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經解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別史類
醫家類
儒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久服令人肌肤枯燥。苏颂曰:水气脚气最为急用。有人患脚气,以袋盛此豆,朝夕践踏,展转之,久久遂愈。 王好古
曰:治水者惟知治水,而不知补胃。则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
陈藏器曰:赤小豆和
,生麦原中。叶似薤而小,味益辛,亦可供食,但不多有。即尔雅山薤是也。
薤白气味

辛苦,温滑无毒。 王好古
曰:入手阳明经。
苏颂曰:薤宜去青留白,白冷而青热也。
孟诜曰:发热病不宜多食,三四月勿食生者。
大 ……陈日华曰:煮食耐寒调中,补不足,止久痢、冷泻、肥健人。
李杲曰:治泄痢下重,能泄下焦、阳明气滞。 王好古
曰: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以泄气滞。李时珍曰: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安胎。
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诸證。
发明

刘完素曰:益智辛热,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 王好古
曰:益智本脾药,主君相二火,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大凤髓丹则入肾,三藏互有子母相关之义
寒。
张元素曰:性寒,味酸,气厚味薄,升而微降阳中阴也。李杲曰:白芍药酸平,有小毒,可升可降阴也。 王好古
曰:味酸而苦,气薄味厚,阴也,降也,为手足太阴行经,药入肝脾血分。
徐之才曰: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
,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当用黄檗、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 王好古
曰,本草云生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痃癖症块,破也。其不同如
,及肺虚嗽者,并宜之。若气虚有火者,合天门冬膏对服之。
《正误》
雷敩曰,夏月少使人参,发心痃之患。 王好古
曰,人参甘温补肺之阳,泄肺之阴,肺受寒邪,宜此补之。肺受火邪,则反伤肺,宜以沙参代之。王纶曰,凡酒色
苦大温有大毒。
张元素曰:大辛大热,气厚味薄,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浮中沉,无所不至,为诸经引用之药。 王好古
曰:入手少阴,三焦命门之剂。其性走而不守,非若乾姜止而不行。赵嗣真曰: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仲景麻黄 ……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李杲曰:除脏腑沉寒,三阳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王好古
曰: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李时珍曰: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 ……痹,半身不遂,除寒冷湿,养脏腑,去心下坚痞,感寒腹痛。
李杲曰: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毒。 王好古
曰:补命门不足,肝风虚。
李时珍曰: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发明

寇宗奭曰:补虚寒,须用附子, ……人多矣。
王履曰:仲景八味丸为阴火不足者设。钱仲阳六味地黄丸为阴虚者设,附子乃补阳之药,非为行滞也。 王好古
曰:乌附非身凉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服附子以补火,必妨涸水。
李时珍曰:乌附毒药,非危病不用。而补药中 ……失音,一切冷风气,面皯瘢疵。
李珣曰:诸风冷气,足弱无力,疥癣、风疮、阴下湿痒,头面痕,入面脂用。 王好古
曰:补肝风虚。朱震亨曰:风痰。
发明

李时珍曰:白附子乃阳明经药,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
心胸郁结之气,故《诗》云言采其莔,是也,作诗者本以不得志而言,今用治心中气不快多愁郁者,殊有功信矣。 王好古
曰:贝母乃肺经气分药也。仲景治寒食结胸,外无热證者,三物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内有贝母也。
方药之最要。
成无己曰:辛者散也,润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气结气,除烦呕,发音声,行水气,而润肾燥。 王好古
曰:经云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有痰曰嗽,无痰曰欬,痰
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甄权曰:解诸热,通月水,利水道,捣贴腹,能消瘀血。
发明 王好古
曰:生地黄入手少阴,又为手太阳之剂,故钱仲阳泻丙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诸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
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之。仲景八味凡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 王好古
曰:《本经》云久服明目,扁鹊云多服昏目,何也,易老云去胞中留垢,以其味咸,能泻伏水,故也。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昏目。
王履曰:寇宗奭之,说 王好古
韪之窃,谓八味丸以地黄为君,馀药佐之,非止补血,兼补气也。所谓阳旺则能生阴血也,地黄,山茱萸,茯苓,
散风寒。寇宗奭曰:小儿惊狂壮热,须此引药,又治骨蒸热劳,用其汁与众药熬为膏,猫食薄荷则醉,物相感耳。 王好古
曰:薄荷手足厥阴气分药也,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馀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李时珍曰:薄荷入手太阴足厥阴
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吐血,鼻血,溺血,脑痈发背,瘰𤻤瘿赘,痔瘘疮疥,长肉排脓,消瘀血。 王好古
曰: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李时珍曰: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苏颂曰:蜜和大丸,夜服,治风
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又缓带脉之缩急。凡胃虚伤冷郁,遏阳气于脾土者,宜升麻、葛根,以升散其火郁。 王好古
曰:升麻葛根汤乃阳明发散药,若初病太阳證,便服之,发动其汗,必传阳明,反成其害也。朱肱《活人书》言: ……以柴胡为君随,所发时所在经分,佐以引经之药,十二经疮疽中须用柴胡,以散诸经血结气聚,功与连翘同也。 王好古
曰:柴胡能去脏腑内外俱乏,既能引清气上行而顺阳道,又入足少阳,在经主气,在脏主血,前行则恶热,却退则
、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
李杲曰:治寒呕。
李时珍曰: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发明 王好古
曰:桔梗气微温,味苦辛,味厚气轻,阳中之阴升也,入手太阴肺经气分及足少阴经。
张元素曰:桔梗清肺气, ……热也,后人易名曰: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按 王好古《
医垒元戎》载之颇详,云: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嗽渴加五味子,酒毒加

陈承曰:黄耆本出绵上者为良,故名绵黄耆,非谓其柔韧如绵也,今《图经》所绘宪州者,地与绵上相邻也。 王好古
曰:绵上即山西沁州、白水在陕西同州,黄耆味甘柔软如绵,能令人肥。苜蓿根味苦而坚脆,俗呼为土黄耆,能令
成无己曰:苦入心寒胜热,黄连大黄之苦寒以导心下之虚,热蛔得廿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檗之苦以安蛔也。 王好古
曰:黄连苦燥,苦入心火就燥,泻心者,其实泻脾也,实则泻其子也。
朱震亨曰:黄连去中焦,湿热而泻心火,
分寒邪以泄表,实若过发,则汗多亡阳,或饮食劳倦,及杂病自汗表,虚之,證用之,则脱人元气,不可不禁。 王好古
曰:麻黄,治卫实之药。桂枝,治卫虚之药。二物虽为太阳證药,其实营卫药也。心主营为血肺,主卫为气,故麻
辛温无毒。
马志曰:天麻辛、平,无毒。
《大明》曰:甘暖。
甄权曰:赤箭芝一名天麻,味甘平,无毒。 王好古
曰:苦平,阴中之阳也。
主治

《本经》曰: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别录》曰:轻身
曰: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
刘完素曰:治正阳明,头痛,热厥头痛,加而用之。 王好古
曰: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散用,长肌肉,则入阳明可知矣。
李时珍曰: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 ……人。陶弘景曰:治惊邪、风狂、痓病、百邪鬼魅。李时珍曰: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发明 王好古
曰:古方多用治妇人,以本草有疗伤中淋露之故也。
李时珍曰:白微,古人多用。后世罕能知之。按张仲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