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许晔” 相关资源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释之。时淳以一队领袖。表里洁白。至诚忧国。方为年少辈及流俗宰枢所忌嫉。谏院 启请推考以困辱之。大司谏 许晔,
司谏金孝元力主其议。公以大司宪 启曰。 (第 111H 页)
许晔
以尸亲切亲。信听尸亲之言。持论过中。至于请推大臣。照以笞杖之律。此又非矣。时贤相被劾而引入。公论甚为 …… (第 111H 页)
。 上遽问曰。是何人。诚一对曰。珍岛郡守李铢也。铢乃斗寿姨弟。其意欲因此以及斗寿等也。台谏请鞫铢。时 许晔
以副提学。方为年少辈倡导。劄论台谏不劾受者之罪。非直截之义。台谏始举三尹父子名以为受者。公为大司谏。 (第 112H 页)
国乱政。 明庙末年。欲挫其势。进用李梁以敌之。梁复依姻戚。据权煽焰。公与一时名流尹斗寿兄弟,李文馨, 许晔
等。力挽清议。梁恶其异己。指为朋党。嘱台论劾。削职黜外。将起搢绅之祸。中外大駴。后数日。玉堂上劄。  (第 445L 页)
然臣闻先正臣李滉。论徐敬德,曹植学术差处。盖以近于异学。恐为世道之害。不得不辨。徐氏门人朴淳无所嫌。 许晔
推其师太过。恶闻滉言。滉又辨其不当然。晔终不至交争。曹氏门人郑逑,金宇颙。于滉言。亦不以为嫌。独郑仁 (第 290L 页)
,姜承旨绪,林龟城植,鱼都事云海,白玉峰光勋,李峒隐义健。皆公榜下。时论翕然称得人。拜正言。以大司谏 许晔,
司谏金孝元请推领相朴淳。引避独启。以为推考者。照以答杖之律。乃所以治庶官也。不可以是施之大臣。谏院之 (第 350H 页)
。由是主义谦者疑孝元有修隙之意。主孝元者疾义谦以为害正之人。两不相协。将有分党之渐。及是孝元为司谏。 许晔
为大谏。晔虽前辈而推许孝元。故后辈尊之为领袖。朴淳有清名重望而是前辈。故指为义谦党。晔遂以按狱失体。 (第 193H 页)
请推考朴淳。物情甚不韪之。正言赵瑗以请推考大臣为非。两司皆避嫌。而独大司宪金继辉所见与瑗同。仍论 许晔
以尸亲切族。持论过重。玉堂将处置。而僚议不一。先生以为大臣有罪则递之可也。罢之可也。虽流放窜殛可也。 (第 193H 页)
 【增】劄论请推大臣注。 称公固所以尊其人也。然于

据实叙事处不必然。下金公继辉等处同。叙事既讫则用此例无妨。
 【增】前注及是孝元为司谏。 孝元为司谏云云。虽是日记本文如此。然则孝元当为此论之主。或是密属 许晔
而为之。恐非事实。盖先生谓松江曰。此非金孝元所为。乃许大谏之过中。后与牛溪,松江书曰。金为司谏劾思庵 (第 468L 页)
。某亦疑其不吉。及后细闻其议不出于金。然后乃解其疑。然则今当以主事之 许晔
为主。不必添入只不违其议之孝元。盖赵瑗之论虽是公议。其实松江愤甚。知瑗与孝元不相悦。谕以举此事。是所 (第 468L 页)
职命。赠右议政。后赐谥文康公。又倡议立嵩阳书院于松都。以祀圃隐郑文忠公。而以花潭配之。秋。被劾于大谏 许晔
等。引入乞免。会 上候未宁。且当拜 陵之礼。四告后。不得已乃出仕。时载宁有奴杀主之变。鞫于禁府。先生 …… (第 518H 页)
初检尸差误。狱久不成。先生请改检。终不能得情。更请广收廷议。廷议亦不一。 上以尸帐相违。命释之。大谏 许晔。
于被杀者。切亲也。愤狱事不成。与司谏金孝元共论。以按狱失实。请推先生。罢禁府堂上。 上不从。先是。沈 (第 518H 页)
义谦,金孝元不相能。由是。先后辈有朋党之渐。 许晔
虽前辈。实为后辈宗主。先生虽以清名。负士林重望。而是 (第 518H 页)
削勋。朴民献,奇大升,金贵荣等皆曰。不可。于是有新旧傥人之议起。追削李芑等官爵。公亦在削中。白仁杰, 许晔,
尹根寿佥曰。某可宥不可罪也。 上从之。东阁杂记曰。权赞成橃。初以任,灌,仁淑之窜。谓暗昧受罪。 上心 (第 286L 页)
己按狱诸臣。其时宰臣白仁杰, 许晔,
尹根寿等。皆以臣祖为可宥而不可罪也。文定朝诸臣中。臣之祖独免于追罪。在国朝儒臣李滉文集权橃行状及海东 (第 529H 页)
其罪。窜洪原。忧懑死。玉堂极言无罪。 上感悟。即复其官爵。 宣庙朝追罪乙巳按狱诸臣。其时宰相白仁杰, 许晔,
尹根寿。皆以臣祖为可宥而不可罪。 文定朝诸臣中臣祖独免于追罪。东阁杂记曰。权赞成橃。以任灌仁淑之窜。 (第 369L 页)
药。辞情恳恻。医者感其诚孝。语人曰。以亲癠来问者何限。其至诚动人。未有如洪秀才者。儿幼时。从草堂先生 许晔
学。尝同曹耦并进。适退陶李先生在坐。指而问曰。学子中。黑衣第几人为谁。注目久之。始公以文章词艺自喜。 (第 369H 页)
金公佐明。)十板○卢相。(守慎。 宣庙乙亥。栗翁言于右相卢公。黜沈义谦,金孝元。卢公恐见疑于东人。对 许晔
自明。识者笑之。故栗翁之言如此。)○前事。(疑是 孝庙时幄对说话。付李光稷,李世长两内翰。收录于实录 (第 419L 页)
  
驾洛国王纳陵碑阴记(代观察许积作)
呜呼。此驾洛国首露王陵也。王之临民大业。有国乘在。岂敢偏举而小之。顾玆土之有陵。今数千载。墓道无表。其为后裔之恨。不既大乎。逮万历庚辰。后孙 许晔
观察是道。始克增修而未遑立石。后六十七年丙戌。积忝按道。首谋伐石。越明年正月始竖焉。同宗省岘察访崙, (第 497H 页)
文成。乃其生员壮元也。时称得人。 隆庆壬申。登 宣庙朝别试丙科第一人。践翰苑。升司谏院正言。时大司谏 许晔,
司谏金孝元。以事请推领议政朴公淳。府君引避独 启以为推考者。照以笞杖之律。乃所以治庶官也。不可施之大 (第 503L 页)
  有明朝鲜国中训大夫掌乐院正一斋先生李公墓碣铭[卢守慎]
 遗事
   遗事
 祭文
   祭文 许晔
   祭文[沈义谦]
   祭文[金宇弘]
   祭文[金坫,柳埏,宋琳,宋公弼,柳承春,金齐闵
正脉云。 中庙朝。荐以孝行。拜参奉不就。 明庙朝。命赠户曹佐郎。至是。廷议请加 赠。而朴淳, 许晔
是其门人。故主论甚力。 上谓侍臣曰。敬德所著书。予取而观之则多论气数。而不及于修身之事。无乃是数学耶 …… (第 330H 页)
只依仿圣贤之说以为言。中心多无所得。敬德则深思远诣。多有自得之妙。非文字言语之学也。 上许赠以议政。 许晔
每尊敬德。以为可继箕子之统。闻珥论敬德之学出于横渠。责珥曰。君言如此。仆所深忧。若曰。花潭之学。兼邵 (第 330H 页)
 朴淳。字和叔。号思庵。忠州人。文科。官至领议政。谥文忠。受学于先生。得闻性理之说。尤邃于易。退溪尝

称之曰。与朴某相对。炯如一条清冰。神魂顿爽。有文集。配享花谷书院。
  许晔。
字太辉。号草堂。阳川人。文科。官至庆尚道观察使。初从镇川李公畬受易。后事先生于花潭。先生疾革。口占原 (第 340H 页)
   政府书启十条(乙巳七月十八日。 明宗朝。)
   乙巳秋议启
晦斋先生集跋
   晦斋集跋[柳希春]
   晦斋集跋 许晔
晦斋先生集世系图
   文元公世系图
晦斋先生年谱
   文元公晦斋先生年谱
晦斋先生集年谱后叙 ……   有明朝鲜国故行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文元公晦斋李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墓志]
   晦斋李先生墓志[李恒福]
 [记]
   玉山书院记 许晔
   江界府祠庙记[朴承任]
   恭书 御札答馆学诸生疏后[柳成龙
晦斋集跋 许晔
 万历癸酉季冬。庆州李晦斋先生之孙浚来见。仍出府尹李侯齐闵书与先生遗稿集。曾闻是集也退溪先生手自 …… (第 484L 页)
毕国本印出后。当亦付刊于此矣。求见之士。其亦知此意哉。万历二年孟春。通政大夫成均馆大司成知制 教阳川 许晔。
谨跋。 (第 485H 页)
。以诏来学。吾是以云。是为铭。鳌城府院君李恒福。谨志。
晦斋先生集附录
 [记]
  
玉山书院记 许晔
(一作陕)川郡守权公德麟。 晦斋李先生之学徒也。隆庆 …… (第 511H 页)
者。益悠远而无穷矣。岂不于先生有光哉。呜呼。可不勉哉。万历甲戌孟春。通政大夫成均馆大司成知制 教阳川 许晔。
谨记。
江界府祠庙记[朴承任]
江界府晦斋先生祠者。为祀李文元公而作也。府乃先生谪居之地。先生之谪。 (第 51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