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下学校诸生治内经等御笔手诏政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宋大诏令集》卷二二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七
道无乎不在,在儒以治世,在士以修身未始有异,殊途同归前圣后圣若合符节
由汉以来,析而异之,之学遂与之道不同
故世流于末俗不见大全,道由之以隐,千有馀岁矣。
朕作而新之,究其本始,使黄帝老子之教偕行今日
可依下项:
一、崇宁以来学校天下,士虽知所向,而不见道之大原其所习尚取办艺文之末,以应考程式而已
合而同之,使知大道之全,性命之本,则士不流于俗,天下庶乎二道
可令天下学校诸生于下项经添大小一经,各随所愿分治
大经:《黄帝内经》、《道德经》;
小经:《庄子》、《列子》。
一、大道废坏滋久作兴斯时,世未知向,士未丕变抵法违理者尚多。
盖人教养,才不抡选,朝为仆厮贱隶,晚服冠裳号为学道之士
夫人洪道,非道洪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自今应入学人,并令所在州县勘会保明不经刑责不犯十恶奸盗及违八行之人,许入州县教养,并依见行学法
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儒书,俾合为一道
可依下项:大经周易》,小经孟子》。
一、道所以不显于时者,盖士不用于世,人不教养于学,行不修于身,故人得以贱之。
今作而兴之,合儒学之士,悉由庠序,与儒为一道苟为奖劝,亦未乐从
自来惟有先生法师处士大师等号,而品秩甚少。
名称既高,视官亦隆,人难遽进,并合依旧外,其在学中选入,可依下项增置士名,分入官品:元士正五品,)高士(从五品,)太士(正六品,)上士(从六品,)良士正七品,)方士(从七品,)居士(正八品,)逸士(从八品,)隐士(正九品,)志士/从九品。)一、学道之士,既尽入学,则教养抡选庶几循理慎行异材间出
岁试经拨放,及有度牒披戴者,合依旧外,唯在学一年,方许披戴,则士经校试不容伪滥,庶清其选。
一、州县学道之士,初入学为道徒,试中升贡,同称贡士
升贡到京辟雍试中上舍,并依贡士法。
三岁大比,许襕󲇧就殿试,当别降策问,庶得有道之士,以称招延
一、元以下资任请给,各随品,依品品法,唯人从不差兵士役人,止于宫观内量差,其叙位在本品之下。
一、道在学有犯,依学法
在外及与外人相犯依法
若犯十恶奸盗赃滥诈欺,并不得披戴,即不得易名妄冒。
一、应天下神霄玉清万寿宫天庆观知及副知,除见任人且依旧外,将来有阙,并以学校登科人充,其馀宫观亦依此。
一、志以上,令礼部置名藉差注,并如吏部法。
其犯十恶奸盗赃滥诈欺并得替如品官,仍不叙。
一、自兴道教,异人间至,深虑山林高蹈之士尚多有之,而学道之士,非专治身,出而显教,亦士之所愿
延致之礼未尽,致老于林壑无闻于时
可令监司访之州,州访之县,县下耆保,各具所管地分有无高尚之士,依八行法,以礼延入学,并以名闻
高尚不愿入学监司郡守亲临劝驾,给券马人船,差官伴送赴阙
不愿,即具奏听旨,当赐玺招聘
高尚之士,多隐于卒伍隶仆厮之类,或身自刑责,以逃世离俗,今延纳招聘一无所问,仰并以名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