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詔令奏議類
時令類
正史類
目錄類
法制類
金石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中阅古人行事其所得深矣奚假在言耶姑书
   此质之蓟邱先生仍塞命云蜀董在谨识又岳
   榆题云我昔家住蓬山阳有 田五
顷八百桑撼 (第 22a 页)
 商七十而助周百亩而彻诗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则法略于
 夏备于周可知矣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 田五
十亩馀夫二十五亩 (第 8b 页)
 注古者卿以下至于士皆受圭 田五
十亩所以供祭
 祀也圭洁也井田之民养公田者受百亩圭田半之
 故五十亩馀夫者一家一人受田其馀老少尚有馀 …… (第 9a 页)
京城当使有刍□之田今可限之近郊田大国十五
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
十亩其外丁男课 田五
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
女则不课
魏书食货志太和九年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 (第 12b 页)
市井官府道路山林川泽与夫硗
角不毛之地定其可耕与为民居者三千四百井实为
三万六百顷一顷之田二夫耕之夫 田五
十亩馀夫亦
如之总二夫之田则为百亩百亩之收平岁为米五十
石上熟之岁为米百石二夫以之养数口之家盖裕如 …… (第 6a 页)
学场圃一井之人
共之使之朝夕群居以教其子弟然贫富不等未易均
齐夺有馀以补不足则贫骇矣今宜立法使一夫占
十亩以上者为良农不足五十亩者为次农其无田
而为閒民与非工商在官而为游惰末作者皆驱之使
𨽻农良农一夫 …… (第 6b 页)
氏言井田废七百年至后
魏孝文始纳李安世之言行均田之法然晋武帝时男
子一人止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 田五
十亩
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则亦非始于后魏
也但史不书其还授之法无由考其详耳或谓井田之
废已久 (第 19b 页)
 十九亩四分四毫一六

 一甸之田面方一万四千四百尺自之得积二亿零
 七百三十六万尺为 田五
万七千六百亩廉隅积一
 亿一千六百六十四万尺为田三万二千四百亩共
 得出税田九万亩 …… (第 20a 页)
 百四十四步以亩法积百步而一得九百一十七万

 三千六百二十九亩四分四釐内六十四成积五亿
 七千六百万步为 田五
百七十六万亩廉隅三十六
 成积三亿二千四百万步为田三百二十四万亩共
 得出税田九百万亩浍道洫涂沟畛遂 (第 25a 页)
州刺史开复乡渠百里溉田二
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太和中节度河阳奏复怀州
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河内温武陟 田五
千顷
又循吏传韦丹为江南西道观察使筑堤捍江长十二 (第 13a 页)
糯 宝应县土产白籼
一水籼玉斑籼齐头白六月白香稻红籼早红莲观音
柳苗强水不易没农多种之古上楼有芒宜水 田五
(第 9b 页)
  亩细粮六万八千五百六十七石五斗九升其制

  每军一名受 田五
十亩岁徵米二十四石以十二
  石养赡其人十二石入仓给官俸并城操之兵仓
  中所积率足供数年之用
   (第 12a 页)
  今溉田几何秉中曰水旧名古秦渠盖魏末司马
  孚创脩至隋卢贲复开治唐太和间河阳节度使
  大加疏导溉河内河阳温济武陟五县民 田五

  馀顷宋天圣初枋堰始坏至是秉中复为起废又
  云初兴役时掘地丈馀得柏枋数十段称曰枋口
  岂因 (第 22a 页)
  闻内宝钞司原有钞匠五百似宜照旧造使俟推
  行有绪以渐议之至桑穰一事则犹有可商者国
  初令农家凡有 田五
亩栽桑麻各半亩又令凤滁
  等处每户种桑二百株又令天下多栽桑枣每里
  初年二百株三年六百株违者罚有 (第 34a 页)
可动也且景定之君臣其买此田者不过予以告牒
会子虚名不售之物逼而夺之以至彗出民愁而自亡
其国(宋史买公 田五
千亩以上以银半分官告五分度/牒二分会子三分半五千亩以下以银半分官告)
(三分度牒三分会子三分半千亩以 (第 18b 页)
 以雅也陈氏云讯亦治也失其旨矣
王制夫圭田无征郑注曰夫犹治也征税也治圭田者
不税所以厚贤也
 按孟子云卿以下必有圭田圭 田五
十亩馀夫二十
 五亩集注谓有圭田所以厚君子又有馀夫之田所
 以厚野人据周礼小司徒职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 (第 21a 页)
 所能何辱下访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
 者过也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
 凉问其何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 田五
十亩与
 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推田与兄
 携妻子至此偶乡人借此屋遂居之惟为人择日又
 卖 (第 12a 页)
 漕运各官其费无算使有如刘晏者通盘打算以国
 与民之得失计必大加惋惜也计漕粮五百万石费
 民间之力不啻什倍若以垦田论之亩出米一石止
 须 田五
百万亩今畿辅及各边可垦之田岂止五百 (第 5b 页)
耳进士举监岂尽可重又岂尽可轻者哉盖过于
重进士者固非过于轻进士者亦未为是也
苏东坡在黄即坡之下种稻为 田五
十亩牧一牛一日
牛忽病几死呼牛医疗之云不识症状王夫人多智多 (第 24a 页)
说至弓量算造之法无
不毕具为疏于朝卒不果行然亦止均其税而未及均其田也惟林勋本政书欲彷古井田之制一夫占 田五
十亩十六夫为一井每井赋二兵马一匹其匹妇之贡绢三尺绵一两非蚕乡则布六尺麻二两无田及游惰 …… (第 17a 页)
文始纳李安世之言复行均田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然晋武帝时男
子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 田五
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与则亦非始于后魏也但史
不书其还受之法无由考其详耳或以后魏行均田夺有馀 (第 70a 页)
  同姓为昏
礼娶妻不娶同姓然余观古人氏族之辨溯流寻源或
同姓而非一族或异姓而实为同族即以王氏论一曰
琅邪二曰太原三曰京兆所出不同野客丛书云曹子
建作王仲宣诔曰流裔毕万末胄称王厥姓斯氏条分
叶散世滋芳烈扬声秦汉吕向注秦有王剪王离汉有

五侯按王粲系毕万高之后毕万封于魏后十代文侯
始列为侯至孙称惠王因之王为氏而秦之剪离自周
太子晋之后汉之五侯自齐田和之后此三派元不相
干注引为一误矣故新莽以姚妫陈王 田五
姓为宗室
(玉案莽自谓虞舜后/以五姓皆舜裔耳)且禁元城王氏勿与四姓为婚而
已自取王䜣之女魏东莱王基为 (第 14a 页)
之为四
百步即斛法
上田一步计米二合五勺欲知者置米六斗再上十之
以二百四十步除之见每步之数
今有次官 田五
十七亩一百五十步亩别计米五斗输
官官亦令纳谷三斛准米一斛四斗问米及谷各几何
答曰米二十八斛八斗一升二 (第 2b 页)
  田曹
生人之本上用天道下分地利故田曹为首
今有方田广从各五十六步问为田几何答曰一十三
亩奇十六步
术曰列 田五
十六步自相乘得三千一百三十六步以
亩法除之即得(案亩法二/百四十步) (第 1a 页)
 泣祷及升遐哀毁过礼素服寝于地日歠一粥

给林庙 元史成宗时给曲阜林庙洒扫户以尚珍署
  田五
十顷供岁祀焉
不似汉高 元许衡集刘秉忠定朝议奏之因言汉高
 帝有言吾乃今知皇帝之贵上曰汉高眼孔小朕岂 (第 7b 页)
 味或果或菜可食馀悉充以雕木谓之子孙果榼
布被十年 明刘崧传略崧博学有志行微时兄弟三
 人共居一茅居有 田五
十亩及贵无所增益十年一
 布被鼠伤始易之仍缉以衣其子
跼蹐败絮 虞集贫士诗老骨寒不寐夜长况闻风心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