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編年類
職官類
別史類
雜史類
雜家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詹明宇妻左氏      黄氏
  吴复妾杨氏       杜键妻黄氏
  朱氏女          赵某
妻杨氏
  徐德甫女        王经妻朱氏
  宣氏女         朱光政妻袁氏女
  夏清
渝。
李杰妻王氏
按《广东通志》:王氏,倘驿人,李杰妻。年二十四寡,养姑抚子,苦节不渝。成化间,督学 赵某
表其墓。
 闺节部列传七十三
  明六十八
  尤宜拔妻左氏     张通妻赵氏
  赵鼐妻韩氏       赵某
妻叶氏
  龙芹妻尹氏      杨思聪妻袁氏
  盛思贤妻柳氏     顾阳卿妻梁氏
  古道隆妻
任妻姚氏      朱九存妻田氏
  张世笃母刘氏     杨孕秀妻吴氏
  米和邦妻崔氏      赵某
妻常氏
  李国栋妻孙氏     白若莺妻杜氏
  魏应宿母殷氏     郑大宗妻张氏
  齐三畏妻 ……妻,邦没子,养元甫生氏年十九,家贫如洗,坚持苦节教子读书入庠,事姑以孝,闻年四十九卒,有司旌其闾。 赵某
妻常氏
按《冀州志》:常氏 赵某
妻,年二十九夫亡,无子守女苦节,年七十馀卒,旌表。
李国栋妻孙氏
按《冀州志》:孙氏李国栋妻,年十九
事闻,诏旌表之。
郭鼐
按《夏津县志》:鼐,夏津人。正德辛未,寇至攻城急,知县张翰欲乞兵于临清,兵宪 赵某
难其人,鼐请往,夜缒城西北隅,贼获之,诘所从来,鼐绐之曰:夜来知县选壮士千人,期二鼓袭大王营,吾恐其
奖。
张觉
按《云南通志》:张觉,宁州人。幼失父事孀母,赵至孝节俭谦恭多隐德,偶染异證,梦神救曰:有 赵某
者,孝子第一,汝居第二。遂瘳乡党举扬上其事于礼部,旌表孝子。
李希纲
按《云南通志》:李希纲,郡人,
焉。刘公一言信及穿窬,非一日之积也。
《话腴》:真西山镇温陵,有海寇猖獗。令正将王大受将卒五百擒获其 赵某
等三渠魁,及从贼百馀辈。大受归伤重而没。赵,宗子也。始皆疑西山未易处。越数日,狱成,西山引诸囚入教场
前曰。请国王同元帅发表介人引至账下旋次升阶惟有一案设香烛粘罕使左右以其表示帝帝观之其词曰臣侄南宋国王 赵某
今蒙叔北国皇帝圣旨令某同父退避大位别选宗中贤君立以为君敢不遵从今同元帅申发前去其次居止及别择到贤族未 ……南宋。功德巍峨及请罪免死之意。持文书者。呼左右取纸笔与帝曰。速写速写。帝不得已。乃作表书云。亡国囚俘 赵某。
并男 赵某。
及妇妾郑氏朱氏。谨稽首再拜大金辅天佐运应道法古至德皇帝陛下重念某承祖宗基业立民为国。不能上顺天令。下 ……里。抵深夜月明方止。或日及一官府。皆新创造。牌曰收复新门。仄列兵刀二十馀人。甲士五七十人。传呼曰。呼 赵某
父子二帝为执而入其门。两道皆栽榆树。少立庭下。堂上金紫人朝服侍卫甚多中坐三人于西向。二人于东向。引帝
次问阿计替劳涉之状。亦唯唯。粘罕曰。汝果为不负厄斡离不也。今日往返一回。及六七千里路矣。遂呼左右将他 赵某
去赐酒食毕。令阿计替会閤门吏。许朝不许朝。今晚先次令。与海滨侯侓耶延禧一处安歇。言讫。令人引帝出。阿 ……遂俘夏主弟守先。夏主因诣军前纳欸乃从和。是岁少帝犹在左廨院。正隆五年命契。丹主海滨侯延禧。并天水郡侯 赵某
皆往骑马。令习击掬。时少帝手足缺不能击掬。令左右督责习之。正隆六年春。亮与诸王及大将亲王等。于讲武殿
  五月辛卯,宏光帝弃南京走,城中无主。壬辰,监生 赵某
集众立太子。即狱中拥至宫,取优人翼善冠,奉登武英殿,罗拜呼万岁。执王铎殴之,使审识;遂下之狱。诸臣有 (第 64 页)
  十年,巡边,北胜镇将赵报西番人入寇云南。自土酋平后,内地宁谧,诸番部落治兵搆怨,不过自相仇杀,初无有犯中国心。边将生事挑,番人游骑间至边外,亦未尝大举深入也。 赵某
(?)吴三桂意,妄报边警。三桂挟封疆以重,张皇边事,自负万里长城。镇将欺督抚、三桂欺朝廷,怀「藏弓 (第 35 页)
传位可望。可望密鸩献忠,而总其兵权云。
    ★以 赵某
之雄武,使将相举而用之,足以保障郡邑,竟投置以资献忠,是如虎添翼也。然骁勇如 (第 376 页)
赵某,
不为国家建功,以垂千古,乃甘为献忠用,复杀妻子以求媚,其不得死也宜哉。■ (第 376 页)
讲筵。 上曰。经筵官亦陈文义。仍 教曰。宜呼以知经筵。而今称经筵官者。有意矣。又尝 教筵臣曰。 赵某
予着保而用之矣。是只有本心矣。是无一点虚伪矣。又 教曰。古所谓宦官宫妾不知名。赵某有焉。赵某贤矣。丙 (第 643L 页)
 
十二月。拜副校理。陈乞养疏递。
丁亥(公四十一岁。)正月。拜校理。(公六拜馆职。一不出膺。 上教往往截严。诸议皆谓分义不可如此。时大夫人在永柔伯氏任所。亦以为一。出后。可以安意来觐。于是肃拜入 侍集庆堂。 上命读周礼酒正五齐章讫。 下询 太庙用酒当否。公对曰。酒本为享神之用。今因禁民私酿而不用于祀享。事体果似未安。复古礼用酒诚好矣。上命书下传教。自来月朔朝用酒于 庙社。公起伏曰。臣有所怀。不敢不陈。山林事。亦宜 允从矣。先是宋赞善明钦忤 旨。免为庶人。诸臣争之。不从。故有是请。语未竟。 上震怒。仍顾谓大臣曰。

伊时何以处分乎。大臣对曰。免为庶人矣。 上大惊曰。然乎。予诚过矣。山林免为庶人。三百年所无也。宜
赵某
之直请。允从也。遂 许特寝免为庶人之 命。及退出。 教曰。儒臣益读书。予有过。则规谏可也。)
 移拜 …… (第 449H 页)
 十二月。拜大司宪旋递。
壬寅(公五十六岁。)正月。被李命植诬。留疏出城。(时实录厅诸堂开局阅岁。其与蔡济恭同事相熟。命植亦然。而至是朝廷方讨

济恭罪状。命植以都宪忽加丑詈。意在嫁祸。其疏以为如
赵某
之臭味声气之自来不同者。特为蔡济恭凶猾之性。文饰之辞。变幻言议。大加牢笼。则亦不免被其薰染。当举世排 (第 454L 页)
攻之日。独主扶护之见。盖其地处人望有足以取重于人。故彼乃倾心结托。以为倚藉之计。而 赵某
则不自省觉。骎骎然一味亲好。原心而言。虽或诿以见欺。执迹而观。实难免于助势。使此一人而止。犹为可忧。 (第 454L 页)
若相视效。渐染诖误。以至辗转深入。则岂不为世道无穷之虑乎。行司直 赵某
宜施削黜之典。疏出。一世为之骇惋。)
 拜知义禁。(传教有曰。向来遭罹之后。慰藉备至。昭晢无馀。而近 (第 454L 页)
来宾对。连以在外悬颐。事体所在。诚极寒心。备局堂上 赵某
从重推考。)
 二月。疏辞。 不许。连有 饬教。促令行公。
 三月。入城省大夫人。(时。以谒圣试官在 …… (第 454L 页)
 十二月。考议政公墓碣成。
甲辰(公五十八岁。)七月。闻正言尹得孚上疏申论李命植。(尹得孚疏略曰。臣自在西邑。闻舆人之诵。李命植以 赵某
之切友。今日竟夕相随。明日忽驱某于蔡济恭之党。居无何。官位隆赫。一世之人。谓之卖友。莫不嗤点。而特以 …… (第 456H 页)
。人孰无过。悔之为贵。惜乎重臣年纪已老。位至崇品。恶闻己非。反怒言者。凭藉惩讨。要为胁持之术。而其论 赵某
一款。则终不肯发明。藏头为说。吐吞闪忽。纵以镰掩目。反顾其身。果能无愧于心乎。昔在 明庙朝白仁杰为献 (第 456L 页)
位崇峻。而令名介操。终始无瑕。历西北雄藩。而归装萧然。踵公按西者。虽素不悦。咸曰。一鞭出大同门者。惟 赵某
一人。尝曰。我非欲清白也。以官物施土人无惜。而与私人则于心不安。故不能滥用也。家居不畜姬侍。素屏纸帐 (第 102L 页)
乎。山之瞻也。善焉可则于人矣。川之观也。敢焉可法于人矣。学山之善。如川之敢者。果有几于山川间耶。邑人 赵某
读书修行。屋于斯里。请余言为记。余曰。以善山之人。而在敢川之屋。尚何待人言而有勉也欤。仰尔山俯尔川。 (第 494L 页)
疏论时弊十二条。将上之。旋闻退溪李先生以持平已达于 筵中。遂焚之。乙巳为伸静庵冤。与馆儒合疏。其略曰 赵某
以豪杰之才圣贤之学。感 先王不世之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徒知有君而不知有身。不幸谗言罔极。仓卒难辨 (第 227L 页)
恼于宗臣。久不进汤剂。药院之启。亦不赐答。正所谓心有所愤懥。则不得其正者也。开讲何益乎。上笑曰。谁令 赵某
入来者谓必有言。果然。遂进汤剂。谓大臣曰。此人素刚直。七月入对书筵。进新凉劝学箴。 世孙亦制新凉自警 (第 322H 页)
平乱而定功行赏也。 上教曰。录勋封爵。一依等列。而至于表忠。岂可无特典。临乱一死易。去就明白难。向者 赵某
之嚼指。无异岳王之涅背。 赐以岳武穆精忠录。世遂称公为海东岳飞。公乃以微末之官。蒙此殊异之 褒。则顾 (第 138H 页)
。显欲扶抑。公大骇之。复胪列毕其说。相臣无以为辞。念不去公则难为前伯地。乃奏赵明鼎施措有欠外藩之规。 赵某
论报。全失交承之体。宜两罢之。 上命削职。在道叙拜右尹。陈疏言古人比交承于兄弟。盖亦敦风之意。而今之 …… (第 8H 页)
优批不许。仍 教曰。予岂不效汉之光武乎。此后二人疏章勿捧入。待次对同为入侍。 命两宰臣进伏。 谕曰。 赵某
于明鼎。非挟杂乃固执。卿等事。予将几何。今不改之。后必悔矣。公曰。臣有可言。 圣教至此。不敢更达。  (第 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