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许晔” 相关资源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近日大学生。相与为齿坐。是长幼伦理所当然也。诸生辈乐于新旧间餔啜鄙陋之习。不乐于此。哗然攻之。大司成 许晔
招诸生晓谕之。诸生不服。几至作乱。士习如此。诚可寒心。 上曰。此事则不难也。只是未有上命。故敢如此。 (第 358L 页)
近日大学生。相与为齿坐。是长幼伦理所当然也。诸生辈乐于新旧间餔啜鄙陋之习。不乐于此。哗然攻之。大司成 许晔。
招诸生晓谕之。诸生不服。几至作乱。士习如此。诚可寒心。 上曰。此事则不难也。只是未有上命。故敢如此。 (第 441H 页)
见苏斋日记。苏斋于经席。三荐栗谷。一日于筵中。自上问贤才。苏斋对曰。李珥, 许晔。
一日于筵上荐李某可大用。一日自 上问可为大提学者。荐李珥,李山海,具凤龄。
柳眉岩希春博通经籍。傍及 (第 383H 页)
不造其庐。先生以野服见之。皆嗟叹而去。从学者常数十人。先生随其资而教之。谆谆不倦。所称许者。朴民献, 许晔,
朴淳而已。后三人皆有显名。 中庙宾天。先生自以庶民。服齐衰三月而除。时朝议朝野皆行三年之丧。先生为疏 (第 236L 页)
彦。游三日浦。有酬唱录。兵火失之。不能追记。只忆海山亭,洞仙驿两诗而已。时判书吴祥。参判白仁杰。参议 许晔。
正郎黄允吉,许晋,黄廷式。佐郎黄大受,朴应福李荩忠,郑彦信,尹承吉。○十一月。拜司谏院正言。时大谏李 (第 323L 页)
惮士林清议不泯。嗾大司宪李戡等欲祸士林。 启请黜奇大升,尹斗寿,朴素立,尹根寿等。皆夺官爵。李文馨, 许晔
等皆得罪。盖奇大升有名士林閒。李文馨, (第 101L 页)
许晔。
为士林所许。尹斗寿,朴素立。为吏郎时见忤。根寿亦议论明白。故皆为所忌。两司入启时。李戡等欲以此数人。 …… (第 101L 页)
卒。箕虽为时论所许。而贪财好色。无行可观。既登相位。外若扶植善类。内实瞻前顾后。不知者皆以贤相称之。 许晔
谒李浚庆。浚庆曰。今人皆以道学推赵公光祖。而朴英,郑鹏。世无识者。何欤。晔曰。不特朴英,郑鹏也。近日 …… (第 111L 页)
凉山或智异山。则一代尊敬。岂止此而已乎。浚庆不以为然。
 谨按。学者。所以明道。行者。所以守礼也。今 许晔。
以学行推闵箕。未知所谓学行者何事欤。箕身无检束。遍淫婢妾。门纳关节。赠遗接武。权奸炽肆则容 (第 111L 页)
默免罪。清议激发则观望沮挠。学果可以明道。行果可以守礼乎。异哉。 许晔
之观人也。若使箕有学有行。隐于清凉智异之山。抱道而终。则是他人也。岂可谓之闵箕乎。若如晔言。则一得善 (第 112H 页)
 谨按。是时军令解弛。上下不能相管。以全师侵小丑。而众心尚怀危惧。一胡发矢而三军惊北。一人

大呼而军令始行。若以此军遇胡骑百馀。则必败无疑。况遇勍敌乎。呜呼殆哉。
九月。承政院都承旨朴应男卒。应男戆直敢言。外若不晓是非。而内有权衡。累主风宪。驳击无顾忌。人多怨者。第以好善。故善类推许。而且以 中殿叔父。被上眷重。士林恃赖。及卒。士类惜之。○十月。大司谏 许晔
请设乡约。 上以为迂阔骇俗。不听。○客星现于策星之侧。大于金星。○前司谏院大司谏奇大升卒。大升字明彦 …… (第 133H 页)
。正二品之列。无此等人。愿简自 圣心。擢而用之。 上曰。年少之人。有欲为户判者乎。守慎惭而退。副提学 许晔
进曰。内帑之财。当使有司掌其出入。周礼如此。 上曰。今日朝廷。欲行周礼乎。晔不敢复言。上厌闻儒者之说 …… (第 134L 页)
召成浑又辞不至乃 命递职而使待日温上来○以乡约事议于大臣。大臣或以为可停。或以为不可停。 上命停之。 许晔
见李珥曰。何以劝停乡约乎。珥曰。衣食足。然后知礼义。饥寒之民。不可强之行礼也。晔叹曰。世道升降。有命 …… (第 146L 页)
大司谏李后白曰。虽是谏官之言。若有失误。则岂可不矫乎。两司以议不同。引嫌而退。弘文馆将处置。而副提学 许晔
等。以为台谏之言。是非閒不可沮抑。遂 启递后白职。俄而新授持平闵纯,正言崔滉 启曰。朴慎元之贪纵。众 …… (第 155L 页)
答曰。谏官非人。以致纷纭。今观闵纯,崔滉启辞则其意正。其辞直。世未尝无人。玉堂议论。何如是其乖当耶。 许晔
等竟执前说。递纯,滉职。两司竟请罢芝衍,应时职。郑澈闻之叹曰。三司执国家公论。而三司尽行欺诈。尚何言 …… (第 156H 页)
为非儒者正脉云。 中庙朝。荐以孝行。拜参奉。不就 明庙朝。命赠户曹佐郎。至是。廷议请加 赠。而朴淳, 许晔。
是其门人。故主论甚力。 上谓侍臣曰。敬德所著书。予取而观之。则多论气数。而不及于修身之事。无乃是数学 …… (第 161H 页)
言。中心多无所得。敬德则深思远诣。多有自得之妙。非文字言语之学也。 上许赠以议政。 许晔
每尊敬德。以为可继箕子之统。闻珥论敬德之学出于横渠。责珥曰。君言如此。仆所深忧。若曰花潭之学。兼邵张 …… (第 161L 页)
。珥退谓金宇颙曰。 上教丁宁。以无疾为教。强聒请从权。亦为未安。当更观 玉候而处之。乃停从权之 启。 许晔
闻之叹曰。年少不经事之人。乃欲置 君父于危病之域耶。○拜成浑为持平。赵穆为工曹佐郎。浑以持平被 徵。 …… (第 163L 页)
医诊视。剂药以送。○ 上问卢守慎曰。卿其荐贤。守慎曰。臣无知人之鉴。何敢轻荐。但以臣所见言之。李珥, 许晔。
可用之人也。 上曰。李珥则予知其可大用。但其人言论。多过于激。此由年少而然耶。若 (第 164H 页)
许晔
则最是迂阔者。岂可用之人乎。 上意颇欲用李珥矣。○七月。先是。司宪府吏路遇宫奴僭服。将执诣宪府。宫奴 …… (第 164H 页)
王狱。乌可已乎。纵纲常之贼。助为恶之人。独不无后弊乎。谏院金应南外可递。宪府不可递。 上从之。于是。 许晔
拜大谏。晔与被杀之主为族党。常愤狱事不成。及拜大谏。乃以按狱失体。 启请推委官朴淳罢禁府堂上。 上不 …… (第 166H 页)
指为小人者。而孝元侪辈。亦皆嫉义谦。以为害正之人。由是。士林前后辈不相协。有分党之渐。及孝元为司谏。 许晔
为大司谏。晔虽前辈。而推许孝元。故年少士类尊之为主。朴淳有清名重望。而是前辈。故人或指为义谦之党。晔 …… (第 167H 页)
使不安其位也。玉堂乌可无言。珥曰。此非金孝元所为。乃许大谏之议过中也。澈曰。公以此为止于过中乎。太辉 (许晔
字)与仁伯(孝元字)同心。近日为邪论之主。此欲攻去贤相。非无意也。时吏曹判书卢禛。辞疾不来。以郑宗荣 …… (第 167H 页)
曰。请推大臣。未见其不可。臣等与赵瑗所见不同。不可在职云。独大司宪金继辉所见。与赵瑗同。而因论大司谏 许晔。
以尸亲切族。信听尸亲之言。持论过重。至于请推大臣。臣知其非而不劾。臣不可在职云。弘文馆将处置台谏。而 …… (第 167L 页)
乃曰。此言亦是也。于是。上劄尽递两司。而只使赵瑗出仕。于是。公论皆以为得中。而惟孝元侪辈。不快于心。 许晔
尤不平。李诚中见 (第 168H 页)
许晔
曰。令公请推左相。非也。晔厉声曰。吾初欲请罢。而同僚力止。止于请推。缘吾残弱也。且玉堂处置台谏甚误。 …… (第 168H 页)
继晖在宪府。指 许晔
为徇私偏主己见。晔子篈为吏曹佐郎。轻薄无识虑。怒继辉扬其父之失。欲出之。吏曹参判朴谨元。缔结金孝元。 …… (第 168L 页)
沈义谦则拜开城留守。于是。年少士类。危疑益甚。李珥居中。将以抚安彼此。士林倚赖焉。守慎既出孝元之后。 许晔
尤其轻发。守慎恐士类疑之。乃对晔自明无偏党之心。矢誓重复。识者笑之。○ 上御夕讲。李珥进讲大学衍义。 …… (第 170L 页)
以俗论得行。清议渐微。数年之外。始见其證矣。吾今上说下聒。皆不相信。安能坐待数年后患。而踽踽强留乎。 许晔
见珥曰。近日之事。良可寒心。珥曰。何谓也。晔曰。百年以来。外戚常执国柄。时人耳恬目习。以为当然。一朝 …… (第 176L 页)
 谨按。大典虽有积刍之令。自 祖宗朝。废而不行。疑是军行一时之令也。非平日之规也。今 上于祖宗良法美意。则不肯复旧。而只锐意欲行病民之法。使赤子益困。岂非命耶。且逐年积。刍腐朽无用。徒为民患。若使兴师之时。临时收辨。宁有不及之患哉。况海边郡邑。只是防倭。而亦 命积刍。倭寇之来。必以夏月。则夏月之马。能食乾刍乎。无益于国。有害于民。莫此为甚也。
十一月。以李纯仁为吏曹佐郎。时士类分两边。终不和协。纯仁曾论金孝元为贪权之士。故尹晛等引为铨郎。纯仁及居要津。知公论不与尹晛。故乃反其为。附于孝元侪辈。郑澈等深嫉之。○左议政朴淳谢病免。淳少时。与 许晔
为同门友。相善甚笃。至是。晔为年少士类宗主。论议颇僻。淳甚不韪之。交道遂疏。晔翕翕张议。其势甚盛。淳 (第 180H 页)
珍岛郡守李铢也。诚一既 启之后。台谏请治李铢之罪。上命下铢诏狱鞫问而教曰。只治与者。不治受者可乎。时 许晔
为副提学。方为年少辈倡导。与同僚共议。台谏不劾受者。非直截之义。无台谏风采。台谏始举尹家三父子之名以 …… (第 191L 页)
后守陵官。致位六卿。 许晔
劝希俭读书。希俭曰。我以饮酒为事。何暇读书。希俭不求时誉。不事权豪。虽非人望。或有取者焉。○以柳腆为 …… (第 194H 页)
 谨按。李铢行赂之事。虚实未可的知。而张世良接米之罪甚轻。若 以世良为干證。必欲其直招。则为干證者受刑。例不过三次。何可滥加二十馀次乎。若以世良为正犯而推鞫。则国法。元非死罪。则不限输情。必也死罪然后乃以输情为限。世良之罪。不过杖之而已。安可以输情为限乎。士类识见不明。用意不弘。只恐狱不成而反中其祸。不念杀不辜之为害义。不顾前后是非。而惟狱之务成。他人则不足道也。曾谓柳成龙,李泼之徒。乃作此举乎。呜呼。不可使闻于他人也。
五月。以都承旨睦詹。特拜户曹参判。詹亦庸碌无能。故被 上擢用。○以 许晔
升嘉善。拜庆尚监司。时庆 (第 194L 页)
尚监司郑芝衍以疾递。 上以岭南巨道。兼有岛夷之虞。命大臣举资兼文武可镇岭南者。大臣以具凤龄,李珥,金添庆,李山海, 许晔
应命。 上以晔年高旧臣。故(故。一作为。)先用之。晔实无抚驭之才。文簿山积。不能听理。民有所诉。不能 …… (第 195H 页)
乃依其言。略为一段文字以送之。至是年夏。仁杰始上疏。其论东西一款。颇用珥文字。而仁杰疏脱。向人不讳。 许晔
与李文馨往见仁杰曰。论东西一款。何以与李珥之疏意思相合耶。仁杰曰。此议论出于珥手矣。于是。士类喧传不 …… (第 195L 页)
 谨按。五礼仪乃 祖宗成宪。虽或有所未备。而规模则近正矣。今 上欲法 祖宗。则当用五礼仪。而每循近例之不正者何哉。正殿之用女乐。决非礼仪。两司岂至于矫激乎。 上意非必欲听女乐也。只是深厌儒者之言。欲折之以俗例耳。呜呼。可胜叹哉。

二月。同知中枢府事 许晔
卒。晔自少以学问自许。而议论颠错。至于文义。亦不通晓。尝与李滉论学。所见差误。滉笑曰。太辉若不学问则 (第 200L 页)
修隙之意。或指为小人。而孝元侪辈皆疾义谦。以为害正之人。前后辈不相协。有分党之渐。及是。孝元为司谏。 许晔
为大谏。晔虽前辈。而推许孝元。故后辈尊之为领袖。朴淳有清名重望。而是前 …… (第 303H 页)
推考朴淳。物情甚不韪之。正言赵瑗以请推考大臣为非。两司皆避嫌。而独大司宪金公继辉所见。与赵瑗同。仍论 许晔
以尸亲切族。持论过中。玉堂将处置。而僚议不一。先生以为大臣有罪则递之可也。罢之可也。虽流放窜殛可也。 (第 303L 页)
之以俗论得行。清议渐微。数年之后。始见其證矣。今吾上说下聒。皆不相信。安能坐待数年后患而踽踽强留乎。 许晔
曰。和叔,(朴淳字)季真,重晦。虽有时望。识者论之。则必以为方叔(沈义谦字)门客。先生曰。公言大误。 (第 308L 页)
之。妃嫔亦当知之。 上默然。时 许晔
为大司谏。金孝元为司谏。以为左相朴淳按狱失体。 启请推考。淳乃谢病。于是。两司议论相符。而独正言赵瑗 (第 354L 页)
与先君子。以请推大臣为非。先君子时为宪长。乃论 许晔
以尸亲切族。持论过重。两司引嫌辞避。弘文馆当处置。先生问于同僚曰。此事何如。皆曰。若递两司。是妨言路 …… (第 354L 页)
憾。有报复之志。或有指为小人者。而孝元侪辈亦皆斥义谦。以为害正之人。由是。前后辈不相协。有分党之迹。 许晔
虽前辈。而推许孝元。故年少辈尊之为首。朴淳有清名重望而是前辈。故人或指为义谦之党。许,金之攻朴。实出 …… (第 355H 页)
。三司以专擅权柄。骄蹇慢上论劾。所谓专权。指纳马免防。不先 启请也。慢上。指承 召不诣政院也。先是。 许晔
为庆尚监司。得病危重。其子篈。以应教呈辞省亲。挟妓游戏。不谨侍药。晔竟不起。及先生典选。时辈将拟篈以 (第 362H 页)
止。李以重峰。连拟台侍诸望。(出牛山文集)
苏斋于 筵席。三荐栗谷。一日。自 上问贤才。对曰。李珥, 许晔。
一日。荐李珥可大用。一日。自 上问可为大提学者。荐李珥,李山海,具凤龄。(出尹月汀根寿漫录)
李珥之 (第 424H 页)
三月。服阕。即拜大司谏。上疏辞。不许。(疏逸不录)七月。为承旨。请撰祖考 赠议政公墓碣铭于大司谏草堂 许晔。(晔即花潭文康公徐先生之门人。时主年少士流之论。而碣文中。首称受知于贞肃公最深。则当世慕仰贞肃公德业之尊。而莫敢携贰于论议之间。盖可见矣。)
七年己卯。拜工曹参议。
八年庚辰。以兵曹参议。出为黄海监司。(是时。栗谷先生退居海州石潭。先生到界 (第 15L 页)
顷者。谏长 许晔,
亚谏宋应溉。以海州判官崔世瀣尸官不职。官库荡然。请罢。得 允。方伯李叔献即令海牧。摘奸官听留在之数驿 (第 243L 页)
 先是。青阳君沈公义谦以舍人。禀事于领相尹元衡家。元衡之婿李肇敏。素与相识。引入书室。室中。见有金孝元寝具。沈公心鄙之曰。安有自好之士。从权门无识子弟同栖乎。其后孝元登魁科。甚有才名。将荐铨郎。沈公因前事遏之。孝元居郎僚七年。始入铨曹。尝语人曰。义谦心戆气粗。不可柄用。于是。人皆疑孝元有修隙报复之意。而孝元侪辈。亦皆嫉沈公。由是。士林前后辈不相协。始有分党之渐。时 许晔
推孝元。故年少辈倚而为重。朴相公 (第 268L 页)
淳有清名重望。而是前辈。故为少辈所忌惮矣。至是。有奴弑主之狱。金孝元为司谏。 许晔
为谏长。以按狱失体。请推考朴相淳。物情甚不韪之。公谓栗谷曰。请推大臣者。必是挟邪议。动摇贤相。使不安 (第 269H 页)
其位也。玉堂乌可无言。栗谷曰。此非金孝元所为。乃 许晔
之议过中也。公曰。君以此为止于过中乎。太辉 (第 269H 页)
(许晔
字)与仁伯。(金孝元字)近日为邪论之主。此乃欲去贤相者。非无意也。时吏曹判书卢禛辞疾不来。以郑宗荣为 …… (第 269H 页)
 时栗谷拜大谏。因辞职。疏论时事。请打破东西。保合士类。其略曰。日者宪府之疏。始敢显斥西人为邪党。以义谦为小人。论议之激。极于此矣。义谦则已矣。收司之律。延及善士。至于郑某。忠清刚介。一心忧国。虽量狭见偏。病于执滞。而论其气节。则实是一鹗之比。而乃加以邪党之名。使不能接迹于朝列云云。于是。两司,玉堂。纷纭驳论。执义许晋启于 经席曰。李珥之疏。出于私心。义谦是珥族党。郑某是执友。其言岂是公心哉。先是。白公仁杰草封事。请栗谷修润之。及栗谷疏上。其论东西辞意。与白公疏略同。时辈怒其讥诮。 许晔,
柳成龙,李泼等皆不能平。正言宋应泂。劾栗谷代人制疏。匿迹回互。诡秘不直。大宪李栻等和之。校理金宇颙曰 (第 273H 页)
士类。咸疑孝元有衔怨报复之志。孝元侪辈。亦皆嫉义谦。以为害正之人。由是。士林前后辈不相协。朝论始贰。 许晔
虽前辈。力主孝元之议。朴相淳以清名重望。为士林领袖。年少喜事者忌之。会杀主狱起。而涉于疑。 上命朴淳 (第 358H 页)
者感其诚孝。语人曰。以亲癠来问者何限。其至诚动人。未有如洪秀才者。儿幼时。从草堂先生 许晔
学。尝同曹耦并进。适退陶先生在坐。指而问曰。学子中黑衣第几人为谁。注目久之。始公以文章词艺自喜。其诗 (第 541L 页)
。女长适县监洪翼昌。次适宗室兴义守寿麒。次适判官韩守真。早世。心传娶忠义卫李运女。无子。水原娶副提学 许晔
女。道传娶忠义卫郑瑛女。生一女幼。洪翼昌生一男一女。男檼。女适正郎李养中。兴义守生一女。适生员尹暾。 (第 370H 页)
今欲及吾精神未乱。以尽所怀。即疏陈六条曰。勤学,从谏,亲贤,远佞,恤民,慎赏。
○明庙尝御夜对。承旨 许晔,
 经筵官李遴,尹根寿入侍。晔言赵光祖以正士。为小人所陷而死。盖以光祖经过市 …… (第 165H 页)
诸同僚。荐柳永吉为其代。盖其密友也。其时正郎朴素立,尹斗寿颇持清论。不从其言。廷宾㘅之。又如李文馨, 许晔,
朴大立,洪天民。不肯附梁。奇大升,尹根寿。以后进为士类推许。梁党忌之。于是李戡为宪长。劾晔,文馨,大 (第 166H 页)
召周昌。然后乃致之。惟其平日有守正之节。故后日能保护。此意非独自 上知之。妃嫔亦当知之。 上默然。时 许晔
为大司谏。金孝元为司谏。以为左相朴淳按狱失体。 启请推考。淳乃谢病。于是。两司议论相符。而独正言赵瑗 (第 92L 页)
与先君子。以请推大臣为非。先君子时为宪长。仍论 许晔
以尸亲切族。持论过重。两司引嫌辞避。弘文馆当处置。先生问于同僚曰。此事何如。皆曰。若递两司。是妨言路 …… (第 92L 页)
。有报复之志。或有指为小人者。而孝元侪辈。亦皆斥义谦。以为害正之人。由是。前后辈不相协。有分党之迹。 许晔
虽前辈而推许孝元。故年少辈尊之为首。朴淳有清名重望而是前辈。故人或指为义谦之党。许金之攻朴。实出于私 …… (第 93H 页)
。三司以专擅权柄。骄蹇慢上论劾。所谓专权。指纳马免防。不先 启请也。慢上。指承 召不诣政院也。先是。 许晔
为庆尚监司。得病危重。其子篈以应教。呈辞省亲。挟妓游戏。不谨侍药。晔竟不起。及先生典选。时辈将拟篈以 (第 10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