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四書類
春秋類
詩類
經解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郑译七均与郑夹漈七音略之说其皆始于是与
天元以甲子朔日冬至日月起于牵牛之初右行二十
八宿以考王者终始或尽一其历数或不能尽一以四

千五百六十为纪甲寅穷(宋均曰纪即元也四千五百六十者五行相代一终之大)
(数也王者即位或遇其统或不尽其数故一元以四千五百六十为甲寅之终也王者起必易元故不复沿前)
(而终言之也)
 按续汉书黄帝造历元起辛卯而颛顼用乙卯虞用
 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鲁用庚子汉初
 用乙卯至 武帝
元帝以丁丑中兴以来图谶漏泄而
 考灵曜命历序皆有甲寅元其所起在四分庚申元
 后百一十四岁岁朔差却二日 (第 13a 页)
入不毕
安听使输芋曰百姓饥困长何得食榖先自引芋吏皆
从之汝南薛包归先人冢侧种稻芋稻以祭祀芋以充
饥而 蜀李雄
克成都众甚饥馁乃将民就榖于郪掘野
芋而食之则芋之利厚矣蜀都赋称瓜畴芋区汜胜之 (第 10a 页)
马牛
武王伐殷往伐归兽往诛纣克定偃武修文归马牛于
华山桃林之牧地识其政事记识殷家政教善事以为
法作武 成武
功成文事修 (第 18a 页)
州儒林从事)蜀才注
十卷(七录云不详何人七志云是王弼后人案蜀李书云姓范名长生一名贤隐居青城山自号蜀才 李)
(雄
以为丞相)尹涛注六卷(不详何人)费元圭注九卷(蜀人齐安西参军)
荀爽九家集注十卷(不知何人所集称荀爽 …… (第 6a 页)
生误合五篇凡三十九篇为四十六卷(艺文志云尚书古文经四十六)
(卷五十七篇)安国又受诏为古文尚书传值 武帝
末巫蛊事
起经籍道息不获奏上藏之私家(安国并作古文论语古文孝经传艺文志)
(云安国献尚书传遭巫蛊事未 …… (第 10a 页)
    世
诗者所以言志吟咏性情以讽其上者也古有采诗之
官王者巡守则陈诗以观民风知得失自考正也动天
地感鬼神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莫近乎诗是以孔子

最先删录既取周诗上兼商颂凡三百一十一篇(毛公为故)
(训时已亡六篇故艺文志云三百五篇)以授子夏子夏遂作序焉(或曰毛公作序)
(解见注疏)口以相传未有章句战国之世专任武力雅颂之
声为郑卫所乱其废绝亦可知矣遭秦焚书而得全者
以其人所讽诵不专在竹帛故也汉兴传者有四家鲁
人申公(亦谓申培公楚王太傅 武帝
以安车蒲轮徵之时申公年八十馀以为大中大夫)受诗
于浮丘伯以诗经为训故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号 (第 12b 页)
  以先儒注疏及各史志传参考之顾采取之间亦

  不敢易史家最善莫如班氏矣乃以卫都楚丘为
   成武
楚都丹阳为汉之丹阳舛讹特甚至若刘昭
  之误引魏收之冗笔益难读矣水经注采取极博
  乃如定之方中篇有 (第 13b 页)
  (夹于济水是也孔颖达则云济自河北而南入于/河又出而东楚丘在于其间西有河东有济故曰)
  (夹于济水如此解亦可若 成武
之楚丘则在济外/不夹于河济矣是说也至隋而始明开皇十六年)
  (同时置两楚丘县一在汉已氏县以戎伐凡伯 …… (第 4a 页)
  (汉属济阴郡晋属济阳魏还旧属隋改置楚丘唐/宋元皆因之明初始省在晋时济阴之城武居东)

  (济阳之已氏居西两相邻并 成武
之西南即已氏/之东南楚丘亭汉晋属 (第 4b 页)
成武
而隋时或割𨽻于已)
  (氏故取以为名焉今在曹县东南四十里此楚丘/之在南者也一在汉白马县即水经注所 …… (第 4b 页)
  (一南一北必不可混要之当时遗民渡河野处其/去国都故不当远但知漕邑楚丘非二地则异解)
  (自息班固地理总序原云桓公封之河南曹楚丘/而 成武
下小注则有此误笔亦千虑之一失也至)
  (于唐宋以来之曹县即汉城武乃古之曹国与卫/漕邑自别亦足相混特 …… (第 4b 页)
  (分济于定陶东合黄水北径景山东又北径楚丘/西郡国志曰城武县有楚丘亭即诗所谓望楚与)
  (堂景山与京也又东北径 成武
西张洽集传因其/说遂混戎伐凡伯之楚丘与封卫之楚丘为一且)
  (引舆地志景山在曹县东四十里废楚丘城北 (第 5a 页)
 河北至懿公为狄所灭乃东徙渡河野处漕邑则在

 河南矣楚丘与漕不甚相远亦河南明矣杜预云楚
 丘济阴成武县西南罗氏路史曰郡国志 成武
有楚
 丘亭城冢记齐桓公筑卫文公居僖二年所城今澶
 之卫南西北四里楚丘城也戎伐凡伯于楚丘执之
 以归 (第 23a 页)
 郊特牲云武万舞也非也吕东莱辩之甚明

右论舞器

周礼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音权又居勉反)大咸
大㲈(上昭反)大夏大濩(户故反)大武(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大卷黄帝能)
(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大咸咸池尧乐也尧能殚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
(无所不施大㲈舜乐也言其德能绍尧之道也大夏禹乐也禹治水敷土言其德能大中国也大濩汤乐也汤)
(以宽治民而除其邪害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大武武王乐也武王伐纣以除其害言其德能 成武
功疏曰) (第 13a 页)
 (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涝则秋旱不加/赋而上用足不过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此)

 (桑宏羊欺 武帝
之言太史公书之见武帝之不明耳/至其末年盗贼蜂起几至于乱若武帝不悔祸昭帝)
 (不更制则汉几亡此何以称 (第 46a 页)
 制所祖者汤所宗者太甲太戊武丁太甲为太宗太
 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其制至汉犹存高祖世祖皆
 为一代之祖前汉以文帝为 太宗武帝
为世宗宣帝 (第 1a 页)
 封者矣继体守文之主可封建乎曰否成王虽尝封
 康叔于卫封唐叔于晋封微子于宋封熊绎于楚然
 皆举先王之勤劳或先王之少子也康王不可考即
 有之亦 成武
王成王之遗意云尔昭王穆王而后绝 (第 8b 页)
 (也易九五在大过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祸败烱然而)
 (群臣心阿天子下党贰师遂以为釜山必克之卦使 武帝
当时心无偏私不阿亲近玩易词深察其理则)
 (无俟轮台而始知悔矣故人主惟虚/心察理不阿亲近虽不用蓍龟可 (第 4a 页)
 此推易也但四阳两阴之卦宜有四易此祗言其一
 耳按宋晁公武读书志曰蜀才世多不知颜之推曰
 即范长生也 李雄
称长生为范贤见华阳国志此又
 称才则其人有声抑可知矣

荀爽曰阳来居二而孚于初故曰讼有孚矣 蜀才曰 (第 12a 页)
 如程不识之严故以严为贵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言

 有严有翼可以 成武
事矣武事成则王国安得不定
 乎茹度也言猃狁不自量度而整居焦穫焦穫地名
 今在永兴军尔雅曰周有焦穫郭璞 (第 20b 页)
孔颖达因之误至今)誓三篇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
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武王伐殷往伐归兽识
其政事作武 成武
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
范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西旅献獒太保 (第 40b 页)
(汝居切鴾母即鹌也或)
(作鴽)(乎古切亦作鳸今以为雇僦字古护切)(弋垂切飞也)(志移切鸟也度也 武帝
造䧴鹊观在云阳)𨾊 (第 7b 页)
宗庙礼之大者岂可失哉礼祖有功而宗
有德祖宗之庙百代不毁故殷太甲为太宗太戊曰中
宗武丁曰高宗周则文王为 太宗武
王为中宗汉则文
帝为 (第 12b 页)
太宗武帝
为世宗其后代有称宗者以方制海内
德泽可宗列于昭穆期于不毁称宗之义不亦大乎伏
惟孝敬皇帝位止东宫未尝南 …… (第 12b 页)
与夏之禹商之契周之稷汉高帝魏武帝晋
宣帝唐神尧皇帝并功而陟配圆丘上与天匹曾谓圆
丘不如林放乎九曰魏以 武帝
晋以宣帝为始祖者夫
操与懿皆人杰也拥天下强兵挟弱主制海内之命名
虽为臣势实为君后世因之以成帝业尊而祖 …… (第 17a 页)
别庙未成故
权设对祫后有司定七庙之制太祖已下为昭穆二祧
旋至三少帝运移于晋不以兄弟为代数故元帝上继 武帝
简文上继元帝至安帝时然后征西至京兆四府 …… (第 24a 页)
   埋瘗
右议者引古者贵祖命敛币玉藏诸两阶之间又埋虞
主于庙门外之道左以为比𩔖彼主命币玉者既反告
则无所用矣彼虞主用桑者既练祭则无所用矣不忍
亵渎故敛而藏之彻而埋之岂如栗主依神虽庙毁而
常存之制哉此其不可也况两阶之问与门外道左皆
祖庙也今则下瘗于子孙之庙于理安乎此其又不可
也以前谨具周汉太祖居东向魏晋以下虚东向并贞

元八年十一月两度会议一十八状内夹室等五家不
安之说如前谨录奏闻
贞元七年太常卿裴郁上言商周以契稷为祖上无馀
尊故合食有序汉受命祖高皇帝故太上皇不以昭穆
合食魏祖 武帝
晋祖宣帝故高皇处士征西等君亦不
以昭穆合食景皇帝始封唐唐推祖焉而献懿亲尽庙
迁犹居东向非礼之祀神所不 (第 28b 页)
卒于官 武帝
将灭吴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初
祜以伐吴必藉上流之势会益州刺史王浚徵为大司
农祜因表留浚监益 (第 13b 页)
  太祖
开宝八年春正月丙子权知池州樊若冰败江南兵四
千人于州界
初曹彬等师未出上命韶州刺史王明为黄州刺史面
授方略明既视事亟修葺城垒训练士卒众莫谕其意

及彬等出师即以明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
部署辛巳明遣兵马都监武守谦等领兵渡江败江南
兵万馀人于武昌杀七百人拔樊山寨(十九日/奏到) 是日
行营左厢战棹都监田钦祚领兵败江南兵万馀人于
溧水斩其都统使 李雄(十九日奏到十国/纪年李雄作张雄)
甲申王明言败鄂州兵三百馀人于江南岸(此但依实/录据奏到)
(日书之其捷时当在去年末/或今年初拔樊山 (第 1b 页)
  太祖
开宝八年春正月丙子权知池州樊若冰败江南兵四
千人于州界
初曹彬等师未出上命韶州刺史王明为黄州刺史面
授方略明既视事亟修葺城垒训练士卒众莫谕其意

及彬等出师即以明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
部署辛巳明遣兵马都监武守谦等领兵渡江败江南
兵万馀人于武昌杀七百人拔樊山寨(十九日/奏到) 是日
行营左厢战棹都监田钦祚领兵败江南兵万馀人于
溧水斩其都统使李雄(十九日奏到十国/纪年 李雄
作张雄)
甲申王明言败鄂州兵三百馀人于江南岸(此但依实/录据奏到)
(日书之其捷时当在去年末/或今年 (第 1b 页)
   四王三侯
   齐武王演(北海静王兴/ 敬王睦)赵孝王良 城阳恭王
   社 泗水王歙 安成孝侯赐  成武
孝侯顺
    顺阳怀侯嘉
   光武十王 (第 3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