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小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傳記類
編年類
詔令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列傳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号为难理。公自布衣。骤升。未曾经历事务。而处之沛然。判决状奏。矢口如流。文不加点。词意俱畅。其为治。 平恕
不扰。而吏不能欺。见朝论携贰。标榜随立。杜门守静。谢绝势利。于是非得失。泊然无婴。以此仕宦。常在通塞 (第 136H 页)
非不欲殚竭。而顾局于时。其展布百未一二。然当朋党极炽。倾轧相寻。公怀直道。行于其间。而秉心持论。一出 平恕。
在彼在此。俱无恶斁。又能炳几烛微。超然远引。甲寅出海运。其后忠州,东藩,清风。亦逆睹庚己甲之变局而远 (第 111H 页)
便民。己卯春弃归。庚辰冬 上问岭人谁复继郑玉者。大臣荐以公。即除刑曹参议。辞不许。辛巳始拜 命。莅狱 平恕。
发伏如神。时有奴叛主相讼者。积年不决。公取文书察得涂改痕。遂严刑得情。断还其主。未几移拜同副承旨。转 …… (第 189L 页)
同归于乏。不以为意也。性端良方正。虽幽独隐微之际。若非安于心者誓不为。心中不设一机关。待人接物。一以 平恕。 而见有非违则辄以义色相加。于宗族尤然。后生少辈相戒重犯过。善于出谋。人之遇事而不能决者。须君以为地。 (第 196H 页)
同归于乏。不以为意也。性端良方正。虽幽独隐微之际。若非安于心者誓不为。心中不设一机关。待人接物。一以 平恕。 而见有非违则辄以义色相加。于宗族尤然。后生少辈相戒重犯过。善于出谋。人之遇事而不能决者。须君以为地。 (第 196H 页)
研究坟典。日晨起盥栉衣冠。端坐竟夕。少无怠慢之容。训子侄严而有法。不贵荣显。长子在中宰河东。则以简易 平恕
得民心勉之。从子在容为骑郎。则以不卑小。随遇安谕之。于乡党朋友。必责之以善。而少年则导之以孝友。于是 …… (第 452L 页)
性理于寂寞之滨。而事亲则愉色婉容。就养无方。奉祭则宿斋豫戒。必求诚格。以法度御家人。以谦恭训子弟。以 平恕 接人物。凡所云为。动皆可述。而撮其大节。克致孝道之外。视荣利若浼。绝不染迹。国乱则奋忠以卫 君上。世 (第 463H 页)
性理于寂寞之滨。而事亲则愉色婉容。就养无方。奉祭则宿斋豫戒。必求诚格。以法度御家人。以谦恭训子弟。以 平恕 接人物。凡所云为。动皆可述。而撮其大节。克致孝道之外。视荣利若浼。绝不染迹。国乱则奋忠以卫 君上。世 (第 463H 页)
言于 上。 上愕然。即还其爵秩。赐赙祭如例。公为人沈重而英伟。和厚而刚方。悃愊无间。而人不敢亵。持论 平恕。
而义形于色。居家则礼于奉先。友于兄弟。恩于宗族。事君则以不欺为义。以难进易退为节。以陈善责难尽言不讳 (第 297L 页)
初学欲就经传上。与先生长者往复问难。则必拈其说得有错误处。然后始可以起疑取质。栗谷当时欲有往复于先生。则其所问不得不如是。大抵吹毛觅疵。务出新见者。固为大病。弃智绝意。全袭旧传者。亦无实得。学者于先儒之说。苟有疑晦处。勿遽生别见。亦勿遽属过境。须融会研究。务得说者本旨。反复参验。则或当涣然冰释。默自一笑。或益见其纰缪处。亦当 平恕
而顺解之曰。某氏看得恁地。故说得如是。今看得这样。则说得当若是也。何必才见一斑。如得奇货。窃窃然跳跃 (第 473H 页)
郑复始佐湖西幕。时尹元衡,张甚。以非理夺人臧获累十口。讼久不决。方伯怵怯。将误断。公力争。遂归之本主。(同春集。)
柳正源为刑曹参议。莅狱 平恕。 发伏如神。有私奴变幻文书。叛主相讼。积年不决。公取文书。揭聪(一作窗)明审视。隐隐有痕迹。取水沈纸。 (第 522L 页)
柳正源为刑曹参议。莅狱 平恕。 发伏如神。有私奴变幻文书。叛主相讼。积年不决。公取文书。揭聪(一作窗)明审视。隐隐有痕迹。取水沈纸。 (第 522L 页)
覆检跋词曰。云云。(与初检大同。)正犯蔡有福之招云。投以木枕。偶然撞著。又云触风冒寒。添伤致死(是如为卧乎所)。死中求生。欲巧反拙(是乎旀)。店主金吕兴(段)。重伤之人。初不挽留。死于中路。究厥所为。极为无状(是乎旀)。行到松都鸟卵村。病势危急。欲借温突。而鸟卵村民。亦不许接。使之前进。言念风
俗。诚极可痛。〇评曰。此狱与下松禾李松年之狱。其情同矣。耳上破伤之处。深阔如此。虽不触风。庸得不死乎。命在顷刻。故金吕兴不能留之。命在呼吸。故鸟卵村不能受之。检官之录此两民。非 平恕 之论也。罪在两民。则此狱实因。当曰被打后。将养不效致死。不可但曰被打致死而已。
巡营题词曰。云云 (第 136L 页)
俗。诚极可痛。〇评曰。此狱与下松禾李松年之狱。其情同矣。耳上破伤之处。深阔如此。虽不触风。庸得不死乎。命在顷刻。故金吕兴不能留之。命在呼吸。故鸟卵村不能受之。检官之录此两民。非 平恕 之论也。罪在两民。则此狱实因。当曰被打后。将养不效致死。不可但曰被打致死而已。
巡营题词曰。云云 (第 136L 页)
禁令。此岂盛世之所当有哉。仍言 园幸时从班之黜付王府。司马之拿入行殿。殊失礼使之道。劝 上加勉以宽缓 平恕。
承 严批坐罢。寻叙连除军资掌乐二正。复还馆职。儤直旬月。辄间日赐对。眷遇出等夷。尝月夜。召公命酒。酒 (第 357L 页)
尝有一毫伤人害物之意。至于蚤虱之属。亦不手残。此人岂无后者耶。至是果验。尝有人戒其刚直果敢而勉以宽缓 平恕。
公曰。余少时果有此病。失于勇者多矣。今则锐气顿减。反近太柔。而人之言犹至此。此吾气质之未变化也。其虚 (第 192H 页)
其直截不讳。言所难言。又皆人臣所不敢道。人主所不能容。而以后世软熟顾瞻之态言之。则不惟不能尊信。不能 平恕。
又必将群起而攻之。必致之不测。言之者亦无以免乎及矣。然今考其已然。则犹屡召矣。犹特旨改秩。主管崇道观 (第 420H 页)
对曰。朱子以公恕私刻四字释此。而先儒解之曰。公故难说。恕故易事。私故易说。刻故难事。盖君子之心。廓然 平恕。
不求备于人。则此所以易事。而正大光明。使凡邪媚之人。不得以逞其奸。则此所以难说也。小人之心。刻剥少恩 (第 373L 页)
始托交朋。终以婚媾。胡不百年。遽以讣至。少余识公。逆旅之次。今老白首。俯仰涕泗。公资温厚。夙承家学。 平恕
之心。端的之识。宁拙毋夸。宁质毋华。晚益精进。如切而磋。典刑之托。庶其在玆。斯文近否。士无宗师。以公 (第 491H 页)
未知公何修而能得此也。象靖生也后。未及供洒扫于门。然按公之状。曰公温厚岂弟。乐善好义。律己有方而持论 平恕。
世间一种外诱。不入于灵台。噫。此一言者。知公之所存有为诗之本也。状又曰。读静乐吟。知公之静中有乐。读 (第 329L 页)
雅。内贞外粹。诗书四子。手抄腹笥。摛藻掞艺。高出辈类。蚤擢制科。发轫 先朝。清涂华贯。扬历殆周。持议 平恕。
不随不激。于外于内。咸有可绩。四涖藩府。久长司农。家人内困。厩库俱空。遂典铨衡。迭提两馆。士颂公明。 (第 349H 页)
也。不喜随众为论议。居稠人中。敛然若不能言。或徐出一语。众无不帖然服。居官。常持大体。其理民。以清简 平恕
为本。所至皆有惠爱。在关东。奏蠲军伍虚额五百人。岁取粜籴之美一千石。以偿其庸布。麦稍不登。即出廪粟。 (第 615H 页)
名义为己任。遇事常直前不顾。尤不肯为朋比。虽趋向相近者。一见有不韪。纠摘之。无少假贷。然其持心则一以 平恕。
常与闻鞫事。主论多平反。在北幕。尝观妓乐。庆兴府使全百禄。见公言北方虽逖。久慑公威棱。今则将渐弛矣。 (第 649H 页)
市。而公独漠然若不闻者。当人声势翕赫时。辄戛戛不相悦。及其败。亦未尝随人疵毁。见有攻击人过情者。必为 平恕
之论。人或以议论异己。群聚而谤之。及退而要其终。亦未尝疑公为朋党也。每自叹曰。武候之吾心如秤。徐公之 (第 5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