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詩類
孟子類
孝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編年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續道藏
之心)父母有过谏而不逆(顺而諌之)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喻贫困犹不取恶人物以事亡亲) 乐正子春
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 …… (第 15a 页)

乐正子春
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疏曰言天地生养万物之中无 (第 15b 页)
 公羊曰贼未讨何以书葬不成于弑也曷为不成于
 弑止进药而药杀也止进药而药杀则曷为加弑焉
 尔讥子道之不尽也其讥子道之不尽奈何曰 乐正
 子春
之视疾也复加一饭则脱然愈复损一饭则脱
 然愈复加一衣则脱然愈复损一衣则脱然愈止进
 药而药杀是以君子 (第 10b 页)
 左传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莒邑东海赣榆/县东北有纪城)
冬葬许悼公
 公羊传贼未讨何以书葬不成于弑也 乐正子春(曾/子)
 (弟/子)
之视疾也复加一饭则脱然愈复损一饭则脱然
 愈复加一衣则脱然愈复损一衣则脱然愈(脱然疾/除猊也)
 ( (第 18b 页)
 (纪/)
冬葬许悼公公羊(贼未讨何以书葬不成于弑也止进/药而药杀也加弑焉尔讥子道之不)

 (尽也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复加一饭则脱然愈复损/一饭则脱然愈复加一衣则脱然愈复损一衣则脱)
 (然愈止进药而药杀是以君 (第 9a 页)
圣人之所以
垂世立教者初无一定之则直徇世俗情意之厚薄
使人之自为礼而不虑夫坏法乱纪之原自我始也
其引 乐正子春
之言则似矣而亦未察乎 (第 20b 页)
子春
之事
乃其不用情而过于礼者故悔而思有以俯就之耳
若宰予之情则又乌可用而遂短其丧也曰若以宰
我之无所不 (第 20b 页)
  物可也
  公羊传止进药而药杀也止进药而药杀则曷为
  加弑讥子道之不尽也其讥子道之不尽奈何曰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复加一饭则脱然愈复损一
  饭则脱然愈复加一衣则脱然愈复损一衣则脱
  然愈止进药而药杀是以 (第 35b 页)
   劝兄弟各敬其身劝兄弟各教其子以敬身一
   家之人皆为善以免祸而后亲心乃慰一有不
   谨则天命不又而忝所生矣日夜战兢有以也
    乐正子春
曰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 (第 9a 页)
 秋齐高发帅师伐莒(高氏发名三命大夫莒左氏传/秋齐高发帅师伐莒 子奔纪)
(鄣使孙书伐之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已为嫠妇及/老托于纪鄣纺焉以度而去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
(诸子占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

(入/纪)冬葬许悼公(程子曰蔡般许止事同故书葬陈氏曰/凡异邦人弑吾君书葬盗弑其君书葬)
(此世子弑君也而亦书葬世子贵之至而与盗同文亲/之至而与异邦人同文春秋之恶恶未有甚于此者)
(公羊传贼未讨何以书葬不成于弑也曷为不成于弑/止进药而药杀也止进药而药杀则曷为加弑焉尔讥)
(子道之不尽也其讥子道之不尽奈何曰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复加一饭则脱然愈复损一饭则脱然愈复加)
(一衣则脱然愈复损一衣则脱然愈止进药而药杀是/以君 (第 51b 页)
 曲礼曰御同于长者则御乃卑幼侍于尊长之称曾

 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
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则
 持体者必子弟门人注谓侍御之人误矣孔子曰与
 其死于臣之手也母宁死于二三子 (第 28b 页)
○正义曰自微子之后宋戴公四世孙乐莒为大司寇又左传宋上卿正考
甫之后是乐正皆姓也赵注乐正者为姓案礼记有 乐正子春
是乐正之姓有自矣云孟子弟子者盖尝受教 (第 51b 页)
 无之而蝉之緌似为范设兄死必服衰乃成人不为
 兄服畏子皋而后制服似子皋为之衰衰无系于成
 人亦如蟹匡蝉緌各不关于蚕范也 乐正子春
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
得吾情吾恶乎用其情集说 (第 16a 页)
子春
曾子弟子矫为过制
之礼而不用其实其于母则他无所用其实情矣此所
以悔也 (第 16a 页)
 窃案 子春
下堂伤足以亏遗体为忧至于数月不出
 其诚孝有过人者今乃谓以勉强过礼为非实情因
 而自悔窃恐未然黄氏云 (第 16b 页)
礼制虽云三日而曾参丧
 亲不食七日故 子春
心慕师道执亲之丧五日而后
 食既而告人曰吾悔之云吾母之丧不能及于七日
 是不得尽吾哀痛之情以报其罔极 (第 16b 页)
之恩更于何处
 尽用我哀痛之情欤乃悔不及七日之谓也可谓得
  子春
之意矣 (第 16b 页)

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子曰何弗除也曰吾寡兄弟
而弗忍也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
之遂除之 乐正子春
之母死五日不食曰吾悔之自吾 (第 19b 页)
 疑其为季友杀之尔且当据经为正二傅说未足凭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
 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正子春
下堂而伤其足三月犹有忧色盖曰父母全
 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夫以曾子之贤戒惧乎终身死 (第 57a 页)
 而后知其免 乐正子春
一伤其足而忧者三月然则
 二子之所重其七尺躯尔犹且恐惧如此况国君之尊
 有宗社之重人民之托哉名位之尊 (第 57b 页)
 崇鼎是也一云谗地名禹铸九鼎于甘谗之地故名
 正义谓二说无据愚考韩子说林曰齐伐鲁索谗鼎
 鲁以其𧸛往齐人曰𧸛也鲁人曰真也齐人曰使
 正子春
来吾将听子新序吕氏春秋皆曰岑鼎二字
 音相近然则谗鼎鲁鼎也明堂位鲁有崇鼎服注不
 为无据
遇懿伯之忌 (第 23a 页)
             举人焦袁熹撰
论语一
序说

孔子赞天下君王至于贤人君子云云是明所以登之
世家之意介甫讥迁自乱其例不知孔子实非王者不
得为本纪以圣德为儒道宗万世师尊之故不敢同之
众人入列传特变其例此正史公敬慎不苟处讥之非


史记惟子贡庐于冢上索隐云上者亦边侧之义按凡
冢旁地皆得言上今人常语亦然如云坟上去岂谓坟
之巅顶也
汉儒尊经而传次之观诸儒所训说论语义甚浅近如
其所见则论语之书诚不逮诸经耳
惟扬子云以为传莫大于论语

东汉之始易诗书春秋礼乐论语为七经是论语亦为
经也然乐未尝有书而并列之者以纬配经有乐纬论
语纬故并列之尔
昔人谓论语为曾子门人公明仪 乐正子春
之徒为之
信如此言则二人者以祀两庑可也
善易者不言易此句最说得好非谓易不可言谓不言
处无非易也一部论 (第 2a 页)
  渭按篇首一章朱子以为孔子之言而又疑其或
出于古昔先民愚窃谓大学既为孔氏之遗书则
此章必为孔子之言无疑也其馀则朱子据其引
曾子之言又多与中庸孟子者合断以为曾氏门
人所记此则未有明徵诚有如百诗所驳者曾氏
门人可考者唯子思 乐正子春公
明仪而已此三 (第 3a 页)
 哀谓服之三年祀谓春秋享之 乐正子春
下堂而伤其足伤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
弟子问曰夫子伤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 (第 24a 页)

正子春
曰善如尔之问也吾闻之曾子曾子闻诸夫子
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
而归之可谓孝矣
  (第 24a 页)
  昭十五年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
榖梁曰言大夫之卒虽当祭礼皆告于君啖子曰宗庙
大事大夫卒小事以理言之应待祭毕又礼记称卫侯
曰柳庄者非寡人之臣也社稷之臣也如其卒虽当祭
必告据此足明常礼不告
  昭十九年许世子止弑其君买
公羊说 乐正子春(云/云)
赵子曰经责其轻进药令父薨耳 (第 5a 页)
不责其不解医也 乐正子春
加一食加一衣能令亲愈
(第 5b 页)
子春
之亲长不殁乎
  秋齐高发帅师伐莒
左氏曰莒子奔纪鄣又说嫠妇以纺度城之事(云/云)啖子
曰此言多从委 (第 5b 页)
之去忠信也近奢易之去忠信也远以俭戚之心而求忠信也易以奢易之心而求忠信也难是故圣人云尔也曰戚非忠信欤曰 乐正子春
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故歠 (第 14b 页)
  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礼檀弓上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几乎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

  礼祭义 乐正子春
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
色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
(第 35a 页)
乐正子春
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
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 …… (第 35a 页)
  且子与其死于臣之手也章

  曾子将死起而易箦曰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礼檀弓曾子寝疾病(疾重曰病) 乐正子春
坐于床下 (第 38b 页)
(子春
曾子
弟子)
曾元曾申坐于足(元申曾子之子)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
曰华而皖(华板反华画也皖明貌)大夫之箦 (第 38b 页)
(平声下同) 子春
曰止
曾子闻之瞿(音句)然曰呼(瞿然惊貌呼虚惫之声)曰华而皖大夫
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 (第 3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