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史評類
故事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行之事见通鉴
五月戊寅梁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免
(以朱熹/纲目修)秋七月癸未朔魏以宦者侍中刘腾为卫将军
仪同三司(以吕祖谦/标目修)戊申魏弑故太后高氏(以吕祖谦/标目修)
冬十月乙亥梁中军将军中书监临川王宏为司徒(以/通)
(鉴/修)是岁魏复㩁盐(以吕祖谦/标目修)
(梁高祖武皇帝天监十八年/魏肃宗孝明皇帝神龟二年)春正月丁亥魏胡太后称
诏(以吕祖谦/标目修)二月庚午魏羽林虎贲杀征西将军张彝
不复穷治(以通鉴稽/古录修)
解题曰识者于是知魏之将乱也按齐书本纪 高湖
子谧仕魏至侍御史坐法徙怀朔镇生树树生欢累
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长而深沉有大度给镇
为队主函使自 (第 25a 页)
五月戊寅梁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免
(以朱熹/纲目修)秋七月癸未朔魏以宦者侍中刘腾为卫将军
仪同三司(以吕祖谦/标目修)戊申魏弑故太后高氏(以吕祖谦/标目修)
冬十月乙亥梁中军将军中书监临川王宏为司徒(以/通)
(鉴/修)是岁魏复㩁盐(以吕祖谦/标目修)
(梁高祖武皇帝天监十八年/魏肃宗孝明皇帝神龟二年)春正月丁亥魏胡太后称
诏(以吕祖谦/标目修)二月庚午魏羽林虎贲杀征西将军张彝
不复穷治(以通鉴稽/古录修)
解题曰识者于是知魏之将乱也按齐书本纪 高湖
子谧仕魏至侍御史坐法徙怀朔镇生树树生欢累
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长而深沉有大度给镇
为队主函使自 (第 25a 页)
为大将军与吴汉北发幽州十
郡兵弇到上谷收更始所置大守韦顺蔡充斩之于是
悉发幽州兵引而南从光武击破铜马 高湖 赤眉青犊
又追尤来大枪五幡于元氏弇常将精骑为军锋辄破
走之光武乘胜战慎水上贼危急殊死战时军士疲敝
遂 (第 40a 页)
郡兵弇到上谷收更始所置大守韦顺蔡充斩之于是
悉发幽州兵引而南从光武击破铜马 高湖 赤眉青犊
又追尤来大枪五幡于元氏弇常将精骑为军锋辄破
走之光武乘胜战慎水上贼危急殊死战时军士疲敝
遂 (第 40a 页)
股肱失节旱以刑馀之体效
力尽命忠款之至精贯白日朕故录其忘身之功免其
丘山之罪耳十二月甲午征虏将军燕郡 太守高湖 帅
户二千降魏丙午封弟渊为章武公虔为博陵公子定
为辽西公丁未太后段氏卒谥曰惠德皇后
长乐二年春正月壬 (第 11a 页)
力尽命忠款之至精贯白日朕故录其忘身之功免其
丘山之罪耳十二月甲午征虏将军燕郡 太守高湖 帅
户二千降魏丙午封弟渊为章武公虔为博陵公子定
为辽西公丁未太后段氏卒谥曰惠德皇后
长乐二年春正月壬 (第 11a 页)
镇江府水源(镇江府亦承受来/源之水故先叙入)
金坛县茅山去县西五十里发源之水二一为唐王溪
一为直溪东北行入长荡湖
思湖在金坛县南之六里北受荆溪之水南入于大溪 高湖 在金坛县西北一十里经五中渎来会同入长荡 (第 18b 页)
金坛县茅山去县西五十里发源之水二一为唐王溪
一为直溪东北行入长荡湖
思湖在金坛县南之六里北受荆溪之水南入于大溪 高湖 在金坛县西北一十里经五中渎来会同入长荡 (第 18b 页)
此以唐贺知章尝请鉴湖一曲故以为名有占春
堂枕流漱石二亭今废
破石湖在县西三里故老云破石为湖故名侧有巨石
及古塔僧禅鉴尝卓庵焉 高湖 在县南九里近江吴太常卿高公察置
溪口湖在县东南一百三十五里源出碧瀛溪 (第 10a 页)
堂枕流漱石二亭今废
破石湖在县西三里故老云破石为湖故名侧有巨石
及古塔僧禅鉴尝卓庵焉 高湖 在县南九里近江吴太常卿高公察置
溪口湖在县东南一百三十五里源出碧瀛溪 (第 10a 页)
境凡九十馀里节经万历五七等年间分段开浚
直溪唐王溪 在县西源发茅山分为二𣲖南为唐王
溪少北为直溪又北一𣲖为薛埠港分流甓桥等渎
以入于大溪 高湖 天荒荡 在县西北北通五中渎南由周渎以入
大溪 (第 61a 页)
直溪唐王溪 在县西源发茅山分为二𣲖南为唐王
溪少北为直溪又北一𣲖为薛埠港分流甓桥等渎
以入于大溪 高湖 天荒荡 在县西北北通五中渎南由周渎以入
大溪 (第 61a 页)
丈厚以十丈为率略与东北
相应湖心受水去处间有年久淤浅者应加疏浚即以
所浚之土加培堤埂临湖上旧闸一座底 高湖 心三尺
坚厚如故无容再修仍增建中闸一座底比上闸低二
尺改建下闸一座底比中间低二尺高厚俱仿上闸之
制每 (第 54b 页)
相应湖心受水去处间有年久淤浅者应加疏浚即以
所浚之土加培堤埂临湖上旧闸一座底 高湖 心三尺
坚厚如故无容再修仍增建中闸一座底比上闸低二
尺改建下闸一座底比中间低二尺高厚俱仿上闸之
制每 (第 54b 页)
唯谨先是令长究心沟洫悉以应浚之由具图说以
报上之八年秋会官核其故按邑之水发源长丽二
山其流八十四汊注于 高湖 江潮由荆城合焉中流
入县治西流绕十字河东流绕钱资荡南并汇于思
湖即名白龙荡西则方茅丫髻诸水合流下 (第 48a 页)
报上之八年秋会官核其故按邑之水发源长丽二
山其流八十四汊注于 高湖 江潮由荆城合焉中流
入县治西流绕十字河东流绕钱资荡南并汇于思
湖即名白龙荡西则方茅丫髻诸水合流下 (第 48a 页)
合流如渎故以为名
上桑溪在县东四十里
黄坛溪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黄坛岭
乌石溪在县北四十八里溪多乌石故名
开化溪在县南二里
濑溪在县南六十里一名堰溪
双桥溪在县东北十四里源出乌石溪北流入 高湖
栎溪在县东北四十里源出白崖山北流入秘浦湖
干溪在县东北六十二里以吴干吉故居于此故名俗
呼乾溪非也 (第 13a 页)
上桑溪在县东四十里
黄坛溪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黄坛岭
乌石溪在县北四十八里溪多乌石故名
开化溪在县南二里
濑溪在县南六十里一名堰溪
双桥溪在县东北十四里源出乌石溪北流入 高湖
栎溪在县东北四十里源出白崖山北流入秘浦湖
干溪在县东北六十二里以吴干吉故居于此故名俗
呼乾溪非也 (第 13a 页)
志但云四月亦不云/庙以去杀之理欲被之含识郊庙牲牷皆代以面其山川诸)
(今从之/郊祀去牲)
十八年二月 魏高湖 子谧(北史作谧今从之/李百药北齐书作谥)
高欢曰宿卫焚大臣之第(尝为领军故但云大臣也/北齐书云领军张 (第 12b 页)
(今从之/郊祀去牲)
十八年二月 魏高湖 子谧(北史作谧今从之/李百药北齐书作谥)
高欢曰宿卫焚大臣之第(尝为领军故但云大臣也/北齐书云领军张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