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詩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詔令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雜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般若部類
正一部
  天法

  祖之心通寰宇为一家共跻物阜民安之盛布告中外咸使

  闻知

  顺治十七年

  谕修 明庄烈悯
帝陵朕惟膺图承祚统绍百王而创法宏 (第 3a 页)
模情殷胜国历观史册兴亡之迹考其治乱得失之由
佥以政荒遂干天谴邦国既隳士民罔怀惟有 明庄烈
悯皇帝
实治理之究图惜赞襄之莫逮以致寇氛犯阙
宗庙为墟追念丧师匪因失德朕每念及此未尝不恻
焉伤心也顷者两幸昌 (第 3b 页)
  皇帝致祭于明成祖文皇帝仁宗昭皇帝宣宗章皇帝英
宗睿皇帝宪宗纯皇帝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世宗
肃皇帝穆宗庄皇帝光宗祯皇帝熹宗悊皇帝曰诸帝
丕承鸿运抚有寰区莅政理民为一代主朕巡幸畿辅
道经昌平瞻陵寝之在兹景流风而兴感特以牲帛醴
齐庶品之仪用申祭享尚其歆格

  祭 明崇祯帝


  维顺治十六年岁次己亥十一月戊午朔越十有七日 (第 2b 页)
甲戌

  皇帝致祭于 明庄烈悯皇帝
曰惟帝英姿莅政志切安民
十有七年励精靡懈讵意寇乱国亡身殉社稷向使时
际承平足称令主祇以袭敝政之馀逢阳 …… (第 3a 页)
  朕尝考诸史册见夫忠臣烈士身殉国难名炳千载未
尝不掩卷三叹也虽忠义之性命之于天人人可以自
尽然变乱之际利害动于中祸患怵于外依违瞻顾多

不能引决求夫风雨不渝其常霜雪不易其操者盖难
之矣若夫掖庭之中貂珥之列或恪共著美或勤慎流
徽若汉之吕强唐之张承业亦可谓贤矣至于国家多
难秉志不移忠诚贯于金石气节昭于日星尤足以激
末流而挽颓俗也如明司礼监太监王承恩者有可纪
焉当明季寇讧海内鼎沸 庄烈悯皇帝
励精图治宵旰
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
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以致群寇纵横不能奏绩 (第 6b 页)
  列圣相承所以弘济民物者与二帝三王先后同揆而定鼎
燕京畿辅之内服教尤先近光最切我

  世祖章皇帝初登

  宸极

  颁训太学

  御制祭 明庄烈帝
文及表忠录褒明臣杨继盛等二三大政

  肇发于

  京畿万邦黎献莫不喁喁向风我 (第 30b 页)
  朝型仁表义惇崇典礼每值大庆遣官致祭于古圣帝
贤王而凡陵原之在畿内者咸命有司岁时修葺著
在功令至明昌平诸陵尤加轸念

  世祖章皇帝躬亲致祭又特致祭于 庄烈悯
帝 …… (第 1a 页)
  神宗陵 在昌平州小峪山东名曰定陵

  光宗陵 在昌平州天寿山西峰之右名曰庆陵

  熹宗陵 在昌平州双锁山之檀子峪名曰德陵

   庄烈帝
陵 在昌平州锦屏山名曰思陵

  本朝定鼎以来于明代诸陵隆礼备至特设司香太监
及陵户时加缮治 (第 3b 页)
  高维岱(昌邑贡生崇祯时任永清令仅旬馀贼至城陷岱死之合家遇难)

  赵一桂(崇祯末以省祭官署昌平州吏目甲申三月 庄烈帝
后既殉社稷梓宫暴露伪符下州令
葬时州无正官库藏如洗一桂与监生白绅庠生孙繁祉守备王政行及义士刘汝朴王汝 (第 11a 页)
  刘文炳(字淇筠孝纯皇太后侄也世家京师祖应元赠瀛国公祖母徐氏生太后崇祯初年已六
十馀封瀛国太夫人父效祖封新乐伯卒文炳嗣爵寻晋为侯弟文耀文炤皆官都督初太后生

烈帝
甫四龄以失光庙意遽薨逝及帝即位悲哀甚以遗像未肖命画工就太夫人第口授摹之既
成具法驾迎像奉先殿然终以不 …… (第 11a 页)
  李梦禧(京师布衣慷慨负志节甲申三月城陷与妻杜氏二子二女一婢俱缢死又布衣杨铉善
画携二子赴井死儒士张世禧与二子懋赏懋官俱缢死又宛平京营卒徐道守安定门冒矢击贼
城破坠城死又顺天民阎守义以骂贼被创而死其妻李氏前一日投缳死婢从焉又宛平民田祥
宇阖门自焚死祥宇或作田大年又有周姓者城陷悲愤搥胸呕血数升死又卖菜佣不知其姓名)



  (荷菜过东华门见 庄烈帝
后梓宫悲不自胜乃买酒肉纸钱哭祭祭毕触阶而死)

  唐文运(密云人崇祯甲申流贼陷都城文运闻变恸哭饮酖 …… (第 15a 页)
  范景文(字梦章吴桥人万历进士授东昌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时人谓之二不公擢吏
部主事上疏请革弊政魏珰恶之周顺昌被逮景文力救几及祸崇祯初累官南京兵部尚书时闯
贼蹂𨈆豫楚将顺流南下景文绸缪战守定营制治楼船练火器壁垒一新贼不敢渡江杨嗣昌夺
情辅政黄道周等交谏获罪景文论救亦削籍寻起刑工部尚书十七年拜东阁大学士贼已逼都
城帝召诸臣集议景文曰联络人心坚守待援此臣所知他非敢议城陷传帝已幸南京景文望阙
再拜赋绝命词有翠华迷草露淮水涨烟澌之句遂投龙泉巷大井中死福王时赠太傅谥文贞)



  (本朝赐谥文忠建祠祀之)

  孟兆祥(字允吉交河人天启进士授大理评事擢吏部员外郎时军兴多故 庄烈帝
宵衣视事或
至夜分未寝士大夫方矜门户缔钩党唯兆祥不附和声气不受请托寻以事忤权阉降行人屡迁
刑部右侍郎 (第 33b 页)
  刘 绯(永清人崇祯丙子城陷父被执绯哀恳求以身代敌感其诚俱舍之)


  王政行(字次泉昌平州人崇祯中官守备里居甲申三月 庄烈帝
后既殉社稷梓宫暴露伪符下
州令葬时州皆伪官库藏如冼政行与署吏目省祭官赵一桂及监生白绅庠生孙繁祉义士刘 (第 5a 页)
  皇上聪明睿智典学惟勤涵泳六经之暇尤研精史书举
前代之是非往事之成败靡不溯原穷委一一究其
指归而于明朝兴亡本末更瞭如指掌于是深晰

祯帝
之所以失天下者厥咎有在非末世亡国之君
可同年而语也但当年既无实录日后虑多传疑每


  睿怀之悯恻 (第 10a 页)
于顺治十四年二月内爰

  谕工部立碑表章恭绎

  天语一则曰 明崇祯帝
尚为孜孜求治之主秪以任用非
人卒致寇乱身殉社稷再则曰若不亟为阐扬恐千载
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于 …… (第 10b 页)
  专命而徬徨以谫陋昏耄如(臣)何能追阐遗徽俾副

  皇上表章之盛心然不敢不就见闻所及谬述其概以窃
附史臣之职也按 崇祯帝
本以英敏之姿潜德藩邸
继膺大统当即位之始正逆珰煽乱之馀中外危疑
独能不动声色剪除大憝如秋风振槁因目击 …… (第 11b 页)
膏肓虽有卢扁
救疗安施岂非天之所废莫能兴之而人谋不臧适
任其咎者邪考史传所载凡末季亡国之君覆车之
崇祯帝
并无一蹈焉乃身殉社稷不引天亡之言
亦綦烈矣于戏伤哉有君无臣贻祸邦国竟若斯哉 …… (第 13a 页)
 皇上深用恻隐而欲急为之阐扬是即孔子当年作春秋
之心褒贬出乎至公瑕瑜毋令相掩俾天下后世读
明史者咸知 崇祯帝
之失天下也非失德之故总由
人臣谋国不忠所致庶使后之为人臣者悚然知所
戒而后之为人君者亦知慎于用人也然 (第 13b 页)
  驾发南苑越信宿

  驻跸玉泉之麓以道出昌平有明诸陵在焉

  特降德音遣使致祭豫饬有司蒇事初

  上念 明崇祯帝
励精遘乱亡国非辜业为建碑陵寝迨

  车驾莅止营于昌平之北即日 (第 8a 页)
  幸其地瞻眺致敬为感恻省久之顾见陵侧有邱岿然为
明故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墓盖殉 崇祯帝
于万
岁山者也

  上悯其忠义随

  命扈从学士(臣)麻勒吉酹酒于其前洎旋行在复

  敕(臣) …… (第 8b 页)
  当其衰也则有仗节赴义者若而人见危授命以酬
祖宗养士之恩盖伦常之重不可一日亡于天下必
有负荷之者而后人心不死然而舍生取义之事难
言之矣疑畏牵于中祸患怵于外理欲之几间不容
发故曰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非死之难处死
之为难也粤稽往古节烈之士昭然方策者类皆戴
縰垂缨析圭儋爵膺军国之重寄负当世之盛名不
幸变起仓卒非一死不足谢责乃疾风劲草犹未敢

云数数见也至于中官之设任不踰掖庭之近职不
越侍从之恒虽云食禄王朝而士君子所以责望之
者则与外臣有间故载籍所传中官之贤者公忠勤
恪如巷伯管苏吕强张承业之流代不乏人而独无
以殉节著者诚不敢过求之耳在昔崇祯甲申之变
大盗煽乱海宇土崩 崇祯帝
孤立于上封疆大吏望
风而靡在廷之臣怡堂罔觉及贼薄都城陷不旋踵
帝执国君死社稷之义赴万岁山上宾举朝文武 (第 9b 页)
  王师还有新兴伯焦琏者故麾下士虑式耜独守粤
不能支乃引兵从阳朔入与式耜俱益修战守备
庚寅定南王将兵南征十月粤破琏败走挟式耜
俱行式耜曰吾奉命留守且大臣固不可去君行

自努力卒不行被执至王所王嘉其义甚礼重式
耜乞纸笔从容作诗以死自誓遂与张同敞同死
西市同敞字别山湖广江陵人其先祖居正万历
初为宰相得罪后 庄烈帝
思其功官其后一人为
中书舍人即同敞也同敞生平豁达任权变当赴
官时道山东有道士顾见同敞即以手中扇授之 (第 31b 页)
扇字多漫灭不可辩曰急持是归不误子是岁三
庄烈
崩同敞宝其扇游闽复至粤累官少司马 (第 31b 页)
宗沐盖预计有此令人赍银三万两籴补臣 思宗
沐受
国家财赋之托锐意此事意非不良粮船有失据实陈
乞未为不可何至粉饰观听大臣实心任事之体当不
若是米 (第 6a 页)
  训导以孝友传家举止端凝学术淹慱士类重之

  顺治十三年祀乡贤
  段国璋字王屋济源人明万历癸丑进士授莱州
  府推官多所平反擢给事中值 庄烈帝
初立逆阉
  虽诛红案未定朝议以崔呈秀发锦衣田尔耕讯
  国璋争之曰以田审崔是何异以崔审崔也一时
  (第 133b 页)
  张论字建白永宁人万历庚戌进士擢御史按四
  川土寇奢崇明等叛据重庆府论授将士略复重
  庆拓故疆二千里捷闻熹庙为行献俘礼 庄烈帝
  
立增二阶既而奢孽复结水西蛮十万众入寇西
  南大震晋论都御史往抚抵夔州擒斩奢崇明奢
  寅安邦彦诸渠 …… (第 72a 页)
  城有中贵杀人应辰议入律司礼监欲骪法出之
  应辰即上其事卒正法出按广东魏珰逆燄方炽
  生祠遍天下应辰独不行闭门候逮值 庄烈帝

  忠贤伏诛祸始免寻晋都御史巡抚甘肃一月中
  屡战屡捷斩获一千八百馀级适西宁变起奉旨
  閒住 …… (第 72b 页)
  令廉敏有为赈饥恤士盗发督兵𠞰捕夺回被俘

  子女悉遣还其亲党又为营建石城浚人咸颂其
  德寻擢兵科 庄烈帝
特赐联曰豫南国士无双河
  北循良第一凡奏请蠲免及治河平贼三十馀事
  复以奉先殿灾弹首辅罪辩同官熊 (第 125b 页)
  御史上疏谓中珰权太重郊庙所奏非雅声上皆
  嘉纳之升户部尚书戎政尚书奏蠲辽饷以苏民
  困晋吏部尚书为魏忠贤逆党石三畏等所攻削
  籍归 庄烈帝
立诏复官赐秉铨清正四字褒之卒
  赠太子太保谥庄靖赐营墓祭田荫子荫豫官生 (第 28b 页)
  吉永祚字绍镇辉县人以例贡任凤县主簿寇攻
  城死难诏赠汉中卫经历时有农夫牛德富亦辉
  县人方执锄田间惊闻 庄烈帝
凶问遽释锄号恸
  走百泉之二闸跃入水死
皇清李实发字石林汲县人明崇祯壬午举人
国朝顺治三年任湖广襄 …… (第 39a 页)
  史历官兵部侍郎蓟辽总督以失墙子路殉难死
  谥忠毅
  许宣字简臣内乡人流贼陷南阳许氏居山寨固
  守宣族人承业倡义入邓州执伪官戮之 庄烈帝

  
手诏授都司为诸道劝宣与弟采官等袭内乡擒
  送伪知县主簿贼帅怒并力攻寨将破采生母常
  氏投井死采绕 (第 58b 页)
额灵慈皆以漕运危险立见显应故)
(也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成祖封护国芘/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庄烈帝
封天仙圣母青灵)
(普化碧霞元君已又加静贤普化/慈应碧霞元君 使琉球杂录) (第 10b 页)
  地
本朝顺治四年夏四月
世祖章皇帝特命工部修葺九年
敕禁明陵樵采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世祖驾幸明陵十七日致祭明诸陵及明悯帝陵并
御制祭文又
命阁臣金之俊撰思陵碑记十二月复颁
谕修 明崇祯帝
陵诏并
命设立陵户给与赡田俾司香火仰见
渥典深仁有加无已兹谨将朱彝尊原书所引各条另
  编为帙并于卷 …… (第 1b 页)
景陵陵在长陵之左文燕都游览志/原景陵葬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 昭武宽仁纯)
(孝章皇帝孝恭懿宪慈仁 庄烈
齐天配圣章皇后孙氏/而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皇后胡氏葬金山荣思贤妃)
(亦葬金山外六妃谥葬不可考任嘉靖祀 (第 7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七
  京畿(昌平州四/)

世祖章皇帝祭 明崇祯帝
文 维顺治十六年岁次己
亥十一月戊午朔十七日甲戌
皇帝致祭于 (第 1a 页)
明庄烈悯皇帝
曰维帝英姿莅政志切安
民十有七年励精靡懈讵意寇乱国亡身殉社稷向使 (第 1a 页)
时际承平足称令主祇以袭敝政之馀逢阳九之运虽
才具有为而命移莫挽朕恒思及悯惜良深今因巡幸
畿辅道经昌平陵寝在焉顾瞻增感特以牲帛醴齐庶
品之仪用申祭享尚其歆格

世祖章皇帝谕修 明崇祯帝
陵诏 朕惟膺图永祚统
绍百王而创业宏模情殷胜国历观史册兴亡之迹考
其治乱得失之由佥以政荒遂干天谴邦国 (第 1b 页)
既堕士民

罔怀维有 明庄烈悯皇帝
实治理之究图惜赞襄之莫
逮以致寇氛犯阙宗庙为墟追念丧师非因失德朕每
念及此未尝不恻焉伤心也顷者两幸昌 …… (第 2a 页)
少逊厥诸陵鸠庀独新庶无旷乎仪制所在
奉行毋滋扰害克成斯举式副朕心
(补思陵既徇社稷□藩在金陵上尊谥曰 思宗
绍天□/道刚明恪恭揆文奋武敦仁茂孝烈皇帝寻又改谥毅)
(宗唐藩在闽又改谥威宗至乃更谥曰 (第 3a 页)
庄烈悯皇帝/
本朝初谥曰怀宗端皇帝后)
(白头閒话牌高二尺五寸石青地雕龙金字书钦天守/补思陵神)
(道敏毅敦俭宏文 (第 3a 页)
襄武体仁致孝 庄烈悯皇帝
其神主/则书怀宗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宏文襄武体仁致 (第 3a 页)
庄)
(烈
端皇帝神主之左为周后主上书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右为田妃主上书恭淑端慧静怀) …… (第 3a 页)
  充之当时中官破(冒/)良可憾也

(原甲申四月密云副将张减率所部兵至昌平城下系/血书于矢射城中于是生员孙繁祉同乡官王廷授举)
(人杨春茂监生白绅生员杨应震毛应元乡民白希颜/等倡义减于五月朔日攻城城中响应自卯至午与贼)
(战斩级百馀生擒贼一百二十名坠城死者无算夺骡/马六十匹随于次日同赴长陵祭奠缚贼渠李道春周)
(祥磔之以伪官刘恺泽等四人献俘于 崇祯皇帝
陵墓/之侧亦磔之具文哭奠焉 肃松录)
(原思陵碑亭南北四丈八尺东西如之宫门三距亭十/一步阶三唯中门 (第 5b 页)
有栋宇广二丈四尺修三丈飨殿距)
(门十三步阶三无台殿三楹广七丈二尺修四丈二尺/内香案一青琉璃五器全设一神牌高二尺五寸石青)
(地雕龙边以金泥之题曰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宏文/襄武体仁致孝 庄烈悯皇帝
中楹为煖闾长槅六扇中)
(供木主三中则 (第 5b 页)
庄烈悯皇帝
左则周后右则田妃外俱/用椟冒之周后神主题曰明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 …… (第 5b 页)
二尺旁则户矣/明楼距门十一步不起楼阶四中开一门左右夹窗二)
(碑石广一丈六尺修六尺雕龙方座高丈许题曰 庄烈/悯皇帝
之陵石几距楼十步长五尺博二尺几前石器)
(五俱高八尺方式雕龙中一方鼎与诸陵异皆列在地/宝城距几甚近无 …… (第 6a 页)
经之暇尤妍精史书/举前代之是非往事之成败靡不溯源穷委一一究其)
(指归而于明朝兴亡本末更瞭如指掌深晰 崇祯帝
之/所以失天下者厥咎有在非末世亡国之君可同年而)
(语但当时既无实录日后虑多传疑每廑/睿虑之悯恻于顺 (第 6b 页)
治十四年二月内爰)
(谕工部立碑表章恭绎尚为孜孜求治之主祇以任用/天语一则曰 明崇祯帝)
(
非人卒致寇乱身徇社稷再则曰若不亟为阐扬恐千/载之下竟与夫德亡国者同类并观于戏)
(宸鉴及此不能不低徊 …… (第 6b 页)
臣何能追阐遗徽仰副/专命而徬徨以谫)
(皇上表章之盛心然不敢不就见闻所及谬述其槩以/窃附史臣之职也按 崇祯帝
本以英敏之姿潜德藩邸)
(继膺大统当即位之始正逆珰煽乱之馀中外危疑独/能不动声色剪除大憝如秋风振槁因 …… (第 7a 页)
(盈庭茫无可倚岂非天之所废莫能兴之而人谋不咸/适任其咎者耶考史传所载凡末季亡国之君覆车之)
(辙 崇祯帝
并无一蹈焉乃身徇社稷不引天亡之言亦/綦烈矣于戏伤哉有君无臣贻祸邦国若斯哉此明代) …… (第 7b 页)
扬是即孔子当年作春/皇上深用恻隐而欲亟为)
(秋之心褒贬出乎至公瑕瑜毋令相掩俾天下后世读/明史者咸知 崇祯帝
之失天下也非失德之故总由人)
(臣谋国不忠所致庶使后之为人臣者悚然知所戒而/后之为人君者亦知慎于用人 …… (第 8a 页)
景祖同也光宗曰庆陵与唐元昭后/后唐德祖后周世宗辽圣宗兴宗道宗同也熹宗曰德)
(陵与南汉刘隐金宣宗同也 庄烈悯皇帝
曰思陵与金/熙宗同也又兴献帝曰显陵与前凉张重华后晋高祖)
(辽世宗义宗同也昔宋徽宗梓宫从北还宰臣上陵 …… (第 16b 页)
移忠诚贯于
金石气节昭于日星尤足以激末流而挽颓俗也明司
礼监太监王承恩者有可纪焉当明季寇讧海内鼎沸 庄烈悯皇帝
励精图治宵旰焦劳原非失德之主良由 (第 18b 页)
  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俱著补置牌位配享
太庙用以妥功宗而昭渥典至通达郡王系
显祖之子武功慧哲宣献三郡王系

景祖之子当时虽身与配享第以宗支而论已在觉罗之
  例是以宗室王公表传内未经列传但 思宗
室传既
  限于支派国史传又以属在宗潢令此四王无所附
  丽亦觉欠缺著并交国史馆查明四王事实补为立 (第 23b 页)
 上谕国史馆诸臣曰通达郡王系
显祖之子武功慧哲宣献三郡王系
景祖之子当时虽身预配飨第以宗支而论已在觉罗之

  列是以宗室王公表传内未经入传但 思宗
室传既
  限于支派国史传又以属在宗潢令此四王无所附
  丽亦觉欠缺著交国史馆查明四王事实补为立传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