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詩類
春秋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載記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太玄部
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乃以张仪为相(张仪传郡按/正义上 今)
(鄜绥/等州)
赧王二年秦魏会于临晋 魏哀王 六年秦来立公子政为太子与秦王会临晋
(史记/年表)
楚屈丐伐秦
楚怀王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 (第 34a 页)
(鄜绥/等州)
赧王二年秦魏会于临晋 魏哀王 六年秦来立公子政为太子与秦王会临晋
(史记/年表)
楚屈丐伐秦
楚怀王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 (第 34a 页)
交而固私府也窃为王不取也
史记魏哀王六年秦求立公子政为太子与秦会临晋
(列女传秦立魏公子政为魏太子魏 哀王 使使者为太/子纳妃而美王将自纳焉曲沃负谓其子如耳曰王乱)
(于无别汝胡不匡之今魏不能强王又无义有祸必 …… (第 17a 页)
王不忧此从乱无别父)
(子同女妾恐大王之国政危矣王曰然寡人不知也遂/与太子妃而赏负三十钟如耳还而爵之 哀王 勤行自)
(修劳来国家而齐楚强秦不敢加兵焉/○ (第 17b 页)
哀王 之世未见强邻之不敢加兵也)明年魏复事秦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
来虚上舍而自馆之 …… (第 17b 页)
出兵函谷而毋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按图籍此
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乃具革车三十乘入仪之梁齐果
兴师伐之梁 哀王 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罢齐兵乃 (第 38a 页)
史记魏哀王六年秦求立公子政为太子与秦会临晋
(列女传秦立魏公子政为魏太子魏 哀王 使使者为太/子纳妃而美王将自纳焉曲沃负谓其子如耳曰王乱)
(于无别汝胡不匡之今魏不能强王又无义有祸必 …… (第 17a 页)
王不忧此从乱无别父)
(子同女妾恐大王之国政危矣王曰然寡人不知也遂/与太子妃而赏负三十钟如耳还而爵之 哀王 勤行自)
(修劳来国家而齐楚强秦不敢加兵焉/○ (第 17b 页)
哀王 之世未见强邻之不敢加兵也)明年魏复事秦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
来虚上舍而自馆之 …… (第 17b 页)
出兵函谷而毋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按图籍此
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乃具革车三十乘入仪之梁齐果
兴师伐之梁 哀王 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罢齐兵乃 (第 38a 页)
(魏师乘胜长驱遂入三辅蒲阪守将弃城奔长安奚/斤遂克蒲阪夏主之弟助兴自长安奔安定十二月)
(斤入长安秦雍氐羌皆降 河西王 蒙/逊及氐王杨玄闻之皆遣使附魏)质实(一统志云/君子津在)
(大同府古东胜州界汉桓帝时有大贾赍金行 (第 81b 页)
(斤入长安秦雍氐羌皆降 河西王 蒙/逊及氐王杨玄闻之皆遣使附魏)质实(一统志云/君子津在)
(大同府古东胜州界汉桓帝时有大贾赍金行 (第 81b 页)
(还委弃荡尽府藏/武库为之空虚)集览(高平括地志云高平故城在/怀州河阳县西北四十里徐)
(广曰汲冢纪年云 魏哀王 改宜阳曰河/雍改向曰高平向在河内郡轵县西)质实(高平郡/名注见)
(汉光武建武六年武/库注见汉景帝 …… (第 17b 页)
(使请命于魏魏主谓李顺曰卿言蒙逊死牧犍立皆/验朕克凉州亦不远矣进号安西将军宠待弥厚政)
(事无巨细皆与之参议遣顺拜牧犍 河西王 牧犍尊/敦煌刘炳为国师亲拜之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
质实(凉州注见唐中宗景龙二年河/西郡名注见汉武 …… (第 30a 页)
(天梯山在陜西行都司凉州卫城南八十里山路崎/岖如梯故名伊馛代人面縳注见汉顺帝汉安元年)
(舆榇注见汉后主炎兴元年上郡注见秦王政三年/源贺西平人 河西王 秃发傉檀之子张掖郡名注见)
(晋安帝隆安元年酒泉郡名注见汉武帝元朔/三年乐都郡名注见汉宣帝元康四年 …… (第 47a 页)
(见汉文帝三年吐颓山未详/处所阴山注见秦王政三年)
冬十月魏以乐平王丕镇凉州
(魏主东还留乐平王丕及将军贺多罗镇凉/州徙 沮渠牧犍 宗族及吏民三万户于平城)质实(乐/平)
(郡名注见元/嘉十二年)
魏张掖王秃发保周据郡叛○十二月宋 …… (第 48a 页)
发明(劭生劭立劭冠皆书于册异于他国盖谨之/也况东宫置兵与羽林等亦皆乱之本岂得)
(不志/之乎)
魏主还平城
(魏主犹以妹婿待 沮渠牧犍 拜征西大将军 (第 48b 页)
河西王/ 如故凉州自张氏以来号为多士牧犍尤喜文学其)
(臣阚骃张湛刘炳索敞阴兴宗钦赵柔程骏程弘魏/主皆礼而用 (第 48b 页)
(广曰汲冢纪年云 魏哀王 改宜阳曰河/雍改向曰高平向在河内郡轵县西)质实(高平郡/名注见)
(汉光武建武六年武/库注见汉景帝 …… (第 17b 页)
(使请命于魏魏主谓李顺曰卿言蒙逊死牧犍立皆/验朕克凉州亦不远矣进号安西将军宠待弥厚政)
(事无巨细皆与之参议遣顺拜牧犍 河西王 牧犍尊/敦煌刘炳为国师亲拜之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
质实(凉州注见唐中宗景龙二年河/西郡名注见汉武 …… (第 30a 页)
(天梯山在陜西行都司凉州卫城南八十里山路崎/岖如梯故名伊馛代人面縳注见汉顺帝汉安元年)
(舆榇注见汉后主炎兴元年上郡注见秦王政三年/源贺西平人 河西王 秃发傉檀之子张掖郡名注见)
(晋安帝隆安元年酒泉郡名注见汉武帝元朔/三年乐都郡名注见汉宣帝元康四年 …… (第 47a 页)
(见汉文帝三年吐颓山未详/处所阴山注见秦王政三年)
冬十月魏以乐平王丕镇凉州
(魏主东还留乐平王丕及将军贺多罗镇凉/州徙 沮渠牧犍 宗族及吏民三万户于平城)质实(乐/平)
(郡名注见元/嘉十二年)
魏张掖王秃发保周据郡叛○十二月宋 …… (第 48a 页)
发明(劭生劭立劭冠皆书于册异于他国盖谨之/也况东宫置兵与羽林等亦皆乱之本岂得)
(不志/之乎)
魏主还平城
(魏主犹以妹婿待 沮渠牧犍 拜征西大将军 (第 48b 页)
河西王/ 如故凉州自张氏以来号为多士牧犍尤喜文学其)
(臣阚骃张湛刘炳索敞阴兴宗钦赵柔程骏程弘魏/主皆礼而用 (第 48b 页)
书法(书讨而救/罪救者也)
秋七月晦日食○九月沮渠无讳袭据高昌宋以无讳
为 河西王
(唐契之攻阚爽也爽遣使诈降于沮渠无讳欲与之/共击契八月无讳将其众趋高昌比至契已死爽闭)
(门拒之九月无讳夜袭高昌屠其城爽奔柔然/无讳据高昌遣使奉表于宋以无讳为河西王) 质实
(河西郡名注见汉/武帝元狩二年)
冬十月柔然遣使如宋○十二月宋脩孔子庙
(诏鲁郡脩孔子庙及 (第 9a 页)
(唐契之攻阚爽也爽遣使诈降于沮渠无讳欲与之/共击契八月无讳将其众趋高昌比至契已死爽闭)
(门拒之九月无讳夜袭高昌屠其城爽奔柔然/无讳据高昌遣使奉表于宋以无讳为 河西王) 质实
(河西郡名注见汉/武帝元狩二年)
冬十月柔然遣使如宋○十二月宋脩孔子庙
(诏鲁郡脩孔子庙及 …… (第 9a 页)
书法(书又斩之/重嘉俟也)
吐谷浑复还故土
(丁宋元嘉二十四年/亥魏太平真君八年)春三月魏杀 沮渠牧犍
(魏师之克敦煌也沮渠牧犍使人斫开府库取金玉/及宝器至是守藏者告之且言曰牧犍蓄毒药潜杀)
(人前后以百数姊妹皆学左道有司索其家果得所/匿物魏主大怒赐沮渠昭仪死并诛其宗族又冇告)
(牧犍犹与故臣民交/通谋反者乃诏赐死) 质实(左道注见唐武/宗会昌元年)
书法(魏杀赫连定书故夏主牧犍故凉王也则何/以不书已降也是故姚泓 (第 30b 页)
书法(书又斩之/重嘉俟也)
吐谷浑复还故土
(丁宋元嘉二十四年/亥魏太平真君八年)春三月魏杀沮渠牧犍
(魏师之克敦煌也 沮渠牧犍 使人斫开府库取金玉/及宝器至是守藏者告之且言曰牧犍蓄毒药潜杀)
(人前后以百数姊妹皆学左道有司索其 (第 30b 页)
秋七月晦日食○九月沮渠无讳袭据高昌宋以无讳
为 河西王
(唐契之攻阚爽也爽遣使诈降于沮渠无讳欲与之/共击契八月无讳将其众趋高昌比至契已死爽闭)
(门拒之九月无讳夜袭高昌屠其城爽奔柔然/无讳据高昌遣使奉表于宋以无讳为河西王) 质实
(河西郡名注见汉/武帝元狩二年)
冬十月柔然遣使如宋○十二月宋脩孔子庙
(诏鲁郡脩孔子庙及 (第 9a 页)
(唐契之攻阚爽也爽遣使诈降于沮渠无讳欲与之/共击契八月无讳将其众趋高昌比至契已死爽闭)
(门拒之九月无讳夜袭高昌屠其城爽奔柔然/无讳据高昌遣使奉表于宋以无讳为 河西王) 质实
(河西郡名注见汉/武帝元狩二年)
冬十月柔然遣使如宋○十二月宋脩孔子庙
(诏鲁郡脩孔子庙及 …… (第 9a 页)
书法(书又斩之/重嘉俟也)
吐谷浑复还故土
(丁宋元嘉二十四年/亥魏太平真君八年)春三月魏杀 沮渠牧犍
(魏师之克敦煌也沮渠牧犍使人斫开府库取金玉/及宝器至是守藏者告之且言曰牧犍蓄毒药潜杀)
(人前后以百数姊妹皆学左道有司索其家果得所/匿物魏主大怒赐沮渠昭仪死并诛其宗族又冇告)
(牧犍犹与故臣民交/通谋反者乃诏赐死) 质实(左道注见唐武/宗会昌元年)
书法(魏杀赫连定书故夏主牧犍故凉王也则何/以不书已降也是故姚泓 (第 30b 页)
书法(书又斩之/重嘉俟也)
吐谷浑复还故土
(丁宋元嘉二十四年/亥魏太平真君八年)春三月魏杀沮渠牧犍
(魏师之克敦煌也 沮渠牧犍 使人斫开府库取金玉/及宝器至是守藏者告之且言曰牧犍蓄毒药潜杀)
(人前后以百数姊妹皆学左道有司索其 (第 30b 页)
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其纪年起自夏
殷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也惟特记晋国起自殇
叔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晋灭独纪
魏事至 魏哀王 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记也文大似
春秋经又称伊尹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
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令复其 (第 11b 页)
殷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也惟特记晋国起自殇
叔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晋灭独纪
魏事至 魏哀王 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记也文大似
春秋经又称伊尹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
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令复其 (第 11b 页)
沃庄伯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隐公之元年正月也
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晋国灭独记
魏事下至 魏哀王 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记也推挍
(第 12b 页)
哀王 二十年太岁在壬戍是周赧王之十六年秦昭
王之八年韩襄王之十三年赵武灵王之二十七年
楚怀王之三十年燕 (第 12b 页)
昭王之十三年齐湣王之二十
五年也上去孔丘卒百八十一岁下去今太康三年
五百八十一岁 哀王 于史记襄王之子惠王之孙也
惠王三十六年卒而襄王立立十六年卒 (第 12b 页)
哀王 立 …… (第 12b 页)
古书纪年篇惠王三十六年改元从一年始至
十六年而称惠成王卒即惠王也疑史记误分
惠成之世以为后王年也 哀王 二十三年乃卒
故特不称谥谓之今王其著书文意大似春秋
经推此足见古者国史策书之常也文称鲁隐
(第 13a 页)
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晋国灭独记
魏事下至 魏哀王 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记也推挍
(第 12b 页)
哀王 二十年太岁在壬戍是周赧王之十六年秦昭
王之八年韩襄王之十三年赵武灵王之二十七年
楚怀王之三十年燕 (第 12b 页)
昭王之十三年齐湣王之二十
五年也上去孔丘卒百八十一岁下去今太康三年
五百八十一岁 哀王 于史记襄王之子惠王之孙也
惠王三十六年卒而襄王立立十六年卒 (第 12b 页)
哀王 立 …… (第 12b 页)
古书纪年篇惠王三十六年改元从一年始至
十六年而称惠成王卒即惠王也疑史记误分
惠成之世以为后王年也 哀王 二十三年乃卒
故特不称谥谓之今王其著书文意大似春秋
经推此足见古者国史策书之常也文称鲁隐
(第 13a 页)
(户二万五千六百九十三口/一十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二)
凉州(今理姑/臧县)周时为狄地秦兴匈奴既失甘泉(甘泉在/今云阳)
(县/)又使休屠浑邪王居其地(此河西五郡皆是不止于/武威也休音许虬反屠音)
(除/)汉武帝开之置武威郡(汉武初开置张掖酒泉燉煌/武威金城谓之河西五郡地)
(势西北邪出南隔西羌通西/域于时号为断匈奴右臂)后汉魏晋皆因之魏晋并
置凉州(领郡八/理于此)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并据之(至张天锡/为苻坚所)
(灭至吕崇讳/为姚兴所灭)北凉沮渠蒙逊亦迁都于此(至沮渠 茂虔/ 为后魏所灭)
后魏亦为武威郡隋炀帝初复置大唐初李轨改焉据 (第 9b 页)
凉州(今理姑/臧县)周时为狄地秦兴匈奴既失甘泉(甘泉在/今云阳)
(县/)又使休屠浑邪王居其地(此河西五郡皆是不止于/武威也休音许虬反屠音)
(除/)汉武帝开之置武威郡(汉武初开置张掖酒泉燉煌/武威金城谓之河西五郡地)
(势西北邪出南隔西羌通西/域于时号为断匈奴右臂)后汉魏晋皆因之魏晋并
置凉州(领郡八/理于此)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并据之(至张天锡/为苻坚所)
(灭至吕崇讳/为姚兴所灭)北凉沮渠蒙逊亦迁都于此(至沮渠 茂虔/ 为后魏所灭)
后魏亦为武威郡隋炀帝初复置大唐初李轨改焉据 (第 9b 页)
(三百五/十五)
汴州(今理开封/浚仪二县)春秋时郑地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居)
(大梁即今浚仪县也张仪说 魏哀/王 曰魏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秦属三川郡(郦生说/汉王曰)
(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汉置陈留郡后汉 (第 14a 页)
汴州(今理开封/浚仪二县)春秋时郑地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居)
(大梁即今浚仪县也张仪说 魏哀/王 曰魏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秦属三川郡(郦生说/汉王曰)
(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汉置陈留郡后汉 (第 14a 页)
考烈王
考烈王名元顷襄王之大子也顷襄王薨大子即位以
左徒黄歇为令尹号春申君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是
时楚益弱六年秦围邯郸赵告急楚楚救赵七年至新
中(中当为市/在钜鹿)秦兵去十二年秦昭王卒使黄歇吊祠于
秦十六年秦王政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
去东徙都寿春命曰郢二十五年王薨谥曰考烈(史记/世家)
幽王 哀王 王 负刍
幽王名悍考烈王之子李园女弟之所生也(李园女弟/幸于黄歇)
(有身而后进之考烈王故太史公于幽王之 (第 45b 页)
考烈王名元顷襄王之大子也顷襄王薨大子即位以
左徒黄歇为令尹号春申君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是
时楚益弱六年秦围邯郸赵告急楚楚救赵七年至新
中(中当为市/在钜鹿)秦兵去十二年秦昭王卒使黄歇吊祠于
秦十六年秦王政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
去东徙都寿春命曰郢二十五年王薨谥曰考烈(史记/世家)
幽王 哀王 王 负刍
幽王名悍考烈王之子李园女弟之所生也(李园女弟/幸于黄歇)
(有身而后进之考烈王故太史公于幽王之 (第 45b 页)
公孙衍
公孙衍是为犀首(司马彪曰/魏官名)韩之阴晋人也(史记韩作/魏 按魏)
(策苏代谓魏王曰衍之为魏孰/与其约韩鲍彪注阴晋时属韩)事魏襄王襄王二年徐
州之役衍谓魏王曰何不阳与齐而阴结于楚二国恃
王必战齐战胜楚而与乘之必取方城之外楚战胜齐
而与乘之是太子之雠报矣衍与张仪不善魏王将相
张仪衍弗利故令人为韩公叔曰张仪已合秦魏矣其
言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韩氏必亡且魏王所以贵张
子者欲得韩地也则韩之南阳举矣子盍少委焉以为
衍功则秦魏之交可废矣如此则魏必图秦而弃仪收
韩而相衍公叔以为然因委之衍以为功果相 魏哀王
时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衍衍谢陈轸陈轸曰轸
之所以来者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衍
乃见之陈轸曰 (第 13a 页)
公孙衍是为犀首(司马彪曰/魏官名)韩之阴晋人也(史记韩作/魏 按魏)
(策苏代谓魏王曰衍之为魏孰/与其约韩鲍彪注阴晋时属韩)事魏襄王襄王二年徐
州之役衍谓魏王曰何不阳与齐而阴结于楚二国恃
王必战齐战胜楚而与乘之必取方城之外楚战胜齐
而与乘之是太子之雠报矣衍与张仪不善魏王将相
张仪衍弗利故令人为韩公叔曰张仪已合秦魏矣其
言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韩氏必亡且魏王所以贵张
子者欲得韩地也则韩之南阳举矣子盍少委焉以为
衍功则秦魏之交可废矣如此则魏必图秦而弃仪收
韩而相衍公叔以为然因委之衍以为功果相 魏哀王
之所以来者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衍
乃见之陈轸曰 (第 13a 页)
(更重称帝故/言废帝也)反高平根柔于魏(返还也括地志云高平/故城在怀州河阳县西)
(四十里纪年云 魏哀王 改向日/高平也根柔未详两邑魏地也)反巠分先俞于赵(巠音/邢分)
(字误当作山字耳括地志云勾注山一名西 (第 32b 页)
(四十里纪年云 魏哀王 改向日/高平也根柔未详两邑魏地也)反巠分先俞于赵(巠音/邢分)
(字误当作山字耳括地志云勾注山一名西 (第 3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