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孟子類
五經總義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目錄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之士盖亦有可以当受遗托孤之寄者然至于天下
 之权在于掌握则往往固吝而不肯舍者有以为骑
 虎而不得下之势者如 霍光
之忠义盖所谓可以托
 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者然而宠盛势尊则固
 惜权柄不肯还政于宣帝而积其疑似之衅 (第 3b 页)
 戒之前后反覆惟欲其无逸而已惟其无逸则将专

 心于学问留意于政事其他可以伐性损寿者有不
 暇为此所以寿也 汉霍光
之辅昭帝方其幼冲之年
 所习之邪正则寿夭由此而分光欲上官皇后擅宠
 有子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宫 (第 53b 页)
 上自公卿下至御事同召之盖与群臣共立之也后
 世人君将托后嗣惟召大臣数人谓之顾命之臣如
 汉武帝则惟命 霍光
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宣帝则
 惟命史高萧望之周堪其他不得与焉晋陶侃至以
 不与顾命之故怨朝廷不肯救苏峻 …… (第 8a 页)
 王之命群臣相康王则召公为首而后世人君将托
 后嗣则又特建大将军一人位在宰相之上实专制
 朝政如汉武帝有丞相车千秋则乃以 霍光
为大将
 军宣帝有丞相于定国则乃以史高为大将军皆非
 先王之意也渐进也几危也言进大病而至于危殆
 也 (第 8b 页)
 皆亲近之意非必真乘其墉而攻之四爻言此深罪
 三之伏戎也然伊周示大信于天下万世必无乘墉
 弗攻之议观汉帝骖乘之惮蜀主临终之言则 霍光
 
与亮不几于乘墉弗攻之人欤(易/说)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
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 (第 14b 页)
  其才可以辅幼君摄国政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
不可夺可谓君子矣(语录曰托六尺之孤谓辅幼主寄百里之命谓摄国政○
又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才者能之至于临大节而不可夺则非有德者不能也○又曰知
霍光

昭立宣可谓有才而其妻毒许后事不能制便不是临大节不可夺○又曰问此本是兼才节说然𦂳要
处却在节操上 …… (第 43a 页)
徒是也有其才无其节则大者不足观矣 霍光
夺于妻子之爱是也二者虽若并言而节为之本上二句
皆云可以下一句乃所以承上文也谓既能为彼而又所守如此始决 (第 44a 页)
  君臣义合不合则去○此章言大臣之义亲疏不同
守经行权各有其分贵戚之卿小过非不谏也但必
大过而不听乃可易位异姓之卿大过非不谏也虽

小过而不听已可去矣(辅氏曰此说尤足以补孟子之说盖行权者非至于甚不
得已则不可为守经者则日用常行而须臾不可离者也)
然三仁贵戚不能行之
于纣而 霍光
异姓乃能行之于昌邑此又委任权力
之不同不可以执一论也







  孟子纂疏卷十 (第 30b 页)
 人情人情内之天理乃是真天理天理外之人情非
 人情也人情外之天理非天理也直躬證父此人情
 外之天理也 霍光
夫妇相隐此天理外之人情也夫
 子所谓父子相隐乃为天理人情之至 谭引吴志
 徐众云苍梧浇(一作丙)娶妻 (第 21b 页)
 事如青天白日篡窃之徒自不敢以尹藉口且伊尹
 借亮阴之义而放之桐(此又是一层意)亦非明言其为放也
  霍光
之举所以为不学无术
不素餐兮章总旨 乐天斋翼注曰此章深著国家阴
 受君子之益见非无功而食之意盖君子仕 (第 66a 页)
汉书载成方遂诈称戾太
子至于阙下隽不疑曰昔卫蒯瞆得罪于先君将入国
太子辄拒而不纳春秋是之遂命执以属吏 霍光
繇是
始重儒学按隽生所引乃公羊正文如论语冉有曰夫 …… (第 88a 页)
之世思祖父少杀故讳亦少杀
焉所传闻之世思高曾又少杀故弗之讳焉甚乎其陋
矣陈傅良曰隐桓庄闵一书法也僖文 宣成
一书法也 (第 109a 页)
 之喜也纳之于剽则殖也立之喜也弑之是奕棋之
 不若也不思其终亦甚矣故圣人特正其为弑君之
 罪示天下后世使知慎于废立之际而不敢忽也
 光
以大义废昌邑立宣帝犹有言其罪者而朝廷皆
 肃况私意耶袁粲桓彝之徒杀身不顾君子所以深
 取之者知春秋之 (第 10a 页)
 (不知谏躬犯大恶书以/弑君辞而不可得矣)示天下后世使知慎于废立
 之际而不敢忽也(襄陵许氏曰君臣之分一正而不/可复易此圣人所以定天下之经)
 (也/) 霍光
以大义废昌邑立宣帝犹有言其罪者而朝
 廷加肃(前 (第 54a 页)
霍光
传昌邑王既即位淫戏无度群臣数/进谏不变光与群臣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
 (可以承宗庙状太后召王听诏扶王 …… (第 54a 页)
 (焉能忍垢与逆臣通问峻将韩晃进/军攻彝固守经年城陷执彝杀之)君子所以深取
 之者知春秋之旨矣(家氏曰汉去古未远儒者犹明/于春秋之义 霍光
立昌邑王而)
 (事之矣及其废之也委曲安全曰无使我负杀主名/于天下盖当时明经大儒共定策者为之深思光不 (第 54b 页)
 (主则必不如是书矣愚按刘单当艰难之秋任托孤/之寄拥悼立敬其功亦不细矣刘原父及文定公所)

 (以责二子者盖犹 霍光
骖乘之戒罪其太专无人臣/之礼耳通旨入者难词也○刘氏曰公羊云其言入)
 (何篡辞也若以入为篡下有天王入 …… (第 10b 页)
 (居东/门)杀适(音/嫡)立庶(杀子赤立宣公/事在文十八年)鲁君于是乎失政
 禄去公室政在季氏于此君也四公 (宣成/
襄昭)(晋史墨/云云见)
 (三十/二年)作三军尽征其一(襄十/一)(音/舍)中军兼有其二(昭 (第 28a 页)
  其才可以辅幼君摄国政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
可夺可谓君子矣(胡氏曰周礼疏云六尺年十五故知为幼君也孟子曰公侯皆方百

里故知为国政也才者德之用节者德之守二者不可偏废有其节无其才虽无欺人之心而未足以托
恐不免为他人所欺也虽无窃之之心而未足以寄恐不免为他人所窃也为人欺窃而徒死无益矣荀
息之徒是也有其才无其节则大者不足观矣
霍光
夺于妻子之爱是也二者虽若并言而节为之本)
与疑词也决词设为问答所以深著其必然也○程
子曰节操如是可谓 (第 39b 页)
  君臣义合不合则去○此章言大臣之义亲疏不同
守经行权各有其分(去声)贵戚之卿小过非不谏也但
必大过而不听乃可易位异姓之卿大过非不谏也
虽小过而不听已可去矣然三仁贵戚不能行之于
纣而 霍光
异姓乃能行之于昌邑此乃委任权力之 (第 25a 页)
不同不可以执一论也(或问卒章之说曰孟子所谓易位者言其理当如是耳若
三仁之事则比干箕子固有所不及为若微子之去亦或其势之不便也然观其引身而去以全先王之
世则其计虑亦岂苟然者哉若其力之可为则伊尹
霍光
固以异姓之卿而行之矣况有骨肉之亲者乎
况世或疑此言有以起篡夺之祸者则孟子岂不尝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 (第 25b 页)
 之喜也纳之于剽则殖也立之喜也弑之是奕棋之
 不若也不思其终亦甚矣故圣人特正其为弑君之
 罪示天下后世使知慎于废立之际而不敢忽也
 光
以大义废昌邑立宣帝犹有言其罪者而朝廷加
 肃况私意邪范桀桓彝之徒杀身不顾君子所以深
 取之者知春秋之 (第 46b 页)
 早而比其匪人又不先尝药以杜其邪谋或后稍知

 知之未真而隐之皆不能免于与弑之罪矣如汉之
  霍光
岂不亦为忠臣其妻毒许后光为隐其邪谋设
 使汉有春秋则当书曰 (第 24b 页)
霍光
弑皇后许氏则光岂敢
 不受之乎大抵不学无术则愚而陷于弑父之罪不
 能免于春秋之书而后儒纷纷皆徒以归于 (第 24b 页)
 于谗矣 孔疏日久情疏为惧益甚故以多时况少

 时 李氏曰小人之谮人多因其不见之时乘隙而
 入如上官桀谮 霍光
伺光出沐日奏之弘恭石显谮
 萧望之亦候望之出沐日上之忠臣义士一日不在
 朝廷则谗说殄行并作矣 逸斋曰 (第 17b 页)
  君臣义合不合则去 此章言大臣之义亲疏不同
守经行权各有其分(去声)贵戚之卿小过非不谏也但
必大过而不听乃可易位异姓之卿大过非不谏也
虽小过而不听已可去矣然三仁贵戚不能行之于
纣而 霍光
异姓乃能行之于昌邑(汉元平元年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
光立昌邑王贺为皇帝二十七日荒淫无度凡一千二百二十七
(第 27a 页)
权理之经也卫州吁弑桓公石碏之子厚从之出奔石碏执而杀之大义灭亲与周公之诛管蔡同一天理之正也若 霍光
阴妻邪谋杀其国母而不自发便大得罪了以此见父为子隐者亦是非大故未为绝天理事若父为弑逆之谋而子亦将隐乎曰 (第 94b 页)
权理之经也卫州吁弑桓公石碏之子厚从之出奔石碏执而杀之大义灭亲与周公之诛管蔡同一天理之正也若 霍光
阴妻邪谋杀其国母而不自发便大得罪了以此见父为子隐者亦是非大故未为绝天理事若父为弑逆之谋而子亦将隐乎曰 (第 9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