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書類
地理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史鈔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弁 言
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有 内自讼斋 文集,为富阳 (第 1 页)
周凯仲礼(一字芸皋) 所著,是清道光庚子(道光二0年、公历一八四0年)雕板印行的。全书共计十卷,分装八册。书首除有光泽高澍 (第 1 页)
然的序文(道光一五年撰)外,还有著者自纂的年谱、吴德旋仲伦写的周氏墓志铭及本书参订与校刊者姓氏。本书内容,颇为广汎,我们祗选其『涉及台湾部份』整理印行,定名为 内自讼斋 文选,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八二种。同时,我们将全书目录连同参订及校刊者姓氏,作为附录刊出,以利查考。( …… (第 1 页)
者以善气则一也。盖必如是,然后气与道洽,然后道为己有,强识与冥思至此而皆穷。夫是以谓内也。
富阳 周芸皋先生, 道光十年观察吾闽、备兵泉州之厦门。十三年冬,受事大府,辱访澍然于邸,论文,遂定交。澍然每读先生文,未 (第 3 页)
尝不首肯,而适独坐也。盖今作者推
武进张皋文先生。其文体骨昌黎,神明庐陵,养气之善者也。其门人传其业者二人。一仁和陈君扶雅,一先生也。二人者,澍然幸皆得而友之。而扶雅之博厚,先生之清明,皆所服膺,愧未能及焉。其积之既厚,光晔溢于外,变化行于中,则二人所同。所谓舍四者无以善其气是也。而先生方冲然自下,惟日不足,不忘不助,直养无害。觊其意念,不蕲至韩、欧以上溯六经不止。澍然其何以测之哉!属来厦门,先生出 内自讼斋 文集索序,为言之如此。至先生行己居官,力追古人,他日山居,当更撰述。兹不具。
十五年四月,光泽高 (第 4 页)
澍然拜撰。
芸皋先生 自纂年谱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九月十六日卯时生。
四十五年,庚子。
四十六年,辛丑。 …… (第 5 页)
二年,壬午。年四十四。册年四十一。二月,以编修奉特旨召见乾清宫。是月,京察经掌院学士曹俪笙那绎堂师保列一等,初七日引见,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四月二十九日,以保列京察,复蒙召见于乾清宫。六月二十七日,奉旨补授湖北武昌府,调补遗缺。二十八日,请训乾清宫。七月十六日,闻四弟悌在籍于六月十七日故,呈请回籍修墓。二十一日,在部科领照,程限三十八日,给假三十日。二十六日赴通州,由水路启程。九月二十日到籍。是日,奉旨襄阳府知府员缺,著即以 周凯 补授。十一月初一日,在籍奉母杨太恭人赴楚。时七十有五岁。
三年,癸未。年四十五。册年四十二。正月 (第 10 页)
十六日,抵湖北省。二月十三日辰时,接印襄阳府任事。七月二十五日丑时,子襄才生。十月,重建校士馆,劝民种桑。
四年,甲申。年四十六。册年四十三。冬十一月,制军李鹿坪夫子列入荐章曰: 周凯 才具明敏,办事振作,志期远大,束身仍自慎持。同保者湖北荆宜施道兴科、武昌府周廷、授随州知州窦欲峻、湖 …… (第 10 页)
五年,乙酉。年四十七。册年四十四。以襄阳民情犷悍,劝设义学十八处,以教童蒙。浚复高阳池,以广水利。脩平城内道路及抵南阳大道。年终,李制军鸿宾考语:襄阳府 周凯 明敏有为,尽心教养,官声亦好。
六年,丙戌。年四十八。册年四十五。元旦,由郡赴省,送李制军入觐。 (第 11 页)
制军将办理义学面奏。五月,具摺以襄郡城垣坍塌,劝民次第捐修。制军嘉之。时,将移节两广,濒行,为专摺具奏。六月十九日,奉上谕:江西督粮道员缺,著 周凯 补授。钦此。十九、二十日,奉上谕: (第 11 页)
周凯 著调补汉黄德道。所遗江西粮道员缺,著刘重麟对调。钦此。八月初二日,卸襄阳府事,印交署守继春帆司马德, …… (第 11 页)
获犯斩枭凌迟二百八十馀犯。十二月初二日奏结。十九日奉上谕:魏元烺奏拣调要缺道员一摺,福建台湾道准其以 周凯 调补,所遣兴泉永道员缺著周日炳补授,钦此。当即具摺谢恩。 …… (第 16 页)
公诗宗苏而时出入于白,大都以抒性灵、通讽谕为主。所著书有曰「厦门志」,曰「金门志」,留闽未刊;曰 「内自讼斋 诗钞」,并刊行世。馀事尤精画理,宗师造化,自成一家。故其所作诸画,人传最工。曰:此亦性情之所寓也。于 (第 20 页)
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有 内自讼斋 文集,为富阳 (第 1 页)
周凯仲礼(一字芸皋) 所著,是清道光庚子(道光二0年、公历一八四0年)雕板印行的。全书共计十卷,分装八册。书首除有光泽高澍 (第 1 页)
然的序文(道光一五年撰)外,还有著者自纂的年谱、吴德旋仲伦写的周氏墓志铭及本书参订与校刊者姓氏。本书内容,颇为广汎,我们祗选其『涉及台湾部份』整理印行,定名为 内自讼斋 文选,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八二种。同时,我们将全书目录连同参订及校刊者姓氏,作为附录刊出,以利查考。( …… (第 1 页)
者以善气则一也。盖必如是,然后气与道洽,然后道为己有,强识与冥思至此而皆穷。夫是以谓内也。
富阳 周芸皋先生, 道光十年观察吾闽、备兵泉州之厦门。十三年冬,受事大府,辱访澍然于邸,论文,遂定交。澍然每读先生文,未 (第 3 页)
尝不首肯,而适独坐也。盖今作者推
武进张皋文先生。其文体骨昌黎,神明庐陵,养气之善者也。其门人传其业者二人。一仁和陈君扶雅,一先生也。二人者,澍然幸皆得而友之。而扶雅之博厚,先生之清明,皆所服膺,愧未能及焉。其积之既厚,光晔溢于外,变化行于中,则二人所同。所谓舍四者无以善其气是也。而先生方冲然自下,惟日不足,不忘不助,直养无害。觊其意念,不蕲至韩、欧以上溯六经不止。澍然其何以测之哉!属来厦门,先生出 内自讼斋 文集索序,为言之如此。至先生行己居官,力追古人,他日山居,当更撰述。兹不具。
十五年四月,光泽高 (第 4 页)
澍然拜撰。
芸皋先生 自纂年谱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九月十六日卯时生。
四十五年,庚子。
四十六年,辛丑。 …… (第 5 页)
二年,壬午。年四十四。册年四十一。二月,以编修奉特旨召见乾清宫。是月,京察经掌院学士曹俪笙那绎堂师保列一等,初七日引见,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四月二十九日,以保列京察,复蒙召见于乾清宫。六月二十七日,奉旨补授湖北武昌府,调补遗缺。二十八日,请训乾清宫。七月十六日,闻四弟悌在籍于六月十七日故,呈请回籍修墓。二十一日,在部科领照,程限三十八日,给假三十日。二十六日赴通州,由水路启程。九月二十日到籍。是日,奉旨襄阳府知府员缺,著即以 周凯 补授。十一月初一日,在籍奉母杨太恭人赴楚。时七十有五岁。
三年,癸未。年四十五。册年四十二。正月 (第 10 页)
十六日,抵湖北省。二月十三日辰时,接印襄阳府任事。七月二十五日丑时,子襄才生。十月,重建校士馆,劝民种桑。
四年,甲申。年四十六。册年四十三。冬十一月,制军李鹿坪夫子列入荐章曰: 周凯 才具明敏,办事振作,志期远大,束身仍自慎持。同保者湖北荆宜施道兴科、武昌府周廷、授随州知州窦欲峻、湖 …… (第 10 页)
五年,乙酉。年四十七。册年四十四。以襄阳民情犷悍,劝设义学十八处,以教童蒙。浚复高阳池,以广水利。脩平城内道路及抵南阳大道。年终,李制军鸿宾考语:襄阳府 周凯 明敏有为,尽心教养,官声亦好。
六年,丙戌。年四十八。册年四十五。元旦,由郡赴省,送李制军入觐。 (第 11 页)
制军将办理义学面奏。五月,具摺以襄郡城垣坍塌,劝民次第捐修。制军嘉之。时,将移节两广,濒行,为专摺具奏。六月十九日,奉上谕:江西督粮道员缺,著 周凯 补授。钦此。十九、二十日,奉上谕: (第 11 页)
周凯 著调补汉黄德道。所遗江西粮道员缺,著刘重麟对调。钦此。八月初二日,卸襄阳府事,印交署守继春帆司马德, …… (第 11 页)
获犯斩枭凌迟二百八十馀犯。十二月初二日奏结。十九日奉上谕:魏元烺奏拣调要缺道员一摺,福建台湾道准其以 周凯 调补,所遣兴泉永道员缺著周日炳补授,钦此。当即具摺谢恩。 …… (第 16 页)
公诗宗苏而时出入于白,大都以抒性灵、通讽谕为主。所著书有曰「厦门志」,曰「金门志」,留闽未刊;曰 「内自讼斋 诗钞」,并刊行世。馀事尤精画理,宗师造化,自成一家。故其所作诸画,人传最工。曰:此亦性情之所寓也。于 (第 20 页)
时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某月,赐进士出身、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调补台澎兵备道按察使司衔兼提督学政、前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富阳 周凯
撰. …… (第 1 页)
光绪八年十月,晋江举人洪曜离谨序.
金门志纂辑姓氏
监修:赐进士出身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按察使衔台澎道兼提督学政 周凯(富阳人,翰林) .
总修同安县儒学岁贡生林焜熿(字巽甫,金门人).
总阅:内阁中书掌教玉屏书院高澍然(光泽人 …… (第 9 页)
一、「节烈」,其难其慎.卢牧洲「岛上传」,为省、府、县志所取材,尝求得原书校对.新采者,则必徵信于所知之口;后署某述,即所以责成之.此中有鬼神焉,不可不慎.至于词有长短,即视述者之详略,非有所轻重于其间也.
一、道光四、五年间,自辑有「沧洲汇草」二十卷.及观察 周芸皋 师为金、厦二岛合志,始索旧稿,并示以义例;反覆商榷,令加删补,顿改旧观.嗣又属余同淩子文孝 …… (第 14 页)
一、「大云山房文集」(武进恽敬著)通例云:『大传书名不书号,史法也;儒者称某号先生,亦史法也;外传、小传,或书号或书别号、道号,著性情也』.今按志书「列传」所以备国史之采,例同大传,则当书名、书字而不当书号.但兹编原稿,「列传」多本于「通志」、「郡邑志」,姑仍其旧.唯新收者,则概从恽氏通例.
一、 「内自讼斋 文集」以生者不当立传,为传闻以伸其义;即本以修「厦门志」人 (第 17 页)
光绪八年十月,晋江举人洪曜离谨序.
金门志纂辑姓氏
监修:赐进士出身福建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道按察使衔台澎道兼提督学政 周凯(富阳人,翰林) .
总修同安县儒学岁贡生林焜熿(字巽甫,金门人).
总阅:内阁中书掌教玉屏书院高澍然(光泽人 …… (第 9 页)
一、「节烈」,其难其慎.卢牧洲「岛上传」,为省、府、县志所取材,尝求得原书校对.新采者,则必徵信于所知之口;后署某述,即所以责成之.此中有鬼神焉,不可不慎.至于词有长短,即视述者之详略,非有所轻重于其间也.
一、道光四、五年间,自辑有「沧洲汇草」二十卷.及观察 周芸皋 师为金、厦二岛合志,始索旧稿,并示以义例;反覆商榷,令加删补,顿改旧观.嗣又属余同淩子文孝 …… (第 14 页)
一、「大云山房文集」(武进恽敬著)通例云:『大传书名不书号,史法也;儒者称某号先生,亦史法也;外传、小传,或书号或书别号、道号,著性情也』.今按志书「列传」所以备国史之采,例同大传,则当书名、书字而不当书号.但兹编原稿,「列传」多本于「通志」、「郡邑志」,姑仍其旧.唯新收者,则概从恽氏通例.
一、 「内自讼斋 文集」以生者不当立传,为传闻以伸其义;即本以修「厦门志」人 (第 17 页)
我国朝加惠前代,自陵寝及名臣贤儒坟墓俱有禁;今于明史,不讳唐、桂诸王事,靖节诸臣,皆锡之谥典.圣德皇仁,超越千古.若鲁王墓,固守土者宜恪遵禁令,急为防护者也.而斯邦人士展念陈迹,宜何如之感慕叹息保守之,期勿再失乎!因为考以实之(巡道 周凯
(第 27 页)
「内自讼斋 文集」).
王讳以海,字巨川;明太祖十世孙.崇祯甲申,袭封鲁王.乙酉,监国绍兴.师溃,郑彩自 …… (第 27 页)
禁樵苏,加封植焉.惧久而复湮也,为记于碑阴.愿金门士人,岁时祭扫,共守护之.
道光丙申月日, 周凯 又书(「内自讼斋文集」). (第 28 页)
加封植焉.惧久而复湮也,为记于碑阴.愿金门士人,岁时祭扫,共守护之.
道光丙申月日,周凯又书 (「内自讼斋 文集」). (第 28 页)
「内自讼斋 文集」).
王讳以海,字巨川;明太祖十世孙.崇祯甲申,袭封鲁王.乙酉,监国绍兴.师溃,郑彩自 …… (第 27 页)
禁樵苏,加封植焉.惧久而复湮也,为记于碑阴.愿金门士人,岁时祭扫,共守护之.
道光丙申月日, 周凯 又书(「内自讼斋文集」). (第 28 页)
加封植焉.惧久而复湮也,为记于碑阴.愿金门士人,岁时祭扫,共守护之.
道光丙申月日,周凯又书 (「内自讼斋 文集」). (第 28 页)
(从来制度,随时随地各适其宜,未可泥成见也.况桑田沧海,移步换形,惟远识者为能变通其制.金门地虽褊小,然洋洋海表,足以控台、澎而藩内郡.明建石城,设一千户镇之.其时海口沙汕浮实,地势包藏,船可常泊;今则沙汕已平,系舟不稳,故移文武镇营于后浦,非得已也.然登高四望,则水天合镜,浩淼无边,其险阨实甚于后浦.若夫料罗有澳可避风,为洋船往来之逆旅.向者海氛告警,巡道 周凯
创建石寨,意深远已.兹编于文武官制分见各卷,而自城寨、衙署,下至祠宇、书院诸制度,钜细弗遗,亦以备后 …… (第 49 页)
原属燉台六处 业了(「纪遗」云:『在十八都』)、白石头石井溪东街内下吴(万历间「县志」云:『在南安』;「沧海纪遗」俱不载)、后浦堡(嘉靖间御倭筑.今废)、东堡(在金门城近地.里人吕诚源筑,以护乡人逃倭者)、虎头寨(在大嶝屿.嘉靖三十八年,被倭攻陷)、马寨(在烈屿.唐时筑.今废).
料罗石寨 料罗石寨,道光年间总兵窦振彪、巡道 周凯 建.周围四十二丈、横长十二丈、直长九丈.前安炮台,高八丈、宽一丈五尺.共兵房十五间,城墙各高一丈四尺 …… (第 51 页)
书院在后浦乡,前为大门、仪门,中为讲堂;后为朱子祠,祀先儒.东西廊凡十有八斋,中厨皆备.余继倪公任督课亦六年矣,为记其原始,并书前后捐输姓氏于他石.
道光十六年五月□□日记(巡道 周凯 「浯江书院碑记」). (第 69 页)
原属燉台六处 业了(「纪遗」云:『在十八都』)、白石头石井溪东街内下吴(万历间「县志」云:『在南安』;「沧海纪遗」俱不载)、后浦堡(嘉靖间御倭筑.今废)、东堡(在金门城近地.里人吕诚源筑,以护乡人逃倭者)、虎头寨(在大嶝屿.嘉靖三十八年,被倭攻陷)、马寨(在烈屿.唐时筑.今废).
料罗石寨 料罗石寨,道光年间总兵窦振彪、巡道 周凯 建.周围四十二丈、横长十二丈、直长九丈.前安炮台,高八丈、宽一丈五尺.共兵房十五间,城墙各高一丈四尺 …… (第 51 页)
书院在后浦乡,前为大门、仪门,中为讲堂;后为朱子祠,祀先儒.东西廊凡十有八斋,中厨皆备.余继倪公任督课亦六年矣,为记其原始,并书前后捐输姓氏于他石.
道光十六年五月□□日记(巡道 周凯 「浯江书院碑记」). (第 69 页)
厝汛.港口有小礁,曰鸟嘴尾、曰瓮仔礁、曰小姐礁.自欧厝汛而北,为料罗炮台汛;道光间,总兵窦振彪、巡道 周凯
所造以防海者.其水程尤近澎湖,故明设水澎游击于此.自是而北为上汛、田浦汛,以至隔海之小米盾、大米盾 (第 105 页)
蒲立勋,字树亭,厦门人;署金门左营守备.嘉庆十六年,巡哨至平海外洋,击沉盗船一只,获盗十二,擢福宁左营守备;寻署金门左营游击.及去任,送者为之语曰:
『给饷裕兵糈,三年鼓腹;逻巡警雪夜,万户安眠』.记实也.尝出赀,修义冢;乡里善举,无不与焉.历官温州镇总兵,乞养,卒于家(节 「内自讼斋 文集」). …… (第 164 页)
窦振彪,号升堂;广东花县人.由行伍,历官金门总兵.日夜在洋巡哨,先后获洋盗以千计.与文员和衷共济,不设城府.台湾嘉义张丙作乱,与陆路提督马济胜讨平之
;赏戴花翎.旋会同巡道 周凯 、同安营参将双喜等搜捕沿海潘涂、杏林、头诸乡,焚其巢,又搜捕晋江之莲埭、白崎、惠安之獭窟诸贼.行至 (第 165 页)
『给饷裕兵糈,三年鼓腹;逻巡警雪夜,万户安眠』.记实也.尝出赀,修义冢;乡里善举,无不与焉.历官温州镇总兵,乞养,卒于家(节 「内自讼斋 文集」). …… (第 164 页)
窦振彪,号升堂;广东花县人.由行伍,历官金门总兵.日夜在洋巡哨,先后获洋盗以千计.与文员和衷共济,不设城府.台湾嘉义张丙作乱,与陆路提督马济胜讨平之
;赏戴花翎.旋会同巡道 周凯 、同安营参将双喜等搜捕沿海潘涂、杏林、头诸乡,焚其巢,又搜捕晋江之莲埭、白崎、惠安之獭窟诸贼.行至 (第 165 页)
林文湘,字珠卿,后浦人;学者称秋泉先生.博极群书,为文沈挚.游长泰庠,屡屈秋闱,遂不复置意;肆力于诗、古文词,为历任有司所敬礼.与金门县丞萧重相契,诗酒倡和无虚日,语不及私.性耿直,急公义.道光间,大府奉部文派采买;文湘以金门民力难堪,陈于当道,得免.分巡道 周凯
以古文提倡后学,尤器重之.文湘诗宗韩、杜,兼长骈体;著有「酴山房诗文集」若干卷.子章楩,长泰学增广 …… (第 233 页)
世宜,道光壬午举人.性好古,通许氏「说文」及金石之学,最工篆隶.尝摹拟汉书四十九石,厦人林墨香刻之.时巡道 周凯 、山长高澍然俱能古文,世宜时相谈论.其为文,笔意警峭,颇似王半山.晚年,援例捐翰林院典簿.尝自为墓志 …… (第 234 页)
林树梅,本姓陈,字瘦云;副将廷福养子也.每从廷福巡洋,所至港汊夷险,辄随笔记录.既长,学为诗、古文词,从巡道 周凯 及玉屏掌教高澍然游,得其指授,故为文具有矩矱.尝赞曹谨令凤山,兴埤头水利.道光间,海氛告警,总督颜伯 (第 234 页)
世宜,道光壬午举人.性好古,通许氏「说文」及金石之学,最工篆隶.尝摹拟汉书四十九石,厦人林墨香刻之.时巡道 周凯 、山长高澍然俱能古文,世宜时相谈论.其为文,笔意警峭,颇似王半山.晚年,援例捐翰林院典簿.尝自为墓志 …… (第 234 页)
林树梅,本姓陈,字瘦云;副将廷福养子也.每从廷福巡洋,所至港汊夷险,辄随笔记录.既长,学为诗、古文词,从巡道 周凯 及玉屏掌教高澍然游,得其指授,故为文具有矩矱.尝赞曹谨令凤山,兴埤头水利.道光间,海氛告警,总督颜伯 (第 234 页)
张煌言,字元箸,号苍水;鄞县人.壬子,举于乡.钱肃乐集师,遣至天台迎鲁王,监国绍兴.赐进士,授编修.闽中颁诏之役,自请为使,释二国嫌.丙戌师溃,与富平将军张名振扈监国入闽,次鹭门.时成功兵独强,于监国修寓公之礼.维……(原书脱二页)
……遗墓为请于兴泉永道 周凯 刻石其上,树梅并捐市廛为祭费云. (第 311 页)
……遗墓为请于兴泉永道 周凯 刻石其上,树梅并捐市廛为祭费云. (第 311 页)
「竹畦诗文抄」十卷、「浯洲见闻录」四卷、「宫闺诗话」四卷、「竹畦笔尘」四卷 国朝林焜熿撰.尝问业于巡道 周凯,
分修「厦门志」,出其手者居多.其文皆得力于凯与玉屏山长高澍然,亦具有矩矱.
「云文抄」十二卷、 (第 371 页)
「云文抄」十二卷、 (第 371 页)
截洋盗张保仔.二十三年五月,土盗林宰夜劫龙溪运盐船于料罗之鸟屎礁.
道光十三年五月,总兵窦振彪、 兵备道周凯 、提标中营参将杨俊杰、同安营参将双喜等,会剿沿海匪乡(详「窦振彪传」).
十四年,内港土匪劫渡船 (第 406 页)
道光十三年五月,总兵窦振彪、 兵备道周凯 、提标中营参将杨俊杰、同安营参将双喜等,会剿沿海匪乡(详「窦振彪传」).
十四年,内港土匪劫渡船 (第 406 页)
道光十二年,澎湖大凶, 周芸皋
观察自厦来赈。时蔡香祖先生尚少,作[请]急赈歌上之,一见倾心,赋诗以答。翌年督学台阳,遂膺首选。香祖 …… (第 162 页)
蔡香祖为澎湖杰出之士,其诗失传,久访未得。曩年陈瑾堂以余撰「诗乘」,乃录百十五首邮示,而[请]急赈歌不载,则其所遗多矣。余阅「澎湖厅志」,载「惕园遗诗」四卷、「遗文」一卷、「骈文」一卷,为蔡廷兰撰。廷兰问业 周芸皋先生 之门,渊源甚正。于文工骈体,于诗尤工古体,才力雄健,卓然自成家数,海外诗人殆未有能胜之者 (第 163 页)
。没后遗集不传。林卓人孝廉于其家购得诗文两束,釐定诗集为四卷。又云,「海南杂著」两卷亦廷兰撰。廷兰乡试罢归,遭风至越南思义府,由陆旋闽,此书其旅中所作也。上卷分三篇,曰沧溟纪险、曰炎荒纪程、曰越南纪略,久已刻行, 周芸皋 为之序,「瀛寰志略」尝称引之。下卷皆途次倡酬之诗,尚未刻,诗亦无由见也。按「澎湖厅志」虽载有「惕园遗 (第 164 页)
诗」四卷,余尚未见,他日当再访之。
周芸皋 观察凯字仲礼,江西富阳人,嘉庆十六年进士。道光十三年,以兴泉永道调署台湾兵备道。是役有抚恤六首答蔡生 …… (第 164 页)
其六:『天灾降有由,由民心所致。休咎徵「洪范」,贞祥详「礼记」。降吉与降凶,其理明且易。疠疾及干戈,灾眚无二义。侧闻濒海民,见海舶失事;拯物不拯人,乘危抢夺肆。呼号瞑不援,转因以为利。上干天心和,降罚垂昭示。中岂无善良,罚遂及孥。从井或救人,嫂溺尚拯臂。尔民痛改悔,天心亦欣喜。如或再遇之,慎勿萌故智。救人在所急,量才酬高谊。苍苍有明威,可一不可二。斯言共记取,切莫视儿戏。既感覆帱恩,思享升平瑞』。
芸皋 赈澎之时,著有「澎湖纪行」诗,余得写本一卷,存于「台湾丛书」。其内如澎湖杂咏、虎井沉城诸诗,皆可为澎 …… (第 166 页)
「澎湖续编」:载『虎井屿东南海中有沉城,周可数十丈,砖石色红。每当秋水澄
清,俯视波底,坚垣屹立,雉堞隐隐可数,但不知何时沉没尔』。 周芸皋 观察有诗咏之曰:『泗州没微桑,鄂州没洞庭。沧桑几变易,何况东海溟?虎井屿前有沉城,风狂浪涌无影形。秋 (第 167 页)
蔡香祖为澎湖杰出之士,其诗失传,久访未得。曩年陈瑾堂以余撰「诗乘」,乃录百十五首邮示,而[请]急赈歌不载,则其所遗多矣。余阅「澎湖厅志」,载「惕园遗诗」四卷、「遗文」一卷、「骈文」一卷,为蔡廷兰撰。廷兰问业 周芸皋先生 之门,渊源甚正。于文工骈体,于诗尤工古体,才力雄健,卓然自成家数,海外诗人殆未有能胜之者 (第 163 页)
。没后遗集不传。林卓人孝廉于其家购得诗文两束,釐定诗集为四卷。又云,「海南杂著」两卷亦廷兰撰。廷兰乡试罢归,遭风至越南思义府,由陆旋闽,此书其旅中所作也。上卷分三篇,曰沧溟纪险、曰炎荒纪程、曰越南纪略,久已刻行, 周芸皋 为之序,「瀛寰志略」尝称引之。下卷皆途次倡酬之诗,尚未刻,诗亦无由见也。按「澎湖厅志」虽载有「惕园遗 (第 164 页)
诗」四卷,余尚未见,他日当再访之。
周芸皋 观察凯字仲礼,江西富阳人,嘉庆十六年进士。道光十三年,以兴泉永道调署台湾兵备道。是役有抚恤六首答蔡生 …… (第 164 页)
其六:『天灾降有由,由民心所致。休咎徵「洪范」,贞祥详「礼记」。降吉与降凶,其理明且易。疠疾及干戈,灾眚无二义。侧闻濒海民,见海舶失事;拯物不拯人,乘危抢夺肆。呼号瞑不援,转因以为利。上干天心和,降罚垂昭示。中岂无善良,罚遂及孥。从井或救人,嫂溺尚拯臂。尔民痛改悔,天心亦欣喜。如或再遇之,慎勿萌故智。救人在所急,量才酬高谊。苍苍有明威,可一不可二。斯言共记取,切莫视儿戏。既感覆帱恩,思享升平瑞』。
芸皋 赈澎之时,著有「澎湖纪行」诗,余得写本一卷,存于「台湾丛书」。其内如澎湖杂咏、虎井沉城诸诗,皆可为澎 …… (第 166 页)
「澎湖续编」:载『虎井屿东南海中有沉城,周可数十丈,砖石色红。每当秋水澄
清,俯视波底,坚垣屹立,雉堞隐隐可数,但不知何时沉没尔』。 周芸皋 观察有诗咏之曰:『泗州没微桑,鄂州没洞庭。沧桑几变易,何况东海溟?虎井屿前有沉城,风狂浪涌无影形。秋 (第 167 页)
澎湖,大海一岛,土地确瘠,渔钓为生者半;而海道险峻,扼台湾之要冲,为全闽之外捍.有澎湖,则台湾如在掌握中 (「内自讼斋
文集」).
「纪略」称:大山屿形如莲花,其馀诸屿则荷叶田田,于理为近.至于起祖发脉,至今未经 (第 15 页)
论辨.每闻渡洋老船户俱云:北硗一道沙线,直通西北至泉州崇武澳;东南洋面,舟或寄碇其上,水比他处较浅.因悟形家云:泉州清源山一支向东南入海,即如「台郡志」称,台湾自福州鼓山发龙;殆非无据.或以澎湖吉贝与金门之料罗对面,谓澎岛发脉于金门太武山者,此又一说(节「蒋氏续编」).
富阳 周芸皋 曰:阴屿、阳屿、东吉、西吉,皆在澎湖之东;婆娑洋台湾洋面.澎湖水势独高,四面皆低,名八卦水.考「海东 …… (第 15 页)
尝考「方舆纪要」,澎湖地环卫可二百里,擅三十六屿之胜.「海国闻见录」云:澎湖岛三十有六,而要在妈宫、西屿、北港、八罩四澳.尹士俍「志略」云:澎湖岛屿错如螺髻.其大而最中者曰大山屿;其罗列于大山屿之前者,有虎井、金鸡六屿;其错落于大山屿之后者,有奎壁、吉贝等九屿;其旋绕于大山屿之右者,有金山、月眉等十五屿;其列卫于大山屿之左者,有东、西吉十八屿.总澎之屿四十有九.今考「纪略」则五十有五屿焉.旧云三十六岛,盖举大概言之 (「内自讼斋 文集」).
谨按澎湖各屿,惟大山屿及北山各社,人颇密.此外隔海屿上有民居者,以西屿、八罩为 …… (第 30 页)
」所称南风,今亦莫知其处;则近时「瀛寰志略」诸书,语皆有徵,未可因目所未见而疑之也.
富阳 周芸皋 曰:澎湖岛屿回环,水势独高,四面皆低,潮水四流,顺逆各异,名八卦水.又云:澎湖之北,不可行舟,渔人亦 (第 35 页)
「纪略」称:大山屿形如莲花,其馀诸屿则荷叶田田,于理为近.至于起祖发脉,至今未经 (第 15 页)
论辨.每闻渡洋老船户俱云:北硗一道沙线,直通西北至泉州崇武澳;东南洋面,舟或寄碇其上,水比他处较浅.因悟形家云:泉州清源山一支向东南入海,即如「台郡志」称,台湾自福州鼓山发龙;殆非无据.或以澎湖吉贝与金门之料罗对面,谓澎岛发脉于金门太武山者,此又一说(节「蒋氏续编」).
富阳 周芸皋 曰:阴屿、阳屿、东吉、西吉,皆在澎湖之东;婆娑洋台湾洋面.澎湖水势独高,四面皆低,名八卦水.考「海东 …… (第 15 页)
尝考「方舆纪要」,澎湖地环卫可二百里,擅三十六屿之胜.「海国闻见录」云:澎湖岛三十有六,而要在妈宫、西屿、北港、八罩四澳.尹士俍「志略」云:澎湖岛屿错如螺髻.其大而最中者曰大山屿;其罗列于大山屿之前者,有虎井、金鸡六屿;其错落于大山屿之后者,有奎壁、吉贝等九屿;其旋绕于大山屿之右者,有金山、月眉等十五屿;其列卫于大山屿之左者,有东、西吉十八屿.总澎之屿四十有九.今考「纪略」则五十有五屿焉.旧云三十六岛,盖举大概言之 (「内自讼斋 文集」).
谨按澎湖各屿,惟大山屿及北山各社,人颇密.此外隔海屿上有民居者,以西屿、八罩为 …… (第 30 页)
」所称南风,今亦莫知其处;则近时「瀛寰志略」诸书,语皆有徵,未可因目所未见而疑之也.
富阳 周芸皋 曰:澎湖岛屿回环,水势独高,四面皆低,潮水四流,顺逆各异,名八卦水.又云:澎湖之北,不可行舟,渔人亦 (第 35 页)
国初,郑成功踞台湾,设安抚司于澎湖,以重兵守之.康熙二十二年,我靖海将军施琅统舟师克澎湖;守将刘国轩遁归台湾,劝郑克塽纳土归附(详见「纪兵」),台澎皆平,乃收入版图.初属台湾府台湾县兼辖,设巡检一员.雍正五年,改巡检为通判,统澳一十有三,为屿四十有九(前人称三十六屿.「纪略」云:五十五屿.富阳周凯定为四十九屿,见 「内自讼斋
文集」),而澎湖遂成海外乐郊,与台湾并称东南保障矣(按光绪十二年台湾设省,改旧台湾府为台南府,澎湖属 …… (第 52 页)
虎井屿东南港中沉一小城,周围可数十丈,砖石红色.每当秋水澄鲜,渔人俯视波底,坚垣壁立,雉堞隐隐可数.有善水者,没入海底,移时或立城堞上、或近城趁鱼虾之属,言之凿凿.但不知何时沉没,沧桑变易,为之一慨(参「续编」.按 周凯 有「虎井沉城」诗,载「艺文」!按明末,外寇筑楼于莳里澳海边,坚致如铁.巡抚南居益遣兵攻之.贼首高文 (第 55 页)
虎井屿东南港中沉一小城,周围可数十丈,砖石红色.每当秋水澄鲜,渔人俯视波底,坚垣壁立,雉堞隐隐可数.有善水者,没入海底,移时或立城堞上、或近城趁鱼虾之属,言之凿凿.但不知何时沉没,沧桑变易,为之一慨(参「续编」.按 周凯 有「虎井沉城」诗,载「艺文」!按明末,外寇筑楼于莳里澳海边,坚致如铁.巡抚南居益遣兵攻之.贼首高文 (第 55 页)
黎溶,号秋帆,广东番禺人,监生.乾隆五十四年恩科顺天举人,选授知县.嘉庆十四年,调署澎湖.性英敏,有智略,政治精肃.遇岁歉,奸徒草窃渐至抢掠;溶不惜重赀募乡勇,督役穷捕,获巨恶数人解县正法,馀党薄惩之,释令自新,不株连一人,盗遂灭迹,闾阎安堵.接文士以礼,贫不能赴试者,给以行资.抵任未几,新倅将代;会制府来巡,士民具状乞留.以贤能调知台湾,屡获大盗,宵小屏迹.丁母艰,起复擢山东同知.将入觐,舟过澎湖守风,百姓扶老挈幼争相馈问,被褐进谒如家人,善言抚慰之,留连数日去.民为立祠,祀于台湾之试馆(以上俱「续编」,蔡廷兰辑).
周凯, 字仲礼,学者称芸先生,浙之富阳人也.道光初,由编修出守襄阳,设义学数百,教民蚕桑.迁汉黄德道,转兴 …… (第 224 页)
值张丙甫平,办理善后事宜,积劳卒于任.士民莫不流涕,至今思之.凯素工书画,得其寸楮者,珍逾拱璧.著有 「内自讼斋 诗文集」若干卷,刻行于世(「诵清堂文集」).
蒋镛,字怿弇,湖北黄梅人,廪生.嘉庆七年成进士,分 (第 225 页)
发福建知县,补连江,历充丁卯、癸酉、丙子、辛巳四科同考试官,以获盗功保升知州.道光元年,借补澎湖通判.慈惠爱民,与武弁和衷相济;尤喜栽培士类.地故有文石书院,年久圮废,镛自为山长,以脩金充修理工资,与士之秀者,论文倡和,若家人父子;士民皆爱而亲之.九年六月卸事.十一年春回任,适咸雨为灾,次年大饥,即驰禀请帑赈恤.先事筹捐义仓
钱三千五百馀缗,借给贫民,并借碾兵谷平粜,民赖以活.前后判澎十馀年,轸恤孤贫,修举废坠,与诸生蔡廷兰、陈大业辈,辑「澎湖续编」一书,补胡氏「纪略」所未备.富阳 周兵备凯 为序而刊之.十六年九月去任.时其丁幕皆囊有馀积,而镛两袖清风,亏累尚以千计.故虽宽厚有馀,明察或有未 (第 226 页)
周凯, 字仲礼,学者称芸先生,浙之富阳人也.道光初,由编修出守襄阳,设义学数百,教民蚕桑.迁汉黄德道,转兴 …… (第 224 页)
值张丙甫平,办理善后事宜,积劳卒于任.士民莫不流涕,至今思之.凯素工书画,得其寸楮者,珍逾拱璧.著有 「内自讼斋 诗文集」若干卷,刻行于世(「诵清堂文集」).
蒋镛,字怿弇,湖北黄梅人,廪生.嘉庆七年成进士,分 (第 225 页)
发福建知县,补连江,历充丁卯、癸酉、丙子、辛巳四科同考试官,以获盗功保升知州.道光元年,借补澎湖通判.慈惠爱民,与武弁和衷相济;尤喜栽培士类.地故有文石书院,年久圮废,镛自为山长,以脩金充修理工资,与士之秀者,论文倡和,若家人父子;士民皆爱而亲之.九年六月卸事.十一年春回任,适咸雨为灾,次年大饥,即驰禀请帑赈恤.先事筹捐义仓
钱三千五百馀缗,借给贫民,并借碾兵谷平粜,民赖以活.前后判澎十馀年,轸恤孤贫,修举废坠,与诸生蔡廷兰、陈大业辈,辑「澎湖续编」一书,补胡氏「纪略」所未备.富阳 周兵备凯 为序而刊之.十六年九月去任.时其丁幕皆囊有馀积,而镛两袖清风,亏累尚以千计.故虽宽厚有馀,明察或有未 (第 226 页)
大小沪、箔者,削竹片为之,绳缚如帘.高七、八尺,长数十丈.就海坪处所竖木杙,趁潮水未满,缚箔于木杙上,留一箔门,约宽四、五尺,潮涨时鱼随水入,以网截塞箔门;潮退,鱼不得出,采取之.沪者,于海坪潮涨所及处,周围筑石岸,高一、二尺,留缺为门,两旁竖木柱,挂小网柱上,截塞岸门.潮涨淹没沪岸,鱼蛤随涨入沪;潮退水由沪门出,鱼蛤为网所阻.宽者为大沪,狭者为小沪(同上).
老渔距山顶看鱼,指麾众渔环捕,呼为渔先生.鱼来水纹生花,呼为鱼花 (「内自讼斋 集」).澎湖沿海渔人,眼皮多红.小儿泅水中,以钱投之,能拾取,百不失一.以两钱系定入水,重或失之(同 …… (第 311 页)
男女衣服悉用布素,至于绫罗绸缎,则绝无仅有者也.地不产桑麻,女无纺绩,棉夏布疋俱资于厦门.妇人喜著青布衣,上山讨海,出门探亲,俱用青布裹头.男子喜著色茧衫裤,服此者则为有体面.人家有喜庆则穿鞋,平日俱赤足.秋冬时亦用青布包头,以御风寒.近日富室及秀士,间有服绸缎者.此亦风习日趋于华也,然亦少矣(节
「纪略」) .
富阳 周芸皋 诗:『有钱家始煨红芋,无罪人多著赭衣』.自注云:渔人用柿汁染衣,色红.按柿汁所染,其色绀,舟人皆著之 (第 322 页)
老渔距山顶看鱼,指麾众渔环捕,呼为渔先生.鱼来水纹生花,呼为鱼花 (「内自讼斋 集」).澎湖沿海渔人,眼皮多红.小儿泅水中,以钱投之,能拾取,百不失一.以两钱系定入水,重或失之(同 …… (第 311 页)
男女衣服悉用布素,至于绫罗绸缎,则绝无仅有者也.地不产桑麻,女无纺绩,棉夏布疋俱资于厦门.妇人喜著青布衣,上山讨海,出门探亲,俱用青布裹头.男子喜著色茧衫裤,服此者则为有体面.人家有喜庆则穿鞋,平日俱赤足.秋冬时亦用青布包头,以御风寒.近日富室及秀士,间有服绸缎者.此亦风习日趋于华也,然亦少矣(节
「纪略」)
富阳 周芸皋 诗:『有钱家始煨红芋,无罪人多著赭衣』.自注云:渔人用柿汁染衣,色红.按柿汁所染,其色绀,舟人皆著之 (第 322 页)
咂人血.以上生湿之虫):以上虫豸之属.
龙占(大一、二斤,腌以作豢亦佳.澎人推为上品,一作龙尖. 周凯 诗:占到澎湖鱼第一,不知何意亦名龙)、泥(即涂魠,黑色无麟,重者四、五十斤.初冬出,仲春止.味甚甘 …… (第 340 页)
狗鲨,头如狗,尤劣;黄鲨,好食百鱼.按鲨之佳者曰龙文鲨,皮有黑、白文,取其翼鬣,晒乾为鱼翅,珍错也. 周凯 云:鲨鱼胎生,小鱼子时入腹中,乳至大,不能入乃止.「淡水志」:有白鲨、双髻鲨等种)、章鱼(腹圆,口在 …… (第 341 页)
、蛇(种甚多)、水鸡(即蛙也,有数种.按二物多入虫豸,然蛇则有甲,蛙皮厚而有爪,故附于介属)、醋鳖 (周凯 云:坚白如石,背圆腹平,有旋纹如螺形,如小,大不及指.盖藏数年,投醋中蠕蠕自能 …… (第 346 页)
(按内地蚶、蚝皆种而生.蚶种如沙,种海塭中;蚝则以石片立海上,谓之蚝株.每株三、四片,蛎房生石上几满,以针挑出之.蚝可晒乾,蛎房可烧灰,利孰大焉.台湾以竹竿插海中,产蚝较大,而味则逊内地远矣.澎湖四面环海,蚶、蚝不过自生海中者,寥寥无几.若学内地种法,则利赖无穷.苏协戎尝购石试种,惜无肯仿而为之也.)
杂 产
花生油、豆 (「内自讼斋 诗注」:花生可为油,其渣可粪田,曰油.音辛,俗读如枯)、鱼乾(鱼乾、咸鱼之类甚多,而石拒乾为佳, …… (第 347 页)
文石(府县志云:产澎湖,有花纹者佳,可为朝珠及扇器.「纪略」云:产于外堑、小池角二处,石外有璞,剖璞始出.石有五色,错而成文,以黄者为上.土人以有眼者为贵,琢为念珠以供玩赏.然石质松脆,遇北风则折裂,近日挖掘殆尽,购求甚难,
不过零星细小,只可作扇坠而已.殆不及寿山石远矣) 、空青(产大仓仔屿海滨. 周凯
云:摇之中响,有沙有水,水淡者治目疾.近多赝物,搏土贮水于中,置海滨月馀即成.按空青圆如鸡卵,大小不 …… (第 348 页)
珊瑚树(「纪略」:澎湖海中有一种土珊瑚,在水中见淡红色,山水则白而枯槁,并无红润之色,且极松脆,夕则碎折,亦海树之属耳.又陈廷宪云:外堑海中有珊瑚树,夷人百计采取,鲸鱼守之,不得下取)、石帆(「纪略类书」云:即海树也.枝柯如铁绠相勾连,扁薄如帆,生海底礁石上,有红、黄、黑、白数种,外有咸涎包裹,洗去其膜,即见木本. 周凯 云:枝柯细密,相粘如帆,土人以插瓶.按海树或名碧珊瑚)、海藤 …… (第 348 页)
(「赤嵌集」:海翁口中喷涎,自为吞吐,有遗于海边者,黑色、浅黄色不等.或云即龙涎,真赝亦莫辨)、螺杯 (「内自讼斋 诗」注:澎多螺,大小异状,壳坚厚,内明外碧,磨以为杯.又有帽华螺,盖可为帽饰)、蚌瓢 (第 349 页)
(「内自讼斋 诗」注:蚌之大者解为瓢)、灰(澎鲜蛎房,杂取螺蚌之壳烧之)、珠(「纪略」:岛中蚶蚌,亦有珠,碎如小米 (第 349 页)
龙占(大一、二斤,腌以作豢亦佳.澎人推为上品,一作龙尖. 周凯 诗:占到澎湖鱼第一,不知何意亦名龙)、泥(即涂魠,黑色无麟,重者四、五十斤.初冬出,仲春止.味甚甘 …… (第 340 页)
狗鲨,头如狗,尤劣;黄鲨,好食百鱼.按鲨之佳者曰龙文鲨,皮有黑、白文,取其翼鬣,晒乾为鱼翅,珍错也. 周凯 云:鲨鱼胎生,小鱼子时入腹中,乳至大,不能入乃止.「淡水志」:有白鲨、双髻鲨等种)、章鱼(腹圆,口在 …… (第 341 页)
、蛇(种甚多)、水鸡(即蛙也,有数种.按二物多入虫豸,然蛇则有甲,蛙皮厚而有爪,故附于介属)、醋鳖 (周凯 云:坚白如石,背圆腹平,有旋纹如螺形,如小,大不及指.盖藏数年,投醋中蠕蠕自能 …… (第 346 页)
(按内地蚶、蚝皆种而生.蚶种如沙,种海塭中;蚝则以石片立海上,谓之蚝株.每株三、四片,蛎房生石上几满,以针挑出之.蚝可晒乾,蛎房可烧灰,利孰大焉.台湾以竹竿插海中,产蚝较大,而味则逊内地远矣.澎湖四面环海,蚶、蚝不过自生海中者,寥寥无几.若学内地种法,则利赖无穷.苏协戎尝购石试种,惜无肯仿而为之也.)
杂 产
花生油、豆 (「内自讼斋 诗注」:花生可为油,其渣可粪田,曰油.音辛,俗读如枯)、鱼乾(鱼乾、咸鱼之类甚多,而石拒乾为佳, …… (第 347 页)
文石(府县志云:产澎湖,有花纹者佳,可为朝珠及扇器.「纪略」云:产于外堑、小池角二处,石外有璞,剖璞始出.石有五色,错而成文,以黄者为上.土人以有眼者为贵,琢为念珠以供玩赏.然石质松脆,遇北风则折裂,近日挖掘殆尽,购求甚难,
不过零星细小,只可作扇坠而已.殆不及寿山石远矣)
珊瑚树(「纪略」:澎湖海中有一种土珊瑚,在水中见淡红色,山水则白而枯槁,并无红润之色,且极松脆,夕则碎折,亦海树之属耳.又陈廷宪云:外堑海中有珊瑚树,夷人百计采取,鲸鱼守之,不得下取)、石帆(「纪略类书」云:即海树也.枝柯如铁绠相勾连,扁薄如帆,生海底礁石上,有红、黄、黑、白数种,外有咸涎包裹,洗去其膜,即见木本. 周凯 云:枝柯细密,相粘如帆,土人以插瓶.按海树或名碧珊瑚)、海藤 …… (第 348 页)
(「赤嵌集」:海翁口中喷涎,自为吞吐,有遗于海边者,黑色、浅黄色不等.或云即龙涎,真赝亦莫辨)、螺杯 (「内自讼斋 诗」注:澎多螺,大小异状,壳坚厚,内明外碧,磨以为杯.又有帽华螺,盖可为帽饰)、蚌瓢 (第 349 页)
(「内自讼斋 诗」注:蚌之大者解为瓢)、灰(澎鲜蛎房,杂取螺蚌之壳烧之)、珠(「纪略」:岛中蚶蚌,亦有珠,碎如小米 (第 349 页)
十二年壬辰春三月,犹饥.兵备道平庆委凤山县知县徐必观、巡检沈长棻、施模勘灾.二月十九日,兴泉永道 周凯
奉檄至澎,剋日赈银七千五百八十六两零.是秋有诏缓徵.秋八月二十二日大风,海水涨五尺馀,覆舟溺人无数( (第 372 页)
乾隆三十四年季夏.
蒋氏续编旧序
兴泉永道 周 凯(芸皋) 方志之体当用史法,政治、礼乐、法度、贤臣、义士、孝子、顺孙、节妇之行莫不赅举,不当仅仿图经志 (第 427 页)
乾隆三十四年季夏.
蒋氏续编旧序
兴泉永道 周 凯 (芸皋) 方志之体当用史法,政治、礼乐、法度、贤臣、义士、孝子、顺孙、节妇之行莫不赅举,不当仅仿图经志 …… (第 427 页)
己丑岁,余纂「澎湖续编」,原以胡君勉亭著「纪略」后岁逾周甲,不加补纂,将来搜索愈难;爰与有志诸生采访编订,以待博雅名公督辑成书,非敢以付剞劂也.壬辰春,兴泉永道富阳 芸皋周公 按临督办赈务,体察舆情,与衿耆接见,询民间疾苦,有蔡生廷兰进诗为地方求加赈.公晓以义例,唱和酬答,民 (第 431 页)
蒋氏续编旧序
兴泉永道 周 凯(芸皋) 方志之体当用史法,政治、礼乐、法度、贤臣、义士、孝子、顺孙、节妇之行莫不赅举,不当仅仿图经志 (第 427 页)
乾隆三十四年季夏.
蒋氏续编旧序
兴泉永道 周 凯 (芸皋) 方志之体当用史法,政治、礼乐、法度、贤臣、义士、孝子、顺孙、节妇之行莫不赅举,不当仅仿图经志 …… (第 427 页)
己丑岁,余纂「澎湖续编」,原以胡君勉亭著「纪略」后岁逾周甲,不加补纂,将来搜索愈难;爰与有志诸生采访编订,以待博雅名公督辑成书,非敢以付剞劂也.壬辰春,兴泉永道富阳 芸皋周公 按临督办赈务,体察舆情,与衿耆接见,询民间疾苦,有蔡生廷兰进诗为地方求加赈.公晓以义例,唱和酬答,民 (第 4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