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地理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史鈔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以上八条,秽员必汰,劣幕必除,蠹役必防,积案必清,乡长则慎选正人,汛口则

宜严私渡,班兵则时勤训练,义学则广为添设,诚治台湾之要务也。抑臣闻治民之道,与治病同,治病者不遇良医,不可以愈病,治民者不得良吏,不足以利民。台湾孤悬海外,往来文移,动需时日,地方情弊,督抚不加访察,则不能骤知,至知之而事后补救,则已无及,故治之之法,在督抚之留心查覈,事事认真,而尤在道镇之得人也,道镇得其人,则厅县营弁,皆得其人,正己率属,兴利除弊,文武同心,官民一体,尚何患台湾之难治哉;再台湾道兼管学政,有衡文之责,历任道员,经特旨简放者,俱系科甲出身人员,仰见我皇上轸念海疆,慎重衡文之至意,乃去年该道 周凯,
因病出缺,该督抚竟委永春州知州沈汝瀚署理,该州本系捐班,虽出自一时权宜,但捐班人员,署理台道,无论材 (第 25 页)
    (王讳以海,字巨川,洪武十世孙也。福藩既败,王起兵浙东,称监国。兵败,航海;窜金门。薨,葬于啸卧亭下。「明史」以为郑成功沈王于海,误也。墓前有古坑湖,去墓数十武;有石镌「汉影云根」四字,王手笔也。墓久湮没;道光间,里人林树梅访于荒榛乱石中,旁引诸书以證之;请于 周芸皋
观察立石镌记,自捐市廛生息为清明祭费焉。)
  图王争统迹全芜,公子多情访海隅;故国残山馀落日,墓门 …… (第 87 页)
  林瘦云公子

    (公子讳树梅;父官水师副总兵,幼随父巡洋,所至港汊夷险,辄随手记录。长,从 周芸皋
观察、高雨农孝廉学为诗、古文辞。平生好游山水。尝再渡台湾,佐凤山令曹瑾治埤头水利,民尸祝焉。防海之役 …… (第 89 页)
  卓荦将门子,掉头谢朝班;孤鹤去不归,白云在空山。素心托流水,诗卷留人间;梅花几度开,夫君何日还(谨按:林文忠公晚年尝延瘦云至省垣,密询防海之策;瘦云即席为诗云:『到处有遗爱,归来无剩金』。文忠公笑曰:『若无剩金,则此酒何从取给乎』!乃改之云:『到处饶遗爱,归来寡剩金』;人以为两字师云)



   富春江怀 周芸皋先生

    (先生讳凯,富阳人。道光间,由编修出守襄阳;历官兴泉永道。所至,有惠政。能诗、工书画,晚治古文;著有「内自讼斋诗文集」。尝延先人入署,撰「金厦二岛志」,刊行于世。先君子遂执贽门下,传受诗、古文学;小子所闻,其馀绪也。先生驻厦六年,迁台澎提学道。自绘「富春江捞虾翁图」以见志;图今藏金门吕姓处。豪生也晚,未获追随杖履;而渊源所自,极不能忘。今过富春,忆图中之风景、想先生之旧游,率尔成吟,以志景仰云。)
  富春江冷蒹葭暮,打桨欲行屡回顾。腹痛为忆捞虾翁,因风欲寄平生慕。翁昔珥笔 (第 89 页)
    (先生讳凯,富阳人。道光间,由编修出守襄阳;历官兴泉永道。所至,有惠政。能诗、工书画,晚治古文;著有 「内自讼斋
诗文集」。尝延先人入署,撰「金厦二岛志」,刊行于世。先君子遂执贽门下,传受诗、古文学;小子所闻,其馀 …… (第 89 页)
  鹭门老将昔传兵,十道戈船拜表行;横海百年开乐土,乘风一战下东瀛。瀛壖铁线环坚垒,更倚澎湖为唇齿。「大耳草鸡」能自强,「干头衔鼠」蹶然起;五传霸业奋要荒,百战血流成海水。海水群飞浪拍天,黑沟鲸首几吞船;已同建业誇天堑,不数卢循号水仙。建牙「赐姓」威名赫,壮岁星沈咸悼惜!宫闱喋血良臣亡,嗟哉天心真莫测!燕雀安知厦欲倾,惟有刘郎习战争;跨海远防蛇屿口,习流严列水犀兵;自谓金汤千里

固,谁能飞渡越长城!罡风一夕捲海立,金钱豹子挥戈入(施琅得罪郑氏,匿厦门港乱石中;有老人云:『此金钱豹子逃难也』!见 周凯
「厦门志」);鹅鹳声喧贝阙摇,飞天鼠落洪涛泣(澎军之善登桅者,跃入先锋船,为蓝理所斩)!军主矶头酒气 (第 126 页)
四九二、四九四、[一二一]九五四~五六、[一四0]五九九、[六四]六六~六七
周发藻 [五一]*三 周凯
  [一一五]一二二~四六、[一六四]四八四~五0七、[六四]一六四~六七
周青莲 [三七]二0九 (第 482 页)
,龙门道远,丐于总督,奏调平梅副将.九年,保举堪胜总兵,署南澳镇,授浙江温州镇.告养归,卒年五十有三 (内自讼斋
文集)(第 265 页)
  雅慕武夷山水,梦想五曲之大小隐屏、紫阳精舍在焉;晚年遂自号为隐屏山人.寝疾时,不谷食者一月;屏医药,惟日啜武夷岩茗、啖柑柚少许.自作隐屏山人传.处分后事,神识不乱.卒前数夕,枕上口占绝句云:『梦想仙峦二隐屏,问天应著少微星.人间无此溪山好,便欲乘云上幔亭』.词意惝恍,若所有会.生平不饮、不奕,樗蒲不入座;惟手不释卷,所聚有八万卷.教子谆谆以慎取舍、依忠厚为本.道光十有四年二月二十日疾终,生于乾隆三十有六年二月十七日,年六十有四.娶郑氏,无出.子三;乔枞,妾梁氏出(研经堂二集、鉴止水斋集、阮元撰传、陈善撰传、 周凯
撰家传、衎石斋记事续稿、养吉斋丛录、礼堂遗集、抑快轩文集、乾嘉全闽诗传、赌棋山庄集) (第 350 页)
  台南陈氏宗祠有陈复甫总制手书一轴,草书古格言五行,款书「永历十六年秋九月复甫陈永华」。笔力矫健而含浑厚,诚足宝也。复甫,福建同安人;延平开府思明之时

,授咨议参军。后任东都总制,兴文造士,寓兵于农;制度典章,多所创置(事载「台湾通史」)
   一0九

  清代宦游之士,大都能诗、能书;而 周芸皋
观察尤善画。 (第 51 页)
芸皋
名凯,字仲礼,浙江富阳人。道光十三年,由兴泉永道调台湾。所作山水,笔与神会;尝自署「富春江上捞虾翁」 …… (第 51 页)
  台湾处大海之上,风涛喷薄;从前舟楫不通,至者绝少。「海东札记」谓:『「名山藏」所载「乾坤东港,华严婆娑洋世界,名为鸡笼」,则指台湾』。富阳 周凯
以「婆娑洋」在台湾海上,而同安林豪谓在澎湖;二说未知孰是? (第 123 页)
  福建台湾镇总兵臣刘廷斌、按察使衔福建台湾道臣平庆跪奏为委员查勘澎湖风灾、抚恤完竣、地方静谧、恭摺具奏,仰祈圣鉴事:窃照道光十一年八、九月间,澎湖叠被风灾,秋收歉薄,贫民生计日蹙。经该厅蒋镛将捐存办理义仓制钱三千四百馀串,先行借给贫民,暂资糊口。臣等惟恐不敷周济,当即督同台湾府知府吕志恒筹借府库生息项下银三千两,先行购买地瓜乾十万斤,易换制钱一千串,番银一千圆,饬委暂署台湾县

事凤山县知县徐必观,带同巡检施模、沈长棻管解,配船飞渡澎湖,同该厅蒋镛,亲赴各乡查勘抚恤缘由,业经恭摺具奏,于道光十二年五月初五日奉到朱批:依议,妥办,钦此。臣等查委员徐必观等管解银钱及地瓜乾配船放洋后,旋奉臣行知奏委兴泉永道 周凯,
于厦防厅库酌带银二千两,饬买地瓜乾一千石赴澎接济,一面确勘被灾实在情形,妥速酌办等因。并据台湾府知府 …… (第 130 页)
计共借出仓米九百石,已据各铺户具限两易买运还仓各等情。臣等复经札饬该厅蒋镛暨委员等,迅即随同兴泉永道 周凯,
查明实在被灾丁口,妥为抚恤去后。旋据该厅蒋镛节次禀报:委员徐必观等于本年正月二十五日、二月初九日先后 (第 130 页)
至澎登岸,兴泉永道 周凯
亦于二月十九日抵澎,收到徐必观等管解地瓜乾十万觔、制钱一千串、番银一千圆,随将番银按照市价易钱一千零 …… (第 130 页)
  臣等覆查无异。并密加确访,此次办理抚恤,实属无滥无遗,贫民均已普沾实惠。刻下该处小米、禾皋梁将次收穫,民气恬熙,并无缺乏。惟查澎属十一年未完地种、船网、沪缯等款银二百九十六两五钱七分四釐,若照常催追,民力实有未逮,可否查照被灾七分以下之例,仰恳皇上天恩俯准缓至本年秋收,分作两年带征,以纾民力之处,出自圣主鸿慈。所有台湾府库动用生息银两,除前经奏派由臣平庆暨该府吕志恒捐廉归补三千两外,馀银由厅造册具报,作正开销。至兴泉永道 周凯
动支厦防厅库平纹银三千两,俟本案准销之日,在于应领台饷银内照数造除,划存司库,发还厦防厅领回归款。该 …… (第 132 页)
  臣钟祥片奏:再臣于本年十一月间,接据台湾府县详报,台邑入秋以来,雨泽愆期,虽经设坛虔祷,未沛甘霖。及至九月,风燥日烈,益形亢旱,晚收未免歉薄,粮价亦觉增长。业经由府县速赴各乡确勘。先将被旱穷民,妥为抚恤。一面委员细查,是否成灾,另行办理等因。当经批檄严饬委员,历各庄,逐细查勘禀覆去后。续据署台湾道 周凯
具禀:凤山一县晚禾收成六分有馀,嘉义一县收成六分,该二县民力尚不至于拮据。惟台湾一县,据该县托克通阿 …… (第 133 页)
  钟祥片奏:再上年台湾秋歉之处,粮价较昂,民食紧要,该道府督率体察筹办,附奏报明在案。臣等因恐青黄不接,致有拮据,当委署兴化府王衍庆在台会同劝粜筹济。所有嘉义、凤山二县,各已据绅商认粜米数万石,业于正月先后开厂。仍有未列各户,尚可接续捐粜,均已毋庸另筹。惟台湾县歉收,本较凤、嘉稍重,曾经奏蒙圣恩缓征。今值青黄不接,民食未裕,必须官为平粜。该县仓谷,因已垫办军需,尚未买补。据道府等请于府仓拨谷一万石碾米设厂,照中米市价,每石制钱四千二百馀文,每升减钱十文,实粜钱三十二文。如粜竣尚有不敷,再行酌量动拨,由署藩司张沣中准台湾道 周凯
移咨具详前来。事关台地民食,查系实在情形,自应俯如所请,动拨减粜,俾资接济。仍令该道府等督饬该县,亲 (第 135 页)
盘查司道库款例,核实盘查,于奏报巡阅事端摺内声明,有无亏短,分别究办。馀照议办理。该部知道。钦此。臣 周凯
于本年九月初三日接署台湾道事,当经前道臣刘鸿翱如数查交,并无挪移亏短,照例结报。兹值嘉义匪徒滋事,戕 …… (第 338 页)
约计不过二万有零,统俟事竣核实销摊确数,再行禀请督抚臣核办归补。今将动拨缘由,附片具奏,仰祈圣鉴。臣 周凯
谨奏。
  道光十七年二月初七日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录 (第 338 页)
又台协右营澄字七号船一只,于道光八年五月拆造完竣,计至十一年五月届应小修。以上二船,准台湾厂署台湾道 周凯
移报:檄委台防同知沈镇霖勘覆,船身杠具等项,均各损坏,应行大、小修。由道按例估需价贴运费银八百四十三 …… (第 325 页)
  福建巡抚臣魏元烺跪奏为泉州、台湾二厂大小修战船动支银数、恭摺奏祈圣鉴事:窃照修造战船,银数在五百两以上,例应奏明办理。兹据藩司郑祖琛详称:水师提标中营海字六号船一只,于道光十一年二月拆造完竣,计至十四年二月届应小修;水提右营万字二号船一只,于道光十一年二月大修完竣,计至十四年二月届应二次大修;又金门

镇标右营汤字七号船一只,于道光十一年七月小修完竣,计至十四年七月届应大修;水师提标右营万字七号船一只,于道光十一年五月大修完竣,计至十四年五月届应二次大修。以上四船,准泉州厂兴泉永道 周凯
移报:委员勘验,应行分别大、小修。内海字六号等二船,按例估需价贴银七百七十四两五钱零,除酌扣旧料变价 …… (第 329 页)
  福建巡抚臣魏元烺跪奏为台湾厂小修战船动支银数、恭摺奏祈圣鉴事:窃照福建省修造战船,银数在五百两以上,例应奏明办理。兹查台湾协标中营顺字四号、台协左营顺字八号等船二只,于道光十二年八月改造完竣,计至十五年八月均届小修;又台协右营顺字十二号、台协左营济字八号等船二只,于道光十三年七月改造完竣,计至十六年七月均届小修。据署藩司张澧中具详:台湾厂台湾道 周凯
移报:委员勘覆,船身杠具等项,均各损坏,应行小修。惟各船前于新造案内估需价值,未奉部覆核准。第海疆重 …… (第 331 页)
  福建巡抚臣魏元烺跪奏为台湾厂小修战船动支银数、恭摺具奏、仰祈圣鉴事:窃照福建省修造战船,银数在五百两以上,例应奏明办理。兹据藩司吴荣光详称:台湾艋舺营顺字船一只,于道光十年十二月改造完竣,计至十三年七月(中缺)改造完竣,计至十六年七月均届小修。准台湾厂前台湾道 周凯
移报:委员勘覆,船身杠具等项均各损坏,应行小修。按照新造准销银数,逐加递减核实估计,□□□船共需价贴 (第 333 页)
  鸿翱谨禀。



   覆兴泉永观察 周芸皋


   (第 72 页)
芸皋
三兄大人阁下:三月初二日接来书,知仆去岁手椷已达左右,并寄陈台地利弊十策。以阁下署台道仅九十九日,于 (第 72 页)
  一件,道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内阁抄出二十日奉上谕:台湾逆匪荡平,惟股首张成、要犯黄七在逃,前降旨谕知程祖洛严饬所属文武迅速踩缉,务获惩办,毋任漏网。兹据奏张成、黄七二犯均经拿获,请将出力各员弁鼓励等语。福建署彰化南投县丞事

候补县丞黄为绂等,著加恩于补缺后以应升之缺升用等因,钦此。
  前件行文讫,经承章维高。
  一件,道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内阁抄出程祖洛片奏兴泉永道 周凯
暂署台湾道印务,于七月初八日接印视事;至台湾道平庆,俟钦奉谕旨后再行进京,谨奏。二十日奉朱批:览,钦 (第 120 页)
  前件改咨行文讫,经承陈渭滨。



   一八八、吏部月终册

  道光十七年五月初五日,内阁抄出钟祥片:再福建台湾道 周凯,
前在兴泉道任内大计卓异,应行送部引见,因办嘉义县下加冬匪徒滋事,详请展限半年等因一摺,于道光十七年五 (第 126 页)
    一、明季遗老硕学,著述散逸,蒐猎维艰,至足憾耳。兹就引据所及者列之,以资徵信:福建通志、福州府志、漳州府志、泉州府志、福宁府志、兴化府志、闽侯县志、长乐县志、连江县志、福清县志、平潭县志、罗源县志、闽清县志、厦门志、金门志、台海纪事、台湾外史、续闽书、闽海见闻录、海上见闻录、岛上传、圣武记、鲁春秋、东平纪略、倭难纪录、浙江倭变记、南疆绎史、小腆纪年、小腆纪传、三藩纪事、明史、赐姓始末、海纪辑要、海滨纪录、蠡测汇钞、筹海图编、行朝录、方舆纪要、请缨日记、 内自讼斋
集、鲒埼亭集、夕阳寮仔槁、岛噫集、崇相集、春冰室野乘、虞初近志、游台诗草。
    乙亥(民国二十四 …… (第 2 页)
,则壬寅可为据矣。又考成功卒于壬寅五月,而王薨于十一月,在成功卒后之六阅月,则沈海之说诚稗史家言也。 周凯内自讼斋
集谓王墓前有鼓冈湖,广四十馀丈,湖南多石,镌王手书「汉影云根」四字,并刻从亡诸公题咏,其为王所尝游者 …… (第 20 页)
于金门,遗臣王忠孝、卢若腾辈为葬于古坑后埔,湖上墓久湮失。道光壬辰,里人林树梅访得之,为请于兴泉永道 周凯,
立碑加封植焉。小腆纪年云:己亥秋,永历帝手敕命仍监国,而成功不欲,迁王澎湖,寻悔之,迎归金门,供给如 (第 20 页)
求之乡村,桑柘之荫,垂于各处;唯人多弃而不取,仅收其葚以为食果:是非土宜之未合、种植之不利矣。今儒吏 周芸皋(凯)
著有「九州蚕说」,抑又可證已。台湾妇女,都邑多学黹刺,乡村多与馌耕;无所谓蚕月也。弃莫大之利而为么么 (第 47 页)
  (十)「绿野斋集」选录。原书作者潍县刘鸿翱,道光十三年冬,由广东南韶连道调台湾道兼提督学政,至十六年卸任;后官至福建巡抚,并署闽浙总督。兹录其台道任内「书孔平二公遗事」、「台湾新修学政衙署碑记」、「台湾嘉义县城工义仓碑记」、「台湾道署斐亭记」、「台湾道署澄台记」、「台湾府学重修夫子庙并祭器乐器记」、「台湾记事」及「例赠孺人蔡母许太孺人墓志铭」八文,其中「台湾记事」亦记张丙事变(另有「台湾府海防南路理番同知沈君墓志铭」一文已见「文丛」第二二三种「续碑传选集」、「上程制军书」及「覆兴泉永观察 周芸皋
书」两文见第二二九种「清经世文 (第 3 页)
  酒(按酒亦饮食也。而饮食之最当戒者。别录之。)
诗曰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其未

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止)彼醉不臧。不醉反耻。○书曰文王诰教小子无彝酒。(止)惟祀。德将无醉。○又曰我民大乱丧德。罔非酒惟行。○论语唯酒无量。不及乱。○乐记曰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以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以备酒祸也。○论语曰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朱子曰尊之有禁。以为酒戒也。○ 周凯
初以雅望。后有酒失。值妹丧三日醉。庾亮曰周侯末年。凤德之衰。○马氏曰酒极则乱。○王肃家诫曰主人饮客。 (第 30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