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苏拜” 相关资源

政書類
地理類
詔令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別集類
  台湾沃野千里,则壤成赋、因地为粮,宜称富足.但地处汪洋之中、化阻声教之外,弥山遍谷,多属土番;虽知怀服,习性未驯.射猎是事,徵供无几.所安于耕桑可得按户而问赋者,皆中国之人,于数十年前生聚乎其间.及郑逆拥众盘踞,兵即为农、农即为兵;兼沿海数省之地方人民,有为其所掠而去者、有趋而附者,非习于渔,则与为佃.自臣去岁奉旨荡平伪藩,伪文武官员、丁卒与各省难民相率还籍,近有其半;人去业荒,势所必有.今部臣 苏拜
等所议钱粮数目,较伪藩郑克塽所报之额相去不远.在 …… (第 714 页)
  至于兴贩东洋白糖一项,岁定二万石;不足之数,听其在本省之内采买.夫本省之去台湾,已隔两重汪洋.以台湾所产白糖,配台湾兴贩船数,固为安便.若就本省凑买

白糖,涉重洋而至台湾方兴贩东洋,则今四方荡定、六合为一,在台湾可以兴贩东洋,何本省而不可兴贩,必藉台湾之名买白糖赴彼兴贩?此皆部臣 苏拜
等虑彼中之钱粮不敷,婉为筹度凑足良法;可知台钱粮,一时未能裕足故也.
  然在部臣及督、抚二臣未至其 (第 716 页)
  十二月,调施维翰为福建总督(东华录)


  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四月,差往福建料理钱粮侍郎 苏拜
会同福建督抚、提督等奏:台湾地方千馀里,应设一府曰台湾,三县曰台湾、凤山、诸罗,一厅曰澎湖,设巡道一 (第 107 页)
    台湾沃野千里,则壤成赋,因地为粮,宜称富足.但地处汪洋之中,化阻声教之外,弥山遍

谷,多属土番;虽知怀服,习性未训,射猎是事,徵供无几.所安于耕渔、可得按户而问赋者,皆中国之人,于数十年前,生聚乎其间.及郑逆拥众盘踞,兵即为农,农即为兵,兼沿海数省之地方人民,有为其所掠而去者,有趋而附者,非习于渔,则与为佃.自臣去岁奉旨荡平伪藩,伪文武官员丁卒,与各省难民,相率还籍,近有其半.人去业荒,势所必有.今部臣 苏拜
等所议钱粮数目,较伪藩郑克塽所报之额,相去不远.在郑逆当日,僭称一国,自为一国之用度.因其人地,取其 …… (第 25 页)
则今四方荡定,六合为一,在台湾可以兴贩东洋,何本省而不可兴贩,必藉台湾之名,买白糖赴彼兴贩?此皆部臣 苏拜
等虑彼中之钱粮不敷,婉为筹度凑足良法.可知台湾钱粮,一时未能裕足故也.然在部臣及督抚二臣,未至其地, (第 26 页)
  台湾沃野千里,则壤成赋、因地为粮,宜称富足.但地处汪洋之中、化阻声教之外,弥山遍谷,多属土番;虽知怀服,习性未驯.射猎是事,徵供无几.所安于耕桑可得按户而问赋者,皆中国之人,于数十年前生聚乎其间.及郑逆拥众盘踞,兵即为农、农即为兵;兼沿海数省之地方人民,有为其所掠而去者、有趋而附者,非习于渔,则与为佃.自臣去岁奉旨荡平伪藩,伪文武官员、丁卒与各省难民相率还籍,近有其半;人去业荒,势所必有.今部臣 苏拜
等所议钱粮数目,较伪藩郑克塽所报之额相去不远.在 …… (第 612 页)
  至于兴贩东洋白糖一项,岁定二万石;不足之数,听其在本省之内采买.夫本省之去台湾,已隔两重汪洋.以台湾所产白糖,配台湾兴贩船数,固为安便.若就本省凑买

白糖,涉重洋而至台湾方兴贩东洋,则今四方荡定、六合为一,在台湾可以兴贩东洋,何本省而不可兴贩,必藉台湾之名买白糖赴彼兴贩?此皆部臣 苏拜
等虑彼中之钱粮不敷,婉为筹度凑足良法;可知台湾钱粮,一时未能裕足故也.
  然在部臣及督、抚二臣未至 (第 614 页)
基也。
  清人得台,廷议欲墟其地。靖海将军施琅力陈不可,乃设一府、三县。又奏请减赋,略曰:『今部臣 苏拜
等所议钱粮数目,较郑克塽所报之额,相去不远。然在郑氏当日,自为一国之用。因其人地,取其饷赋,未免重科 (第 169 页)
仇一也,陨公辛贤于伍员矣』。捷书至阙,上大喜,解御袍赐之,封靖海侯,世袭罔替,仍管水师提督事。命侍郎 苏拜
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廷议以台湾险远,欲墟其地。琅疏言不可。旨下议政王大臣会议 (第 770 页)
恻,非所以广皇仁也』.疏入,上解御用袍,赋诗以赐,加封靖海侯,世袭罔替.旨赐戴花翎.台湾既平,遣侍郎 苏拜
至闽,与总督及琅议善后计.时有议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北连吴会,南接越峤;乃江、浙、闽、粤 (第 511 页)
  台湾沃野千里,则壤成赋、因地为粮,宜称富足.但地处汪洋之中、化阻声教之外,弥山遍海,多属土番;虽知怀服,习性未驯,射猎是事,徵供无几.所安于耕桑可得按户而问赋者,皆中国之人于数十年前生聚乎其间.及郑逆拥众盘踞,兵即为农、农即

为兵;兼沿海数省之地方人民,有为其所掠而去者、有趋而附者,非习于渔,则与为佃.自臣去岁奉旨荡平伪藩,伪文武官员丁卒与各省难民相率还籍,近有其半.人去业荒,势所必有.今部臣 苏拜
等所议:钱粮数目,较伪藩郑克塽所报之额相去不远.在郑逆当日僭称一国,自为一国之用度,因其人地取其饷赋 …… (第 340 页)
  至于兴贩东洋白糖一项,岁定二万石;不足之数,听其在本省之内采买.夫本省之去台湾,已隔两重汪洋.以台湾所产白糖,配台湾兴贩船数,固为安便.若就本省凑买白糖,涉重洋而至台湾方兴贩东洋,则今四方荡定、六合为一,在台湾可以兴贩东洋,在本省而不可兴贩,必藉台湾之名买白糖赴彼兴贩;此皆部臣 苏拜
等虑彼中之钱粮不敷,婉为筹度凑足良法.可知台湾钱粮,一时未能裕足故也.然在部臣及督抚二臣未至其地,不 (第 341 页)
  台湾沃野千里,则壤成赋,因地为粮,宜称富足.但地处汪洋之中,化阻声教之外;弥山遍谷,多属土番;虽知怀服,习性未驯,射猎是事,徵供无几.所安于耕渔,可

得按户而问赋者,皆中国之人,于数十年前,生聚乎其间.及郑逆拥众盘踞,兵即为农,农即为兵,兼沿海数省之地方人民,有为其所掠而去者,有趋而附者,非习于渔,则与为佃.自臣去岁奉旨荡平伪藩,伪文武官员丁卒与各省难民,相率还籍,近有其半.人去业荒,势所必有.今部臣 苏拜
等所议钱粮数目,较伪藩郑克塽所报之额,相去不远.在郑逆当日,僭称一国,自为一国之用度.因其人地,取其 …… (第 418 页)
;则今四方荡定,六合为一,在台湾可以兴贩东洋;何本省而不可兴贩,必藉台湾之名买白糖赴彼兴贩?此皆部臣 苏拜
等虑彼中之钱粮不敷,婉为筹度凑足良法.可知台湾钱粮,一时未能裕足故也.
  然在部臣及督抚二臣,未至 (第 419 页)
我之舟师往来有阻。今地方既为我得,在在官兵星罗棋布,风期顺利,片帆可至,虽有奸萌不敢复发。臣业与部臣 苏拜
、抚臣金镕等会议之中,部臣、抚臣以未履其地,未敢造次;臣阅历周详,不敢遽议轻弃者也。伏思皇上建极以来 (第 446 页)
以广皇仁也.疏入,上解御用袍、赋诗以赐,加封靖海侯,世袭罔替,特旨赐戴花翎.
  台湾既平,上遣侍郎 苏拜
至闽,与督抚及琅议善后计.时有议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北连吴会,南接越峤,乃江浙闽粤之保障, (第 457 页)
  十四日(癸巳),召议政王、大臣、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官至乾清门,命大学士勒德洪等传谕曰:『顷九卿以大憝既除,寰宇底定,奏请上朕尊号。朕思曩者平南王尚可喜奏请回籍时,朕与阁臣面议,图海言断不可迁移;朕以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久滋蔓,驯致不测,故决意撤回。不图吴三桂背恩反叛,天下骚动;伪檄一传,四方响应。八年之间,兵民交困;赖上天眷祐、祖宗福庇,逆贼荡平。倘复再延数年,百姓不几疲敝耶!忆尔时惟有莫洛、米斯翰、明珠、 苏拜
、塞克德等言应迁移,其馀并未言迁移吴三桂必致反叛也。议事之人至今尚多,试问当日曾有言吴三桂必反者否? (第 116 页)
著照进剿云、贵事例。从优加级赏赉,以示朕鼓励将士,优恤兵丁至意』。
  十九日(戊子),命工部右侍郎 苏拜
往福建料理军前粮饷事务。
  二十七日(丙申),海逆郑克塽遣伪官郑平英等赍降表至提督施琅军前,总督姚 …… (第 125 页)
尔等其审图顺逆,善计保全,以副朕宥罪施仁至意』。
  二十八日(丁酉),上谕差往台湾料理兵饷工部侍郎 苏拜
等曰:『方今区宇悉平,仅馀海寇。因此事重大,特遣尔等往理官兵粮饷与各项钱粮,宜措备丰足。其进取台湾 …… (第 126 页)
  八月十五日(甲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题报:『七月十五日,郑克塽遣伪官冯锡圭等,伪侯刘国轩、伪伯冯锡范遣其弟伪副使刘国昌、冯锡韩等赍降表文稿诣臣军前请缴伪册印,率众登岸,以求安插。臣随遣侍卫吴启爵、笔帖式常在同冯锡圭等持榜示,往台湾晓谕伪官兵民,验视薙发;即令郑克塽等缮写降表,并伪册印一并赍送,以便代奏。至台湾虽在海外地方千馀里、户口数十万,或弃或守,伏候上裁』。得旨:『海洋远徼尽入版图,积年逋寇悉皆向化;具见卿筹画周详,剿抚并用,克奏肤功,朕心深为嘉悦!在事有功人员,该部一并从优议叙。馀令议政王大臣会议以闻』。寻议政王大臣等议:『台湾应弃应守,俟郑克塽等率众登岸,令侍郎 苏拜
与该督、抚、提督会同酌议具奏』。从之。
  二十九日(戊辰),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题报:『臣于八月十一日 (第 127 页)
率领官兵,自澎湖进发。十三日,入鹿耳门,至台湾。十八日,郑克塽及伪文武官俱已薙发;宣读赦诏,郑克塽等欢呼踊跃,望阙叩头谢恩。所有郑成功之子伪辅政公郑聪等六人,郑锦之子郑

克塽及其弟伪恭谨侯郑克举(壆)等九人、伪武平侯刘国轩、伪忠诚伯冯锡范等子弟及明裔朱桓等十七人并续顺公下官兵家口、海澄公家口俱拨船配载,官兵陆续护送,移入内地;并移咨侍郎 苏拜
及督、抚,听其安插。其馀伪文武各官家口,见在趣令起行;兵丁愿入伍及归农者,听其自便。至于江、浙、闽、 (第 128 页)
  二月十四日(庚戌),福建提督靖海将军侯施琅疏请将拣选征台官兵九百馀名补入内地官兵数内。上曰:『进剿台湾官兵冲冒险阻,远涉波涛,效力甚久。今海逆方平,即行裁去,殊属可悯!理当存留。应行文展界尚书杜臻、学士席柱并料理钱粮侍郎 苏拜

等公同会议,将闽省陆路官兵内裁汰老弱,即以征剿台湾官兵补额,务令得所』。
  三月初五日(辛未),福 …… (第 131 页)
  夏四月初二日(丁酉),天津总兵官刘国轩陛辞。上谕曰:『台湾地方阻声教者六十馀年,尔素怀忠诚,值施琅督兵进剿,首先归命;是以特授为总兵官,以示优眷。但天津地方近在畿辅,与别省不同;尔宜加意抚辑,使兵民相安、盗贼屏迹。且尔从闽海来归,并无亲知故旧,当尽职以副朕怀』。又谕曰:『朕嘉尔海外倡率归诚,且孤身远来;今当赴任,殊为可念!故于常例之外,赐尔白金二百两、表里二十疋、内厩鞍马一匹,以示异数』。
  十四日(己酉),差往福建料理钱粮侍郎 苏拜
会同福建督、抚、提督疏言:『台湾地方千馀里,应设一府三县,设巡道一员分辖。应设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 …… (第 132 页)
  十二月初三日(甲午),户部议覆:『福建巡抚金鋐疏言:「康熙二十年,绿旗官兵俸饷不敷银四万五千六百两,请行拨补具题」;应如所请。但册内有海澄公黄芳世多支司库银二千三百六十两,相应著伊家属赔完』。得旨:『黄芳世效力行间,且又身故;所用钱粮,著免其追赔。馀依议』。
  十三日(甲辰),先是,侍郎 苏拜
等疏言:『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明裔朱桓等俱令赴京。其武职一千六百有奇、文职四百有奇,或愿回籍、或 (第 135 页)
  癸巳(十四日),召议政王大臣、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官至乾清门,命大学士勒德洪等传谕曰:『顷九卿等以大憝既除、寰宇底定,奏请上朕尊号。朕思曩者平南王尚可喜奏请回籍时,朕与阁臣面议,图海言断不可迁移;朕以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久滋变,驯致不测,故决意撤回。不图吴三桂背恩反叛,天下骚动;伪檄一传,四方响应。八年之间,兵民交困。赖上天眷佑、祖宗福庇,逆贼荡平。倘复再延数年,百姓不几疲敝耶!忆尔时惟有莫洛、米斯翰、明珠、 苏拜
、塞克德等言应迁移,其馀并未言迁移、吴三桂必致反叛也。议事之人至今尚多,试问当日曾有言吴三桂必反者否 …… (第 267 页)
  八月壬子(十三日),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七月十五日,郑克塽遣伪官冯锡圭等,伪侯刘国轩、伪伯冯锡范遣其弟伪副使刘国昌、冯锡韩等赍降表文稿诣臣军前,请缴伪册印,率众登岸,以求安插。臣随遣侍卫吴启爵、笔帖式常在同冯锡圭等持榜示往台湾晓谕伪官兵民,验视薙发;即令郑克塽等缮写降表,并伪册印一并赍送,以便代奏。至台湾虽在海外,地方千馀里、户口数十万;或弃、或守,伏候上裁』。得旨:『海洋远徼,尽入版图;积年逋寇,悉皆向化:具见卿筹画周详、剿抚并用,克奏肤功,朕心深为嘉悦!在事有功人员,该部一并从优议叙;馀令议政王大臣会议以闻』。寻议:『台湾应弃、应守,俟郑克塽等率众登岸,令侍郎 苏拜
与该督、抚、提督会同酌议具奏』。从之。
  戊辰(二十九日),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臣于八月十一日, (第 274 页)
率领官兵自澎湖进发;十三日,入鹿耳门,至台湾。十八日,郑克塽及文武官俱已薙发;宣读敕诏,郑克塽等欢呼踊跃,望阙叩头谢恩。所有郑成功之子伪辅政公郑聪等六人,郑锦之子郑克塽

及其弟伪恭谨侯郑克等九人,伪武平侯刘国轩、伪忠诚伯冯锡范等子弟及明裔朱桓等十七人,并续顺公下官兵家口、海澄公家口,俱拨船配载,官兵陆续护送,移入内地;并移咨侍郎 苏拜
及督,抚,听其安插。其馀伪文武各官家口,见在趣令起行;兵丁有愿入伍及归农者,听其自便。至于江、浙、闽 …… (第 275 页)
  夏四月丁酉(初二日),天津总兵官刘国轩陛辞;上谕:『台湾地方阻声教者六十

馀年,尔素怀忠诚,值施琅督兵进剿,首先归命。是以特授为总兵官,以示优眷。但天津地方近在畿辅,与别省不同。尔宜加意抚辑,使兵民相安,盗贼屏。且尔从闽海来,并无亲知故旧,当尽职以副朕怀』。又谕:『朕嘉尔海外倡率归诚,且孤身远来;今当赴任,殊为可念!故于常例之外,赐尔白金二百两、表里二十疋、内鞍马一匹,以示异数』。
  己酉(十四日),差往福建料理钱粮侍郎 苏拜
会同福建督、抚、提督等奏:『台湾地方千馀里,应设一府、三县,设巡道一分辖。应设总兵官一、副将二、兵八 …… (第 278 页)
  己丑(二十六日),兵部等衙门遵旨会议:『续顺公沈瑞,于康熙九年袭伊叔沈永兴公爵。康熙十三年,逆贼刘进忠反,沈瑞被掳台湾,虽受伪印,但其时沈瑞年才十二,尚在幼小,且不忘国恩,协谋内应,以待我大兵至。康熙二十年十一月,为同谋伪镇朱友出首,全家被害;此公爵仍应世袭。俟查明应袭之人,具题承袭』。从之。
  冬十月丁巳(二十五日),弛海禁,惟不得以火药、军器出洋。
  十二月甲辰(十三日),先是,侍郎 苏拜
等奏:『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明裔朱桓等,俱令赴京;其武职一千六百有奇、文职四百有奇,或愿回籍、或 (第 280 页)
  车尔布,初官甲喇额真.崇德六年,从攻锦州,与诸将共为伏,破明兵;擢巴牙喇纛章京.从入关,击李自成,追及于安肃、复追及于庆都,歼贼甚众;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既复从英亲王阿济格西讨自成,师出塞,道土默特鄂尔多斯入塞;度黄河,凿冰以济.顺治二年春,师至榆林,贼夜袭蒙古军;车尔布与牛录额真 苏拜
往援,破敌.还军遇伏,复纵击却之,与固山额真伊拜拊循旁近诸府、县.师进围延安,与梅勒额真罗壁战败城兵 …… (第 328 页)
  二十五年,昭忠卒;谥 「勤僖」
.二十六年,聚忠卒;谥「敏」. …… (第 346 页)
  十年,上以湖广未定,大学士洪承畴再出经略;至军,疏言:『孙可望等战湖南,郝摇旗、一只虎等扰湖北,湖南驻重兵各郡窎远,不免首尾难顾』;上授陈泰定南靖寇大将军,与固山额真蓝拜、济席哈、巴牙喇纛章京苏克萨哈等统兵镇湖南.临行,上谕之曰:『师行,有一定纪律.大小将佐为国尽力,岂致挫!上毋藐视一帅、下当抚励士卒;能爱众而得其心,遇敌未有不争先效命者也』.十一年,复授吏部尚书.十二年,孙可望遣其将刘文秀、卢明臣、冯双礼等以舟师六万分犯岳州、武昌,文秀引精兵攻常德;陈泰遣苏克萨哈设伏以待,甲喇额真呼尼牙罗和当前锋挫敌,甲喇额真 苏拜
、希福等以舟师迎击.大军继进,三合三胜.敌复列舰拒战,伏起纵火,焚其舟,敌大败;别遣兵击敌德山下.帅 …… (第 374 页)
  顺治元年,擢巴牙喇纛章京.从入关,击李自成;授世职拜他喇布勒哈番.二年,从英亲王阿济格击自成至九宫山,三败之.三年,从肃亲王豪格下四川.次西安,分兵讨叛将贺珍.徇邠州,其党胡敬德屯三水,噶达浑与梅勒额真和托直入,破其垒;高汝

砺、武大定等屯三寨山,复与巴牙喇纛章京 苏拜
、哈宁阿、梅勒额真阿拉善击败之,督步卒搜剿岩谷.大定等据山巅,其徒左右迎战;噶达浑与巴牙喇纛章京阿尔 (第 421 页)
津奋战,挫其锋.大定等兵攻正蓝旗营,哈宁阿陷围中;噶达浑与阿尔津、 苏拜
疾驰赴援,围乃解.擢户部侍郎.五年,调吏部,进世职三等阿达哈哈番.英亲王阿济格讨叛将姜镶,噶达浑与阿 (第 421 页)
  台湾平,自海道报捷.疏至,正中秋;上赋诗旌琅功,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世袭罔替,赐御用袍及诸服物.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并如其请,赐花翎;遣侍郎 苏拜
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季设澎水标于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 …… (第 505 页)
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疏入,下议政王大臣等议,仍未决.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霨奏:应如琅请.寻 苏拜
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 (第 506 页)
知』。谕议政王大臣曰:『曩者平南王尚可喜奏请回籍,朕与阁臣面议,图海言「断不可迁移」,莫洛、米思翰、 苏拜
、明珠、塞克德等言「应迁移」,其馀并未言迁移、吴三桂必致反叛也。议事之人,至今尚多;试问当日曾有言「 (第 122 页)
  壬寅,命将军哈尔噶齐赴江宁。上谕兵部:今大将军安亲王刻期抵江西,将军哈尔噶齐调赴江宁参赞大将军简亲王军务,镇守江南。



  乙巳,命总督哈占宣谕倡乱官员兵丁。初,闻王辅臣兵变,上即遣礼科给事中 苏拜
敕偕辅臣子继桢住抚。随又谕哈占曰:适据贝勒洞鄂等报,经略莫洛、提督王辅臣标下官兵叛变,随遣科臣 (第 95 页)
苏拜
持谕招抚。尔即遵旨通行晓谕,身任其事,加意安辑。明告倡乱官兵:尔等皆因蜀道险远、粮饷不继,以致畏死情 (第 95 页)
逼,顿生变乱;谁肯甘心从逆,自造衅殃!其不得已之情,朝廷具已洞悉。今特遣官前来安抚,谕旨甚明,有如皎日。尔等各有父母、妻子、恒产,如能遵旨来归,官职如故。士卒愿为兵者,仍许入伍;愿归农者,令回原籍安插。尔哈占等皆朕倚信任用之臣,务体朕至意,速行抚谕,早定地方。并传谕 苏拜
曰:尔偕哈占选择能员,不时敕招谕王辅臣并安抚乱兵。尔与哈占商酌,如应亲往,即行亲往;若有未可,即遣 (第 95 页)
  命副都统觉罗吉哈礼等领兵赴沅州。上谕议政王等曰:沅州兵出征日久,今应更代;可发每旗前锋三十人、每佐领护军一人、骁骑三人、内府兵六百人、汉军每佐领二人,付吉哈礼、席布率之前往,并拨内厩及兵部马匹同发沅州军前。



  戊辰,趣将军噶尔汉等进兵。上谕兵部:览安塘笔帖式 苏拜
报,九月初六日副都统色格每佐领兵一人,往守彝陵。夫谭洪向在保宁,屡经奔败穷困,兵仗全无;今乘黔贼侵犯 (第 4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