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答李县丞名充 南宋 · 舒璘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二、《舒文靖公类稿》卷四
伏以桂馆腾芳,久钦先进;
松庭对咏,尚屈宏图。
顾积年怀仰德之私,幸今日有写心之见。
驰辞过誉,拜赐怀惭。
恭惟某官学际天人,识该今古。
仙窟衍蟠根之大,文星标入梦之祥。
辞藻清新,无复翰墨畦径;
人物超迈,是成朝廷羽仪。
惟有意抚民,故不辞于贰令
虽未展鹍鹏之化,已先寒雁鹜之心。
素位而行,宁有负丞之叹;
得时则驾,伫隆致主之勋。
某学愧古传,才非世用,误被王公之汲引,获陪原隰之驱驰。
引领旌麾,何幸即披于云雾;
贡诚竿牍,愧无欲报之琼瑶
张主管名谓常州人。) 南宋 · 舒璘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二、《舒文靖公类稿》卷四
伏以载咏花封,方仰《甘棠》之化;
宾莲幕,复闻行李之来。
愧剡记之未遑,拜朋缄之先辱。
恭惟某官学优圣阃,誉蔼贤关
有德必有言,信词源之浩浩;
能定故能虑,宜智刃之恢恢。
既屈用于牛刀,当亟济于凤诏。
敢曰声猷之韬晦,尚陪原隰之驱驰。
虽下僚资轨则之循,而使表有询谋之益。
伊欲遭时而建策,要当正色而立朝。
子房为帝者师,丕显汉庭之懿范;
曲江有大臣节,嗣扬唐室之芳规。
某学愧古传,才非世用,矧连悲于风木,已分处于田茅。
偶叨宰路之荐扬,获厕官联之奔走。
静惟愚陋,其犹正墙面而立与?
倘藉提撕,然后知厦屋之幪也。
载深瞻徯,罔究名言!
黄佥判名硕,特奏状元。) 南宋 · 舒璘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二、《舒文靖公类稿》卷四
伏以射策枫庭,久仰褒然之举;
宾莲幕,未摅卓尔之才。
方期云雾一披,敢意珠玑之先施。
谦光下逮,惭色外形。
恭惟某官秉心塞渊,好古博雅,礼乐百年之先进,文章一代之主盟。
京师号曰无双,久腾舆议;
天子擢为第一,果快群瞻。
宜陪鸳鹭之行,大展鹍鹏之运。
何乃英材之妙选,尚淹盛府之元僚。
泛绿水而依芙蓉,岂为异数?
济巨川而作舟楫,行罄嘉猷。
某学愧古传,才非世用,误被王公之汲引,获陪原隰之驱驰。
小子不知所裁,正资檃栝;
先生相与以义,愿施箴规。
通宋漕启名若水 南宋 · 舒璘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二、《舒文靖公类稿》卷四
伏审光奉明伦,荐更使节。
辍隽京兆平籴之惠,任萧相国转输之勤,凡在庇庥,举深赞咏。
恭惟都运郎中岷峨之秀,炳江汉之灵。
扶云锦以分章,酌天浆而漱润。
先生晨入太学,式慰青衿;
郎官上应列星,行趋紫极。
由十道使者,正艰其选;
而百辟卿士,咸谓之贤。
爰自班行,载询原隰。
玉节肇扬于闽粤,绣衣旋指于湖湘
益增礼乐之光华,复究德财之本末。
惟江右壤,控国上流,地广而田多荒,赋重而财益匮。
军储之输既未定籍,县官之急不止常租。
责以所无,何异匿形而求影?
取之殆尽,尚有洗垢而索瘢。
贪吏并缘而为奸,良民沦胥而好讼。
势既极矣,公其念哉!
倘惠此一方,俾遂其生,则溢乎四海,此为之兆。
某误叨舍选,获厕官联。
学有愧于古传,才不堪于世用
当涂之汲引,备下幕以驱驰。
随行逐队,无五善之陈;
尸禄素餐,有三年之愧。
及瓜而代,莫陪绿水之游;
庶行李之来,获快青天之睹。
载深瞻徯,罔罄敷陈!
通林帅启名栗 南宋 · 舒璘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二、《舒文靖公类稿》卷四
伏以招诸生馆下,昔瞻国子之师;
节度于军门,行接河阳之幕。
僭修尺牍,敢贡寸诚。
恭惟判府安抚殿撰大卿,尚友古人,潜心大业。
得乾坤简易之理,明《春秋》礼义之宗(曾进《易解》、《春秋解》。)
有德必有言,信词源之浩浩;
能定故能虑,宜智刃之恢恢。
惟饱仁义不愿膏粱,故视富贵有如土芥。
入则郎星卿月,出则使节郡符
未尝枉道以从人,莫非正色而率下。
善类由兹而向慕,上心益注于倚毗。
爰升邃殿之华,载拥元戎之寄。
惟兹潜府,素号名都。
太傅敦下榻之勤,韦刺史著筑堤之爱。
流风善政,昔既有传;
名公巨人,今岂难继!
行见化原之流布,即为政柄之权舆。
某学愧古传,才非世用
误被王公之汲引,获陪原隰之驱驰。
随行逐队,无五善之陈;
尸位素餐,有三年之愧。
及瓜而代,将归守于田庐;
然行李之来,庶一瞻于棨戟。
上王漕启名回江西盐移浙西漕) 南宋 · 舒璘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二、《舒文靖公类稿》卷四
伏审显膺帝制,就易使华,辍耿中丞平籴之司,授萧相国转输之寄。
佥言惟允,属部增辉。
恭惟某官宇量宽闳,风猷超迈,真江左人物之秀,由中朝文献而来。
和气春风,品物悉归于长育;
青天白日,愚夫亦睹其清明。
自光华一到于南州,而风采顿新于列部。
首扬清而激浊,益固本以培基。
虽有功见知,宜副九重之前席;
然遣使得职,又虞一道之攀辕。
爰徙行台,载将大漕
允矣咨询之素,超然进用之阶。
骊驾辇车,岂复劳于游刃;
玄衮赤舄,当大展于宏规。
某学愧古传,才非世用
误被王公之汲引,获陪原隰之驱驰。
幸昔年倾既见之心,喜今日有瞻依之便。
鳞攀翼附,行登孔氏之寝门;
川泳云飞,愿继南阳之听石。
载深瞻徯,罔罄名言!
祁门于尉启名云 南宋 · 舒璘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二、《舒文靖公类稿》卷四
学省同游,恍如昨梦;
宦途相遇,各已衰年。
重拜书辞,真成感慨。
恭惟某官学世用,才与行俱。
岂伊黄绶之阶,可屈青冥之步!
周章若此,迟暮谓何?
仕无崇卑,随处可以行志;
民有凭藉,吾党庶几慰心。
某自叹久睽,将求新益。
离群而老于西河之上,恐凋落于旧闻;
论文而赋樽酒之诗,喜陪从于清话。
斐然报施,跂以望尘。
宣帝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三、《十先生奥论注续集》卷六、《少微通鉴长编节要》卷一三
呜呼,申、韩之害流毒后世何其远耶!
秦始皇、二世用之以亡其国,赵高李斯用之以亡其身。
生乎秦之后者,可以戒矣,而汉晁错复明申、韩佐景帝,更律令,削七国,天下几至于亡,甘蹈亡秦之辙而不顾焉。
生乎晁错之后者,可以重戒矣。
宣帝复好观《申子》君臣之篇,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甘蹈晁错之覆辙而不顾焉。
彼申、韩之说,其入人之深,虽明君贤臣皆陷溺而不能出,何也?
其令行禁止,奔走天下,诚足以称快一时也。
乐其一时之快而不暇顾其它日之害,此其说所以盛行于世欤?
宣帝之为君,综核名实,信赏必罚,其所以功光祖宗,业垂后嗣者,盖励精之效,初非申、韩之功也。
至于用而启元帝之信宦者,贵许、史而成帝之任外戚,杀赵、盖、韩、杨而哀帝之诛大臣,开三大衅,终以亡国,此岂非择术不审之流弊乎?
故论其功大为中兴之君,论其罪则亦为基祸之主,其功罪相半者,盖失于欲速而用申、韩也。
昔者圣人亦知迟之不如速,钝之不如利矣,然其为治,乃曰王者必世而后仁,曰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日计不足,月计有馀,其迟钝迂阔每不若申、韩之速,独何欤?
使圣人而不知此理耶,是不智也;
使圣人知而不行耶,是不仁也。
不仁不智,岂所以为圣人哉?
殊不知圣人虑事至精也,其举事厌迟而恶钝,亦与人同也。
使有道于此,加顷刻之捷,则圣人已先为之矣。
惟其原始要终,探端穷本,知吾道虽有岁月之迟而终成千百年之安,申、韩虽有岁月之速而终贻千百年之害,故去彼取此也。
由是论之,则莫速于圣人,莫迟于申、韩,莫利于圣人,莫钝于申、韩,其理甚明。
宣帝不知此理,反非太子用儒之谏,岂天未欲斯民见三代之治耶?
宇文绍节辞免华文阁直学士江陵府兼权宣抚使不允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七、《后乐集》卷四
敕:具悉。
昔在先朝,若琦、仲淹,经理西事,或受任以出,或毅然请行,盖大臣以身许国,罔间中外。
然践扬既久,望实益孚,华夏耸闻其风采,卒皆为名宰辅。
朕观祖宗用人,于是有考焉。
卿忠孝自其家传,材学周于世用
比年以来,入从出藩,其帅合肥备禦修饬,其镇京口则兵民奠安。
嘉乃茂庸,召寘迩列。
荆襄择牧,复命建牙。
厥今边祲虽销而内治方急,宽朕忧顾,非卿谁可任者?
宠升邃职,承摄宣威。
卿其勿惮独任,朕属任之意益厚矣。
亟祗成涣,丕究远图。
所辞宜不允。
赵师𢍰祠禄不允诏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八、《后乐集》卷四
敕:具悉。
京师浩穰,古有难治之称;
帅守屡更,今以得人为重。
惟卿才周世用,识洞物情。
比历三辅之雄,辄为九牧之最。
效见已试,去思不忘。
故朕特辍边阃之行,复畀神皋之寄。
庶藉威望,不烦教条。
而阅时未几,百废具举。
盖多多而益办,岂数数之为嫌。
矧如精彊,安有疾疢,遽有燕闲之请,良非眷倚之怀。
昔翁归以洁己抱公,表于近世;
广汉以发奸摘伏,名闻匈奴
迹其有成,悉繇久任。
宜益图于伟绩,顾奚徇于撝谦。
所请宜不允。
奏举张声道张履信廖视乞赐甄擢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九、《后乐集》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九、《续文献通考》卷五一、《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五二
臣蒙恩分阃,备位逾年,职在藩宣,责兼刺举,欲率其属,当简乃僚。
窃见朝请郎、改权发遣永州军州事张声道早擢儒科,尝丞册府,文采学问,士论所推。
自去班行,荐更麾节
今为永州,留心郡政,剖决民讼,发擿吏奸,撙节非泛之资,罢去非义之取。
零陵旧有竹税,久已无而税额尚存。
声道到任采访,即为蠲放。
客旅旧苦重征,多不入城,市井萧条。
声道宽其认额,民旅遂通。
又能捐俸助学,勤身率下,岂弟之政,田里安之。
识者谓其材堪台阁,不当淹滞远外。
朝请郎通判潭州军州事张履信赋资清谨,临事强济。
昨宰岩邑,已著能声。
帅守监司屡尝论荐。
通判本州过满三考,凡事任责,未始辞难。
起发经总制钱数目浩瀚,称提新会,协赞为多。
其他关决,举无淹滞。
持身廉洁,始终如一。
试以内外繁剧之任,必有可观。
朝奉郎、前通判衡州军州事廖视器质端方,克守家法。
尝任理掾,以直去官。
两为剧县,治状称最。
衡阳二郡,备著贤劳。
承摄永、道二州,首尾年馀,剔除奸弊,爱惜财赋,一毫不以妄用,代者赖之。
近虽蒙朝廷差知房陵,然其材识操行宜在激浊扬清之选。
已上三人者在本路守贰之内不易多得,欲望圣慈特赐甄擢,他日必能各以其所长见于世用
奏举陈孔硕乞赐擢用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后乐集》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九
臣叨窃宠荣,遂挻灾疾,蒙恩从欲,俾奉丛祠。
纵使危喘获全,不复可为世用,拳拳报国之忠,犹于荐贤或可自见。
臣伏见朝散大夫福建路安抚司参议官陈孔硕学得师承,行推介洁,有志斯世,不事空言。
以其才术,无施不可。
臣顷玷从班,被旨荐士,初未识面,得之士友,即尝荐闻。
已而朝廷博采公言,旋加甄擢,将漕广西,职事修举,措置溪峒,渐有伦绪。
再蒙召用,以病力辞,遂得乡部议幕
官闲无事,诚足优贤。
然朝廷方修内治,且防外禦,如孔硕之才,处以闲曹,诚为可惜。
臣与之同僚,首尾一年,益熟其人,不能自嘿。
欲望圣慈特赐改除,若内若外,随所委任,必有以上副隆指,见于事业。
臣叠犯天威,下情无任。
及第谢知举王尚书启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六、《后乐集》卷一六
枫宸肃穆,甫披疏直之衷;
胪句飞腾,俄占英髦之右。
上动九天之鉴,下惭一日之长。
非据之讥,不胜是惧。
窃以自科目之习既胜,而学术之用不明。
初以为进身之阶,已乃无致君之略。
措之事业而谬戾,责之节义而牴牾。
故虽取天下之盛名,未足为君子之能事。
欲扫末流之弊,岂无拔俗之人?
因其已至之资,持以不移之操,益厚所养,庸观厥成。
老于世故,则蒹葭既霜之馀;
达于时宜,则刀刃发硎之始。
既成身而进德,可尊主而庇民。
惟其功用之不渝,庶乎名实之相称。
如某者猥从末学,出簉英躔,非卓尔而不群,敢褒然而为首?
顾家传之训诲,与师法之讲磨,尝原圣贤德行之大端,粗识古今理乱之至要。
比承清问,辄进瞽言。
谓更化以善图,成济时之急务,贵毋失累朝立国之本意,以振起斯世积废之治功。
惧不足于对扬,致误膺于亲擢。
靖惟忝冒,厥有寅缘。
兹盖恭遇某官才过万人,学关百圣,夙隆重望,蚤掇殊科。
惟其素负宰辅之姿,故能厌服缙绅之议。
久践扬于中外,结知眷于冕旒。
持荷雨露之边,听履星辰之上,累更柄任,未究远猷。
将以乘日月中兴之机,思汲引山林特起之士,岂期愚钝,夙荷陶镕。
方天府之献书,既蒙推择;
春官之较艺,复预选抡。
兹超越于等夷,遂许传于衣钵。
顾惟成就,端有始终。
某敢不仰止前修,服膺盛德?
力勉欲行之学,思副难居之名,庶无负于己知,或少裨于世用
一得而足,嗟小器之易盈;
十驾以驰,尚大贤之是效。
宋故少傅右丞相太师卫王谢公墓志铭端平元年 南宋 · 张嗣古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九
宋中兴四叶甲子夏六月辛酉少傅致仕丞相谢公薨于私第。
明年秋,葬临海县太平乡环翠山之原。
后二十有五年,公第五孙女作配宸极。
又二年,以长秋推恩,追封信王
明年封卫、鲁二王
嗣子采伯军器监,嗣古获侍同朝,一日以故郎中张布之状曰:「先公墓木拱矣,而坠道之碑未立。
登先公之门者,惟子存焉,敢以铭请」。
嗣古辞不获,则叙而铭之。
谢自任姓建国于南阳宛,至晋□会稽上江,族始大。
五代时天台,世积厚德,号善良者家
曾祖俨,赠太师、福国公
祖侁,赠太师齐国公
考景之,赠太师,累封岐王
公讳深甫字子肃
乾道二年进士,授迪功郎绍兴府嵊县
召赴都堂审察,特授文林郎,调平江府昆山县
改秩知处州青田县,未赴,丁母秦国夫人忧。
服除,召都堂审察,擢藉田令,迁大理寺丞提举江东常平
光宗除户部左曹郎,借礼部尚书,充金国生辰使。
绍熙初元,除右正言,迁左史,兼给事中直宝文阁知临安府
二年,擢户部侍郎,兼吏部户部
四年,复兼给事中
宁宗即位,为阜陵𣪁宫覆按使,还,除御史中丞侍读
庆元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二年,参知政事
三年,兼知枢密院、充大礼礼仪使
四年,知枢密院参政
五年,进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
明堂大礼使封岐国公
崇陵因山之役,为总护使,还,封鲁国公
嘉泰元年封冀国公,上太皇皇后册宝,拜少保
屡以疾求去。
三年,拜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封益国公,改醴泉观使
明年疾革,拜少傅致仕,则甲子之岁也,享年六十有六。
诏赠太傅,加赠太师
公少孤,颖悟,博闻强记。
十岁能属文,刻志为学,积十年不寐。
每夕怠,设器贮水,加足其上,以警困怠。
于是悉通诸子百家之说,卓然为乡闾名儒,从学者云集。
为人识度凝远,有公辅器
既入仕,表表以行能显。
其政事以爱人兴利为先,而行之以明谨无倦。
嵊县岁饥,首捐俸助赈贷,载朱糗即赐山谷民,全活甚众。
有妪诬主家掠死其子,认道殍以诉。
乃捕系,公廉得妪子匿他所,逮以至,妪惊伏曰:「某人榜我为之,欲陷其叔尔」。
时以向文简钱宣靖比之。
在苏摄长洲常熟两邑,以治行闻。
录事,剖滞讼四十有三,皆协情法。
江东值岁大侵,覈义仓实储,尽发以赡饥民。
禁遏籴以通商贾,条赏格以励劝分,阁逋债以安贫乏,召官吏乡隅讲授方略,详密周尽,活者一百六十万五千馀人,弛租百十三万有奇。
行部止无供张,例馈一皆不受,剸词谋之舆人不获申者,一道歌舞其赐。
天府之政,宽则废法,严则厉民,酌用其中。
罢遣刺察民事予夺,阴传以教化,吏不得一摇手,要近不敢以私谒。
抟浮冗之费,偿前政所贳商贾缗钱数十万,奏减九邑和买夏税折估。
于潜新城昌化皆被山,则并秋苗折估递减之,民至今享其利。
每朔望谒庙课诸生,士以为昔未尝见也。
中丞日,诏轻江浙和卖折丝之□,公请揭所减数示民,使州县不得巧于损益。
神泉监废已久,奏复之,输天下铜皿以增鼓铸,其利甚博。
其于议尚大体,明好恶,详辩坚确,在于言必行,行必效。
初,孝宗求贤如不及,御史泌、颜师鲁合词以公为言,有诏堂审。
未几,侍郎王蔺宿直禁中,复荐之,遂召见,言:「今日人材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许沽激者多衒鬻。
激昂者急于披露,或邻于好誇;
刚介者果于植立,或邻于太锐;
静退简默者寡有所合,或邻于立异。
故言未及酬而已龃龉,事未及成而已挫抑。
愿任使之际,必察其实,然后涵养振作,勿使沮伤」。
复疏保正长、催科、科折、差夫五弊。
上问以救弊之方,公即以条画所当施行者对。
上悉嘉纳,命板曹锓梓颁行。
又请优恤海道舟户以备不虞,遂著为令。
北寺转对,论上下习于苟安,拘挛顾忌,偷惰软熟,愿厉以廉耻,申以训敕,劝以赏罚。
既处言路,论益剀切,慷慨无所挠。
首言:「君,天也,天以刚健中正为德,故能宰制万物。
君宪天,当以刚健中正为本」。
殿中侍御史刘光祖以论吴端、孙垱忤旨移外府,公抗疏留之,且言:「士大夫廉耻道丧,命义不明,愿留圣虑」。
时内庭干祈恩泽者众,公言渐不可长,今大农、州县类皆空虚,因献祖宗裁抑节省凡七疏。
星文变异,公以为「阴盛于阳之象。
君为阳,臣为阴;
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朝廷为阳,宫掖为阴;
中国为阳,外夷为阴。
愿默察精思,求弥天变」。
御史直前奏事,言天道可畏,当恐惧修省,以尽应天之实。
且及于清心节用,惜名器,谨赐予,言甚切至。
元夕知閤门事韩侂胄越五官转遥刺,公封还内降,引法拒之。
右司谏邓驲以论近习左迁,公谓驲参章切直,不为身计,请还其职,无使清朝有为近习动谏臣之失。
进士俞古上书语讦,送瑞州听读。
公言:「以天变求言,未闻有所旌赏。
以言罪古,恐失朝廷事体」。
内侍陈源久斥,忽畀内祠,固执不可。
姜特立复召用,力争,竟不得入。
张子仁建节,凡十一疏争之,命遂寝。
至内廷有希求者,上曰:「恐谢给事不可尔」。
其守正不阿,为上所知如此。
尝留独坐,言:「比来纲纪不振,台谏有所论击,不与被论同罪,则反除以外任;
给、舍有所缴駮,不命以次官书行,则反迁以他官;
监司有所按察,不两置之不问,则被按者反得美除。
奔竞无耻,请嘱亏法,贪墨纵横,隳坏纪纲,请风厉在位,以肃朝廷」。
礼官议祧僖祖侍讲朱公熹引义抗言。
公言:「宗庙重事,未易遽更。
考订有所依据,请从其议」。
公论事辞旨温厚,不事矫亢,至公论所在,必连疏恳切言之,士皆服其得体。
其历二府、总百揆也,守法度,持纪纲,惜名器,纯悫详陈,不激不随。
处大事,决大计,定以片言,朝廷倚以为重。
王德谦以阉寺除节钺,三疏力争,以大观覆辙为戒,必谪逐乃已。
医官王泾受赂,奏窜之远方。
虏使讫石烈直入不如仪,上起入禁中,在廷𥈭眙。
公端委不动,俾虏使再俟于殿隅,请上复御朝,引使贡书,如旧制。
侂胄窃权弄国,公持正引旧,与相颉颃。
上春秋高,国本未立,公以仁宗高宗故事,奏立近属为皇子,以系人心。
椒风未建,公以为庶人婚嫁尚决之家长,请听命于太皇,议遂定。
侂胄势沮,始谋挑边以固权位。
公自使虏还,则以力陈修德修备之说,至是得请入辞,复极言兵端不可轻动。
拳拳忧国,不以去留易虑。
公既去,边衅遂开,而首祸者以死。
呜呼,公可谓明哲大臣哉!
公于大材尤所经意,尝诹访人物,录姓名置小佩囊中,所推挽多材学忠实之士。
校漕闱擢叶适徐元德、戴□于文卷,为部使者曹彦约建平,力荐于朝。
坐庙常荐进邵文炳王楠龚颐正乔梦符等,多一时名士。
公在相位,弥缝规拂,意尤至。
上尝御云锦堂赐宴,公从容论持盈保业之难,又论用人之道,因及王安石喜人同己,遂致国家之患。
一日奏事毕,复进曰:「迩来圣德日新,更愿戒谨其所不睹,恐惧其所不闻」。
上皆悚听。
公以材学简知孝宗孝宗召见,初即欲擢用。
江东遣使,首被亲泽,寝历清选,如驾轻车就熟路。
在光宗朝为言事官,登法从,以谠言劘上听。
晚相宁宗,毅然自守,勤劳百为。
上雅重公,将再用,而大星已夕陨矣。
公性孝弟,丧秦国,哀毁骨立,至感异梦。
奉其兄润甫尤谨,兄卒,诲育犹子矩伯,官之,嫁其女五人。
自奉冲澹寡欲,每禁家人用无过侈。
尝曰:「官可改,人不可改」。
故虽自位显荣,而简俭若布衣时。
训诸子以义方,择师必名士。
为文章典重宏丽,五当朝廷大典册。
尤工诗,有文集二十卷、《北征日记》二卷。
先娶林氏,蚤世,封益国夫人
继室以其妹,自郡夫人封至鲁国,追封楚。
子男四人:采伯,其长也;
渠伯,故朝奉大夫通判澧州追封太保、祁国公
棐伯,故朝奉大夫通判漳州
汇伯,故朝奉大夫通判泉州,兼南外宗正丞。
女四人,长适故登仕郎李𨑖,次适故中奉大夫、守左司谏侍讲张次贤,次适朝请郎通判婺州黄准次安人在室。
孙男十六人:奕脩,朝散郎淮东总领所干办公事
奕楙,承直郎、监淮安州五祐盐场;
益昌和州防禦使带御器械干办皇城司
奕礼,朝请郎、行大理少卿
奕巽,朝奉郎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
奕恭,通直郎知南康军都昌县
奕中,通直郎
奕俭,承直郎、新监两浙转运司临安府造船场;
奕容,承直郎、新监嘉兴府新城户部犒赏酒库;
奕正,宣教郎
奕善,文林郎、新监建宁府合同场;
奕艮,儒林郎
奕信,通仕郎
奕明、奕进,并承信郎
孙女十一人,长适从事郎、新南剑州军事判官吴楹,次适脩职郎、绍兴府诸暨县宋倅,次适通直郎、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元直,次慧性赐紫圆照太师,次适脩职郎、新温州瑞安县黄元贶,馀未行。
曾孙男八人,在学业进士,堂、𡌴、塈并承务郎
曾孙女五人,长许嫁宣教郎吴洁,馀尚幼。
其葬实开禧元年,追王绍定五年,志而铭之,端平之初元也。
铭曰:
钜宋中兴,德进朝尊。
世有韪人,祊国擎天。
丕显阜陵,吁俊登贤。
丰水有芑,贻谋子孙。
堂堂谢公,有德有言。
鸾风来仪,一鹗孤鶱。
翊光相宁,橐籥乾坤。
位无滥官,官无倖恩。
有臣舞权,佻起兵端。
公排其奸,虑我本根。
兵出骚边,权奸丧元。
明哲保身,礼仪不愆。
法彼先觉,祚其后昆。
以茂以蕃,以王其门。
翠山之原,斯文永存。
按:《东山志》卷一七,清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