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四書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續道藏
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徵天下名士废黜
者李膺杜密刘猛朱宇等列于朝廷请前越巂太守荀
昱为从事中郎辟颍川 陈寔
为属共定计策于是天下
雄俊知其风旨莫不延颈企踵思奋其智力会五月日
食蕃说武曰昔萧望之困一石显近者李杜 …… (第 10b 页)
 溃大命随之不其信哉
   李膺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祖父脩太尉父益赵国相膺
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 陈寔
为师友举孝廉为
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
弃官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修庠序设 …… (第 13b 页)
 门徒自表免归皇甫规以西州豪杰耻不与党上书
 自言宜坐虽义声感慨足以立懦廉顽然揆诸守死
 善道之常经毋乃已激乎读元礼孟博诸传乃益服
 郭有道 陈太丘
二公之弘识雅量为不可及也 (第 17a 页)
奸盗不得旋踵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
 论曰朱子作纲目县令书卒者 陈寔
王涣二人而已
 所以励天下后世亲民之官也涣非独以发擿奸伏
 见长其诚厚之德实有感人者洛阳之民俎豆弦歌 (第 30a 页)
 论曰续之清贫绝世守原宪之节以终其身皓皓乎
 不可尚已至于数平剧贼率皆原其枝附仁以济勇
 用成厥功岂特民牧之良法抑亦军政之善经也夫
    陈寔
(第 4a 页)
陈寔
(第 4a 页)
仲弓
颍川许人出于单微自儿童时虽在戏弄
已为等辈所归常作县吏及都亭刺佐有志好学坐立
读诵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 (第 4a 页)
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

吏乃避隐于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扬吏意疑为寔县
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及寔为督邮反嘱许令礼
召扬吏闻者咸叹服之家贫复为郡西门亭长其时功
曹钟皓为司徒府所辟太守问谁可代者皓曰明府欲
必得其人西门 亭长陈寔
可寔闻之曰钟君似不察人
不知何独识我由是寔代皓为功曹中常侍侯览托太
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寔怀教请 …… (第 4b 页)
四海内赴者三万馀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刋石立碑
谥为 文范先生
有六子纪谌最贤纪字元方谌字季方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
时旌命羔雁成群当世靡不荣 (第 7a 页)
 耳门人欲谥载为明诚中子质于程颢颢疑之访于
 司马光光答书曰窃惟子厚平生用心欲率今世之
 人复三代之礼者也与其以 陈文范
陶靖节王文中
 孟贞耀为比曷若以孔子为比乎遂己
戊午元丰元年春正月命官详定郊庙礼文
 置详定礼文局命 (第 37b 页)
   王符(昌黎/)
  灵帝
   党锢(荆公裕子由照黄垍/李德 卢 邻) (温公/) (司空图/)
    陈寔(少游/)
赦窦宪夺沁水公主园田
 温公曰人臣之罪莫大于欺罔是以明君疾之孝章
 谓窦宪何异指鹿为马善矣然卒不能 …… (第 2a 页)
 徒终致钩党之祸至于张俭又不能引决区区之身

 虽残坏天下何裨于吾道哉 陈太丘
之容众郭有道
 之诱人其意未尝沮物而彼亦不厚其毒利害可见
 矣且猛挚不革其㬥麟不足以为仁也恶鸟不息其 …… (第 16b 页)
 天下士相送洛桥津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陈寔
 少游曰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
 也又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何也盖古之君子初无
 意于制行也 …… (第 18a 页)
 故由其本而言之则为清为和由其弊而言之则为

 隘为不恭故伯夷柳下惠者实未尝清实未尝和也
 安有隘不恭之弊哉前史称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
 伦用吏 陈寔
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乞从
 外举又中常侍张让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
 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 (第 18b 页)
经事寐与周)
(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韶之才捷皆此𩔖也)
梁上君子(增后汉书 陈寔
傅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第 10b 页)
鄢陵故城县西北十五里
太丘城县西南二十里 陈寔
尝为此县长
故陶城县南五十里相传晋陶侃征杜□所筑
临颍县(上西北至州六十里/)
本汉旧县属颍川郡历代 (第 18b 页)
游○韩无咎诗红尘热客那知)
(此赤脚青/松意自閒)聚星亭(在嘉禾之考亭○朱元晦作画屏赞/并序云按世说 陈太丘
诣荀朗陵贫)
(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从后长文尚少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 (第 10b 页)
(在公安门外/五里佛华寺)
(东北张商英建广袤/数里为游赏之胜)高沙湖(在江陵梅回州上四蕃志/齐聘士 文范先生
尝家焉)
(○黄鲁直诗不趋吏部曹/中板且脍高沙湖里鱼)三海(江陵以水为险陆抗之/筑大堰建隆间高勉得) (第 3b 页)
 (佳/)按此则端毅不答其言正所以抑其躁也
先生奉书白沙曰克修书来问东溟几万里江门未盈
尺妄以道冲而用之不盈之意答之未知先生之意果

然耶不然则作者为郢书解者为燕说矣京师事智自
知之但先生所处是 陈太丘
柳士师以上规模晚生小
子脚根未定不敢援以为例耳然亦当处之际不至露
圭角也朱子答陈同父书颜曾子以纳甲推 (第 122b 页)
  (帝讳其言策免之望灵帝即位窦后委用蕃与窦/武同心用贤天下 太平而帝乳母赵娆与曹节)
  (侯览共乱天下谋/杀之事泄见杀)
 钟皓(九辟/不就)
  陈寔(坐党人请囚人灵帝初窦武辟为掾乡独弟张/让后复诛党 让感寔多所全宥 闾求判)
…… (第 25b 页)
 刘儒(林宗谓口拙心辩武桓帝朝/极言得失 会窦 事死)
 何颙(陈蕃败匿汝南/为董卓所系死) (袁绍为奔走反/知曹操安天下)
 许邵(称许郭曹谓 陈寔
道广陈蕃性峻皆不/造之 操奸雄 旦评 去陶谦)
 张俭(党难逃避德所经历诛者十数后/见曹氏 (第 30b 页)
  列传十七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年十六丧父中表悯其孤贫
相与赠赗皆辞不受长八尺美须眉与同县邴原平原
华歆友善并师事 陈寔
尝与歆共锄菜见地中有金宁
挥锄不顾歆捉而掷之人以知二人优劣会天下大乱
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 (第 1a 页)
称字则记时人之所称无/特称字者春秋书季子之类非常例也如陈寿书司马)
(仲达刘景升等从时人所称可也如称 陈仲弓/
卢子干宋仲子任定祖之类非是今皆正之)使君(所/吏)
(切/)昭烈遂领徐州(徐所领/五郡)李傕郭汜(傕 (第 1b 页)
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
风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
同忿疾遂收执膺等其辞所连及 陈寔
之徒二百馀人
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求募使者四出相望于道明年 …… (第 2a 页)
也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不肯平书帝愈怒遂
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其辞所连及大仆颍川杜密御
史中丞陈翔及 陈寔
范滂之徒二百馀 (第 4a 页)
陈寔
曰吾不 (第 4a 页)
孝桓之时硕
德继兴陈蕃杨秉处称贤宰皇甫张段出号名将王畅
李膺弥缝衮阙朱穆刘陶献替匡时郭有道奖鉴人伦 陈仲弓
弘道下邑其馀宏儒远智高心洁行激扬风流
者不可胜言而斯道莫振文武陵队在朝者以正议婴
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 (第 16a 页)
 (执不可由是致怨华少子韪以中台星坼劝华逊位/华曰天道玄远惟修德以应之耳及伦将废贾后华)

 (遂被/收)
 星集颍川(世说德行篇 陈太丘
诣荀朗陵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
 (亦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 (第 9b 页)
 周弘正来聘(周书韦□字敬远志尚夷简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明帝号之曰逍遥公陈遣其)
 (尚书周弘正来聘造夐后请夐至宾馆弘正赠诗云/云按世说 陈太丘
诣荀朗陵元方将车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弘正诗/真车语用此也)
 绛楚二老(绛父即绛县老见二体篇汉 (第 16b 页)
 太祖深加敬异王俭尝云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

 人不知 陈仲弓
黄叔度能过否长于易言精理奥见
 宗一时吐纳风流听者皆忘饥疲见者肃然如在宗
 庙虽终日与居莫能测焉益州 (第 4b 页)
 (全之此尤人臣所难者阳范作汤阙平/名风俗通云汤有子十二人亦与此异)
论曰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
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
未可致诘其大致(阙/)然矣袁公窦氏之间乃心帝室引

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狱未尝鞫人于臧罪
其仁心足以覃乎后昆子孙之盛不亦宜乎
 (案此论文甚跌宕有马迁笔意范书/论袁公并同章怀以为皆华词也)
    陈寔
(第 26a 页)
陈寔
在乡闾平心率物有盗夜入其家止于梁上寔阴
见之乃自整拂命子孙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
之人未必本恶习与 (第 26a 页)
性成耳如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
惊自投于地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然当由

贫困今遗绢二疋自是县无复盗窃
 (案寔字 仲弓
颍川许人 (第 26b 页)
文范先生
亦称 (第 26b 页)
陈太丘
其/送张让父丧人以为善类赖以全活者甚众黄勉斋)
 (讥其屈辱全身不可为/法洵然此条范书皆同)
    (第 26b 页)
   桓典
桓典字公雅为侍御史是时宦官乱政典执法无所回
避常乘骢马京都畏之为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案典见/东观记)
   陈寔
(第 12a 页)
陈寔
举灼然为司徒属迁太丘长
 (案寔见华书范称寔以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继以期丧去官复再迁太丘长与此 (第 1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