迁,正觉懵无有。忽然有本源,初未有增灭。譬如遗珠人,不悟我所有。求珠而复得,便谓我得宝。师于菩提座,维此真实语。广大无边方,为人所归赴。门庭及室宇,道路及津梁。种种善方便,悉以慈悲心。如鸿钟在虡,小大扣皆应。又如万窍风,了不见作止。木石而草衣,庄严作佛事。是皆有为法,不能见吾师。算数周沙界,譬喻周大千。是皆下劣想,不能见吾师。吾师空中云,幻灭了无迹。明明三界中,一灯常遍照。我以思惟心,谓师难值遇。三匝绕师塔,赞叹复悲涕。以我绮语业,作铭为忏悔。开封府司士曹事何安中撰。
直阁向公宣卿野服像赞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九、《大慧禅师禅宗杂毒海》卷下
予罪居衡阳阅三载,闻公守衡莅政洎平昔出处大略于衡民,遇节必立,应机必断,推经旨以行己,本仁义以及物,事无大小,剖判是非,罔有颠倒。公以为是,则尽寰宇之口以非之而终不能非公之是;公以为非,则尽寰宇之口以是之而不能是公之非。故能活己卯岁之饥民数万于垂死,至今衡民以吾父称之。则知公行己及物、居是非之间,无遗恨矣。衡民绘公像,建生祠于青草野寺以奉香火,予因睹其像而作赞,以慰衡民恋德之心。而丹青匪妙,略无彷佛。公之犹子深之出此本相示,少分似之,予亟呼画工摸而易之以冠裳,书前赞于其上以归深之,抑留此本为林下道伴。复作赞曰:
野服幅巾而藏用于山林兮,讷如也。分虎符为真明洪道衡阳之守兮,鉴如也。受命于急难之间而袒肩荷负兮,岳如也。正法奉公以禦吏而柔明兮,水如也。坐霜台扫险健之讼而空囹圄于太湖之阳兮,电如也。前赞未尽公之德兮,今赞亦聊复尔耳。知公者谁,云门村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