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樂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法制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農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續道藏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洞渊集卷之 三和

    龟山长筌子著
   和朗然子诗并序
伏闻修真玄路者理非一揆术建多门或因
凡而入道或从道以 (第 001a 页)
大悲三伦天尊
大悲群伦大修天尊
大悲雷中 三和
天尊
大悲正经伦顺天尊
大悲惠灵天尊
大悲神利天尊
大悲淑慧天尊
大悲奉经成圣天尊
大悲仁孝义伦大全 (第 23p004a 页)
 道君言一切诸法皆空寂相佛言随顺寂灭境界是也
祖师禅及四果所宗之行住☉实由强制但看高峰禅师所说

忍饥寿昌金粟三峰 三和
尚等所说吞声忍气及气急杀人之
语可见此阴神此阳神似同而实有不同之妙学仙佛者不可
执此便谓全同大用止乎 (第 2p060a 页)
法华涅槃等。十二部经题者。一修
多罗。此云契经。长行直说法相者。二祇夜。此云应
颂。重颂长行所说者。 三和
伽那。此云授记。圣言说
与名授。果为心期名记。四伽陀。此云讽颂。孤起别
讽。不重颂者。五优陀那。此云 (第 0444c 页)
冥加。哀怜摄受。(法师
抚尺一下。高声说三归依)
现前诸众生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三说。众等 三和)
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 (第 0429b 页)
三和)
从今巳
往。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称法为师。更不归
依外道典籍。称僧为师。更不归依外道邪众。( (第 0429b 页)
说。 三和)

佛子等。归依三宝巳。今当为汝。称扬宝胜如来十号
功德。令汝得闻。如彼十千游鱼。即得生天。等无有异 …… (第 0429b 页)
麻过去宝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
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三说。众 三和
巳。法师抚尺
一下。白云)
诸佛子。我今更为汝。说十二因缘生相灭相。令
汝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同于 …… (第 0429b 页)
我忏悔(白巳。遂举)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
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忏悔(三说。众 三和
巳。遂唱)柰麻清凉地
菩萨摩诃萨(三唱。众 (第 0429c 页)
三和
巳。一僧向佛作礼毕。遂执水盂。遍洒诸物身上巳。法师白云)

唯愿放生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啖网捕。优 (第 0429c 页)
和)

剃除须发 当愿众生 远离烦恼 究竟寂灭。

唵 悉殿都 漫多啰 跋陀耶 娑婆诃

(三举。 三和。
剃发至顶。偈毕。停刀。师问彼云)

我巳为汝。削除头发唯有顶髻。汝当谛审决定。若不 (第 0467a 页)
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
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唵。钵啰末怜陀𩕳娑
婆诃 (三唱。 三和
毕。跪念怡山文巳。起立结赞云)

安居期结。道体先成。
殷勤发愿猛脩行。教论作规绳。戒律圆明。顿證 (第 0500b 页)
得二智为体。

于灭定中灭心定有心。依俱舍论中。明灭心
定中有心者。是婆须蜜多罗立此义。瞿沙论
师以 三和
生触等难之。彼引阿罗汉受不生
爱为例也。又依婆沙云。问。入彼定时。徐心数
法尽灭。何故世尊但说灭受想 (第 1007c 页)
悲观必不得现起。想爱既在。
此即是所对治在。灭心定是能对治。以能所
俱在故灭心定义不成。

论本云于 三和
合必有故于馀定有功能故
者。若谓灭心定有心。心从尘生。既有三事和
合必有触。有触必生想受等功能。同于 …… (第 0984a 页)
即是本识。复非是虚空
及非择灭义。复无第五无记。故不可定为无
记性也。

释论曰由三有能和合触生受若 三和
合无能
则但生触不生受者。出小乘义后明心法与
心不相离破之。根尘识三和合必有触。但生
受不生受有异耳 (第 0985b 页)
 所缘事不同」
#+END_VERSE


释曰。颂初一句显遍行相。六位中初遍行心
所即触作意受想思五。颂中举触等馀四故
 触谓 三和
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
受想思等所依为业。谓根境识更相随顺故
名三和。触依彼生令彼和合故说为依。 (第 0968a 页)
亦不可减。定俱生
灭。名遍行故。

△次别释触等(五)初释触(二)初明正义(二)初正明。】

「触谓 三和
分别变异(至)受想思等所依为业。」

【合响 宗镜第五十七卷云。 (第 0569a 页)
三和
是因。触是其果。
触若不生时。馀受一心所。亦不能生。和合一切心
及心所。令同触前境。是触自性。即诸心 (第 0569a 页)
所缘境时。
皆是触功能自性也。即此触似彼 三和。
与受等为
所依。是触之业用。

△次转释(二)初释性(三)(第 0569a 页)
三和。
】 …… (第 0569a 页)
「谓根境识更相随顺(至)故说为彼 三和
合位。」

【音义 宗镜第四十七卷云。即根境识体异名三。
不相乖反。更相交涉。名为随顺(文)。触依彼 …… (第 0569b 页)
变异。云何集论等。但说
分别根。不言境识耶。答根引触胜。识境则劣。举胜
该劣。故但说根。宗镜。问何故 三和
唯根独胜。答一
由主故。有殊胜能。名之为主。一由近故。能近生心
及心所故。三由遍故。不唯生心所。亦能 …… (第 0569b 页)
生故。馀四十七并受想。
皆由触起。故云一切皆以触为缘故。由此之义。故
说识因根尘二和而生触。因根尘识 三和
而生受。
等者。等馀心所。皆因根尘识触四和而生。问何故
诸心所法中。受想二法别立为蕴。答受著诸欲。想 …… (第 0569c 页)
可意及俱非相。顺益等
者。等违损及俱非相。

△次斥异解。】

「然触自性是实非假(至)如受等性非即 三和。


【音义 此由经部师计 (第 0570a 页)
三和
生触体。即 (第 0570a 页)
三和
非实
有性。今立量以證别有体性。量云。触自性是有法。
是实非假宗。六六法中下因。如受等性非即 (第 0570a 页)
三和
喻。六六法者。谓识触受想思爱。此六种一一皆有
六故。谓触于六六法中是心所性。又于四食中。是
触食摄。 (第 0570a 页)
于十二有支中。能为受缘。喻如受思各有
自性。非即 三和。
合响 身足论云。六六者。谓六识。六触。六受。六想。
六思。六爱也。如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 …… (第 0570a 页)
取其相。名为安立。由
此取像。便起名言。此是青等。性类众多。故言种种。
瑜伽第五十五卷云。想云何。谓 三和
合故。施设所
缘假合而取。此复二种。一随觉想。二言说随眠想。
随觉想者。谓善言说人天等想。言说随眠想 (第 0571a 页)
为缘(至)如何有识而无心所。」

【音义 先引经。若此下。以经义责破非理。

△次遮救(二)初遮定位 三和
不生触等(二)初牒救
词。】

「若谓馀时 (第 0594b 页)
三和
有力(至)不成生触亦无受等。」

【音义 馀时简非定时。谓馀时根境识三。更相随
顺有力故。能成触生触 (第 0594b 页)
能起受等。由此定前加行
之时。厌患心所。故于定位。 三和
无力。无如是事。 (第 0594b 页)
引教(二)初释(二)初證四种。】

「此中教者如契经言(至)由斯触等四是遍行。」

【音义 谓彼经言 三和
合位。定生于触。触起必与
受想思俱。由触等四心。起定有故。是遍行。

△次證作意。】

「又契经说若 …… (第 0632b 页)
故。此作意。亦是遍行。

△次结。】

「此等圣教诚證非一。」

【△次引理。】

「理谓识起必有 三和(至)
无此随一故必思。」

【音义 谓根境识三和合。定生于触。而彼 (第 0632b 页)
三和。

由触有无触心等应不和合。同触一境故。必有触
作意引心取自所缘。无此心应不触自境故。受令 …… (第 0632b 页)
【音义 初句反显其言之不诚。若定下。牒执难破。
若谓定能令心和合趣境故。是遍行摄者。理则不
然。 三和
合位。是触作用。非定因故。若执此定。令心
于自所缘。刹那不易故。是遍行摄者。理亦不然。一
刹那心时之 (第 0634b 页)
又违圣教。如契经言。贪瞋痴等。
恼染其心。令不解脱。若唯有心二不俱有是即贪
等。应不依识。又复经言。 三和
合与触。俱生受想思
等故名所摄四无色蕴。心与心所。更互相应。道理
成就。

△次答妙理(二)初正答( (第 0664b 页)
初正明(能)
* 次转释(二)

* 初释性(三)

* 初释 三和(谓)
次释分别变异(二)

* 初正释(皆)
* 次通妨(根)
* 三释令心触 …… (第 0467a 页)
次反例有王亦应有所(二)

* 初正例(又)
* 次遮救(二)

* 初遮定位 三和
不生触等(二)

* 初牒救词(若)
* 次破斥(若)
* 次遮依前所厌不违定名(二 (第 0474a 页)
初也。触具三义。一三和。二分别变异。三令触
境。论次第释三法能所相顺名和。三合非触。然有
二义。一依 三和
生。二 (第 0060b 页)
三和
合。故瑜伽等触从因
果。名 (第 0060b 页)
三和。
如以决择显无痴性。三未合前无生 …… (第 0060b 页)
云。触不似三生触功能。但为
馀本。不自生故。犹如不似根境生识。言胜彼识境者。
根增上力识境生故。非但 三和
分别变异。亦由此
力。不令虽散各别行相。同趣一境。由此二义。显触
自性。證云。不共作用。胜故显体。通 …… (第 0060c 页)
。测云。非无此理。但熟胜依。可
意。等取不可意俱非。顺益。等取损害及俱非。】

「然触自性(至)非即 三和
合。」

【述曰。第二破邪。若萨婆多同大乘实。经部有二。一 (第 0060c 页)
三和
成触。是假非实。二三和生触。是实非假。今破
初中。测云。一宗三因二喻。如受等者。取思故。言触
自性。 …… (第 0060c 页)
。第三因言能为
缘故。亦受为喻。问。岂不三因皆有不定。经部宗爱。
思上假立。段食假故。基测同解。触即 三和。
无体之
假。爱体即思。三尘即食。亦许实故。基云。或想心所 …… (第 0060c 页)
通后二因。故不得以段食不定。测又宗云。触实非
假。非即 三和。
因喻如前。故无不定。基云。如受等性
非即 (第 0061a 页)
三和。
喻也。熟中受与初后为喻。等言取思中
因之喻。或可二宗。非即 (第 0061a 页)
三和。
为第二宗。證云。实非
假宗。对正理论。经部一师立三心所。非 (第 0061a 页)
三和
宗。通
对譬喻觉天成熟不立心所。虽无实受等。同喻得
成故。初三六法。虽即 (第 0061a 页)
三和。
心所言简。无不定故。】

「作意(至)不异定故。」

【述曰。第二作意。五蕴论云。令心发悟。杂集等云 (第 0061a 页)
即属相分。量即属见分。又问。见相二分
与种又何差别。答。种属藏识若不遇境缘。即无种
子功能。由遇缘。 三和
合故。始成见相二分彰露。即
显种子功能。此二种子者。内八识中。引业种子性
力。故外现见相二分。是内种 …… (第 0457a 页)
先来。云何相耶。后去又云何相耶。答。先
来者。由宿生引业种子。引黎耶识种来。以吸父精
母血及巳灵引种 三和
合相。而成胞胎。以七七四
十九日后。成六根之体。又胞胎内。心肝脾肺胆。乃
至毛发爪齿等。及心意识者。 (第 0467b 页)
「 灵鹫曾拈示此桐若能自肯乃方通等閒放出撩天鼻鼓舞尘寰大地红」 三和

#+BEGIN_VERSE
「 万紫千红开发时上林春夺一枝归泥团打破成狼藉个个衔恩翼翼飞」 (第 0404c 页)
和二佛陀
三达磨其馀碗脱丘且掷过一边捏起拳曰还识此
戒么挥案曰关将军曾在玉泉山上打供来。

佛诞日旅 三和
尚请上堂问黄面老子二千年前有
一段未了的公案请师判断师曰老僧忘却了曰祖
祢不了殃及儿孙曰三十年后乃曰 (第 0623c 页)
「 个里藏锋妙古桐,和光出入绝相通,尽知酿蜜成家业,不觉芳菲满径红。」 三和

#+BEGIN_VERSE
「 百万英灵簇拥时,独拈花髓几知归,头陀不禁轻遭劄,恼乱丛林千古飞。」 (第 0363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