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傳記類
法制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切音秘邑名在鲁同鄪书费誓传费鲁东郊之地名(又集韵父沸切音屝姓也急就篇注费氏楚大夫费无极之后汉有 费)
(直)
(广韵正韵他协切集韵韵会托协切𡘋音帖说文以物为质也)又增韵裨也依附也黏置也 又篇海𠧪贴 
(谓 (第 44a 页)
 古易上下经二篇十翼十篇各自为卷也以其皆所
 以释经之义故于开卷之初辄用经字并及之
○中间颇为诸儒所乱
 乱者凡二次复古亦二次 汉费直
初以彖象传释经
 总附于卦爻辞之后郑玄王弼宗之又分附卦爻辞 (第 8b 页)
 类是也后世误以孔子之赞为彖而彖反谓为繇王

 辅嗣唯乾六爻之后方继以赞乃 费直
之旧也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以天道赞乾之元亨也大哉叹辞言无限极也资
 取也乾 (第 1b 页)
 将军宽也
焦赣易林 六十四卦变

 读书志焦赣延寿易林十六卷 费直
题其前曰六十
 四卦变唐王俞序每卦变六十四总四千九十六首
 皆为韵语程可久曰于乾之姤云仁政不暴凤凰来 …… (第 7b 页)
 京氏之学与田焦费并行毛伯玉曰房本李氏推律
 自定为京氏房不难更其氏姓则祖其学者固宜傅
 会假合乾坤相易坎离相夺以为当然也房字君明 费直
(分彖象传入经/)
 隋志汉单父 (第 9a 页)
费直
周易注四卷唐同 (第 9a 页)
费直
传徒 (第 9a 页)
 言仁义之心异

 (郑可学录)
古易十二篇人多说王弼改今本或又说 费直
初改只
 如乾卦次序后来王弼尽改彖象各从爻下近日吕
 伯恭却去后汉中寻得一处云是韩康伯改都不说
 王 (第 5a 页)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周易会通原序
太极泄而为图包牺氏则之以画卦如根干之有条枚
横竖方圆往来交互变通不穷而谓之易大之天地日
月小之万物万事之象与理莫不毕具文王周公孔子
系之以辞者名曰周易于是四圣之书与天地并其书
广大精深未易窥测先儒传注逮程朱子至矣尽矣讵
非宋易乎然文有古今之异义有理象之殊今易则自 费直
郑玄以孔子彖𧰼之传附释正经之末而参解文 …… (第 3a 页)
   施孟梁丘氏易
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颜师古曰上下
经十翼故十二篇(案商瞿受易孔子传至田何又传至/施孟梁丘为最著乃古易也故专列)
(此数家又转而至 费直
则今易权舆矣若是则施孟梁/丘之后正古今易因革之一会也寥寥千数百载至程)
(朱子而又为古今易因革之一会 (第 52b 页)
焉今既合二子之书/故不得不酌其宜而通之此愚经传集解之所由编集)

(而古今易之所以/不可不区别也)
   焦氏易
易林十六卷(晁氏公武曰汉天水焦赣延寿传易于孟/喜行事见儒林传中此其所著书也 费直)
(
题其前曰六十四卦变又有虞俞王序其书每卦变六/十四总四千九十六首皆为韵语与左氏传所载凤凰)
(于飞和鸣 …… (第 53a 页)
   费氏易(直长翁东莱人/为郎至单父长)

䷀ 元亨利贞
 
 
䷀ 见群龙无首吉(双湖先生曰案此吴斗南夲所/载 费直
易也岂古易上下二篇)
(只如此欤朱子荅吴氏书云古易既画全卦系以彖辞/又再画本卦分六爻而系以爻辞似涉重 (第 53b 页)
复且覆卦之)
(法不知何所考据如此则朱子/已尝见其书不能不疑之矣)
传大哉乾元(至/)万国咸宁
(乾下/乾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乾初九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至/)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案吴氏曰此省去彖传象传系辞传等篇目但总以一/传字加于彖传之首王弼王肃易皆存传字盖夲于此)
(为晁氏公武曰自商瞿受易孔子六传至田何而大兴/ 施雠孟喜梁丘贺其后焦赣 费直
始显而传受皆不)
(明由是分为三家汉末田焦之学微而费氏独存其学/无章句惟以彖象文言等十篇解上下经凡彖 …… (第 54a 页)
志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颜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
(是则彖象文言系辞始附卦爻而传于汉欤先儒谓 费/直
专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
(自费氏始其初费氏不列学官唯行民间至汉末陈元/方郑康成之 (第 60a 页)
 (阴消阴长则阳消一消一长天之道也人而学易则/知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也 双湖先生曰)
 (案古易之乱肇自 费直
继以郑玄而成于王弼古易/之复始自元丰汲郡吕氏微仲建中靖国嵩山晁氏)
 (以道继之最后东莱先生又为之更 (第 2a 页)
 (三十有一东莱吕氏论云隋经籍志序云秦后惟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今韩康伯说卦乃止一)

 (篇而别出序卦杂卦愚谓隋志疑是盖 费直
所传不/及说卦以后而所谓三篇恐并序杂言也 愚案朱)
 (子只分为十一章/不尽同于吕氏也)
昔者圣人 (第 2a 页)
兑在上可知
六十四卦本于八八本于二分根乾坤之说有自来矣
至于乾坤则以中爻为元化起于中也
今之易经汉儒 费直
所授于郑康成者汉初易有六家
无费氏易自康成注六经始列于学官合孔传于文王
周公辞下自康成始也费氏易十二 (第 35a 页)
焦延寿延寿谓独得之隐士托之孟氏其学以灾祥占验为本与田何多异矣后刘向以中古文校施孟梁丘或脱去无咎悔亡独 费直
本与古文同按直以夫 (第 48b 页)
  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也古易文王
  之卦辞周公之爻辞与孔子之十翼离为十二篇经
  自为经传自为传自 汉费直
始将彖传象传文言传
  杂入卦中而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另为一书晋
  王弼作注皆依之即所谓无经可附者 (第 1b 页)
此也宋儒程
  颐易传一如 费直
之本自朱熹为本义乃复古易之
  旧而经传又分明洪武间颁行学宫令士子程朱传
  义兼习成化时奉化教谕成 (第 1b 页)
    之见至是而尽融数千年画卦系词之旨乃

    至是而大彰矣至于经传分编一从古本尤
    足正 费直
以来割裂缀附之失焉乾隆四十
    二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 (第 2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周易折中凡例
  一易经二篇传十篇在古元不相混 费直
王弼乃以
   传附经而程子从之至吕大防晁说之吕祖谦诸
   儒以为应复其旧朱子本义所据者祖谦本也明 (第 1a 页)
 南乘弘皆为郎博士由是前汉多京氏学后汉戴冯

 孙期魏满并传之 费直
传易授琅邪王璜为费氏学
 本以古字号古文易无章句徒以彖象系辞文言解
 说上下经汉成帝时刘向典校书考易 …… (第 3a 页)
 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范氏后汉书云
 京兆陈元扶风马融河南郑众北海郑康成颍川荀
 爽并传费氏易沛人高相治易与 费直
同时其易亦 …… (第 3a 页)
 氏说之曰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施孟梁邱三家颜
 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是则彖象文言系
 辞始附卦爻而传于汉与先儒谓 费直
专以彖象文 (第 6b 页)
 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发老屋得之至后汉荀爽集
 解又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今韩康伯说卦乃止一
 篇而别出序杂愚谓隋志疑是盖 费直
所传不及说 (第 1a 页)
中兼领虎贲中郎将)孙期
(字仲奇济阴成武人/兼治古文尚书不仕)魏满(字叔牙南阳/人弘农太守)并传之 费直(字/长)

(第 11b 页)
贲中郎将)孙期
(字仲奇济阴成武人/兼治古文尚书不仕)魏满(字叔牙南阳/人弘农太守)并传之费直(字 长)

(翁
东莱人/单父令)传易授琅邪王璜(字平仲又传/古文尚书)为费氏学本
以古字号古文易无章句徒以彖象系辞文 …… (第 11b 页)
氏膏肓𤼵公羊墨守起榖梁废疾休见大惭)颍川荀
(字慈明官至/司空为易言)并传费氏易沛人高相治易与 费直

时其易亦无章句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丁将军传至
相相授子康(康以明/易为郎)及兰陵母 …… (第 12b 页)
人)孟喜章句十卷(无上经/七录云)
(又下经无旅/至节无上系)京房章句十二卷(七录云十卷/录一卷目) 费直
章句
四卷(残/缺)融传十卷(七录云/九卷)(第 13a 页)
集韵注止云姓也监
本礼韵注又邑名今考论语固而近于费悲位切在寘韵地理沿革表无音今依集韵正之欧阳氏韵注引 汉费直
治易扶味 (第 2b 页)
 上篇傅者孔子所以释经之辞也
  或问他卦先彖𧰼而后爻乾卦乃先爻而后彖𧰼
  何也愚按晁氏云先儒谓 费直
专以彖𧰼文言参 (第 16b 页)
 延寿房为易章句说长于灾异以授东海殷嘉及河
 东姚平河南乘弘皆为郎博士由是前汉多京氏学
 后汉戴冯孙期魏满并传之 费直
传易授琅邪王璜
 为费氏学本以古字号古文易无章句徒以彖象系
 辞文言解说上下经汉成帝时刘向典校书考易 …… (第 4a 页)
 之易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范氏
 后汉书云京兆陈元扶风马融河南郑众北海郑康
 成颍川荀爽并传费氏易沛人高相治易与 费直

 时其易亦无章句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丁将军传
 至相相授子康及兰陵毋将永为高氏学汉初立易
 杨氏博 …… (第 4b 页)
 而后儒犹有宗之者甚矣索隐行怪之惑人也
#+PROPERTY: JUAN 凡例

  凡例
 古周易文王卦辞周公爻辞为经上下二篇孔
  子十翼为传十篇各为一书 费长翁
始以彖
  象系辞之言解说上下经郑康成合彖传大
  象传小象传于经加彖曰象曰字王辅嗣祖
  之谓孔子 (第 11a 页)
  经之辞也经有彖辞即文王所系于卦下之辞孔
  子释文王卦下之辞而传述其意故谓之彖传古
  者经与传各为一书自 费直
以传解经而后郑玄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