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經解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別史類
醫家類
儒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 王好古
曰:五味之用苦泄辛散,酸收咸敛,甘上行而发。而《本草》言:甘草下气何也。盖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沈,可上
岸谷,不老长生也。
苏颂曰:车前子入药最多,驻景丸。用车前、菟丝二物,蜜丸食下服,古今以为奇方也。 王好古
曰:车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气,与茯苓同功。李时珍曰:按《神仙服食经》云:车前一名地衣,雷之精也。服之形 ……曰:治瘾𤺋风及风毒脚肿,并煮水日日热淋取愈。
发明

成无己曰:大戟、甘遂之苦以泄水者,肾所主也。 王好古
曰:大戟与甘遂同为泄水之药。湿胜者苦燥除之也。
李时珍曰:痰涎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于心则迷
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达命门。
发明

寇宗奭曰:牵牛丸服治大,肠风秘壅结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王好古
曰:牵牛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利大,肠下水积色白,者泻气分湿热上攻,喘满破血中之气。
朱震
明曰: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缓腰膝,男子泄精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
发明 王好古
曰:命门相火不足者,以此补之,乃肾经血分药也。凡服苁蓉,以治肾,必妨心。
朱震亨曰:峻补精血,骤用反
,复足少阴,滋肾助元,全其母气,故清痰,殊功盖肾,主津液燥则凝而为痰,得润剂则化,所谓治痰之本也。 王好古
曰:手太阴足少阴,经营卫枯涸,宜以湿剂润之,天门冬、人参、五味、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此上焦独取寸口
气味

辛温涩无毒。
甄权曰:辛苦。
陈藏器曰:酸。
李珣曰:辛咸平得诃子、豆蔻、白芜荑、鳖甲良。 王好古
曰:辛温阳也,浮也,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七经,得白檀香、豆蔻为使,入肺。得人参益智为使,入脾

张元素曰:心膈痛,饮食不消。
王好古曰:通肝经积血,治疮肿坚硬。
李时珍曰:下乳汁。
《发明》 王好古
曰:三棱色白,属金破血,中之气肝,经血分药也。三棱莪荗,治积块疮硬者,乃坚者削之也。马志曰:俗传昔人 ……释名

《元胡索》〈《纲目》〉   《延胡索》〈《纲目》〉
延胡索图缺《本草纲目》《延胡索释名》 王好古
曰:本名元胡索,避宋真宗讳,改元为延也。
《集解》
陈藏器曰:延胡索,生奚国,从安东来,根如半夏,色 ……如芋卵样,立夏掘起。
《根气味》
辛温无毒。
李珣曰:苦甘。
李杲曰:甘辛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王好古
曰:苦辛温,纯阳浮也,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
开宝曰:破血,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 ……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煮酒或酒磨服。大明曰:除风治气,暖膝、止暴,腰痛,破症癖、扑损、瘀血,落胎。 王好古
曰:治心气,小腹痛,有神。
李珣曰:散气治肾气,通经络。
李时珍曰: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发明》 ……《发明》
苏颂曰:蓬莪荗,古方不见用者,今医家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荆三棱同用之,良。妇人药中亦多使。 王好古
曰:蓬莪,色黑,破气中之血,入气,药发诸香,虽为泄剂,亦能益气,故孙尚药用治气短,不能接续,及大小七
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
《发明》
陶弘景曰:生梅、乌梅、白梅,功应相似。 王好古
曰:乌梅,脾肺二经血分药也。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李时珍曰: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
脉沈者属,血用桃仁陈皮。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贲门主往来,魄门主收闭,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 王好古
曰:张仲景《麻黄汤》及王朝奉治伤寒气上喘逆,并用杏仁者,为其利气泻肺解肌也。
李时珍曰:杏仁能散能降
之桂,不用牡桂、菌桂者此二种。性止于温不可以治风寒之病也,然本经止言桂仲景,又言桂枝者取枝上皮也。 王好古
曰:或问本草言桂,能止烦出汗。而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凡数处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服桂枝,汗家不得
,令人寒中腹满,膨胀下利。宜以吴茱萸之苦热,泄其逆气,用之如神。诸药不可代也,不宜多用,恐损元气。 王好古
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宜此主之,震坤合见,其色绿。故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方治厥。阴病及温脾胃
三服而已。禀受素壮而气刺痛者,看在何部经分,以别经药导之。
李杲曰:气血弱者,不可服,以其损气也。 王好古
曰: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故壳主胸膈皮毛之病,实主心腹脾胃之病。大同小异,朱肱活人
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
寇宗奭曰:疏道风热。
李杲曰: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槐实发明》 王好古
曰:槐实纯阴肝经气分药也。治證与桃仁同。陶弘景曰:槐子以十月巳日采,相连多者,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烂
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症结。
李珣曰:主贲豚、膀胱诸气,五膈气。风冷气、脚气,宿食不消。 王好古
曰: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
李时珍曰: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禦瘴疠。
日,乾用。
气味

辛寒无毒。
《别录》曰:苦微寒。
吴普曰:神农岐伯辛雷公苦,无毒。桐君苦,有毒。 王好古
曰: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入手厥阴、足少阴经。
徐之才曰:畏贝母,大黄兔丝子。
《大明》曰:忌蒜、胡
降火,从小便中泄去。凡心痛稍久,不宜温散,反助火邪。故古方多用卮子,以导热药,则邪易伏,而病易退。 王好古
曰:本草不言卮子,能吐仲景,用为吐药。卮子本非吐药,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食令上吐,则邪因以出。所谓其
肛。
王好古曰:搜肝风,泻肝气。
李时珍曰: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欬,风疠疥癣。
发明 王好古
曰:皂荚,厥阴之药,活人书,治阴毒,正气散内,用皂荚引入厥阴也。
李时珍曰:皂荚属金,入手太阴阳明之

李杲曰:能使筋骨相著。
王好古曰: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发明

气时珍曰: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 王好古
言是肝经李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申利用,
路,取肉剉焙用,用核则去肉。
气味

苦温无毒。
甄权曰:苦甘。
萧炳曰:苦酸。
李珣曰:酸涩温。 王好古
曰:苦酸平苦,重酸轻,味厚阴也,降也。
主治

《唐本草》曰:冷气、心腹胀满不食。
甄权曰:破胸膈结 ……、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大明曰:破症瘕宿血、损伤瘀血、消肿痛。 王好古
曰:心胆虚、肝血不足。
李珣曰:堕胎及产后心腹血气痛,并入丸散服。李时珍曰: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发 ……积血、止痛、生肉、去五脏邪气。
李珣曰: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补虚,并宜酒服。 王好古
曰:补心包络、肝血不足。
太清修鍊法曰:益阳精、消阴滞气。
大明曰:傅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性,急不
立下。
唐本草曰: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赤翳。李珣曰:内外障眼、镇心秘精、治三虫五痔。 王好古
曰:散心盛有热。
李杲曰:入骨,治骨痛。
张元素曰:治大肠脱肛。
李时珍曰:疗喉痹、脑痛、鼻瘜、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