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史鈔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子暮末以兴国为散骑常侍
以其妹平昌公主妻之
七年 秦王 暮末为河西所逼遣其臣王恺乌纳阗请迎
于魏魏许以平凉安定封之暮末乃焚城邑毁宝器帅
户万五千如上邽至高田 (第 27a 页)
以其妹平昌公主妻之
七年 秦王 暮末为河西所逼遣其臣王恺乌纳阗请迎
于魏魏许以平凉安定封之暮末乃焚城邑毁宝器帅
户万五千如上邽至高田 (第 27a 页)
五月武三思使郑愔告朗州刺史敬晖亳州刺史韦
彦范襄州刺史张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均州刺史崔
玄炜与王同皎通谋六月戊寅贬晖崖州司马彦范泷
州 司马柬 之新州司马恕己窦州司马玄炜白州司马
并员外置仍长任削其勋封复彦范姓□氏 秋七月
戊申立卫王重俊为皇太 (第 115a 页)
彦范
玄炜与王同皎通谋六月戊寅贬晖崖州司马彦范泷
州 司马柬 之新州司马恕己窦州司马玄炜白州司马
并员外置仍长任削其勋封复彦范姓□氏 秋七月
戊申立卫王重俊为皇太 (第 115a 页)
弘度为秦王
潞王清泰元年汉主命判六军 秦王弘度 募宿卫兵千
人 (第 85b 页)
弘度 昵之同平章事杨洞潜谏曰
秦王国之冢嫡宜亲端士使之治军已 (第 85b 页)
弘度为秦王
潞王清泰元年汉主命判六军秦王弘度募宿卫兵千
人皆市井无赖子弟弘度昵之同平章事杨洞潜谏曰 秦王 国之冢嫡宜亲端士使之治军已过矣况昵群小
乎汉主曰 (第 85b 页)
弘度 洞潜
出见卫士掠商人金帛商人不敢诉叹曰政乱如此安
用宰相因谢病归第久之不召遂卒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春三 …… (第 85b 页)
主自造䶮字名之义取飞龙在天读若俨
七年春三月汉高祖寝疾以其子 秦王弘度 晋王弘熙
皆骄恣少子越王弘昌孝谨有智识与右仆射兼西御
院使王翻谋出 (第 86b 页)
弘度 镇邕州弘熙镇容州而立弘昌制
命将行会崇文使萧益入问疾以其事访之益曰立嫡
以长违之必乱乃止丁丑高祖殂高 …… (第 86b 页)
中以
罪人投之谓之水狱同平章事杨洞潜谏不听末年尤
猜忌以士人多为子孙计故专任宦者由是其国中宦
者大盛 秦王弘度 即皇帝位更名玢以弘熙辅政改元
光天尊母赵昭仪曰皇太妃 秋八月汉葬天皇大
帝于康陵庙号高祖
齐王天福 …… (第 87a 页)
环曰江陵在中朝及吴蜀之间四战之地也宜存之以
为吾捍蔽殷悦 夏六月辛巳高季兴复请称藩于吴
吴进季兴爵 秦王 帝诏楚王殷讨之殷遣许德勋将兵
攻荆南以其子希范为监军次沙头季兴从子云猛指 …… (第 99a 页)
三年春正月吴王立子琏为江都王璘为江夏王璆为
宜春王宣帝子庐陵公玢为 南阳王 夏四月戊戌
吴徙常山王濛为临川王
四年秋八月吴武昌节度使兼侍中李简以疾求还江
都癸丑卒于采石徐知询简 (第 121a 页)
潞王清泰元年汉主命判六军 秦王弘度 募宿卫兵千
人 (第 85b 页)
弘度 昵之同平章事杨洞潜谏曰
秦王国之冢嫡宜亲端士使之治军已 (第 85b 页)
弘度为秦王
潞王清泰元年汉主命判六军秦王弘度募宿卫兵千
人皆市井无赖子弟弘度昵之同平章事杨洞潜谏曰 秦王 国之冢嫡宜亲端士使之治军已
乎汉主曰 (第 85b 页)
弘度 洞潜
出见卫士掠商人金帛商人不敢诉叹曰政乱如此安
用宰相因谢病归第久之不召遂卒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春三 …… (第 85b 页)
主自造䶮字名之义取飞龙在天读若俨
七年春三月汉高祖寝疾以其子 秦王弘度 晋王弘熙
皆骄恣少子越王弘昌孝谨有智识与右仆射兼西御
院使王翻谋出 (第 86b 页)
弘度 镇邕州弘熙镇容州而立弘昌制
命将行会崇文使萧益入问疾以其事访之益曰立嫡
以长违之必乱乃止丁丑高祖殂高 …… (第 86b 页)
中以
罪人投之谓之水狱同平章事杨洞潜谏不听末年尤
猜忌以士人多为子孙计故专任宦者由是其国中宦
者大盛 秦王弘度 即皇帝位更名玢以弘熙辅政改元
光天尊母赵昭仪曰皇太妃 秋八月汉葬天皇大
帝于康陵庙号高祖
齐王天福 …… (第 87a 页)
环曰江陵在中朝及吴蜀之间四战之地也宜存之以
为吾捍蔽殷悦 夏六月辛巳高季兴复请称藩于吴
吴进季兴爵 秦王 帝诏楚王殷讨之殷遣许德勋将兵
攻荆南以其子希范为监军次沙头季兴从子云猛指 …… (第 99a 页)
三年春正月吴王立子琏为江都王璘为江夏王璆为
宜春王宣帝子庐陵公玢为 南阳王 夏四月戊戌
吴徙常山王濛为临川王
四年秋八月吴武昌节度使兼侍中李简以疾求还江
都癸丑卒于采石徐知询简 (第 121a 页)
其民欲王者务广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夫蜀
西僻之国戎翟之长也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
以富民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是我一举而名实附
也不如伐 蜀秦王 从之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蜀王败/死后秦)
(并灭/巴苴)秦以益彊富厚轻诸侯
燕君哙(易王/子)以国让 (第 25a 页)
西僻之国戎翟之长也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
以富民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是我一举而名实附
也不如伐 蜀秦王 从之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蜀王败/死后秦)
(并灭/巴苴)秦以益彊富厚轻诸侯
燕君哙(易王/子)以国让 (第 25a 页)
恸哭聪怒囚之允自杀聪以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
侯以曜为太宰假黄钺督陜西封 秦王 赠允车骑将
军谥节悯侯斩綝于市
石勒寇乐平刘琨救之大败乐平遂陷
先是勒陷廪邱刘演奔段氏及是勒围乐 (第 52a 页)
侯以曜为太宰假黄钺督陜西封 秦王 赠允车骑将
军谥节悯侯斩綝于市
石勒寇乐平刘琨救之大败乐平遂陷
先是勒陷廪邱刘演奔段氏及是勒围乐 (第 52a 页)
若有风俗未淳宜更择良吏治之岂宜居罪人耶
二月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
立庙滁州祀之仍以其三子从祀
夏四月封子九人为王
樉(帝第二子/皇后出)为 秦王(封西/安) 棡(帝第三子/皇后出)为晋王(封太/原)
棣(帝第四子即/成祖皇后出)为燕王(封北/平)橚(帝第五 (第 14b 页)
二月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
立庙滁州祀之仍以其三子从祀
夏四月封子九人为王
樉(帝第二子/皇后出)为 秦王(封西/安) 棡(帝第三子/皇后出)为晋王(封太/原)
棣(帝第四子即/成祖皇后出)为燕王(封北/平)橚(帝第五 (第 14b 页)
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张光/传)郝散弟度元率冯翊
北地羌胡攻破二郡自此以后北狄渐盛(北狄/传)
诏复以梁王彤镇关中
彤元康初转征西将军代 秦王柬 都督关中军事寻
徵为卫将军录尚书事行太子太保久之复为征西
大将军代赵王伦镇关中都督凉雍诸军事置左 (第 2a 页)
北地羌胡攻破二郡自此以后北狄渐盛(北狄/传)
诏复以梁王彤镇关中
彤元康初转征西将军代 秦王柬 都督关中军事寻
徵为卫将军录尚书事行太子太保久之复为征西
大将军代赵王伦镇关中都督凉雍诸军事置左 (第 2a 页)
(识者语未易与/谀俗论也嗟夫)
封皇子六人为王考异(皇字羡按尊立例注曰封立之/命出于天子不应自谓其子为)
(皇子只从文帝初例但云子某则/此当书曰立子恭等六人为王)
(封皇子恭为钜鹿王党为乐成王衍为下邳王畅为 汝南王 炳为常山王长为济阴王帝亲定其封域裁)
(令半楚淮阳马后曰诸子食数县于制不已俭乎/帝曰我子岂宜与先帝 (第 36a 页)
封皇子六人为王考异(皇字羡按尊立例注曰封立之/命出于天子不应自谓其子为)
(皇子只从文帝初例但云子某则/此当书曰立子恭等六人为王)
(封皇子恭为钜鹿王党为乐成王衍为下邳王畅为 汝南王 炳为常山王长为济阴王帝亲定其封域裁)
(令半楚淮阳马后曰诸子食数县于制不已俭乎/帝曰我子岂宜与先帝 (第 36a 页)
(随北面事贼虏乎乃自杀曜送帝于平阳汉主聪临/光极殿帝稽首于前允伏地恸哭聪怒囚之允自杀)
(聪以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以曜为太宰假黄钺/督陜西封 秦王 赠允车骑将军谥节悯侯斩綝于市)
(于宝曰晋之亡也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夫基广则难 (第 69a 页)
(聪以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以曜为太宰假黄钺/督陜西封 秦王 赠允车骑将军谥节悯侯斩綝于市)
(于宝曰晋之亡也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夫基广则难 (第 69a 页)
(可下矣乃释之魏人百道攻城胡僧祐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明行赏罚众咸致死所向摧殄魏)
(不得前俄而僧祐中流矢死内外大骇魏悉众攻栅/反者开西门纳魏师梁主退保金城令 汝南王 大封)
(等质于于谨以请和魏军之初至也众以王僧辩子/顗可为都督梁主不用更夺其兵及僧祐死乃用之) (第 83b 页)
(不得前俄而僧祐中流矢死内外大骇魏悉众攻栅/反者开西门纳魏师梁主退保金城令 汝南王 大封)
(等质于于谨以请和魏军之初至也众以王僧辩子/顗可为都督梁主不用更夺其兵及僧祐死乃用之) (第 83b 页)
皇太子冠(皇子皇孙附○周/ 齐 梁 后魏) (汉齐魏隋晋大宋/北 唐)
周制天子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元子嗣子/也无生而)
(贵皆由下升也明人有贤行著德乃得贵之家语/冠颂篇曰天子之元子之冠拟诸侯之冠四加)○汉
宣帝冠太子以正月冠诸王遣使行事○魏氏冠太子
再加皇子王公嗣子乃三(孙毓以为一加/再加皆非礼也)冠诸王因汉
遣使行事○晋惠帝之为太子将冠武帝临轩使兼司
徒高阳王圭加冠兼光禄大夫屯骑校尉华廙赞冠(武/惠)
(冠太子冠讫皆即庙/见斯亦拟在庙之仪)太始六年南宫王承年十五依旧
应冠有司奏议礼十五成童国君十五而生子以明可
冠之仪又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典于是制仪王十五
而冠遂革使命咸宁二年秋闰九月遣使冠 汝南王柬
惠帝以正月景午冠太子讫乃庙见怀帝亦以正月冠
皇太子○宋冠皇太子及藩王以一加○齐武帝孙南
郡王昭业冠徔 (第 7a 页)
周制天子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元子嗣子/也无生而)
(贵皆由下升也明人有贤行著德乃得贵之家语/冠颂篇曰天子之元子之冠拟诸侯之冠四加)○汉
宣帝冠太子以正月冠诸王遣使行事○魏氏冠太子
再加皇子王公嗣子乃三(孙毓以为一加/再加皆非礼也)冠诸王因汉
遣使行事○晋惠帝之为太子将冠武帝临轩使兼司
徒高阳王圭加冠兼光禄大夫屯骑校尉华廙赞冠(武/惠)
(冠太子冠讫皆即庙/见斯亦拟在庙之仪)太始六年南宫王承年十五依旧
应冠有司奏议礼十五成童国君十五而生子以明可
冠之仪又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典于是制仪王十五
而冠遂革使命咸宁二年秋闰九月遣使冠 汝南王柬
皇太子○宋冠皇太子及藩王以一加○齐武帝孙南
郡王昭业冠徔 (第 7a 页)
黄帝得之以皮作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
威天下
古缶 形如足盆或曰形如覆盆以四杖击之昔秦
赵会于渑池 秦王 为赵王击缶即此是也唐永泰初
司马滔进广平乐亦有八缶
筝 筝秦声也按礼乐记筝五弦筑声今并凉二州 (第 2b 页)
威天下
古缶 形如足盆或曰形如覆盆以四杖击之昔秦
赵会于渑池 秦王 为赵王击缶即此是也唐永泰初
司马滔进广平乐亦有八缶
筝 筝秦声也按礼乐记筝五弦筑声今并凉二州 (第 2b 页)
(隔水见僧高无限前/朝事醒吟易觉劳)
木牛亭在移忠禅院路西亭废名存图经不载不详所
立之始(旧/志)地属江宁县七十里处真乡旧传有香木浮
而上土人迎之以为亭又号木龙亭
五马亭地属金陵乡去城西二十五里幕府山之侧亭
今废
考證晋元帝与彭城王玄西阳王羕南顿王宗 汝南
王 宏南渡之所当时谶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谓此亭
征虏亭在石头坞东晋太元中创 (第 20a 页)
木牛亭在移忠禅院路西亭废名存图经不载不详所
立之始(旧/志)地属江宁县七十里处真乡旧传有香木浮
而上土人迎之以为亭又号木龙亭
五马亭地属金陵乡去城西二十五里幕府山之侧亭
今废
考證晋元帝与彭城王玄西阳王羕南顿王宗 汝南
王 宏南渡之所当时谶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谓此亭
征虏亭在石头坞东晋太元中创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