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詔令奏議類
時令類
正史類
目錄類
法制類
金石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洞真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郎造以起居舍人出为刺史故以官)
(名/)韦游沟(唐书地理志和州乌江东南二里有丨丨丨/引江至郭十五里溉 田五
百顷开元中丞韦)
(尹开贞元十六年令游仲彦/又治之民享其利以姓名沟)好溪(唐书地理志处州丽/水东十里 (第 23a 页)
 (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纵而歌商颂声满天地丨丨丨丨)鼓琴乐道

(庄子回有郭外之 田五
十亩足以给饘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
(自乐/也)輮使之然(荀子木 (第 2a 页)
 (行/)积曲成封(列子朝之室也聚酒千钟丨丨丨丨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按朝公孙朝)

鲁酒(庄子丨丨薄/而邯郸围)饘粥(庄子回有郭外之 田/五
十亩足以给丨丨)藜羹不糁
(庄子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丨丨丨丨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奇乐(庄子以 (第 2a 页)
于大宛张骞所致有黄白黑三种)
(成熟之时子实逼侧星编珠聚西域多酿以为酒每来/岁贡在汉西京似亦不少杜陵 田五
十亩中有蒲萄百)
(树今在京兆非直止禁林也信曰乃园种户植接荫连/架昭曰其味何如橘柚信曰津液奇胜芬芳减 (第 16b 页)
     零分除整数带零分之法也

整数带零分归除整数带零分者先各以整数通为
零分加入分子而以法除实即得
设如有 田五
亩又三分亩之二共租银五两又二十
 七分两之一求每亩得租银几何
     法以银分母二十七通五两得一百 (第 41a 页)
     四个月除之得六十两即丁之本银数
     也
设如甲丙戊三家每日派一人当差论各家田数定
 日之多少甲田八十亩丙田六十亩戊 田五
十二
 亩问各人一年内连闰月应该当差之日几何 …… (第 12a 页)
 二百里丙田七千一百八十二亩粟每石价银一
 两二钱至输所一百五十里丁田一万三千三百
 三十八亩粟每石价银一两七钱至输所二百五
 十里戊 田五
千一百三十亩粟每石价银一两三 …… (第 21a 页)
     石车价四釐相乘得六钱并入戊粟每

     石价一两三钱共一两九钱归除戊
     五
千一百三十亩得二百七十为戊衰
     数乃合五衰数共二千五百为一率共
     粟二千石为二率五处 (第 22b 页)
     一故以三百分与九万六千只之比即
     同于一分与三百二十只之比也
设如有田一百亩令甲乙二人分耕若以甲田三分
 之一与乙以乙 田五
分之一与甲则各得五十亩
 问甲乙原田数各若干
     法先借三十亩为甲原田之衰数此数
     与 (第 44b 页)
酿以为酒每米岁贡在汉西京似亦不少杜陵 田五

亩中有葡萄百树今在京兆非直止禁林也信曰乃园
种户植接荫连架昭曰其味何如橘柚信曰津液奇胜
芬芳减之 (第 29a 页)
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二十惟赤水廉水会昌昌
明宜附子总四乡之地为 田五
百二十顷有奇然税稻
(第 18a 页)
田五
菽粟之田三而附子之田止居其二焉合四乡
之产得附子一十六万觔已上然赤水为多廉水次之
而会昌昌明所出微甚 (第 18a 页)
 长(二十六步/)(五十一分步之六/)
  凡得数在四以下以半纵加之仍不满五则只用
  常法书于点之上一位此其例也
假如有直 田五
亩但云长多阔八十八步
 列位(以亩法二百四十通之得一千/二百步十步单步空补作两圈)作点
       (第 7a 页)
 每价(若更以中一色列于上依法求之亦先得上/一色价矣故上中之位可以互更也详见后)
假如有山田三亩场地六亩共折输粮实田五亩七分
 又有山田五亩场地三亩共折实 田五
亩五分问田
 地每亩折实科则各如干
 答曰每山田一亩折实田九分每地一亩折实田三
 分亩之一
法各列位 (第 4a 页)
上     中     下

 
 
 先以右上田三亩为法遍乘左行得数
 次以左上 田五
亩为法遍乘右行得数 上位各得
 田十五亩对减尽 中位左得地九亩去减右行三
 十亩馀地二十一亩为法下位 …… (第 4b 页)
 以右上田三亩除之得九分为田每亩折实之数(或/以)
 (左行折田内减左原地三亩该折实田一亩馀四亩/五分以左上 田五
亩除之亦得九分为田每亩折实)
 (之/数)
论曰以右上田三亩遍乘左行得数是各三之也为五
 亩田者三亩 …… (第 5a 页)
 分者亦三也

 以左上 田五
亩遍乘右行得数是各五之也为三亩
 田者五为六亩地者五则为田地折实共四亩七分
 者亦五也
 于以对减而 …… (第 5b 页)
 就以右田三亩折二亩七分减右折实共四亩七分
 馀二亩以右上地六亩除之不满法命为三分亩之
 一为地每亩折实数(或于左行折实五亩五分内减/去左 田五
亩该折四亩五分馀)
 (一亩以左地三亩除之亦/得地折实每亩三之一)
论曰以右上地六亩遍乘左行是各六之 (第 7a 页)
也为三亩地
 者六为五亩田者六为地三亩 田五
亩之折实田共 (第 7a 页)
 以庚下田十亩乘其则例得二斗以减庚粮五斗馀

  三斗以中下田十亩除之得三升为中下田则例
  (以上二/色法也)
 乃以戊中下 田五
亩乘其则例得一斗五升以减戊
  中下中次共三斗五升馀二斗以戊中次五亩除
  之得四升为中次田则例
  (第 14a 页)
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 太玄经注九地一为沙泥
二泽池三沚崖四下 田五
中田六上田七下山八中山
九上山 淮南子九州之外乃有八寅(一作/埏)八寅之外
乃有八纮八纮之外乃有八极 (第 2a 页)
 番打碎一番想圣人处事必不如是劳扰
问圭田馀夫之田是在公田私田之外否曰卿受田六
 十邑乃当二百四十井此外又有圭 田五
十亩也馀
 夫二十五亩乃是十六岁以前所受在一夫百亩之
 外也孟子亦是言大槩耳未必曾见周礼也(以上语 (第 79b 页)
  劝助百姓使有成功此则养而不穷也以井愈汲
  愈生给养于人为义而建安丘氏以为君劳乎民
  民助乎君古者井田之制取诸此然则百亩之
  五
亩之宅相友相助乃所谓改邑不改井也
书舜典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臣/)按周本纪后稷始生母 (第 2a 页)
  之所以鲜终岂不以是哉
广州教授林勋上本政书十三篇言国朝兵农之政率
因唐末之故今农贫而多失职兵骄而不可用是以饥
民窜卒类为盗贼宜仿古井田之制使民一夫占 田五
十亩其有羡田之家毋得市田其无田与游惰末作者
皆驱之使𨽻为农以耕田之羡者而杂纽钱榖以为十 (第 13b 页)
   (臣/)按古之君天下者非以一人肆于民上也凡以
   子万民而已是故其幼者上所长也其老者上所
   养也其壮者百亩之 田五
亩之宅上所授也取民
   不过什一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上所制也凡以 (第 1a 页)
  故亦深中乎当世而为言者与大抵诸侯盈溢之
  祸有数端焉舆马一也珠玉二也多蓄奴婢三也
  广置姬侍四也庄 田五
也多起内第六也鹰犬游
  猎七也凡所以好殖货财要皆为此夫古者欲节
  俭守富今也以奢侈之心求富何其拙 (第 25a 页)
  数世同居者或庶几经所云乎

杜生者颖昌人不知其名县人呼为杜五郎所居去县
三十里有屋两间与其子并居前有空地丈馀即为篱
门生不出门者三十年黎阳尉孙轸往访之自陈村人
无所能官人何为见顾轸问所以不出门之因笑曰以
告者过也指门外一桑曰忆十五年前亦曾纳凉其下
何谓不出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
哉问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 田五
十亩与其兄
同耕迨兄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尽以与兄而携妻 (第 28a 页)
  三人民或少牛则以人挽犁相与换功共作一岁

  之收多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田五
顷则增
  谷千斛矣此法简易可行令出而民不扰法无便
  于此者也古者任地之法田以植榖宅以树桑诗
   (第 4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