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权尚夏” 相关资源

別集類
  
侍讲院文学 赠礼曹参判李公墓志铭
公讳邦彦。字美伯。我 世宗庄献大王十三子密城君讳琛之十世孙也。曾祖讳德舆。明亡后逃于江湖不仕。祖讳敏道。司仆寺判官。两世俱 赠爵。墓道皆有尤庵宋先生之铭。考讳世奭。司宪府执义 赠司谏院大司谏。妣顺兴安氏 赠淑夫人。侍讲院文学塾之女也。公生而聪悟。年十二三。受学于公辙高祖壶谷文宪公之门。文宪公每见其诗。叹其赡敏曰。此儿才过老夫远矣。 肃宗丙子。中司马。庚辰。魁柑制。越二年。直赴殿试。例付承文院副正字。拜 世子侍讲院说书。公引贾太傅闻正言行正事之言。备陈辅导储嗣之道。末又言今世之宿德名儒。无居 权尚夏
之先者。请积诚敦召。任以保傅之责焉。批曰。为东宫惓惓之诚。予庸嘉尚。丁父忧。庐墓三年。服阕。拜兵曹 …… (第 544H 页)
谥而奖之。教曰可。公之后孙在璜等。来请状于公辙。尝见公所著江都日记。有农岩金文简公昌协,遂庵权文纯公 尚夏
跋文。皆称道 (第 558H 页)
黄江 权尚夏。
建草舍于华阳洞。以祭 神宗毅宗两皇帝。又取我 宣祖万折必东之教。扁以万东祠。斗弼之言以此也。 王仍给 (第 349H 页)
仁弘。 显宗朝宋时烈。 肃宗朝许穆,朴世采,尹拯, 权尚夏。
武臣五人。 世宗朝崔润德。 中宗朝朴元宗。 仁祖朝申景禛。 孝宗朝具仁垕。 显宗朝李浣。荫二十六人。 …… (第 239L 页)
宗朝崔锡鼎。起复拜相者二人。燕山朝金寿童。 仁祖朝张维。拜相不就者四人。 仁祖朝张维。 肃宗朝尹拯, 权尚夏。
景宗朝崔奎瑞。未及出而卒者。惟 肃宗朝闵镇长 (第 239L 页)
   敬陵来龙补土告由文
   明陵丁字阁阶石修改告由文
   弘陵碑阴记亲书来龙补土告由文
   先正文纯公 权尚夏
追配考岩书院致祭文
   和平贵主致祭文
   东关王庙御笔碑新建告由文
   南关王庙御笔碑新建告
深见墙。丰碑有俨。翼翼龟檐。躬写寓诚。仍旧增瞻。谷朝始工。仪物备修。惟亿斯年。佑我申休。
先正文纯公 权尚夏
追配考岩书院致祭文
有山曰楚。惟湖环之。自庙文正。望于南维。予在童丱。寤寐伊贤。真正英豪。得之遗编。 …… (第 322H 页)
(右文纯公 权尚夏)
和平贵主致祭文
懿哉令姑。皇祖钟爱。银潢玉质。女士壸内。喜供龙楼。音谐鸾弦。沁水亭台。花树春鲜。既 (第 323H 页)
林泳,农岩金昌协。各有所论著。及至南塘韩元震之所著经义记闻录,朱子书同异考。与夫巍岩李柬之往复。遂庵 权尚夏
书出。则连篇累牍。遂为斯文一大聚讼之端。大抵诸儒之说。诚有异同者。然究其实则同是吾儒之学。同是尊朱之 (第 493L 页)
相门为言。夫谄附二字。即程叔子之所未免。加之臣身。已极为荣。而其所谓盗名之相。即指臣亡师先正臣 权尚夏
而言也。凶徒之言。虽不足责。缘臣不肖。辱及先师。臣何颜面。复立于世乎。抑臣又有所寻常愧恨而内颂于心者 …… (第 252L 页)
乱之日。 宗社之危。几如缀旒。而臣身在远外。既不能沐浴请诛。以伸讨贼之大义。是臣之事君无状也。臣师事 权尚夏
殆数十䄵。恩义之重。无间父子。而当泉壤诬及之日。斯文之祸。极于滔天。而臣奉老屏居。又不得碎首 阙下。 …… (第 252L 页)
速物议。无补于实效而有损于治体。为大惧耳。臣虽欲强颜就职。何可得也。抑臣顷因祈免之章。略伸臣师先正臣 权尚夏
之冤。或冀天鉴洞烛。乾断夬廓矣。诚未上格。俞音竟閟。以致是非之间。无一可否。而贤邪之分。不甚明白。是 (第 256L 页)
圣学高明。临政勤厉。迥出百王。一国臣民之所颙望。不啻千万。则更无可资于他说。而臣自幼时。受学于先正臣 权尚夏
之门。窃有所闻者。人君学问之要。治平之道。不外乎诚意正心四字。伏望 圣上必加着念于斯二者。而十分践履 …… (第 264L 页)
义可也。对曰。此注孔氏曰云云。与末端陈氏说不同。孔说固好。而陈说似益精紧。故先正臣宋时烈与臣师先正臣 权尚夏。
膺 命编进释义也。以陈说为胜矣。盖孔氏则曰反情。反去情欲也。凡人日用云为之间。为害于此心者。无如情欲 …… (第 266H 页)
儒辈出。有若文正公臣赵光祖,文纯公臣李滉,文成公臣李珥,文元公臣金长生,文正公臣宋时烈,臣师文纯公臣 权尚夏。
接踵而出。以此观之。人生禀赋。本无古今之殊者。可知矣。殿下若能着力于经传之上。从事于作圣之工。言尧舜 (第 270H 页)
 诸臣入侍时。吏曹判书沈宅贤 启曰。顷因大臣陈达。咨议李颐根才已升六矣。蔡之洪曾经 王世子师傅。与咨议方欲付职。而参下则无闲职可付之窠。至于升六。臣不敢仰请。 下询于大臣而处之。 上曰。大臣之意何如。闵相国镇远曰。蔡之洪自少留心

向上之学。取重于士友间矣。 上曰。是谁家子孙也。闵相曰。先正臣 权尚夏
门人。而自是名家世阀。 上特命升六。闵相退而言曰。吾知蔡某是松村公某之曾孙。而忘未详达。可恨云。
除 …… (第 518L 页)
。前后陈达之言。多有裨补于 君德。区区微忱。窃不胜喜幸矣。旋闻非久还去。此岂圣上诚薄而然哉。只以臣师 权尚夏
往在辛壬年间。受诬孔惨。即今则 圣鉴洞烛。特 命复官 赠谥。崇奖无憾。一国士林。莫不瞻仰 圣德。而况 …… (第 519L 页)
而目今人才林立。其所陈达之言。无非可以致治者。草野朴陋之人。有何眷眷挽留者耶。臣自幼时。受学于先正臣 权尚夏
之门。窃有所闻者。人君学问之要。治平之道。不外乎诚意正心四字。伏望 圣上必加着念于斯二者。而十分践履 …… (第 520H 页)
 玉堂赵明泽,李亮臣读毕。 上曰。召对例讲史记。而扶馀县监昨日入侍时。使之同参召对。故今日之以心经进讲。不无其意。顷者已有经筵官先进文义之规。须先陈文义可也。对曰。此注孔氏曰云云。与末端陈氏说不同。孔说固好。而陈说似益精紧。故先正臣宋时烈与臣师先正臣 权尚夏
膺 命编进释疑也。 …… (第 521H 页)
儒辈出。有若文正公臣赵光祖,文纯公臣李滉,文成公臣李珥,文元公臣金长生,文正公臣宋时烈,臣师文纯公臣 权尚夏
接踵而出。以此观之。则人生禀赋。本无古今 (第 524L 页)
邑。故有是命。今见肃单。知已上来。急于相见。使即引对矣。圣教缕缕。勉留勤恳。公更申前疏以为臣师先正臣 权尚夏
受诬罔极。今幸复官 赠谥。恩礼无憾。而谗诬之 (第 541H 页)
语。为 殿下诵之。幸 圣明勿以为何从而得之也。辑要之书。先正臣李珥自谓一生精力尽于斯者。而臣师先正臣 权尚夏
常谓是书规模之大。去取之精。当并列于寒泉之编。学者于此得力。则可以收功。盖其排章辑注。极有条理。至于 …… (第 99H 页)
烈之道。日以益晦。败破无馀。昔和靖尹氏以程氏之见斥。辞不赴召曰。学程氏者我也。请就斥。今臣学于先正臣 权尚夏。
师时烈之道。而时烈之道。既无以复诵于今日。则固自甘于弃斥草莽矣。岂敢为龟山之一行。以贻朱子之讥耶。伏 (第 103H 页)
戒。明主之所深虑。盖辨之不精。知之不明。则其弊至于是非混。其祸至于世道乖。可不惧哉。臣等窃伏念祭酒臣 权尚夏。
即一世矜式之宗师。圣朝礼遇之儒贤。 殿下方尽礼尊师。至诚招徕。荐降 明旨。特敷心腹。蔼然之意。溢于十 …… (第 141H 页)
一世耸动。莫不钦仰我 圣明缁衣之诚矣。不料近日因家礼源流序跋事。 殿下辞气太厉。处分颠倒。全无顾藉于 尚夏。
(第 141H 页)
尚夏
虽不被罪谴。而至于宰臣之特罢。固已并包于被斥之中矣。士林失色相顾错愕。而继而有柳奎者乘机投疏。丑诋罔 …… (第 141H 页)
。不究委折。扶抑太偏。至 教以序后文不作可也。彼奎辈承人意旨。甘心诬贤。固不足道。而独怪夫 殿下尊礼 尚夏
者为如何哉。而介然之顷。礼貌顿殊。轻示厌恶。乃至于此。臣等窃不胜慨惑之至。噫。辨之不精。知之不明。惟 …… (第 141H 页)
 殿下之过举。不可不言。兹敢不避烦渎。相率呼吁于 玉候静摄之中。伏愿 殿下毋主先入。平心而徐究焉。第 权尚夏
受诬由于家礼源流序文。则臣等请先明源流之所以然者。以辨 (第 141L 页)
尚夏
受诬焉。故文忠公臣俞棨一生留心于礼书。有所编著。初名以家礼集解。后改为源流。其用工之积。非一日也。中 …… (第 141L 页)
谓所同者。犹有共编之意。至其所独二字与吾家书云者。显有独专之意。真所谓唤宾为主者也。是以相基之请序于 尚夏
也。 (第 142H 页)
尚夏
不敢为媚拯之计而据实直书。仰以褒扬当日纂辑之业。俯以立言垂后。以为徵信之道。其纂序之大略。不过如斯。 …… (第 142H 页)
天听。而实迹昭然。有不难辨。臣等所以先就其源头。逐条辨论。不惮烦复者。诚以兹事之源委既判。而拯之事与 尚夏
之序文。其是非自可见矣。 殿下试取此而究之。宣举之于源流。 …… (第 144H 页)
客乎主乎。拯所以处此者。是耶非耶。夫以 尚夏
之贤。其言足以荣辱一世。则定其是非。明示今后者。岂非其责乎。噫。拯之于棨。自少执业。实有罔极之恩。故 …… (第 144L 页)
之外。则序文所谓苏张手段者。所以深斥乎此。而至如狼狈之谕。前后章疏。以此目拯者。固已多矣。元非始发于 尚夏。
而此亦据一世之所共道者也。其所以严义理之辨。发公正之愤者。亦岂出于私好恶而然哉。呜呼。世教渐降。师道 …… (第 144L 页)
犯无隐之地。不可背悖。而数十年来再蹈一辙。甚至于父事之间。临绝之托。不惟不能奉行。而乃反诿之以不记。 尚夏
之所深恶而痛斥者。正在此处。故其心以为宁被奎辈无限丑辱。只欲以一 …… (第 144L 页)
身扶世教一分矣。臣等窃以为 尚夏
此序不可不作。而亦不可不行之于今与后世。以警夫世之为人之弟子者而维持乎世道也。何 殿下不暇究察而扶抑 (第 145H 页)
之。若是太偏也。奎疏又以 尚夏
所撰先正臣宋时烈墓文。作为一大罪案。或谓之用意之深。或谓之眩惑来后。其所诬诋。殆无馀地。臣等尤不胜痛 …… (第 145H 页)
时烈当赴谪之日。使门人操文告诀于其先师之墓。而明言当时召祸之由。此虽百代之下。读其文者。犹足陨涕。今 尚夏
以时烈嫡传门人。衋伤于师门之酷祸。略及其源委于墓文者。实出于至痛之在中矣。若撰时烈之墓文而全没此事。 (第 145H 页)
则便不是时烈墓文。 尚夏
岂肯怵祸畏威。不为之一言耶。今奎辈遽以此登之章奏。欲构 (第 145H 页)
尚夏
之罪。欲挑士林之祸。噫嘻。尤亦惨矣。一种媢 …… (第 145H 页)
嫉之辈。以此两文。作为𣠽柄。挟矢磨牙。潜伺间隙。 尚夏
于此际。适当 圣上之命召。略以难安情势。附陈于史官之行。此固不得不已。而彼辈拈出此一句语。并为疵毁之 …… (第 145L 页)
此皆 殿下耳目之臣。而亦皆如此。则孰复有犯 殿下之所厌闻而尽言不讳耶。呜呼。世道百变。沧桑屡换之馀。 尚夏
以山林宿德。岿然独存。 恩礼之盛。度越千古。而遽因奎等怪鬼辈诬诋之言。 殿下所以待遇者。不但为不承权 (第 145L 页)
  

门生疏(丙申)
伏以臣等之师前大司宪臣 权尚夏。
以家礼源流序文及先正臣宋时烈墓文事。被一边人诬诋罔极。李世庚,柳奎辈唱之于前。李真儒,崔锡文和之于后 (第 148H 页)
。至于柳凤辉,郑拭之劄出。则其所构捏声罪者。转益层加。无复馀地。此岂非斯文世道之一大变怪耶。其受诬委折甚多。而臣等既尝出入于 尚夏
之门。与闻其事实。则固宜一言辨明。以破谗说之惑乱。而且于真儒之 筵奏。摘抉 (第 148H 页)
尚夏
疏中一句语。直归之戛逼 圣躬。则此殆一变告。臣等崩心痛骨。久益骇怖。顾何忍怵威畏祸。不敢一㬥其冤于  (第 148H 页)
天日之下哉。兹敢相率而冒死陈㬥。伏乞 圣明澄省焉。窃看 殿下所以处分之者。 殿下之意以为源流之同修共编云者。固是好意。而 尚夏
序文之专属于文忠公臣俞棨者。为一偏也。遂乃扶抑太偏。是非颠倒。以至激恼宸衷。烧火其序。特施谴罚。此臣 (第 148H 页)
等之所以痛恨冤郁者也。夫 尚夏
之以是书专属于棨者。盖以集解为一大證。而真儒,凤辉辈必欲以集解为诬。臣等请先陈 …… (第 148H 页)
集解为初本之證。以明 尚夏
之以是书属于俞棨之实。兼陈彼所谓同修共编者。出于末后事势窘遁。不得已妆出之状焉。盖棨于丁丑后谪居林川 …… (第 148L 页)
凡五次。而丙戌壬辰。则瀁在京供仕。馀皆在比安任所。瀁何得以赴会耶。其遁院云云之说。全出孟浪。而乃反以 尚夏
据实之言。直驱之于告君不诚之科。人之无状。胡至此哉。且闻真儒于昨年冬。抵书于荐。始问集解事。其所谓闻 …… (第 149L 页)
臣等不复赘陈。而今若不以一毫私意着肚里。公正判案。则其将属之棨耶。属之宣举耶。于此而看得分明。则可知 尚夏
属是书于棨者。十分是当矣。呜呼。拯之经营揽取者。固已久矣。自宣举之殁。其一家文字。则皆以源流专属于宣 …… (第 149L 页)
既谬矣。从前排布。必欲自专。则末稍共编之云。其说亦不诚矣。前后变幻。手脚尽露。有识之嗤鄙。当何如也。 尚夏
序文中苏张手段。实是据此而言也。宁有一毫过情哉。至于拯之背时烈一事。前后章奏之间。发之已久。而至于近 (第 151H 页)
日。上自大臣。下至章甫。说之殆无遗漏。臣等不复为支蔓之语。而第今日纷纷。实由 尚夏
序文中邢七狼狈之语。则臣等亦岂不略辨之哉。盖师生大伦。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栾子所谓生三事一之义。虽数十 …… (第 151H 页)
。断之以义理不胜利害。今于拯。亦无以改评矣。今之论拯者。虽欲千言万语。救拔拯身。而依然在背师之地耳。 尚夏
引邢七之狼狈。谓之本来伎俩者。正指此事。而以近日源流事。合以论之。则其所谓一则背师。二则背师者。实的 (第 152L 页)
确语也。噫。 尚夏
疏中人心晦塞。不以为异云者。其意只为自拯背师之后。一世之人心渐溺。义理益晦。殆不复知有师生。故为是之 …… (第 152L 页)
师生间规箴之意。架虚捏无。惨毒悖谬。直与己巳奸凶辈构杀时烈之启。节节相符。呜呼。尚忍此哉。尚忍此哉。 尚夏
所撰时烈墓文中骇机交煽等语。盖因其时形迹之自露者。士林之所传者。而今者一副公案。忽自渠辈而发之。虽自 …… (第 153H 页)
将以何等义理。复为拯安顿耶。轻重之目。既知其着不得。则不过为逞憾于时烈也。构罪于时烈也。 尚夏
背师之斥。岂不为恰好题目也。且于凤辉等劄。则至以 (第 154H 页)
尚夏
少事举业为疵。程伊川曰。某何尝不教人习举业。举业果可为人疵。则伊川何以此教人也。且明道,晦翁皆登科第 …… (第 154H 页)
。有何关键甚密耶。且如滥致吹嘘等丑悖之说。只欲以恶言相加。全无伦理。辨之污口。臣等诚欲无言也。呜呼。 尚夏
所以论拯者。固以明伦理之重。劈邪正之分。而有辞于天下。不易于来后者。特以忤彼辈之所尊。犯 殿下之所忌 …… (第 154L 页)
更无顾惜。是何 殿下之明。乃为此举措也。噫。其书虽可火而其道不可火矣。其人虽可罪而其义不可灭矣。此于 尚夏。
何所损益。殿下所以湮绝其源。摧阏其道者。已至此极。臣等之结轖冤痛。岂但为世道之变。斯文之厄而已哉。噫 …… (第 154L 页)
烈之一动一静。一言一默。莫不遵用朱子。故一生所秉执以死生者。顾一直字耳。于其临诀。亦以此意眷眷传授于 尚夏。
(第 154L 页)
尚夏
奉持此义。实有以身殉之意。今若气势所压。媕娿苟且。使斯道不复明于今与后。则师生付托之意。果安在哉。今 …… (第 154L 页)
后之颠倒若是也。拯之于时烈。义则师生。恩则父子。挟私憾怵威祸。卒至背绝。而 殿下视以正当。反加尊尚。 尚夏
之于拯。义不过同门。情不过知旧。为师道扶世教。引义严斥。而 殿下恩礼顿疏。毁斥无馀。此岂 圣明之本心 …… (第 155H 页)
清朝之间。平心易气。详察兹事首尾。徐究前后 处分。则必将惕然于 圣念而翻然觉悟矣。臣等俱以蒙学。久蒙 尚夏
教育之恩。今若嗫嚅畏缩。终不能一白 (第 155H 页)
尚夏
之诬。则是臣等亦有负于事一之义。尚何以议人之背师哉。兹敢不避斧钺之诛。渎扰于 静摄之中。死罪死罪。臣 …… (第 155H 页)
事也。锡文等辞穷语屈。为此轻轻容恕之言。其亦可哀也已。锡文等又以时烈祭先正臣金长生文数句语及前祭酒臣 权尚夏
所撰时烈墓文。或谓之临死怨怼。或谓之绍述为口实云云。噫。拯徒其亦厌闻党鑴之目耶。真所谓操网入海而曰我 …… (第 164L 页)
者观之。其缚束操切。殆与己巳凶徒构杀之启。正相吻合。时烈所谓小子遂有此行。而拯乃骞腾者。只发其微端。 尚夏
所谓骇机交煽者。亦据实书之。以信来后。而至其拟书出而果大验矣。今以凶徒之启。就校其书。则节节符合。如 …… (第 164L 页)
。而气味相合处。自不免贯通而然耶。以其平生之所甘心。而终必假手于凶徒。则时烈先见之明。至是而较然矣。 尚夏
饮恨茹痛之心。恶得不摭实于揭墓之辞耶。锡文等又谓时烈斥鑴为乱贼者。即据毁经而后复擢用。及乎礼讼两立之 …… (第 165H 页)
。属之彼此。实无轻重。而第以朝家礼遇之人。其立言制事。如此其悖谬。则风声所及。为害世教者。为如何哉。 尚夏
实为此忧。因其序而明言斥之。及其本来伎俩。岂 (第 167H 页)
尚夏
所乐为哉。为世道为斯文。不得已而言也。正今日既溺之人心。为百代不易之公议。此正不可无之文字。 殿下何 (第 167H 页)
所恶而私自燬之。若不忍一日弁卷者然。此何举措。至如悖经侮圣之书。未闻有投火者。此 殿下待 尚夏
以异端也 (第 167H 页)
尚夏
与 …… (第 167H 页)
拯。其道固不同矣。 殿下于拯。方待之以大贤醇儒。则 尚夏
之为今日异端。固无足怪。而第百年之后。疑怒剥落。是非大定。则阴阳邪正。自可判矣。具眼之尚论今日者。恐 (第 167L 页)
不必遵 殿下硬定之是非。而序文之燬。亦未必不唤做为焚书矣。臣等疾首呼吁者。岂独为 尚夏
地。实为 殿下慨惜。而尚冀 天听之回悟也。呜呼。 上意所向。群邪迭攻。其毁辱先正。凌踏儒贤。凶言悖举 …… (第 167L 页)
应。同条共贯。而 殿下开纳允俞。如恐不及。任其蹈藉。不少顾忌。不料 圣明之世。复有此士林之祸也。噫。 尚夏
盛德至行。无瑕衅之可寻。则虽以凤辉等如簧之舌。亦不得成罪。乃曰少事举业而无成。晚始出入于时烈之门。藉 …… (第 167L 页)
之后。刚大直方之气。消烁无馀。斯文一脉。赖以绵延者。皆时烈一人之力。其为世道民彝之功。不为不重矣。今 尚夏
亲受嫡传。蔚为宗师。其严毅正大之规。精微造诣之学。一遵乎法门宗旨。与向所谓依违免祸要得令名者。不啻阴 (第 169H 页)
阳昼夜之相反。则其见背于今日者。亦理势之必然也。噫。 尚夏
固守东岗。嚣然自乐。官职与夺。罪罚轻重。固何足为损益哉。只恨 殿下平日尚德之诚。尊贤之心。一任丑正辈 …… (第 169H 页)
义起。此先贤所以不以为僭而行之者也。时烈苦心经营。事未就而遽遭己巳之变。遂于耽罗路中。移书于今赞成臣 权尚夏。
俾卒其志。而辞意丁宁。有足以泣鬼神矣。 (第 169L 页)
尚夏
既受其师之付托。义不忍孤。乃与若而士友。协谟建宇。至甲申春。始用笾豆之礼。其时 筵臣有以此事白之者。 …… (第 169L 页)
任激切祈恳之至。
门生疏(甲辰○疏头李蓍圣。卞致云诬辱。累呈政院。终不得捧入。)
伏以臣等亡师先正臣 权尚夏
养德山林。矜式一世。嫡承乎先儒之统。宗师乎后学之士。 先朝之所礼遇也。 圣明之所尊敬也。臣等愚昧蔑裂 …… (第 171L 页)
何言也。臣等旋窃思之。范祖禹于伊川。非纯师也。当伊川之被诬。祖禹不即辨理。则朱子犹且讥之。况臣等之于 尚夏。
相视如父子。且 …… (第 171L 页)

尚夏
之所被诬蔑。又非伊川当日之比。则岂可胶守前戒。终无一言以白其诬也哉。致云之启。满纸胪列。不忍言。不忍 …… (第 172H 页)
关斯文。顾不重欤之教耶。丁宁付托。可泣鬼神。而曾未几何。该曹请黜时烈之院享。则无一辞而可之。致云请夺 尚夏
之官爵。则又二启而即 允之。不少留难。如受谠言。臣等未敢知。 先王批中斯文之重者。果指何人。而殿下所 (第 174H 页)
传说。共祝太平万世之基也。至于来汝之 教。臣踖蹙之外。别有所感。昔在 先肃庙癸巳。臣先师先正臣文纯公 权尚夏
弟故判书臣尚游入侍 讲筵。是时先师连承 恩召。不得膺 命。 先大王面谕尚游。使之上来。出入经筵。又教 …… (第 184L 页)
分义。坠尽无馀。只自悼怜而惶愧也。第伏念臣以先师先正臣文纯公 权尚夏
温泉时事。有不得不辨明于 圣聪之下者。而前则不但传闻之不详。身在罪籍。既无陈㬥之路。晚始伏见 御制裕 …… (第 188H 页)
  
太学儒生服色收议(辛酉)
臣父母坟山。在丰德地。宅兆不吉。将以四月三日。开破旧墓。移窆泰安。臣扶曳病躯。寸寸前向。到振威邑店。千万意外。礼曹郎以太学儒生服色变改当否事。枉辱 圣命。顾臣蒙蔑之学。本非与议于 询问之列。而今又使衔 命之臣辱宣于店舍陋秽之地。尤不胜惊惶愧惕也。第伏念儒生服色之变红服青。只

为青衿之义。而将欲改服青袍耶。臣姑不得知。而臣窃尝闻先师先正臣 权尚夏。
昔在 显庙朝。以太学儒生疏请太学生改服襕衫。特令施行。即因故相臣闵鼎重赴燕之行。购得襕衫古制而来。时 …… (第 190H 页)
东血气含生。莫非 大明孑遗。则孰不欲赞扬于 盛礼之克举耶。先正臣文正公宋时烈临没。托门人先正臣文纯公 权尚夏。
并祀 二皇于华阳。即今 万东祠是也。时烈之必欲并祀 毅皇者。盖为国君死社之义。而况以正史所载者观之。 …… (第 190L 页)
居讲学久矣。欲闻好言语耳。臣曰。臣才识浅短。工夫蔑裂。有何言议可以裨补 圣德耶。昔年臣师先正臣文纯公 权尚夏
进对于 肃庙也。以精一心法诚正工夫仰对之。又以朱子直字之训。敷演陈说。 肃庙一一嘉纳矣。圣人相传之学 …… (第 195L 页)
之。则岂不有光于继述之道哉。 上曰。所陈之言。诚好诚好。臣又曰。先正臣文正公宋时烈临没。谓先师文纯公 权尚夏
曰。学问当主朱子。事业则以 孝庙所欲为之志为主。盖先儒以为朱子集群贤而大成。又谓朱子孔子后一人。朱子 (第 195L 页)
忠文公臣颐命刻于文贞旧居江岸大石。是阁。即覆此石刻者也。名大哉。以 王言也。其下石台名云汉。文纯公臣 权尚夏,
领议政臣郑浩各记台与阁。前后事实。二记尽之。盖当日君臣。共切冰火之志。而 孝庙则汲汲乎其无欲惰也。文 (第 372L 页)
鑴党复起。相与交煽。终成楚山之祸。呜呼痛矣。先生初配济州。既又拿鞫 命下。到井邑闻后 命。先生握门人 权尚夏
手曰。吾以朝闻夕死为期。今终无闻而死。此后惟恃致道。又曰。学问当主朱子。事业以 孝庙所欲为者主之。又 (第 460L 页)
图祸。自前冬兆眹已露。先生之言如此。先生于是行也。一以后事属门人 权尚夏。
以溪上所传栗谷先生手笔付之。又以诚直之训戒子孙。候风于康津。与诸生讲论经籍。留六日。先生以久在平陆为 …… (第 539L 页)
救。及 命下。皆守阙痛哭。前后伸辨者。窜配相续。五月。 拿命至。先生始意其宣药。沐浴更衣。又作书寄诀 权尚夏。
托以朱门绪业。又令依南轩虞帝祠,楚人祭昭王之事。建一间屋于华阳磨崖之下。以祭 神 毅两皇帝。禁郎迫出 …… (第 539L 页)
生又草一疏。言其前后出处大义。并初进 御札疏及海南时遗疏。 圣祖 圣母手札授畴锡。待可进之日进之。执 权尚夏
手。语曰。吾常以朝闻夕死为期。今年踰八十。终无闻而死。是吾恨也。此后惟恃致道。 (第 540H 页)
尚夏
问后事当用何礼。曰。以家礼为主。而参用备要。袭敛则先用深衣。次用朱子所服上衣下裳之制。襕衫是 皇朝时 …… (第 540H 页)
朱子之学。至尤庵而益阐。我先生。即尤庵之嫡传也。先生之渊源其大矣。观于此。先生之道之学。可知已。先生 姓权。讳尚夏。
字致道。又号遂庵。权氏安东大姓。始祖幸。丽朝太师。至我 朝。 (第 546H 页)
邑。有是命。今见肃单。知已上来。急于相见。使即引对矣。 圣教缕缕。勉留勤恳。公更申前疏以为臣师先正臣 权尚夏
受诬罔极。今幸复官 赠谥。 恩礼无憾。而谗诬之人。尚未罪斥。此士林所共愤惋。臣之情迹。何敢与同平人。 (第 63L 页)
  

丙申拟辨师诬疏
伏以臣等之师前大司宪 权尚夏。
以论斥尹拯前后背师之事。大为一边人所仇嫉。诬诋丑辱。无所忌惮。李世庚,柳奎辈唱之于前。李真儒,崔锡文 …… (第 42H 页)
蒙其原情。则况拯父子又初无可原之情者哉。时烈得孟朱之统于千载之后。而 尚夏
又时烈之嫡传。则息邪距诐。闲圣卫道。乃其责耳。若使时烈, (第 53L 页)
尚夏
怵祸畏威。不敢出一口气。斥彼之邪。则是不畏上帝。不顺天理。与彼均罪。而自不免于君子之诛矣。岂所以为时 (第 53L 页)
烈与 尚夏
者哉。此臣师所以不计一身祸福。不顾傍人是非。而略有所论斥。而据其事实。则曰苏张手段。邢七狼狈。揔其前 …… (第 53L 页)
。臣师秉笔之日。已知有今日之祸。而犹不敢自爱其身者。此实为 殿下世道。为 殿下生民虑也。 殿下何罪于 尚夏。
而厌薄之责罚之。若是其甚也。今日朝绅韦布。各为所尊。互相陈辨者。莫非 殿下之臣子也。夫以我 殿下之圣 …… (第 53L 页)
夫宣举之临乱苟活。党附凶邪。果为是乎。而时烈之斥之者。果为非乎。拯之彰父愆恶。背绝两师。果为是乎。而 尚夏
之辟之者。果为非乎。 殿下览臣等疏。而若犹以为拯之父子所为。皆合于十分道理。而攻之者为诬贤毒正。则臣 …… (第 54H 页)
而拯之父子反为伸镌之援證。时烈方被极祸。而拯反蒙奖拔。一离一合。一祸一福之际。交煽之迹。自不可掩矣。 尚夏
身被时烈罔极之恩。目见惨祸所起之端。茹恨饮痛。无所告诉。则其于墓文之作。安得不据实直书。以寓百世之诛 …… (第 54L 页)
犹不敢以此搆罪于朱子。而真儒乃敢以此搆罪于 尚夏。
真朱子所谓今之君子贤于昔之君子者也。伊日真儒之所达。无非诬罔搆捏。而只此一言。尤可以见用意之巧惨。  …… (第 55L 页)
故其所一生秉执而至死不变者。亦惟一直字耳。其平日训戒于门人者。未尝不以此为先。而临死之际。益加眷眷。 尚夏
奉持此义。誓不坠地。实有以身殉之之意。惟此先正墓文,源流后序。亦其一端之可见者。若使于此畏触奸锋。回 …… (第 56H 页)
明传习者。全与直字相反。自其江都事。洎今源流事。可见其符验之明著矣。惟其法门所在既如此。故其视时烈, 尚夏
之道。疾之如仇。自其祖师而太猛。及今徒党而益肆。则臣师今日之所遭。亦莫非一直字为之祟耳。虽然。臣师之 …… (第 56H 页)
颠倒若是也。拯之于时烈及棨。义则师生。恩则父子。挟私憾规小利。卒至背绝。而 殿下视若盛德。尊尚无间。 尚夏
之于拯。义不过同门。情不过知旧。为师道扶世教。引义严斥。而 殿下视若大罪。毁斥靡馀。此岂 圣明之本心 …… (第 56L 页)
于清朝之间。平心易气。详察玆事首尾。徐究前后处分。则必将有惕然而伤。翻然而悟者矣。臣等俱以蒙学。久蒙 尚夏
教育之恩。常有致死之愿矣。目见今日被诬之罔极。而畏忌嗫嚅。不能一言以白其冤。则是臣等亦有负于事一之义 …… (第 56L 页)
尚何以议人之背师乎。玆敢不避斧钺之诛。渎扰于静摄之中。不胜死罪。
癸卯拟辨师诬疏
伏以臣等师事先正臣 权尚夏。
出入门屏。薰沐德义。受恩如河海。依仰若山斗。事一之义。铭之在肺。服勤之诚。期以致死。不幸世道一变。斯 …… (第 56L 页)
。投进凶启。搆诬臣师。罔有纪极。至请追夺其官爵。噫嘻痛矣。世道之变怪。人心之凶悖。一至此哉。臣等俱受 尚夏
罔极之恩。目见妖孽谗搆之状。生而与此贼共戴一天。无宁碎首阙下。先伏鈇钺之诛。以归报先师。庶几无负于自 (第 57H 页)
。告其门人曰。天地之所以生万物。圣人之所以应万事。惟直而已。先正臣宋时烈临没时。又以是授其门人先正臣 权尚夏
曰。孔孟以来相传。惟是一直字矣。臣师又以是陈白于温宫 赐对之日。而又加详焉。盖孔子以来所论天人之道。 …… (第 84H 页)
以生万物。圣人之所以应万事。直而已矣。孔孟以来相传。惟是一直字矣。(先正臣宋时烈临没时。授门人先正臣 权尚夏
语。) (第 8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