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詩類
小學類
易類
地理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政書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御注有道之士即动而静时骋而要其宿

 定而能应至无而供其求故静之 徐清

 物莫能浊动之徐生而物莫能安易曰来
 徐徐徐者安行而自适之意至人之用心
 非以静止为善而有意于静 (第 008b 页)
 邻不妄动也俨若客不放肆也涣若冰将
 释无凝滞也敦兮其若朴不雕琢也旷兮
 其若谷无窒碍也浑兮其若浊无矫暴也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哉孰能安以动之徐
 生哉人道之治乱安危犹天道之盈虚消
 息动极则静静极则动使屈原而知此道
 则忠而不 (第 016a 页)
 疾徐在我矣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

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
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
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
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
故能敝不新成
 强其丈反豫犹皆兽名豫象属也陇右谓
 犬为 (第 022a 页)
 之风蓬头跣足不拘绳检终日酣饮疾呼

 大叫自以为旷达岂足言此哉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御注曰易曰来徐徐徐者安行而自适之
 意至人之用心非以静止为善而有意于
 静非以生 (第 021b 页)
 喻气也扬子亦言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
 马也欤气之盛衰系心动静心静气正心
 动气奔有道之士其心既静其气 徐清

 息自减从减至无凝然自定故却走马以
 粪粪者粪其根本谓其归根返本也天下
 无道忘道逐物其心既动其 (第 006a 页)
 弼曰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
 名也○雱曰水性本清而浊者混于物空
 人不自洁于物故浑然若浊者也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明皇曰孰谁也谁能于彼泽浊以静澄止
 之令徐自清乎○河曰孰谁也谁能如水
 之浊以而静之徐徐自清也○雱 (第 004a 页)
曰澄性

 者与澄水同加工则动而弥浊唯静以俟
 之则徐自清矣有道之士所以物莫能浊
 者以其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明皇曰谁能安静于此清以久更求胜法
 运动修行令清静之性不滞于法而徐动
 出也生犹 (第 004b 页)
 而善应也浑黄浊貌若浊美恶玄同不自

 洁也○浑(胡衮/切)(音/蟹)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承上浊之一字而设问曰孰能浊乎浊者
 动之时也动继以静则徐徐而清矣又因
 静之一字 (第 020b 页)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
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
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
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第 016a 页)
 而立焉故曰上善若水善之谓性忘心而

 入寂澄己而利物蔽争胜之原若其固有
 亡取与之分如其自然求之而后应而不
 应于妄求静之而 徐清
而不清于非静深
 以自达明而守晦以至于济物之仁必然
 之信任理之治适变之能无非水之不相
 一也大抵此 (第 011b 页)
畏四邻俨若容(常行/敬礼)涣若冰将汋(泮/散)混若朴
旷若谷(谷能/广大)沌若浊(滥/也)浊以静之 徐清(滥中/得理)
安以动之徐生(身安后/万物生)保此道者不欲盈(若/见)
(此道故/无盈满)夫唯不欲盈能弊复成(古来 (第 006a 页)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河上本/作显德)
夫惟不可识(纂微惟作唯后/同司马无可字)(陆其/丈切)豫兮犹
(陆豫如字或作懊纂/微苏曹陈并无兮字)俨若容(纂微曹达真/容并作客司)
(马作俨兮/其若客)涣若冰将释(司马作涣兮/若冰之将释)孰能浊
以静之 徐清(纂微以下/有澄字)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纂微苏曹陈程以下/有久字司马动作久)保此道者(清源无/者字)故能
(陆王弼作蔽 (第 004a 页)
 虚而无所不受也政和曰旷者广之极心
 源无际如谷之虚受而能应
浑兮其若浊
 和其光同其尘不与物异也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世俗之士以物汨性则浊而不复清枯槁
 之士以定灭性则安而不复生今知浊之
 乱性也则 …… (第 026b 页)
 盈生于极浊而不能清安而不能生所谓
 盈也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物未有不弊者也夫唯不盈故其弊不得
 新成而自去雱曰知道者浊以久而 徐清
 安以久而徐生又不欲盈而有之故无新 (第 027a 页)
  显德章
古之善为士者(明心/见性)微妙玄通(允执/厥中)深不可识(吾道一/以贯之)
(不可得/而闻也)夫惟不可识(惟精/惟一)故强为之容(谓之道也/皆吾心焉)豫兮
若冬涉川(得处/彻骨)犹兮若畏四邻(君子慎/其独)俨兮其若客(毋/不)
(敬/)涣兮若冰之将释(心开/神悟)敦兮其若朴(终日不/违如愚)旷兮其
若谷(庶乎屡空/亿则屡中)浑兮其若浊(心与/道冥)孰能浊以澄之 徐清
(澄之不清/挠之不浊)
孰能安以名动之徐生(昔既不生/今亦不灭)保此道者
(道不假修/但莫染污)不欲盈(道无穷/心无尽)夫惟 (第 6b 页)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
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
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

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
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
能敝不新成
 经曰古之有道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惟此不 …… (第 022b 页)
 人不言而万事备故古之善为士者微妙
 玄通深不可识具三才之道也以其不可
 识故强为之容自豫若涉川至于浑兮若
 浊易一变而为七也静之 徐清
久之徐生
 七变而为九也保此道者不欲盈是以能
 敝不新成九复变而为一也大哉老子之
 言圣人谓其犹龙邪 …… (第 023a 页)
 也俨若客不敢为主而为客也涣若冰将
 释识心见性也敦兮其若朴甲庚正完也
 旷兮其若谷戊己门开也浑兮其若浊铅
 采癸生也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上善若水
 也孰能安以久之徐生十月胎圆也保此 (第 023b 页)
 敢胜盈者见不足不敢自贤也
混兮其若浊

 通玄经曰混兮其若浊者不敢明清也不
 敢明清者处浊辱而不敢新鲜也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通玄经曰浊以静之 (第 020b 页)
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通玄经曰冲以虚之徐盈
保此道者
 通玄经曰夫道退故能先守柔弱故能矜
 自卑下故 (第 020b 页)
未清故也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久
动之徐生浊不能久静之则浊者澄而清生
安不可极久而必动动则事理丛出皆自然
之理也保此道者不 (第 011a 页)
 御注曰不刿雕以为廉不矫激以为异浑

 然而已故若浊与修身以明污者异矣
 臣义曰物我混一同然无间若彼浊流藏
 垢纳污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御注曰有道之士即动而静时骋而要其
 宿定而能应至无而供其求故静之 (第 013b 页)
徐清
 而物莫能浊动之徐生而物莫能安易曰
 来徐徐徐者安行而自适之意至人之用
 心非以静止为善而有意于静非 …… (第 013b 页)
 为功而有为于生也因其固然付之自尔

 而无怵迫之情遑遽之劳焉故曰徐静之
  徐清
万物无足以挠其心故孰能浊动之
 徐生万物无足以系其虑故孰能安安有
 止之意为物所系则止矣岂能应物而不 (第 014a 页)
 者似之敦兮若朴之未斲旷兮若谷之不
 盈浑兮若浊之受垢历历形容善士之道
 相似未易殚于言也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吴氏曰此承上浊之一字而设问曰孰能
 浊乎浊者动之时也动继而静则徐徐然 (第 002b 页)
 地祇明有刑罚相继暗有鬼神相随出处

 语默善恶自知惟正可守心不可欺
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衍义云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
 故
 钞易系上辞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
  (第 006b 页)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
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
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将释敦兮其若
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 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
盈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士之微妙玄通者其遇物若冬涉川不果 …… (第 014a 页)
 自以为主也涣若冰释不自以为固也敦
 兮若朴不自以为文也旷兮若谷不自以
 为实也浑兮若浊不自以为清也人见其
 似浊矣静而观之久则 徐清
人见其安于
 不为矣动而试之则徐生惟圣人然后能
 养清于浊养动于静故常清常动而未尝
 盈言其得所养也 (第 0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