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戾简而不繁者也然向

神明之天纵一一呈露其渊源谁指示夫秩宗以大阐
其微言(谓尚书徐文靖公其小学为二 文成/公
之后第一人详见所辑音韵阐微)嗟彼稚蒙
未函雅故干禄负惭署名失措既阙荄兹旋差杕杜马
不足一者丧其全虎有 (第 9b 页)
 右甲头某
牌皆书令告各家务要训行六谕举行四礼父慈子孝
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勤力以
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心要平恕毋轻

起忿争事要含忍毋辄兴词讼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
相惩戒务兴礼让之俗以成敦厚之风吾愧德政未敷
徒以言教父老子弟其勉体之轮牌人每日告谕各家
一次
职掌有见丁着业牌面沿门轮递有司今不奉行右二
牌者主 文成公
镇虔时作也令家各置一牌十家联为
一牌甲内故有不良之人具闻于官官为置舍旧图新
簿第记姓名不念旧恶改乃削 (第 50a 页)
之竟内窃盗即令纵迹

不闻者治同甲之罪每日轮家直牌日夕持牌察十家
之出入以告谕之止其讼解其争不听者闻官责治凡
有诬告罪坐同甲善乎 文成公
之言曰十家牌式其法
甚约其治甚广盗贼可息词讼可简因是而修之补其
偏而救其弊则赋役可均因是而修之连其伍 (第 50b 页)
   张吉传论
论曰张克修在端州尝论学于陈公甫静中养出端倪
不善是也湛原明引易专直翕辟中庸溥博渊泉及孟
子四端證之溥博渊泉不繇积累乍见入井恻隐生焉
固知四端皆非养出要在扩充天地之道动静无端间
不容发程子以善学称人静坐盖为初基假此捷径若
曰圣途恐适楚之冥山也

   王大用传论
论曰余闻 文成公
讲学五羊也平旦鼓徵则自藩臬至
于庶氓莫不拱听惟大用辩之曰致知大学之教也良
知不虑而知德性也致知之中曰 (第 36a 页)
  少则闻予乡张襄惠公之倡明学问也盖与文成王公
同时当是时致良知之学满天下学士大夫破旧闻而
骤见本体即以为解缚双脱矣而独襄惠公弗是也始
文成公
辩论往复不肯诎其下阳明高第弟子双江
聂公素与公砥砺语公诚豪杰顾无奈旧闻缠扰何也 (第 32a 页)
  张七泽宪副言有边城者馀姚人有神力而猊么䯢尪
悴若不胜衣者王文成公讨思田八寨时携之俱西使
入诸峒中窥动静形势扮一丐者往猥孱褴褛峒人不
知也其悉知诸夷出没及山川阸塞道路险隘多出其

力已叙功文成欲官之城不愿文成亦谓其福薄听之
犒之亦无多取文成殁不知所终

  吉水龙光尝官县丞其子履祥从 文成公
游光遂亦执
贽焉其人故豪士而机谋迅发丸转不穷猊古鼻多髯
颇类文成擒濠时出奇实多田州之役公复檄光以从 (第 22a 页)
第至阖郡不见一人或者遂目为深
山荒绝之区而不知假令县岁贡数十辈岂尽谓之才贤得
人耶以瓯粤区区二百年有 文成公
为帝者师不可谓之乏
人也矣天下承平日久士大夫不知兵一旦边圉有警束手
无策徒望之勇猛强力之人如此则古所 (第 30b 页)
上人庚戌进

   越中述传序
昔王文成公讲学东南从游者几半天下而吾关中则
有南元善元贞二先生云故 文成公
之言曰关中自横
渠后振发兴起将必自元善昆季始二先生录公语几 (第 41a 页)
数万言藏之家塾元贞先生孙子兴太史仿苏季明校
正蒙例离为四篇曰立志格物从政教人总题曰越中
述传而属余为序余惟 文成公
之学一致良知尽之矣
今离而为四何也曰此正所以致良知也夫人而语之
曰汝有志汝为圣贤则必喜语之曰汝无志汝 …… (第 41b 页)
不离其源千言万语而不出其宗此 文成公
之学所以
大有功于斯道也乃后之谈良知者多放纵决裂为世
诟病是空谈良知而不实用致之之功故也于 (第 42b 页)
文成公
何尤焉此录出而良知末流之病庶几其可救乎尝考 (第 42b 页)
文成公
门人虽盛而世传其学者东南则称安成邹氏
西北则称渭上南氏自二先生传 (第 42b 页)
文成公
之学以来代
有闻人元善先生三子俱蜚声庠校而俱早亡有孙曰
企仲官太仆卿以直谏显有曾孙曰居业登制科而未 (第 42b 页)
幸箫鼓听闻百姓扶携老
幼相望仪刑爱之孜孜如日不足初徐傅伏诛继求内
相王弘处之而思降彭城欲之而弗违王华 殷景仁

忠允熙帝载谢弘微王昙首以沉密赞枢机徐(阙/)王僧
绰以体国彰信义谢方明刘道生以治惠称良能高简
(第 48b 页)
正是无声无臭一路消息学者从此做工夫方是真为
善去恶希圣达天庶几在此 文成公
曰只于根本求死
生莫向支流辨清浊不知门下以为何如也

  答王右仲二

  承论及万物皆备之说盈天地 (第 30a 页)
高矣而自哺其孙活邑传为异公亦以是慕储终身公
幼脆弱善病然质敏强记叔孝廉有容尝逮事静庵先
生而亲炙 文成公
独曰此吾家学渊源也往禀业焉当
是时公孱然小稚子耳乃其志已不颛颛应举决科矣
而为文固不凡年十七故大司马 (第 27b 页)
正见艳歌并/捲茱萸帐争移翡翠床刘瑶诗吴刀剪破机头)
(锦茱萸花/坠相思枕)盖自殷淳作集遍辑裙笄(宋书 殷景仁
弟淳/编妇人集三十卷)
(仕在秘书阁撰四/部书目凡四十卷)常璩成编间传闺闼(晋书常璩叙蜀/事撰华阳国 (第 22b 页)
 甘泉汉宫名 按宋书彭城王义康为司徒录尚书
 事适文帝寝疾积年不愈而义康专秉朝权势倾远
 近又兼刘湛之徒阿意推崇相与谋倾宰辅 (殷景/仁)

 杀功臣(檀道/齐)将谓大业终归义康不复存君臣之礼
 阳源历仕其间殆有倦游之志故托为边塞征役之 (第 27b 页)
明验与而 文成公
学本周程在赣日与洛村善山南野
东廓诸君子讲明良知之学天下儒者以虔南为归可
谓盛矣虔南盛衰既关数省之安 (第 11a 页)

文成公
曰三教所差毫发耳毫发则千里也其差安在
惟年兄指示弟与卢生共赖发蒙不尽慕冈第二书云
辱教甚深殊用惕然思 (第 7b 页)
省昨诗及启殊草草不畅谨述
近日意见台台细斧正之或问老佛虚无与吾儒同异
王龙溪曰 文成公
有言老氏说到虚圣人岂得于虚上
加得一毫实佛氏说到无圣人岂能于无上加得一毫
有老氏从养生上来佛氏从出离 (第 7b 页)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

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自值
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
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赵泉山曰此诗讥切 殷景仁
颜延
   年辈附丽于宋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
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 (第 12a 页)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
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自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
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赵泉山曰此诗讥切 殷景仁
颜延年辈附丽
    于宋 (第 10b 页)
    (以光禄勋车仲远代之于是/延之屏居不豫人间者七载)
降延之为小邦不政有谓其在都邑岂动物情罪过彰
著亦士庶共悉直欲选代令思愆里闾犹复不悛当驱
往东土乃志难恕自可随事录治殷刘意咸无异也 (殷/景)
(仁
刘湛史令一作今南史作宜/令乃志 作乃至录治作录之)
   赐义康书
    (义康既专总朝权事决自 (第 19b 页)
巳太祖疾尝危殆/使义康具顾命以告刘湛及 殷景仁
湛曰天) (第 19b 页)
    (下艰难讵是幼主所御义康 景仁
并不答而/主簿孔胤秀等辄就尚书议曹索晋咸康末)
    (立康帝旧事义康不知也及疾豫微闻之收/刘湛等 …… (第 20a 页)
   又书

     (殷景仁
陈郡长平人初为太尉行参军事累/迁仆射及病卒义季时为荆州刺史上与书)
殷仆射疾患少日奄忽不救其识具经远 …… (第 28a 页)
   追崇外祖母苏夫人诏(太祖所生章太后早亡/奉太后所生母苏氏甚)

    (谨元嘉六年苏氏卒驾往/临哭下诏 殷景仁
议从之)
朕夙罹偏罚情事兼常每思有以光隆懿戚少伸罔极
之怀而礼文遗逸取正所无监之前代用否又殊故惟
(第 30a 页)
累年在心未遂苏夫人奄至倾殂情礼莫寄追思远
恨与事而深日月有期将卜窀穸便欲粗依春秋以贵
之义式遵二汉推恩之典但动藉史笔传之后昆称心
而行或容未允可时共详论以求其中执笔永怀益增
感塞

   中领军 殷景仁

至德之感灵启厥祥文母伣天实熙皇祚主上聿遵先
典号极徽崇以贵之义礼尽于此苏夫人阶缘戚属情
以事深寒 (第 30b 页)
   祭袁湛墓诏(大明三年幸籍田/行经湛墓下诏祭)
故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晋宁敬公外氏尊
戚素风简正岁纪稍积坟茔浸远朕近巡览千亩遥瞻
松隧缅维徽尘感慕增结可遣使祭少申永怀
   祭 殷景仁
墓诏(大明五年行幸/经 (第 26a 页)
景仁
墓下诏)
(第 26a 页)
文成公景仁
德量淹正风识明允徽绩忠谟夙达
先照惠政茂誉实留民属近瞻丘坟感往兴悼可遣使 (第 26a 页)
    (以四/言诗)
孝廉之选必审其人虽四科难该文质寡备必能孝义

迈俗拔萃著闻者便足以显应明敡允将符旨乌程潘
综守死孝道全亲济难乌程吴逵义行纯至列坟成行
咸精诚内淳休声外著可并察孝廉并列上州台陈其
行迹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晋末仕刘毅后军/参军入宋历中书令扬州刺史)
   固让侍中表(景仁高祖时迁太子中庶子少帝/即位入补侍中累表辞让诏为改)
    (除/)
臣志 …… (第 15b 页)
    (之尚之具陈炳/之得失又密奏)
夫为国为家何尝不谨用前典今苟欲通一人虑非哲
王御世之长术炳之所行非暧昧而已臣所闻既非一
旦又往往眼见事如丘山彰彰若此遂纵而不纠不知
复何以为治晋武不为明主断鬲令事遂能奋发华廙
见待不轻废锢累年后起止作城门校尉耳若言炳之

有诚于国未知的是何事政当云与 殷景仁
不失其旧
与刘湛亦复不疏且 (第 24a 页)
景仁
当时事意岂复可蔑朝士两
边相推亦复何限纵有微诚复何足掩其恶今贾充勋
烈晋之重臣虽事业不胜不闻有大恶诸 (第 24a 页)
 跋
 立准谫劣叨令乎和和固 文成公
治兵闽赣时所疏建邑也规画具在顷
 准初抵任时
道台施公即敕县创祠脩祀事并兴复三团五
隘之制准禀奉惟谨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