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洞神部
《周书》《艺术传序》
太祖受命之始,属天下分崩,于时戎马交驰,而学术之士盖寡,故曲艺末技,咸见引纳。至若冀俊、蒋升、赵文深之徒,虽才愧昔人,而名著当世。及剋定鄢、郢,俊异毕集。乐茂雅、萧吉以阴阳显,庾季才以天官称,史元华相术擅奇,许奭, 姚僧垣
方药特妙,斯皆一时之美也。
《艺术传论》
仁义之于教,大矣,艺术之于用,博矣。徇于是者,不能无非,厚 ……、吴遵世、赵辅和、皇甫玉、解法选、魏宁、棋毋怀文、张子信、马嗣明为《方伎传》;在周,则有冀俊、蒋升、 姚僧垣
、黎景熙、赵文深、褚该、强练,以为《艺术传》;在隋,则有庾季才、卢太翼、耿询、韦鼎、来和、萧吉、张胄 ……咸遣,斯亦得道家之致矣。信都芳所明解者,乃是经国之用乎。周澹、李脩、徐謇、謇兄孙之才、王显、马嗣明、 姚僧垣
、褚该、许智藏方药特妙,各一时之美也。而 僧垣
诊候精审,名冠一代,其所全济,固亦多焉。而弘兹义方,皆为令器,故能享眉寿,縻好爵。老聃云天道无亲,常
嗣明
  张子信      李元忠〈李密〉
  徐之才      徐之范
  徐敏齐
  北周
   姚僧垣      
褚该
  隋
  许智藏〈许奭 许澄〉 莫君锡
  巢元方      杨上善
  全元起       ……入周。
徐敏齐
按《古今医统》:徐敏齐,太常卿,之范之子工医,博览多艺,开皇中,赠朝散大夫。
北周 姚僧垣
按《周书本传》: 姚僧垣,
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 僧垣
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试, 僧垣
酬对无滞,梁武帝甚奇之。大通六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九年还领殿中医师。时武陵王所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 僧垣
视之,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人 ……情,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十一年,转领大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閤将军。梁武帝尝因发热,欲服大黄, 僧垣
曰: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梁简文帝在东宫甚礼之,四时伏腊,每有赏赐。太清元年,转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 僧垣
少好文史,不留意于章句,时商略今古,则为学者所称。及侯景围建业, 僧垣
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将军湘东王府记室参军。及宫城陷,百官逃散, 僧垣
假道归至吴兴,谒郡守张嵘,嵘见 僧垣
流涕曰:吾过荷朝恩,今报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旧臣,今日得君,吾事办矣。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 僧垣
窜避久之,乃被拘执。景将侯子 ……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及梁简文嗣位, 僧垣
还建业,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子鉴寻镇广陵, 僧垣
又随至江北,梁元帝平侯景,召 僧垣
赴荆州,改授晋安王府咨议,其时虽剋平大乱,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无复纲纪, 僧垣
每深忧之,谓故人曰,:吾观此形势,祸败不久,今时上策,莫若近关。闻者皆掩口窃笑。梁元帝尝有心腹疾,乃召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宣。通 僧垣
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差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梁元帝大喜,时初铸钱一当十,乃赐十万,实百万也。及大军剋荆州, 僧垣
犹侍梁元帝不离左右,为军人所止,方泣涕而去。寻而中山公护使人求 僧垣,
僧垣
至其营,复为燕公于谨所召,大相礼接。太祖又遣使驰驿徵 僧垣,
谨故留不遣,谓使人曰:吾年时衰暮,疹疾婴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太祖以谨勋德隆重,乃止焉。明年,随谨至长安,武成元年,授小畿伯下大夫。金州刺史伊娄穆以疾还京,请 僧垣
省疾乃云: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 僧垣
为诊脉,处汤三剂,穆初服一剂,上缚即解,次服一剂,中缚复解,又服一剂,下缚悉除。而两脚疼痹,犹自挛弱,更为合散一剂,稍得屈伸。 僧垣
曰:终待霜降,此患当愈。及至九月,遂能起行。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 僧垣,
僧垣
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 僧垣
知其可差,即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天和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知,诸医先视者皆云已不可救。 僧垣
后至曰:困则困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其家欣然,请受方术。 僧垣
为合汤散,所患即瘳。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苦利,积时而不废,朝谒燕公,谨尝问 僧垣
曰:乐平永世,俱有痼疾,若如仆意,永世差轻。对曰:夫患有深浅,时有剋杀,乐平虽困,终当保全,永世虽轻 ……月。果如其言,谨叹异之。六年,迁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后寝疾,医巫杂说各有异同,高祖御内殿,引 僧垣
同坐曰:太后患势不轻,诸医并云无虑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君臣之义,言在无隐,公为何如?对曰:臣无听声 ……之妙,特以经事已多,准之常人,窃以忧惧。帝泣曰:公既决之矣,知复何言。寻而太后崩。其后复因召见,帝问 僧垣
曰:姚公为仪同几年?对曰:臣忝朝恩,于兹九载。帝曰:勤劳有日,朝命宜隆。乃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非别敕,不劳入见。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 僧垣
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 ……,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请致仕,优诏许之。是岁,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乃召 僧垣
赴行在所内。史柳升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对曰: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寻而帝崩。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 僧垣
治之,其疾即愈。帝甚悦,及即位,恩礼弥隆,常从容谓 僧垣
曰:常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帝曰: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乃封 长寿县公
邑一千户。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大象二年,除 太医下大夫。
帝寻有疾,至于大渐, 僧垣
宿直侍,帝谓隋公曰:今日性命惟委此人。 僧垣
知帝證候危殆,必不全济,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颔之。及静帝嗣位,迁 ……三年卒,时年八十五,遗诫衣白帢入棺,朝服勿敛,灵上惟置香奁,每日设清水而。已赠本官,加荆湖二州刺史。 僧垣
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前后效验,不可胜记,声誉既盛,远闻边服。至于诸蕃外域,咸请托之。 僧垣
乃搜采奇异,参校徵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于世。长子察在江南。
褚该
按《周书列传》:褚 ……银青光禄大夫,转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武成元年,除医正上士。自许奭死后,该稍为时人所重,宾客迎候,亚于 姚僧垣。
天和初,迁县伯下大夫,五年,进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该性淹和,不自矜尚,但有请之者,皆为尽其艺术,时 ……方奏之,用无不效。年八十,卒于家。宗人许澄,亦以医术显,父奭,仕梁太常丞中军长史,随柳仲礼入长安,与 姚僧垣
齐名,拜上仪同三司。澄有学识,传父业尤尽其妙,历尚药典御谏议大夫,封贺川县伯,父子俱以艺术,名重于周
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姚僧垣
传》: 僧垣,
太清元年,转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侯景围建业, 僧垣
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及宫城陷,百官逃散。 僧垣
假道归,至吴兴,谒郡守张嵘。嵘见 僧垣
流涕曰:吾过荷朝恩,今报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旧臣。今日得君,吾事办矣。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 僧垣
窜避久之,乃被拘执。景将侯子鉴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隋书·尔朱敞传》:敞,尔朱荣之族子也。
,恐为世士所讥。今可敛以时服,葬于硗塉之地,勿用明器、刍涂及仪卫等。尔其念之。朝廷嘉焉,不夺其志。 《姚僧垣
传》: 僧垣,
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三年卒,时年八十五。遗诫衣白帢入棺,朝服勿敛。灵上唯置香奁,每日设清水而已。
 姚郢
  梁
  姚菩提      姚宣业
  北魏
  姚黄眉      姚元标
  北周
   姚僧垣
  隋
  姚察       姚最
  唐
  姚思廉      姚懿
  姚璹       姚班 ……《唐书》《宰相世系表》
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八世孙, 僧垣
隋开府,仪同三司,北隆公二子察最。
陜郡姚氏,亦出自武康。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隋汾州刺史 ……卒,赠雍州刺史、陇西王,谥曰献。
姚元标
按《北史·崔宏传》:光禄大夫姚元标以工书知名于时。
北周 姚僧垣
按《周书 姚僧垣
传》: 僧垣,
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 僧垣
幼通洽,居丧尽礼。大通六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九年,还领殿中医师。十一年,转领太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閤将军。太清元年,转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及侯景围建业, 僧垣
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将军、湘东王府记室参军。及宫城陷,百官逃散。 僧垣
假道归,至吴兴。景兵大至, 僧垣
被执。景将侯子鉴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及梁简文嗣位, 僧垣
还建业,以本官兼中书舍人。梁元帝平侯景,改授晋安王府咨议。及大军剋荆州, 僧垣
犹侍梁元帝,不离左右。为军人所止,方涕泣而去。寻而中山公护使人求 僧垣。
僧垣
至其营。复为燕公于谨所召,随谨至长安。武成元年,授小畿伯下大夫。金州刺史。天和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垂覆目,不复聸视;一足短缩,又不能行。 僧垣
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 ……。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请致仕,优诏许之。是岁,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乃召 僧垣
赴行在。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 僧垣
治之,其疾即愈。帝甚悦。及即位,恩礼弥隆。封长寿县公。大象二年,除 太医下大夫。
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三年卒,时年八十五。赠本官,加荆、湖二州刺史。 僧垣
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

姚察
按《陈书·姚察传》: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九世祖信,吴太常卿, ……后主纂业,敕兼东宫通事舍人。又敕专知优册谥议等文笔。至德元年,除中书侍郎,转太子仆。初,梁季沦没,父 僧垣
入于长安,至是凶问到江南,后主敕加譬抑。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不许 ……侍从焉。及改易衣冠,删正朝式,切问近对,察一人而已。年七十四,大业二年,终于东都。
姚最
按《周书 姚僧垣
传》: 僧垣
次子最,字士会,幼而聪敏,及长,博通经史,尤好著述。年十九,随 僧垣
入关。世宗盛聚学徒,校书于麟趾殿,最亦预为学士。俄授齐王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善医术。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夫。以父忧去官,哀毁骨立。既免丧,袭爵 北绛郡公,
复为太子门大夫。俄转蜀王秀友。秀镇益州,迁秀府司马。及平陈,察至。最自以非嫡,让封于察,隋文帝许之。
杨宽传》:萧循固守南郑,宽从达奚武讨之。萧纪救循。武令宽督开府贺兰愿德邀击破之。
贺兰隆
按《周书 姚僧垣
传》: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有气疾, 僧垣
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
贺兰谟
按《周书·孝静帝本纪》:大象二年十二月,以普安公贺兰谟为上柱国
书·百官志》:后齐制官门下省尚药局,典御及丞各二人,总知御药事。侍御师、尚药监各四人。
北周
北周置 太医下大夫。
按《杜佑·通典》:周官有医师上士、下士,掌医之政令,后周有 太医下大夫。

隋设太医署令丞统主药、医师、助教、博士之属,皆隶于太常,而尚食局、尚药局又有食医、侍御医直长之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四百十六卷目录
 太医院部名臣列传
  北周
   姚僧垣      
褚该
  辽
  直鲁古
  宋
  刘翰       赵自化
  沙门洪蕴     王怀隐
  陈 ……和       金李夷
 太医院部纪事
 太医院部杂录
官常典第四百十六卷
太医院部名臣列传
北周 姚僧垣
按《周书本传》: 僧垣,
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 僧垣
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试。 僧垣
酬对无滞。梁武帝甚奇之。大通六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九年,还领殿中医师。时武陵王所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 僧垣
视之。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 ……,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十一年,转领太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閤将军。梁武帝尝因发热,欲服大黄。 僧垣
曰: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梁简文帝在东宫,甚礼之。四时伏腊,每有赏赐。太清元年,转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 僧垣
少好文史,不留意于章句。时商略今古,则为学者所称。及侯景围建业, 僧垣
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将军、湘东王府记室参军。及宫城陷,百官逃散。 僧垣
假道归,至吴兴,谒郡守张嵘。嵘见 僧垣
流涕曰:吾过荷朝恩,今报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旧臣。今日得君,吾事辨矣。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 僧垣
窜避久之,乃被拘执。景将侯子鉴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及梁简文嗣位,僧坦还建业,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子鉴寻镇广陵, 僧垣
又随至江北。梁元帝平侯景,召 僧垣
赴荆州,改授晋安王府咨议。其时虽剋平大乱,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无复纲纪。 僧垣
每深忧之,谓故人曰:吾观此形势,祸败不久。今时上策,莫若近关。闻者皆掩口窃笑。梁元帝常有心腹疾,乃召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宣通。 僧垣
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差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梁元帝大喜。时初铸钱,一当十,乃赐钱十万,实百万也。及大军剋荆州, 僧垣
犹侍梁元帝,不离左右。为军人所止,方泣涕而去。寻而中山公护使人求 僧垣。
僧垣
至其营。复为燕公于谨所召,大相礼接。太祖又遣使驰驿徵 僧垣,
谨故留不遣。谓使人曰:吾年时衰暮,疹疾婴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太祖以谨勋德隆重,乃止焉。明年,随谨至长安。武成元年,授小畿伯下大夫。金州刺史伊娄穆以疾还京,请 僧垣
省疾。乃云: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 僧垣
为诊脉,处汤三剂。穆初服一剂,上缚即解;次服一剂,中缚复解;又服一剂,三缚悉除。而两脚疼痹,犹自挛弱。更为合散一剂,稍得屈伸。 僧垣
曰:终待霜降,此患当愈。及至九月,遂能起行。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 僧垣。
僧垣
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 僧垣
知其可差,即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天和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知。诸医先视者,皆云已不可救。 僧垣
后至,曰:困则困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其家忻然,请受方术。 僧垣
为合汤散,所患即瘳。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苦利积时,而不废朝谒。燕公尝问 僧垣
曰:乐平、永世俱有痼疾,若如仆意,永世差轻。对曰:夫患有深浅,时有剋杀。乐平虽困,终当保全。永世虽轻 ……。果如其言。谨叹异之。六年,迁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后寝疾,医巫杂说,各有异同。高祖御内殿,引 僧垣
同坐,曰:太后患势不轻,诸医并云无虑。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君臣之义,言在无隐。公为何如。对曰:臣无 ……之妙,特以经事已多,准之常人,窃以忧惧。帝泣曰:公既决之矣,知复何言。寻而太后崩。其后复因召见,帝问 僧垣
曰:姚公为仪同几年。对曰:臣忝荷朝恩,于兹九载。帝曰:勤劳有日,朝命宜隆。乃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 ……别敕,不劳入见。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能行。 僧垣
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 ……。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请致仕,优诏许之。是岁,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乃召 僧垣
赴行在所。内史柳升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对曰: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寻而帝崩。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 僧垣
治之,其疾即愈。帝甚悦。及即位,恩礼弥隆。尝从容谓 僧垣
曰:尝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帝曰: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乃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大象二年,除 太医下大夫。
帝寻有疾,至于大渐。 僧垣
宿直侍。帝谓隋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 僧垣
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颔之。及静帝嗣位,迁 ……年卒,时年八十五。遗诫衣白恰入棺,朝服勿敛。灵上唯置香奁,每日设清水而已。赠本官,加荆、湖二州刺史。 僧垣
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前后效验,不可胜纪。声誉既盛,远闻边服。至于诸蕃外域,咸请托之。 僧垣
乃搜采奇异,参校徵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于世。长子察在江南。
褚该
按《周书 ……青光禄大夫,转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武成元年,除医正上士。自许奭死后,该稍为时人所重,宾客迎候,亚于 姚僧垣。
天和初,迁县伯下大夫。五年,进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该性淹和,不自矜尚,但有请之者,皆为尽其艺术。
礼。每有闲暇,辄诣俊宴语弥日。恒谓人曰:不见西安君,烦忧不遣。其为通人所敬重如此。
姚最
按《周书 姚僧垣
传》: 僧垣
次子最,字士会,幼而聪敏,及长,博通经史,尤好著述。年十九,随 僧垣
入关。世宗盛聚学徒,校书于麟趾殿,最亦预为学士。俄授齐王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特为宪所礼接,赏赐甚 ……许年中,略尽其妙。每有人造请,效验甚多。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夫。以父忧去官,哀毁骨立。既免丧,袭爵 北绛郡公,
复为太子门大夫。俄转蜀王秀友。秀镇益州,迁秀府司马。及平陈,察至。最自以非嫡,让封于察,隋文帝许之。
右当十钱,《北史 姚僧垣
传》曰:梁元帝时初铸钱,一当十,赐僧垣十万贯,实百万也。
图图右当十钱,《北史·姚僧垣传》曰:梁元帝时初铸钱,一当十,赐 僧垣
十万贯,实百万也。
图图
。夫。以国家天下之大。而其言语迫蹙卑陋。同出一律。饮食嗜。好。不越酸咸之间。则名号虽存。而亡形具矣。 姚僧垣
吴人而医术行于关中。伊娄穆病。言自腰至脐。似有三縳。两脚缓纵。不。复自持。 僧垣
处汤三剂。服其一。上縳即解。次服。中縳。复解又服悉除。更合一剂。足稍屈伸。曰。终待霜降。此患当愈。至九月乃能起行。高祖东伐至河阴。过疾。口不能言。𡸁垂覆。目不复赡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 僧垣
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便愈。末乃治足。足乃廖。史记方多矣
询来和。萧吉。杨伯丑。临孝恭。刘祐。张胄玄。第七十七。艺术下周澹。李脩徐謇。从孙之才。王显。马嗣明。 姚僧垣
褚该。许智藏。万宝常蒋少游何稠第七十八。烈女。魏崔览妻封氏。封卓妻刘氏。魏漙妻房氏。胡长命妻张氏。平 ……。樊深。熊安生。乐逊。第三十七。孝义李棠柳桧。杜叔毗。荆可奏族。皇甫遐。张元。第三十八。艺术冀俊蒋升 姚僧垣。
子最。𥠖景熙。赵文深。褚该。第三十九。萧察。袁敞。第四十。异域上。高丽百济。蛮獠。宕昌。邓至。白兰
暄孔范王(瑗)〔瑳〕等十馀人 据南史及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二年改。

〔六〕 父上开府僧(坦)〔垣〕 按 姚僧垣
周书有传,坦与垣形近而讹,今据改。下同。

〔七〕 将毕(苦)〔苫〕壤 据南监本、殿本改。

〔八〕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艺术
太祖受命之始,属天下分崩,于时戎马交驰,而学术之士盖寡,故曲艺末技,咸见引纳。至若冀俊、蒋升、赵文深之徒,虽才愧昔人,而名著当世。及剋定鄢、郢,俊异毕集。乐茂雅、萧吉以阴阳显,庾季才以天官称,史元华相术擅奇,许奭、 姚僧垣
方药特妙,斯皆一时之美也。茂雅、元华、许奭,史失其传。季才、萧吉,官成于隋。自馀纪于此篇,以备遗阙云 ……户。保定二年,增邑三百户,除河东郡守。寻入为太史中大夫。以老请致仕,诏许之。加定州刺史。卒于家。 姚僧垣
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曾祖郢,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 僧垣
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讨试。 僧垣
酬对无滞。梁武帝甚奇之。大通六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九年,还领殿中医师。时武陵王所生葛修华,宿患积时,方术莫效。梁武帝乃令 僧垣
视之。还,具说其状,并记增损时候。梁武帝叹曰:「卿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 ……颇识治体。今闻卿说,益开人意。」十一年,转领太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閤将军。梁武帝尝因发热,欲服大黄。 僧垣
曰:「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梁简文帝在东宫,甚礼之。四时伏腊,每有赏赐。太清元年,转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 僧垣
少好文史,不留意于章句。时商略今古,则为学者所称。

及侯景围建业, 僧垣
乃弃妻子赴难。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将军、湘东王府记室参军。及宫城陷,百官逃散。 僧垣
假道归,至吴兴,谒郡守张((嵘))〔嵊〕。嵊见 僧垣
流涕曰:「吾过荷朝恩,今报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旧臣。今日得君,吾事办矣。」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 僧垣
窜避久之,乃被拘执。景将侯子鉴素闻其名,深相器遇,因此获免。及梁简文嗣位, 僧垣
还建业,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子鉴寻镇广陵, 僧垣
又随至江北。

梁元帝平侯景,召 僧垣
赴荆州,改授晋安王府咨议。其时虽剋平大乱,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无复纲纪。 僧垣
每深忧之。谓故人曰:「吾观此形势,祸败不久。今时上策,莫若近关。」闻者皆掩口窃笑。梁元帝尝有心腹疾,乃召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宣通。 僧垣
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差理。」梁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梁元帝大喜。时初铸钱,一当十,乃赐钱十万,实百万也。

及大军剋荆州, 僧垣
犹侍梁元帝,不离左右。为军人所止,方泣涕而去。寻而中山公护使人求 僧垣。
僧垣
至其营。复为燕公于谨所召,大相礼接。太祖又遣使驰驿徵 僧垣,
((故))〔固〕留不遣。谓使人曰:「吾年时衰暮,疹疾婴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太祖以谨勋德隆重,乃止焉。明年,随谨至长安。武成元年,授小畿伯下大夫。

金州刺史伊娄穆以疾还京,请 僧垣
省疾。乃云:「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 僧垣
为诊脉,处汤三剂。穆初服一剂,上缚即解;次服一剂,中缚复解;又服一剂,三缚悉除。而两脚疼痹,犹自挛弱。更为合散一剂,稍得屈申。 僧垣
曰:「终待霜降,此患当愈。」及至九月,遂能起行。

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 僧垣。
僧垣
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 僧垣
知其可差,即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

天和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知。诸医先视者,皆云已不可救。 僧垣
后至,曰:「困则困矣,终当不死。若专以见付,相为治之。」其家忻然,请受方术。 僧垣
为合汤散,所患即瘳。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苦利积时,而不废朝谒。燕公谨尝问 僧垣
曰:「乐平、永世俱有痼疾,若如仆意,永世差轻。」对曰:「夫患有深浅,时有剋杀。乐平虽困,终当保全。永 ……如其言。谨叹异之。六年,迁遂伯中大夫。

建德三年,文宣太后寝疾,医巫杂说,各有异同。高祖御内殿,引 僧垣
同坐,曰:「太后患势不轻,诸医并云无虑。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君臣之义,言在无隐。公为何如?」对曰: ……特以经事已多,准之常人,窃以忧惧。」帝泣曰:「公既决之矣,知复何言!」寻而太后崩。其后复因召见,帝问 僧垣
曰:「姚公为仪同几年?」对曰:「臣忝荷朝恩,于兹九载。」帝曰:「勤劳有日,朝命宜隆。」乃授骠骑大将军 ……四年,高祖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脸))〔睑〕垂覆目,不复瞻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 僧垣
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治。军中之要,莫先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治目,目疾便愈。末乃治足,足疾 ……。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请致仕,优诏许之。是岁,高祖行幸云阳,遂寝疾。乃诏 僧垣
赴行在所。内史柳((升))〔昂〕私问曰:「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对曰:「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寻而帝崩。

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 僧垣
治之,其疾即愈。帝甚悦。及即位,恩礼弥隆。常从容谓 僧垣
曰:「常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帝曰:「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 ……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乃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

大象二年,除 太医下大夫。
帝寻有疾,至于大渐。 僧垣
宿直侍。帝谓随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 僧垣
知帝诊候危殆,必不全济。乃对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颔之。及静帝嗣位 ……,时年八十五。遗诫衣白帢入棺,朝服勿敛。灵上唯置香奁,每日设清水而已。赠本官,加荆、湖二州刺史。 僧垣
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前后效验,不可胜记。声誉既盛,远闻边服。至于诸蕃外域,咸请托之。 僧垣
乃搜采奇异,参校徵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于世。长子察在江南。

次子最,字士会,幼而聪敏,及长,博通经史,尤好著述。年十九,随 僧垣
入关。世宗盛聚学徒,校书于麟趾殿,最亦预为学士。俄授齐王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特为宪所礼接,赏赐隆 ……许年中,略尽其妙。每有人造请,效验甚多。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夫。以父忧去官,哀毁骨立。既免丧,袭爵 北绛郡公,
复为太子门大夫。

俄转蜀王秀友。秀镇益州,迁秀府司马。及平陈,察至。最自以非嫡,让封于察,隋文帝许 ……青光禄大夫,转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武成元年,除医正上士。自许奭死后,该稍为时人所重,宾客迎候,亚于 姚僧垣。
天和初,迁县伯下大夫。五年,进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该性淹和,不自矜尚,但有请之者,皆为尽其艺术。 ……重其德。方术技巧,所失也深,故往哲轻其艺。夫能通方术而不诡于俗,习技巧而必蹈于礼者,岂非大雅君子乎。 姚僧垣
诊候精审,名冠于一代,其所全济,固亦多焉。而弘兹义方,皆为令器,故能享眉寿,縻好爵。老聃云「天道无亲
方》十卷龚庆宣撰。

《疗痈经》一卷

《疗三十六瘘方》一卷

《王世荣单方》一卷

《集验方》十卷 姚僧垣
撰。

《集验方》十二卷

《备急单要方》三卷许澄撰。

《药方》二十一卷徐辨卿撰。

《名医集验方
,用无不效。年八十,卒于家。

宗人许澄,亦以医术显。父奭,仕梁太常丞、中军长史。随柳仲礼入长安,与 姚僧垣
齐名,拜上仪同三司。澄有学识,传父业,尤尽其妙。历尚药典御、谏议大夫,封贺川县伯。父子俱以艺术名重于
、吴遵世、赵辅和、皇甫玉、解法选、魏宁、綦母怀文、张子信、马嗣明为《方伎传》;在周,则有冀俊、蒋升、 姚僧垣
、黎景熙、赵文深、褚该、强练,以为《艺术传》;在隋,则有庾季才、卢太翼、耿询、韦鼎、来和、萧吉、张胄
卷九十 列传第七十八
列传第七十八艺术下

周澹李修徐謇从孙之才王显马嗣明 姚僧垣
褚该许智藏万宝常蒋少游何稠

周澹,京兆鄠人也。多方术,尤善医药,遂为太医令。明元尝苦风头眩,淡疗得 ……,多如是。

隋开皇中,卒于太子药藏监。然性自矜大,轻诸医人,自徐之才、崔叔鸾以还,俱为其所轻。 姚僧垣,
字法卫,吴兴武康人,吴太常信之八世孙也。父菩提,梁高平令。尝婴疾疹历年,乃留心医药。梁武帝召与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 僧垣
幼通洽,居丧尽礼,年二十四,即传家业。仕梁为太医正,加文德主帅。梁武帝尝因发热,服大黄。 僧垣
曰:「大黄快药,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帝弗从,遂至危笃。太清元年,转镇西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 僧垣
少好文史,为学者所称。及梁简文嗣位, 僧垣
兼中书舍人。梁元帝平侯景,召 僧垣
赴荆州,改受晋安王府咨议。梁元帝尝有心腹病,诸医皆请用平药。 僧垣
曰:「脉洪实,宜用大黄。」元帝从之。进汤讫,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时初铸钱,一当十,乃赐十万贯,实百万也。及魏军克荆州, 僧垣
犹侍梁元,不离左右,为军人所止,方泣涕而去。寻而周文遣使驰驿徽 僧垣。
燕公于谨固留不遣,谓使人曰:「吾年衰暮,疾病婴沉,今得此人,望与之偕老。」周文以谨勋德隆重,乃止。明年,随谨至长安。

武成元年,授小畿伯下大夫。金州刺史伊娄穆以疾还京,请 僧垣
省疾,乃云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 僧垣
即为处汤三剂,穆初服一剂,上缚即解;次服一剂,中缚复解;又服一剂,三缚悉除。而两脚疼痹,犹自挛弱。更为合散一剂,稍得屈申。 僧垣
曰:「终待霜降,此患当愈。」及至九月,遂能起行。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 僧垣。
僧垣
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即为处方,劝急使服,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暴感风疾,精神瞀乱,无所觉知。医先视者,皆云已不可救。 僧垣
后至曰:「困矣,终当不死。」为合汤散,所患即疗。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苦痢积时,而不损废朝谒。燕公谨尝问 僧垣
曰:「乐平、永世,俱有痼疾,意永世差轻。」对曰:「夫患有深浅,时有危杀,乐平虽困,终当保全;永世虽轻 ……」果如其言,谨叹异之。

天和六年,迁遂伯中大夫。建德三年,文宣太后寝疾,医巫杂说,各有同异。武帝引 僧垣
坐,问之。对曰:「臣准之常人,窃以忧惧。」帝泣曰:「公既决之矣,知复何言!」寻而太后崩。其后复因召见 ……,若非别敕,不劳入见。四年,帝亲戎东讨,至河阴遇疾,口不能言;睑垂覆目,不得视;一足短缩,又不得行。 僧垣
以为诸藏俱病,不可并疗,军中之要,莫过于语,乃处方进药,帝遂得言。次又疗目,目疾便愈。未及足,足疾亦 ……复。即除华州刺史,仍诏随驾入京,不令在镇。宣政元年,表请致仕,优诏许之。是岁,帝幸云阳,遂寝疾,乃召 僧垣
赴行在所。内史柳昂私问曰:「至尊脉候何如?」对曰:「天子上应天心,或当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万无一全。」寻而帝崩。

宣帝初在东宫,常苦心痛,乃令 僧垣
疗之,其疾即愈。及即位,恩礼弥隆。谓曰:「尝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 ……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乃封长寿县公。册命之日,又赐以金带及衣服等。大象二年,除 太医下大夫。
帝寻有疾,至于大渐, 僧垣
宿直侍疾。帝谓隋公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 僧垣
知帝必不全济,乃对曰:「臣但恐庸短不逮,敢不尽心!」帝颔之。及静帝嗣位,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开 ……,卒,年八十五。遗诫衣帢入棺,朝服勿敛,灵上唯置香奁,每日设清水而已。赠本官,加荆、湖二州刺史。 僧垣
医术高妙,为当时所推,前后效验,不可胜纪。声誉既盛,远闻边服,至于诸蕃外域,咸请托之。 僧垣
乃参校徵效者为《集验方》十二卷,又撰《行记》三卷,行于世。

长子察,《南史》有传。

次子最,字士会。博通经史,尤好著述。年十九,随 僧垣
入关。明帝盛聚学徒,校书于麟趾殿,最亦预为学士。俄授齐王宪府水曹参军,掌记室事,特为宪所礼接。最幼在 ……中,略尽其妙。每有人告请,效验甚多。

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夫。以父忧去官,哀毁骨立。既免丧,袭爵 北绛郡公,
复为太子门大夫。俄转蜀王秀友。秀镇益州,迁秀府司马。及平陈,察至,最自以非嫡,让封于察,隋文帝许之。 ……尤善医术。仕梁,历武陵王府参军,随府西上,后与萧总同归周。自许奭死后,该稍为时人所重,宾客迎候,亚于 姚僧垣。
天和初,位县伯下大夫,进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该性淹和,不自矜尚,但有请之者,皆为尽其艺术。时论称 ……之,用无不效。卒于家,年八十。

宗人许澄,亦以医术显。澄父奭,仕梁,为中军长史,随柳仲礼入长安,与 姚僧垣
齐名,拜上仪同三司。澄有学识,传父业,尤尽其妙。历位尚药典御、谏议大夫,封贺川县伯。父子俱以艺术名重 ……咸遣,斯亦得道家之致矣。信都芳所明解者,乃是经国之用乎?周澹、李脩、徐謇、謇兄孙之才、王显、马嗣明、 姚僧垣
、褚该、许智藏方药特妙,各一时之美也。而 僧垣
诊候精审,名冠一代,其所全济,固亦多焉。而弘兹义方,皆为令器,故能享眉寿,縻好爵。老聃云「天道无亲,
《徐氏落年方》三卷徐嗣伯撰。
《杂病论》一卷徐嗣伯撰。
《徐氏家秘方》二卷徐之才撰。
《集验方》十卷 姚僧垣
撰。
《小品方》十二卷陈延之撰。
《经心方》八卷宋侠撰。
《名医集验方》三卷。
《古今录验方》五十卷
士太《删繁方》十二卷

徐之才《徐王八代效验方》十卷

又《家秘方》三卷

范世英《千金方》三卷 姚僧垣《
集验方》十卷

陈延之《小品方》十二卷

苏游《玄感传尸方》一卷

又《太一铁胤神丹方》三卷

《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