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編年類
職官類
別史類
雜史類
雜家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司成,宗簿正,左通礼。因微事罢。叙拜司成。出守瑞山郡。甲戌春。升拜江界府使。更化之初。南相公九万筵白 赵某
不宜久置边地。特命内移。除礼曹参议,大司谏,同副承旨。又除吏曹参议兼承文副提 (第 480L 页)
馆草梁南衅。遂寝。 显庙每见公状奏明该。嘉奖不已。属有海防虞。命选从臣分巡三南。 上曰。湖南尤重。非 赵某
莫可。其差遣之。会以国恤不果行。其在政院。湖南人杨梦举疏请追夺郑松江官爵。公启曰。郑澈伸冤复官馀五十 (第 70H 页)
。擢庭试文科。选槐院。荐艺苑翰林。簪笔登筵。风仪整肃。奏对简正。 上心器之。尝语大臣曰。吾于新进。得 赵某
也。甲寅。奉教。序升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三登县令。未几复以正言召。丁巳。选知制教,弘文馆校理。时  (第 165H 页)
一日。大臣筵论人才。仰问人主亦宜鉴别才器。不审亦有所得乎。 上曰。吾于新进。得 赵某
也。盖公际遇始此云。尝夜直。 上不豫。承史先入侍。公奏曰。提举来迟。宜令承旨率医诊候。 上可之。将进 …… (第 221L 页)
圣听。 上未尝不虚襟倾纳。尝曰 赵某
熟于易。每闻讲论。予心豁然。是岁拜副校理者三。校理,副修撰,持平,吏曹佐郎者一。南学教授,侍讲院文学 (第 222H 页)
其兼也。时北路告饥。公由馆职。特差监赈御史。诸臣以为经筵方讲周易。 赵某
善易不可出。公适登筵。自请往役。 上嘉之曰。北关人命。将付此人。讲筵待其还未晚也。临行。面奏请立大志 …… (第 222H 页)
别储。公叹曰。吾尚在此。何异于唐藩之进羡馀哉。即奏防之。 上意颇咈。筵臣曰。唐藩之戒。诚得藩臣体。非 赵某
不能发此言。 上意乃解。戊辰春。以犯越罢旋仍。再辞不获。冬。又以开市私商事罢。叙拜副提学。归装甚轻。 …… (第 223L 页)
特拜判义禁。庚辰。拜右副宾客,南汉守御使。十月十二日。以宿症卒于城南里第之正寝。讣闻。 上惊悼教曰。 赵某
事予卅载。为国之心。予常尚矣。未登台辅。遽闻此报。心用伤衋。令该 (第 224L 页)
注书并称其美。有忠孝双全此一庐之语。而我 世宗特旌其孝曰。前副正 赵某
之闾。其不曰判汉城尹。而曰副正者。示犹系前朝也。此其见于舆志谱乘者然也。后 肃宗辛卯。湖南多士。又建 (第 353L 页)
。前后华要之选。多居人先。至是升正卿。四年。终不入铨望。公议莫不怪之。乙酉春。徐公宗泰为吏判。辞疏言 赵某
言行宿望。非臣之比。而终不与于天官之选。明日。左相李畬入对。言府君不入铨望事云。首相以为有訾议。故不 (第 71H 页)
处。又教曰。不检拟何久也。此时此等之人。宜先收用。使传于铨官。时国荣罪黜后也。后行宾对。教于大臣曰。 赵某
等诸人。许久落拓。甚非朝家疏荡之政。如有见窠。使之今日政拟入。拜公忠州牧使。屡饬拜命。召见曰。多年后 (第 241L 页)
以公应守令荐。台官李东郁。又劾之。尤庵陈章辨之曰。徐某以朴野之人。尝受业于故文孝公 赵某
之门。甚有学术行谊。向时奸臣势成。指斥不敢指处。又于场屋策。敢以吕,武二后等语。临试诸生。徐某以为此 (第 310L 页)
 前书以庶侄承重事。座下委问。责及于无似。而此非从之臆科而为之者。其时悲遑之中。村人未及广询。遽使之承重。而以鄙见思之。似非得中。故葬时祝式及其献酌等节。使伯侄主行。则前所承重云者。自归打破。实未知盛教之更为如何。
与族兄稚孝
前所云只是为服本期当。而来教如是。今无可言者。第其祝式献酌。咸君主行云者。未知果出于宗子之祭庶母。则其丧亦宗子主之之文耶。窦文卿问记曰妾母不世祭。不祭者指宗子之祭庶母者而言。此则古礼也。妾子祭其母则当世祭。此则今礼也。恐不可合为一说也。此亦当其孙依今礼主其丧世其祭耳。如何。
  附骊逸误制服追正说
 骊州武帅 赵某
妾子先其母死。后其母死而其子之子胜冠有年矣。将发丧制服。或云期或云承重。议论不一。问于金经筵官炳骏。 (第 350H 页)
献礼进阶通政。拜同副承旨。俄除同知敦宁都正。癸巳复拜同副。甲午连为右副左副。病辞递。金判书逌根语人曰 岭绅
中赵某独不识面。荐为户曹参议。丁未参水府。 哲宗辛亥卒。寿七十九。呜 (第 447L 页)
监司彦璜。公之莫逆。名位隆显。而公一不相访。睦相公来善傲视一世。而至于公每叹其不可及。尝语其甥权歙曰 赵某
之名节。以吾三公不可换也。盖公天姿魁伟。豪迈英爽。学问则慕朱晦庵。诗律则宗杜少陵。声色华丽之态。远于 (第 479L 页)
。为诸曹佐贰。间出牧杨州。及为承旨入侍。 上曰予犹记某年之言。当时满廷诸臣。皆如蒸栗。无一人开口。独 赵某
有十四年臣事之说。使前此有如 (第 172L 页)
赵某
者一人。时事岂至此乎。举直错枉。宜先此人。公退谓家人曰。吾当时一言。不过尽吾分耳。今乃有过当之 教。 …… (第 172L 页)
府留守。明年入为汉城府右尹,都承旨吏曹参判。不膺 命。为忠州牧使旋寝。壬辰升资宪。 上教曰烈风劲草。 赵某
之谓矣。时逆臣郑厚谦愬于 上。复辛壬三逆魁官爵。大司宪赵公荣顺上疏窜绝塞。公拜都宪。将救赵公。 上闻 …… (第 172L 页)
拜东铨。 敦勉暂出行政。叹曰俗习已淆。物情难平。吾其止矣。遂引疾得递。后以知 经筵入侍。 上教筵臣曰 赵某
只有本心。无一点虚伪。古所谓宦妾不知名 (第 172L 页)
赵某
有焉。丙申 命 世孙代理后。奠酌于关侯庙。将以 (第 172L 页)
曹佐郎。皆不出。拜侍讲院司书。屡违召罢。甲戌二月。出为永平县令。苏残赈饥。蔚有声绩。道臣于筵席奏曰。 赵某
为邑。初当赈政。善为设施。律身清白。处事综核云。其后永平之士以文华名者。皆当时训课之人。邑人至今颂之 (第 301H 页)
。八月。选玉堂。大臣奏以 赵某
优于文学。宜置讲筵。不可久处于外。遂首拜校理兼司书。始弘圈也。圈中一人。有加点者。辞说纷纭。府君以谓 …… (第 301H 页)
。至今遵行。时有蔘商之潜鬻于倭市者事觉。托言训局物。训将金公圣应。坐是罢。 上以为律潜商与受同罪。今 赵某
不勘倭人罪。非矣。命罢拿。领相李公天辅劄救曰。 (第 303H 页)
赵某
清简刚明。深得边臣之体。失之可惜。请仍。从之。戊寅冬。升拜庆尚监司。本道税运。已成积弊。盖晋,密等二 …… (第 303H 页)
相柳尚运始。非古也。府君启请依水田法。随起随税。凡蠲减者七千结。满瓜。以副提学召。左相李公𪻶奏曰。 赵某
聪明才 …… (第 303L 页)
是。大臣请更查于本道。至六月。 上命御史李相璜往查之。查启略曰。以应问各人之招。参以营邑文簿。较看于 赵某
之上言。则语皆相符。各有归属云。上更命筹司。议于大臣及曾经道伯人。佥议俱以为冤。 上教以重臣所坐非赃 …… (第 311H 页)
如传说。事理俱不相似。岂有事理外所犯乎。屡次询问。寻遣御史者。刑政所关。欲使人人晓然知事实也。故监司 赵某
关西三件事。并置分拣之中。首尾累百言。条分缕析。洞辨无馀。府君之冤。遂大暴于世而后。于判敦公之差备堂 (第 311H 页)
我告急。我虽不阅。升斗可分。乡里多赖之者。尝为德岩院任。乡人黄公河龙。见其所为。叹曰。吾乡隐德。吾于 赵某。
见之矣。每戒诸子曰。汝勿以我知而轻人。勿以好胜而处事。勿以族戚宾客近疏而待之有间。以  (第 354H 页)
善。否则不善。吾圣人不以心为道而必本于性。乃可谓之善。彼佛者。即心是道。若夫理为心主者为不善。(近日 赵某
之见正如此。)彼此本末。皆异。邪正大判。故晦翁言。自浮屠氏入中国。善之名便错了。近年杂会之言善恶者。 (第 32H 页)
 病源始祟于心是气之一源也。认心为气。则未(一作末)弊之膏肓。安得不至于斯乎。
舜之道心。亦不过气之灵觉原于性命之正。汤之制心。亦只是以性命之理。制得灵觉之心。文王之小心。亦只是将气之灵觉。而望性命之正。如未之见。孔颜之不踰矩不违仁。亦皆以灵觉之心。合于性命之正尔。如此而彼以一 赵某。
敢指心是气。为膏肓之病源。真不满儿童之一笑也。
 理通气局。虚灵洞澈。相对反隅。则心是气。必是指心之 (第 69L 页)
。人人有心。心自是圣。此陆氏传也。非心实自圣而姑为是退托。此晦翁说也。学者于此数者。潜究而有见焉。则 赵某
之谓心性一物而欲破性师心弟之论者。其是非得失。不难知矣。其于自己操心奉性之功。亦大有补益矣。
愚请诸 (第 200H 页)
巡察力言君臣大义。巡察请与同事。数日内应募者近千人。有安世献者说巡察曰。公为一道大将。曾无尺寸之功。 赵某
奋起放废之中。先公着鞭。彼若得志。必治公逗留之罪。巡察然之。移文列邑。囚系义兵之父母妻孥。又系治守令 (第 396H 页)
多杀我国人。剪去头发。作倭形以要功。重峰倡言其罪。世献怨之。乃说巡察曰。公拥一道兵马。而曾无尺寸功。 赵某
则奋起于放逐之中。先公着鞭。赵若得志。则必治公逗遛之罪。窃为公危之。巡察然其言。乃文移列邑。囚系应募 (第 419H 页)
视。精察明审。吏不敢欺。 上闻而嘉之。有奖谕之 命。一代侪流。皆服其清名直节。谓之竹箭。李延平贵曰。 赵某
乃乌竹杖也。岂但比于黄竹。盖乌竹。竹之最为劲刚。善耐风霜者也。一时以乌竹杖称之。)
二十九年辛丑(先 …… (第 249L 页)
事而罢。)○十二月。拜清道郡守。(时北人当朝。善类皆被斥。李白沙恒福愤时事偏陂。言于朝曰。当今岭儒中 赵某
兄弟。以慷慨贞良之人。尚在散列。弃置不录。是何故也。朝廷遂拟清道之阙。而六年不迁。)○首访金节孝(克 (第 25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