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現代詩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西方佛自成
#+END_VERSE
问。唯心净土。周遍十方。何得托质莲台。寄形安养。而
兴取舍之念。岂达无生之门。欣厌情生。何成平等。
答。唯心佛土者。 了心 方生。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三
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
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 …… (第 0492b 页)
不睹自在力
#+END_VERSE
问。心外无法。佛不去来。何有见佛及来迎之事。
答。
唯心念佛。以唯心观。遍该万法。既了境唯心。 了心 即
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般若三昧经云。如人梦见七
宝。亲属欢喜。觉巳追念。不知在何处。如是念佛。 (第 0492b 页)
#+END_VERSE
问。唯心净土。周遍十方。何得托质莲台。寄形安养。而
兴取舍之念。岂达无生之门。欣厌情生。何成平等。
答。唯心佛土者。 了心 方生。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三
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
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 …… (第 0492b 页)
不睹自在力
#+END_VERSE
问。心外无法。佛不去来。何有见佛及来迎之事。
答。
唯心念佛。以唯心观。遍该万法。既了境唯心。 了心 即
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般若三昧经云。如人梦见七
宝。亲属欢喜。觉巳追念。不知在何处。如是念佛。 (第 0492b 页)
有
省由是慕道甚力。专念阿弥陀佛期生净土。
晨香夜坐未尝少废。每发愿曰。愿我常精
进勤修一切善。愿我 了心 宗广度诸含识。每
见一切人则劝以念佛。誓结十万人缘同生
净土。如如居士有颂赞曰。知公胆气大如天。
愿 (第 0325c 页)
省由是慕道甚力。专念阿弥陀佛期生净土。
晨香夜坐未尝少废。每发愿曰。愿我常精
进勤修一切善。愿我 了心 宗广度诸含识。每
见一切人则劝以念佛。誓结十万人缘同生
净土。如如居士有颂赞曰。知公胆气大如天。
愿 (第 0325c 页)
卵生。烦恼包里为胎生。爱
水浸润为湿生。欻起妄念为化生。悟即成佛
迷号众生。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若 了心
体空寂。名为度众生也。智者于自本际。上
度于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
者。有等愚人不识自心 (第 0350c 页)
水浸润为湿生。欻起妄念为化生。悟即成佛
迷号众生。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若 了心
体空寂。名为度众生也。智者于自本际。上
度于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
者。有等愚人不识自心 (第 0350c 页)
所见诸佛皆由自心。贞元疏曰。无所
从来下正辨惟心。即心无心便入真如。了彼
相虚。惟心现故。既了惟心。 了心 即佛。故随所
念无非佛矣。下列四喻。通显惟心。喻无来往。
别喻兼明不出入等。四喻皆具四观。一正是
惟 (第 0296a 页)
从来下正辨惟心。即心无心便入真如。了彼
相虚。惟心现故。既了惟心。 了心 即佛。故随所
念无非佛矣。下列四喻。通显惟心。喻无来往。
别喻兼明不出入等。四喻皆具四观。一正是
惟 (第 0296a 页)
赴我恳求来接引」
#+END_VERSE
* 念佛菩萨号如前
上来诵经持咒礼忏念佛功德。普为众生一
心归命。正趣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愿海。
仰冀世尊以大愿轮慈誓摄受。令我三业善
根增进。于此恶趣速尽报缘。一切生因毕竟
永断。临命终时正念往生。见佛 了心 环度一
切。我业障罪悉皆忏悔。愿垂接引。随佛同归
护佛法神普及恩有俱蒙利乐悉展威灵。于
三昧中共垂卫 (第 0288b 页)
#+END_VERSE
* 念佛菩萨号如前
上来诵经持咒礼忏念佛功德。普为众生一
心归命。正趣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愿海。
仰冀世尊以大愿轮慈誓摄受。令我三业善
根增进。于此恶趣速尽报缘。一切生因毕竟
永断。临命终时正念往生。见佛 了心 环度一
切。我业障罪悉皆忏悔。愿垂接引。随佛同归
护佛法神普及恩有俱蒙利乐悉展威灵。于
三昧中共垂卫 (第 0288b 页)
便入真如。了彼相虚。唯心现故。
以我即寂之唯心。叩彼即体之妙用。能念
念念。何动寂之相干。既了唯心。 了心 即
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况志一不挠。精研
造微。佛应克诚。于何不见下列四喻。通显
唯心。喻无来往。 (第 0159a 页)
以我即寂之唯心。叩彼即体之妙用。能念
念念。何动寂之相干。既了唯心。 了心 即
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况志一不挠。精研
造微。佛应克诚。于何不见下列四喻。通显
唯心。喻无来往。 (第 0159a 页)
净土周遍十方。何得托质莲台寄形
安养。而兴取舍之念。岂达无生之门。忻厌情
生。何成平等。答唯心佛土者 了心 方生。如来
不思议境界经云。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
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
唯心量。 …… (第 0198c 页)
𧂐草。
问心外无法佛不去来。何有见佛及来迎之
事。答唯心念佛。以唯心观。遍该万法。既了境
唯心。 了心 即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般舟经
云。如人梦见七宝亲属欢喜。觉已追念。不知
在何处。如是念佛。此喻唯心 (第 0199b 页)
安养。而兴取舍之念。岂达无生之门。忻厌情
生。何成平等。答唯心佛土者 了心 方生。如来
不思议境界经云。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
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
唯心量。 …… (第 0198c 页)
𧂐草。
问心外无法佛不去来。何有见佛及来迎之
事。答唯心念佛。以唯心观。遍该万法。既了境
唯心。 了心 即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般舟经
云。如人梦见七宝亲属欢喜。觉已追念。不知
在何处。如是念佛。此喻唯心 (第 0199b 页)
昏迷或即非时奄逝既阙生前
之善难逃后世之殃预作善缘恐防斯咎。
清凉国师云随心念佛诸佛现前既了境唯心 了心
即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何难见哉(华严疏)。
释善财初参德云比丘所说二十一念佛门约能念
心不出五种一缘 …… (第 0413c 页)
屮](万善同归集)。
问心外无法佛不去来何有见佛及来迎之事答惟
心念佛以惟心观遍该万法既了境惟心 了心 即佛
教随所念无非佛矣般舟经云如人梦见七宝亲属
欢喜觉巳追念不知在何处如是念佛此喻惟心所
作即有而空 (第 0415a 页)
之善难逃后世之殃预作善缘恐防斯咎。
清凉国师云随心念佛诸佛现前既了境唯心 了心
即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何难见哉(华严疏)。
释善财初参德云比丘所说二十一念佛门约能念
心不出五种一缘 …… (第 0413c 页)
屮](万善同归集)。
问心外无法佛不去来何有见佛及来迎之事答惟
心念佛以惟心观遍该万法既了境惟心 了心 即佛
教随所念无非佛矣般舟经云如人梦见七宝亲属
欢喜觉巳追念不知在何处如是念佛此喻惟心所
作即有而空 (第 0415a 页)
万代古今常。」
#+END_VERSE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第二门破相论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当修何法。最为省
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心者万法之根本。
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 了心。 则万法俱备。
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而
始生。及伐树去根而必死。若 (第 0366c 页)
了心 修道。则省
力而易成 (第 0366c 页)
了心 而修道。则费功而无益。
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
处。
问。云何观心称之为了。答。菩 (第 0366c 页)
#+END_VERSE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第二门破相论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当修何法。最为省
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心者万法之根本。
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 了心。 则万法俱备。
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而
始生。及伐树去根而必死。若 (第 0366c 页)
了心 修道。则省
力而易成 (第 0366c 页)
了心 而修道。则费功而无益。
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
处。
问。云何观心称之为了。答。菩 (第 0366c 页)
可得。若执实有者。则失本原。
常无自性。圆觉经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
尘缘影为自心相。楞伽经云。不 了心 及缘。则
生二妄想。 (第 0419a 页)
了心 及境界。妄想则不生。维摩经
云。法非见闻觉知。且引三经。證斯真实。五祖
下庄严大师。一生示徒。唯举维 (第 0419a 页)
常无自性。圆觉经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
尘缘影为自心相。楞伽经云。不 了心 及缘。则
生二妄想。 (第 0419a 页)
了心 及境界。妄想则不生。维摩经
云。法非见闻觉知。且引三经。證斯真实。五祖
下庄严大师。一生示徒。唯举维 (第 0419a 页)
慈分经云。一切诸法。体相微细。皆
悉空寂。凡夫之人。以自分别。生诸境界。自分
别中。还自系缚。乃至未 了心 之自性。剂尔许
时。如在梦中。妄著诸境。复应观察一切三界。
皆悉是空。空不碍空。
入楞伽经偈云。尔 (第 0926b 页)
悉空寂。凡夫之人。以自分别。生诸境界。自分
别中。还自系缚。乃至未 了心 之自性。剂尔许
时。如在梦中。妄著诸境。复应观察一切三界。
皆悉是空。空不碍空。
入楞伽经偈云。尔 (第 0926b 页)
九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修行契悟。法乃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
而称绝妙。
答。若不 了心 宗。皆成迷倒。触途
成壅。證入无门。如俗谛中。亦有秘密之法。若
不得要诀。学亦无成。或得其门。所作皆 …… (第 0460b 页)
偈。向诸道俗说之。参验偈
文。方知是华严经夜摩天宫。无量菩萨云集
所说。即觉林菩萨偈。意明地狱心造。 了心 造
佛地狱自空耳。故知若观此心。言下离苦。不
唯破地狱界。乃至十法界一时。破。以入真空
一际法故。则 (第 0461b 页)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修行契悟。法乃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
而称绝妙。
答。若不 了心 宗。皆成迷倒。触途
成壅。證入无门。如俗谛中。亦有秘密之法。若
不得要诀。学亦无成。或得其门。所作皆 …… (第 0460b 页)
偈。向诸道俗说之。参验偈
文。方知是华严经夜摩天宫。无量菩萨云集
所说。即觉林菩萨偈。意明地狱心造。 了心 造
佛地狱自空耳。故知若观此心。言下离苦。不
唯破地狱界。乃至十法界一时。破。以入真空
一际法故。则 (第 0461b 页)
能
起一念清净信者。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
无边恒河沙劫一切苦难。不生恶趣。不久当
得无上菩提。是以 了心 无作。即悟业空。观业
空时。名为得道。其道若现。何智不明。心智明
时。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法尔能现 (第 0469b 页)
起一念清净信者。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
无边恒河沙劫一切苦难。不生恶趣。不久当
得无上菩提。是以 了心 无作。即悟业空。观业
空时。名为得道。其道若现。何智不明。心智明
时。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法尔能现 (第 0469b 页)
是心之用。用不离体故。二非住非不住。云
何非住。智性离故。云何非不住。与心相应故。
三智能破客尘。显 了心 性。四智虽去尘现性。
而心本无隐显。五心虽本空。要尽客尘。方能
普现法界。六心虽清净。若无智光。则为 (第 0488b 页)
何非住。智性离故。云何非不住。与心相应故。
三智能破客尘。显 了心 性。四智虽去尘现性。
而心本无隐显。五心虽本空。要尽客尘。方能
普现法界。六心虽清净。若无智光。则为 (第 0488b 页)
竟若虚空。是处胎义。若如是
者。则一切众生。皆处摩耶胎。非独释迦矣。何
以故。众生心。即法界故。又若 了心 空。即无胎
分。如菩萨处胎经云。佛告弥勒。行空菩萨。云
何游至十方刹土。教化众生。弥勒白佛言。行
空 …… (第 0510b 页)
不闻。道契则邻。不在身近故。福人出世。
则琳琅现矣。薄福者出。则荆棘生焉。皆由自
心。有现不现。若直 了心 性之人。悉皆平等显
现。如洛浦和尚神剑歌云。君子得之忘彼此。
小人得之自轻生。他家不用我家剑。世上高 (第 0511a 页)
者。则一切众生。皆处摩耶胎。非独释迦矣。何
以故。众生心。即法界故。又若 了心 空。即无胎
分。如菩萨处胎经云。佛告弥勒。行空菩萨。云
何游至十方刹土。教化众生。弥勒白佛言。行
空 …… (第 0510b 页)
不闻。道契则邻。不在身近故。福人出世。
则琳琅现矣。薄福者出。则荆棘生焉。皆由自
心。有现不现。若直 了心 性之人。悉皆平等显
现。如洛浦和尚神剑歌云。君子得之忘彼此。
小人得之自轻生。他家不用我家剑。世上高 (第 0511a 页)
是际。复有色藏。受想行
识藏。是藏非藏。不在自藏。是名诸藏。以阿
字门入。释曰。阿字者。即无生义。若 了心 无生。
则无法可得。悟此唯识。乃入道之初门。所以
大品经云。无有一法可得。名曰众生。夫言众
生者。即 (第 0518c 页)
识藏。是藏非藏。不在自藏。是名诸藏。以阿
字门入。释曰。阿字者。即无生义。若 了心 无生。
则无法可得。悟此唯识。乃入道之初门。所以
大品经云。无有一法可得。名曰众生。夫言众
生者。即 (第 0518c 页)
。如木能生火。木是能
生。火是所生。离木无火。离心无法。故知不
即心为道者。如千人排门。无一得入。若 了心
顿入者。犹一人拔关。能通万汇。得宗镜之要
者。其斯谓乎。是以妙性无亏。迷悟自得。一法
不动。向背俄分 (第 0523c 页)
生。火是所生。离木无火。离心无法。故知不
即心为道者。如千人排门。无一得入。若 了心
顿入者。犹一人拔关。能通万汇。得宗镜之要
者。其斯谓乎。是以妙性无亏。迷悟自得。一法
不动。向背俄分 (第 0523c 页)
。离自性故。乃至五无间业亦是菩提。何
以故。菩提无自性。五无间业亦无自性。是故
无间业亦是菩提。是以 了心 本性。自体无生。
从无生中建立诸法。观无性之心。说无性之
教。随净缘而无性成佛。随染缘而无性为凡。 (第 0537b 页)
以故。菩提无自性。五无间业亦无自性。是故
无间业亦是菩提。是以 了心 本性。自体无生。
从无生中建立诸法。观无性之心。说无性之
教。随净缘而无性成佛。随染缘而无性为凡。 (第 0537b 页)
妄想
者。是凡夫法。名相二法。是凡夫境。妄想一法。
是凡夫六识。迷事缘境而起。故名妄想。经偈
云。不 了心 及缘。则生二妄想。正智真如者。是
圣人法。正智。是圣人对治金刚。缘修无漏断
惑智。亦名能觉智。真如。 …… (第 0543a 页)
觉知名相本来空寂。以
知空故。妄想自息。息妄归真。显理分明。正智
现前。不立名相。故名正智。经偈云。 了心 及境
界。妄想不复生。真如者。即此正智心性真故。
即名真如。故知但是一法。无中。执有成凡。达
有本空 …… (第 0543a 页)
一直指示了。见即便见。不在意思。才信入时。
理行俱备。终不更兴恶行。似有纤疑。若不如
然争称圆顿。以 了心 外无境故。则念念归宗。
何有虚幻能惑。所以宝藏论云。一切如幻。其
幻不实。知幻是幻。守真抱一。又如学 (第 0543c 页)
者。是凡夫法。名相二法。是凡夫境。妄想一法。
是凡夫六识。迷事缘境而起。故名妄想。经偈
云。不 了心 及缘。则生二妄想。正智真如者。是
圣人法。正智。是圣人对治金刚。缘修无漏断
惑智。亦名能觉智。真如。 …… (第 0543a 页)
觉知名相本来空寂。以
知空故。妄想自息。息妄归真。显理分明。正智
现前。不立名相。故名正智。经偈云。 了心 及境
界。妄想不复生。真如者。即此正智心性真故。
即名真如。故知但是一法。无中。执有成凡。达
有本空 …… (第 0543a 页)
一直指示了。见即便见。不在意思。才信入时。
理行俱备。终不更兴恶行。似有纤疑。若不如
然争称圆顿。以 了心 外无境故。则念念归宗。
何有虚幻能惑。所以宝藏论云。一切如幻。其
幻不实。知幻是幻。守真抱一。又如学 (第 0543c 页)
。即四正勤。心性灵通。
隐显自在。即四神足。信心坚固。湛若虚空。即
五根五力。觉心不起。即七觉支。直 了心 性。邪
正不干。即八正道。眼如乃至意如。心境虚融。
即六神通。所以舍利弗不达常寂三昧。目连
通不现前 (第 0567a 页)
隐显自在。即四神足。信心坚固。湛若虚空。即
五根五力。觉心不起。即七觉支。直 了心 性。邪
正不干。即八正道。眼如乃至意如。心境虚融。
即六神通。所以舍利弗不达常寂三昧。目连
通不现前 (第 056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