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儒家類
藝術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书仆射刁协与循异议循荅义深备辞多不载竟从
 循议焉
 于时百度草创旧礼未备毁主权居侧室至太兴三
 年正月乙卯诏曰吾虽上继世祖然于怀 悯皇帝

 北面称臣今祠太庙不亲执觞酌而令有司行事于
 情礼不安可依礼更处太常恒言今圣上继武皇帝
 宜准汉 …… (第 40a 页)
 用之于是乃更定制还复豫章颍川于昭穆之位以
 同惠帝嗣武故事而惠怀悯三帝自从春秋尊卑之
 义在庙不替也
元帝崩豫章复还然元帝神位犹在 悯帝
之下故有坎
室者十也
明帝崩颍川又迁犹十室也于时续广太庙故三迁主 (第 41a 页)
  昭穆制度皆略而弗书方且乞米于人欲为佳传
  私意如此史笔可知矣其死未几习凿齿作汉晋
  春秋起汉光武终 晋悯帝
以蜀为正魏为篡谓汉
  亡仅一二年则已为晋炎兴之名天实命之是盖
  公论也然五十四卷徒见于唐艺文志及 (第 26a 页)
 改元七(永熙一永元康九光永康一/安二 兴二 熙一) (永宁一/) (太/)
孝怀皇帝名炽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时立为皇太弟

帝崩以丙寅嗣立时年二十三在位五年辛未刘曜石
勒兵陷洛阳蒙尘于平阳壬申遇害寿三十
 改元一(永嘉五/) 孝悯皇帝
名邺武帝孙吴孝王晏之子洛阳倾覆奔长
安众推为太子怀帝崩以癸酉即位时年十三在位四
年丙子刘曜陷长安丁丑 (第 18a 页)
  建文皇帝此俗称非史体也传之后世殊为阙典考
  之太祖有元之天下而谥元主为顺帝我
世祖章皇帝代明之天下而谥明主为 悯皇帝
虽更姓改 (第 20b 页)
过秣陵亦劝权居之权于是作石头城徙治秣
陵改秣陵为建业(秣陵属丹阳郡本金陵也秦始皇改/孙权改曰建业后避 晋悯帝
讳改曰)
(建康石头城在今建康城西二里金陵志石头城去台/城九里南合秦淮水张舜民曰石头城者天生城壁有) (第 20a 页)
弟也) 初复五铢钱(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坏五铢钱今复之) 蜀
中传言汉帝已遇害于是汉中王发丧制服谥曰 孝悯
皇帝
群下竞言符瑞劝汉中王称尊号前部司马费诗
上疏曰(时费诗为益州前/部司马费父沸翻)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 (第 12b 页)
尚书事自仓垣徙屯蒙
(蒙县属/梁国)抚军将军秦王业吴孝王之子荀藩之甥也
年十二南奔密(建考异曰晋书 悯帝讳邺
又改建邺为/ 康按三十国晋春秋 (第 30b 页)
悯帝
名子业或)
(作业又吴志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取/兴建基业为名皆不为邺字今从之)藩等奉之南越许
(趣七 …… (第 30b 页)

秦王
业入关据长安以号令四方河阴令傅畅祇之子
也亦以书劝之鼎遂行荀藩刘畴周顗李述等皆山东
人不欲西行中涂逃 (第 37a 页)
(尊为/太后) 凉州主簿马鲂说张轨(鲂符方翻/说输芮翻)宜命将出师
翼戴帝室轨从之驰檄关中共尊辅 秦王
且言今遣前
锋督护宋配帅步骑二万径趋长安(帅读曰率/趋七喻翻)西中郎
将寔帅中军三万武威太守张琠帅胡 …… (第 4b 页)
尉梁芬奔长安
 辛巳贾疋等奉秦王业为皇太子(云考异曰怀帝纪/ 贾疋讨刘粲于)
(三辅走之关中小定奉 秦王
为太子按贾疋等以永嘉/五年攻刘粲于新丰粲败还平阳奉 (第 11a 页)
秦王
入雍城六年)
(三月刘曜弃长安走 (第 11a 页)
秦王
入长安汉兵皆已/退矣 (第 11a 页)
秦王
为太子时刘粲方在晋阳怀纪误)建行台于
长安祭坛告类(告类或摄或即位祭天之礼舜之摄也/肆类于上帝孔安国 …… (第 11a 页)
 南安赤亭𦍑姚弋仲东徙榆眉(水经注汉灵帝分豲/道为南安郡赤亭水)
(出郡之东山赤谷西流径城北南入渭水谓之赤亭川/榆眉即汉扶风之隃麋县晋省宋白曰陇州汧源县东)

(有隃麋泽有古城吴/山县亦汉榆麋县地)戎夏襁负随之者数万自称护𦍑
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夏户雅翻/雍于用翻)
   孝悯皇帝
(讳邺字 (第 19a 页)
彦旗
武帝孙吴孝王晏之子/也出继伯父 (第 19a 页)
秦王
东后袭封 (第 19a 页)
秦王
谥)
   (法祸乱方作曰悯/在国遭忧曰悯)
建兴元年(是年夏四月/方改元建兴)春正月丁丑朔汉主聪宴 …… (第 19a 页)
寻干戈此以大溃也辄)
(敕演谨自守而已按王桑赵固之败及石勒攻邺皆在/永嘉六年琨笺又云传长安消息主上是 秦王
又建兴)
(二年十一月丙申朔元年十一月壬申朔十二月壬寅/朔然则琨发笺之日建兴元年十二月壬寅朔也传写) (第 24b 页)
 资治通鉴卷八十九   宋 司马光 撰
              胡三省 音注
 晋纪十一(起阏达阉茂尽柔/兆困敦凡三年)
   孝悯皇帝

建兴二年春正月辛未有如日陨于地又有三日相承
出西方而东行(天文占曰三四五六日俱出并争天下/兵作又 …… (第 1a 页)
 (治世之主也/治直之翻)犹惧致乱况我惠帝以放荡之德临之

 哉怀帝承乱即位羁于彊臣 悯帝
奔播之后徒守虚
 名天下之势既去非命世之雄材不能复取之矣
石勒围乐平太守韩据于坫城(杨正衡曰坫丁念翻 (第 36a 页)
宗党五千馀家保于阴密进攻灭之遂引
兵巡陇右先是氐𦍑十馀万落据险不服(先悉/荐翻)其酋虚
除权渠自号 秦王
子远进造其壁(造七/到翻)权渠出兵拒之 (第 18a 页)

不复与瞻言(复扶/又翻)瞻具以白隽隽乃囚炜于龙城 赵
并州刺史张平遣使降秦(使疏吏翻/降户江翻) 秦王
以平为大将
军冀州牧 燕王隽还蓟(自龙城还/蓟蓟音计) 三月姚襄及赵
汝阴王琨各引兵救襄国(琨自信都 (第 4b 页)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
元嘉五年春正月辛未魏京兆王黎卒 荆州刺史彭
城王义康性聪察在州职事修治(治直/吏翻)左光禄大夫范
泰谓司徒王弘曰天下事重权要难居卿兄弟盛满当

深存降挹(谓弘及弟昙/首皆居权要)彭城王帝之次弟宜徵还入朝
共参朝政(朝直/遥翻)弘纳其言时大旱疾疫弘上表引咎逊
位帝不许 秦商州刺史领浇河太守姚浚叛降河西
(晋时张祚以敦煌郡为商州时敦煌属河西炽磐盖/以浚遥领商州而守浇河也浇坚尧翻降户江翻)
炽磐以尚书焦嵩代浚帅骑三千讨之(帅读曰率/骑奇寄翻)
月嵩为吐谷浑元绪所执 魏改元神麚(麚居牙翻牡 (第 1b 页)
社 甲午进丞相霸先位太傅加黄钺殊礼赞拜不名
九月辛丑进丞相为相国总百揆封陈公备九锡陈国
置百司 周 孝悯帝
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恶乌/路翻)
会李植自太祖时为相府司录参掌朝政(周礼司会掌/听财用之会)
( …… (第 9a 页)
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冤枉耳不纵反逆也昂大惭
帝怒临漳令稽晔(晋避 悯帝
讳改邺为临漳寻没于石/勒复曰邺东魏天平初分邺并内黄)
(斤邱肥乡/置临漳县)舍人李文思以赐臣下为奴中 (第 27a 页)
员外郎马怀素殿中侍御史临漳源乾曜监察御史灵
昌卢怀慎卫尉少卿滏阳李杰皆预焉(魏县汉属魏郡/时属魏州 晋悯)
(帝讳邺
改邺为临漳时邺城已沦覆矣后赵复为邺县/东魏分邺内黄斤丘肥乡置临漳县属魏郡周隋唐属)
(相州滏阳汉武安 (第 18a 页)
等勒兵阙下禁人出入诸军大掠士民衣纸及布襦者
满街极目(衣于既翻/襦汝朱翻)韩建以幕僚 司马邺
知匡国留后
朱全忠引四镇兵七万趣同州(四镇兵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兵也趣七喻翻)
邺迎降 韩全诲等以李继 …… (第 36a 页)
掠街西诸坊宝货士女至甚及七日汴/州士马入京赴救长安士庶并走攒在开化坊其说妄)
(谬今/不取)朱全忠遣 司马邺
入华州谓韩建曰公不早知过
自归又烦此军少留城下矣 (第 37a 页)
(司马邺
本韩建幕僚以同/州降因使之谕建少诗沼)
(翻/)是日全忠自故市引兵南渡渭韩建遣节度副使李
巨川请降献 (第 37a 页)
为州名) 戊寅夜李茂贞假子
彦询帅三团步兵奔于汴军(帅读曰/率下同)己卯李彦韬继之
庚辰朱全忠遣幕僚 司马邺
奉表入城(庚考异曰实录/ 辰司马酆奉)
(表壬午对全忠使司马酆薛居正五代史 (第 21a 页)
司马邺
传大/军在岐下遣奏事于昭宗再入复出实录作酆误也)
甲申又遣使献熊白(陆佃埤雅曰熊脂一名熊白熊山/居冬 (第 21a 页)
  各延主讲席不就有询朱陆异同者则曰顾吾力
  行何如耳多辨论何益其卒也整襟危坐而逝
  任培元宜兴人父赞性敦厚直谅家贫自乐每言
  及明 悯皇帝
辄痛哭不已培元教授里中奉朱子
  小学为准绳尝言既为吾弟子当为其终身谋先
  使识义理大分根柢既端即 (第 38b 页)
  者也然则律数十有七万八千馀强何也曰置十
  而十一三之是大易之偶数也因而三之五十三
  万馀强而与天俱周律之与礼乐天道兵师其概
  一也 悯帝
十五年礼部请考定乐律辅臣荐道周
  迄未能用
 
  (第 65a 页)
  亦幽成妃于别宫以有豫藏食物半月不死斥为宫

  人崇祯初皆复妃号
   (臣/)等谨按诸王传熹宗有范贵妃任容妃史皆无
   传不可考
 悯帝 悯皇
后周氏苏州人徙居大兴嘉定伯奎之女天
 启中选入信邸册为妃帝即位立为皇后崇祯十七年
 京城陷帝命后自裁 (第 51b 页)
惜此举动恐有恨
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魏文帝黄初二年春三月蜀中传言汉帝已遇害于是
汉中王发丧制服谥曰 孝悯皇帝
群下竞言符瑞劝汉 (第 13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