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四書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續道藏
  汉晁错墓(在州城东三里古/城内错御史大夫)灌婴墓(在州城南颍/阴故宅旧名)
  (灌/台)李膺墓(在襄城县北十/里膺司𨽻校尉) 陈寔
(在郾城县西二/十里寔太邱长)
  许慎墓(在郾城县城东三/十五里召陵城下)颜良墓(在州城东三/十 (第 43b 页)
  (里/)元真观(在长葛县城东南八里始建/未详明万历十三年重修)
(皇清顺治十二年/ 张宗孔重修)德星观(在长葛县城西五十里紫金/山之南即 汉陈太丘
宅故址) (第 43a 页)
  (元常有旧台年年城/市里登眺几人来)子产台(在长葛县西五里连/城南相传子产观兵)
  (处后人/立祠)德星亭(在州城西南二里西湖上汉荀淑/故宅 陈寔
尝诣淑子弟咸在太史)
  (奏德星聚后人因建此亭唐胡曾诗古贤高尚不/争名行止由来动杳冥今日浪为千里客 …… (第 48b 页)
  (城县城南五里首山西巅寺高处/相传后唐清泰中念师栖真于此)关公宅(在州治/东南相)
  (传曹操拜公偏将/军于此今建庙) 陈太丘
(在长葛县西五十里/紫金山南小洪河北)
  (今德星观即其遗址何鼎诗井里遥瞻潩水东偶/来凭轼仰高风 (第 50a 页)
  年六十七卒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敷并有

  名称居西豪里时人谓之八龙县令苑康曰昔高
  阳有才子八人遂名其里曰高阳里
   陈寔
(第 56a 页)
仲弓
颍川人桓帝时为太丘长修德清静
  百姓以安及逮捕党人事连寔寔曰吾不就狱众
  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 …… (第 56a 页)
  诸子造荀淑父子于时德星聚于颍川太史奏五
  百里贤人聚年八十四卒海内吊祭者三万馀人
  服衰麻者以万数共刋石立碑谥为 文范先生

  纪见孝义志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著
  高名时号三君每三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雁成 (第 56b 页)
  群当世靡不荣之
  李膺字元礼襄城人祖修官太尉父益赵国相膺
  性简亢严交接与同郡 陈寔
荀淑为师友初举孝
  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多望风
  解绶去转乌桓校尉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 (第 57a 页)
  刘虬字灵预涅阳人徙居江陵抗节好学仕为当
  阳令罢官归齐建元初辟为荆州别驾建武初复
  徵为国子博士俱不就卒谥 文范先生
时刘昭与
  虬同宗辟祭酒从事亦不就隐居山中
  宗测字敬微涅阳人炳孙幼尚静退不乐人间常 (第 20a 页)
  峡(地僻疑无路山深别有天樵歌云外得飞瀑座/中悬涧锁千年雪峰攒百丈莲真仙何处觅落)
  (日走/寒烟)贾开宗题 陈仲弓
(高踪推汉代今有 (第 19a 页)
仲弓/
祠鸟雀喧荒陇牛羊踏)
  (断碑党人悲殄瘁遗像肃威/仪寂寞荒园里风流百世师)张星晖淇县(淇水临/无极 (第 19a 页)
 程旼程乡人悃愊无华性嗜书不慕荣达素以忠信
 结人人服其行谊有不平者辄质成于旼各厌其心
 而返至有望其庐立自刻责有 陈太丘
之风焉旼生
 于南齐历梁陈及隋开皇中年九十馀乃卒后人思其
 德名其里曰程乡因以名县云旼二子长松字伯材 (第 25b 页)
  (极中星合极复分画而附益之又作/三易图以释其义读书至老不倦)
  谢秉德(遂宁人性好读书厚重质直不/事华靡以古 陈太丘
自期许)
  章 愚(遂宁人纯孝根于天性绝/意功名足迹不履城市) …… (第 36a 页)
 明柳彦硕(州人力学博览刺史以明经累荐/不起教授乡闾后进俱登膴仕)
  贺 颙(州人隐居不仕潜心经史家贫精河洛数/以自给言动不踰矩矱士论拟之 陈太丘)
  (
云/)
  冯 时(字榕村合江人少补博士弟子后弃巾服/隐居食贫有司重其名希一面不可得尝)
  (与新 (第 37a 页)
  张湛  桓温  刘平
 钟兴  第五伦 廉范  班固  黄昌
 种皓  马融  李膺  高眹   陈寔
 服虔  陈纪  郑玄  诸葛亮 庞统
 董和  费诗  谯周  钟繇  王肃
 羊祜  张华  杜 (第 4a 页)
 事员外郎中督储袪弊有声淮阴以建白中奄竖忌

 下诏狱读书宴如也后得释遂归一日仆缚盗数人
 励手解盗缚饭之诫令改行纵使去人以为有 陈太
 丘
之风居官以廉称勤俭立家子姓不许衣文绣
 姬序通西和人正统辛酉以监生入朝贺是夜帝梦
 异人奏曰衣红者忠 (第 62a 页)
文哉夫人之爱名如水之就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
若以德行为先文艺为末必须励行以伫甲科酆舒俊
才摈而没齿 陈寔
长者拔而用之则多士雷奔四方风
动从欲于下圣理于上岂有不变者哉
永徽元年始制两都举礼部侍郎官号皆以两都 (第 3a 页)
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数
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迁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

    陈寔
不禁民讼 (第 106b 页)
桓帝建和三年 陈寔
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
县民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
吏虑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 (第 107a 页)
 傅长史加征虏将军齐台建转散骑常侍世子詹事

 建元元年转中书令绪善谈元深见敬异王俭尝云
 绪过江所未有北士可求之耳不知 陈仲弓
黄叔度
 能过之否时帝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俭俭曰绪少
 有清望诚美选也但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曰俭
 少 (第 7a 页)
   杨涉平章事制
门下持钧轴以燮阴阳是资至德掌地征而富邦国必
仗通才难虚作砺之求式叶为霖之望金紫光禄大夫
守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弘农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
杨涉代袭轩裳业通坟典践履华胄周旋大僚 陈太丘
雅尚清贫葛稚川不贪荣禄绰有休问喧在群言往典
贡闱则文行兼采近司铨管则清浊咸分至必可称动
皆垂范朕嗣丕 (第 22a 页)
 可为恨哉及孝桓之时硕德继兴陈蕃杨秉处称
 贤宰皇甫张段出号名将王畅李膺弥缝衮阙朱
 穆刘陶献替匡时郭有道奖鉴人伦 陈仲弓
弘道
 下邑其馀宏儒远智高心洁行激扬风流者不可胜
 言而斯道莫振文武陵坠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
 者以 (第 4b 页)
 又徵天下名士废黜者前司𨽻李膺宗正刘猛太
 仆杜密庐江太守朱宇等列于朝廷请前越雟太
 守荀翊为从事中郎辟颍川 陈寔
为属共定计策 …… (第 7b 页)
 赦党人诛徙之家皆归故郡其后黄巾遂盛朝野崩
 离纲纪文章荡然矣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
 父死归葬颖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
 之 陈寔
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
 全宥(张栻曰太邱在诸君子之中天资加美持心最/平而所处张让之事亦非 …… (第 15b 页)
侯世传直五百万(以本/纪修)前太邱长 陈寔
(以列/传修)
 解题曰许邵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尝到颍川
 多长者之游唯不候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 (第 40a 页)
道冲而用之不盈之意答之未知先生之意果然耶不
然则作者为郢书解者为燕说矣京师事智自知之但
先生所处是 陈太丘
柳士师以上规模晚生小子脚根
未定不敢援以为例耳然亦当善处之计不至露圭角
也朱子答陈同父书云颜鲁子以纳 (第 12b 页)

陈太丘
荀令君郭有道徐孺子皆德行科人冉闵之次
也其诸表表难以悉数三国人才尤盛至晋及唐代不
乏人今一举而空之曰 (第 50a 页)
非礼况弟子而诔其
师乎孔子之没哀公诔之不闻弟子复为之谥也今诸
君欲谥子厚而不合于古礼非子厚之志与其以 陈文
陶靖节王文中子孟贞曜为比其尊之也曷若以孔
子为比乎惟伯淳折衷之载著正蒙一书行于世弟戬
戬字天祺少孤质 (第 6b 页)
   备考
刘后村跋赵忠定公朱文公与林井伯帖某为童子时
受教于先友井伯林丈初筮主靖安簿辱授印焉卷中
诸帖昔皆尝见后三十馀年复从君保陈君见之盖先
友冢上之木已拱而其家亦益落矣感今念昔不胜悲
慨当乾淳间艾轩先生与忠定相君同馆井伯丈以艾
轩犹子为忠定上客所交皆当世名人而于朱张吕三
君子尤厚忠定帖虽家事琐碎亦谋焉文公帖如党论

之兴大愚之贬衡阳之薨皆当时大变故士大夫掩耳
不敢闻公独谆谆然赴告于井伯丈一太学生未脱韦
布而隐然任世道之隆替受诸老之付嘱可不谓贤哉
初馀干县尹有憾于忠定谪命下祖昔人憾莱公元城
故智张皇特甚井伯丈适在吴中先驰书以报忠定赖
以自安呜呼使遇良史笔之岂减于 陈仲弓
郭有道耶
   漕举吴省斋先生澥(以下/交友)
吴澥字清臣龙溪人两请乡举有声又请漕举及同文 (第 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