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詩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詔令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雜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般若部類
正一部
  福下移神宗矿税之使无一方不罹厥害其他怙

  势薰灼不可胜纪而荫弟荫侄封伯封公则挠官
  制之大者 庄烈帝
初剪大憝中外颂圣既而镇守
  出征督饷坐营等事无一不命中官为之而明亦
  遂亡矣
  女官
  (臣 (第 50b 页)
  三四举惟明自太祖以迄武宗率无不亲郊者世
  宗赫然制作锐意复古定两郊分祀之典而其后
  溺于元修大礼寝废神宗荒怠 庄烈
垂亡固无论
  也若夫郊祀而外社稷为重其礼自上达下而周
  礼匠人所谓左祖右社则王之太社也不得与后 (第 3a 页)
  之高祖曾祖谥亦已见山陵门矣
金太宗天会三年十月诏建太祖庙于西京 十四年
八月(时熙宗/已即位)追尊九代祖以下曰皇帝皇后定始祖景
祖世祖太祖太宗庙皆不祧
 时太师宗磐等上议国家肇造区夏四征弗庭太祖
 武元皇帝受命拨乱光启大业太宗文 烈皇帝
继志
 率伐奋张皇威原其积德累功所由来者远矣伏惟
 皇九代祖廓君人之量挺御世之姿虞舜生冯迁于 …… (第 11a 页)
 之渐是宜采群臣之佥议酌故事以遵行款帝于郊
 称天以诔仍请以始祖景元皇帝景祖惠桓皇帝世
 祖圣肃皇帝太祖武元皇帝太宗文 烈皇帝
为永永
 不祧之庙须庙室告成涓日备物奉上宝册藏于天 (第 12a 页)
  康宗曰乔五年又各增尊谥焉
太宗天会元年(即太祖天/辅七年)九月太祖梓宫自部堵泺西
行宫至上京葬宫殿西南宁神殿 三年三月上太祖
尊谥(曰武元/皇帝)立原庙于西京 十三年二月(时熙宗已/即位不改)
(元/)改葬太祖于和陵(立开天启祚睿德神功之碑/于燕京城南尝所驻跸之地)三月
上太宗尊谥(曰文 烈/皇帝)
葬和陵九月追尊皇考丰王为皇
帝庙号徽宗皇妣富察氏为皇后又尊太祖后赫舍哩
氏太宗后唐古氏皆为太皇太后改 …… (第 11b 页)
 (武靖穆庄/勤哲皇帝)葬德陵
  悯帝崇祯十七年三月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葬帝
 及皇后周氏五月
大清兵入京师以帝礼改葬加谥(曰 庄烈/悯皇帝)
陵曰思陵
   明 (第 29b 页)
庄烈帝
赞曰大命有归妖氛尽扫帝得加谥
   建陵典礼优厚是则 (第 29b 页)
  琴制于变时雍等曲取尚书语为之内局造琴五
  百床内监张姓者专主琴务遍访知音之士
  陈恭尹崇祯御制琴歌序略曰 庄烈帝
尝宴坐便
  殿鼓翔凤之琴其琴流落人间济南李家实搆藏
  之
  陆树声清暑笔谈曰琴材以轻松脆滑谓之 (第 11b 页)
  中言死也明日涟死光斗等次第皆锁头拉死每
  一人死停数日苇席裹尸出牢户蛊蛆腐体狱中
  事秘其家人或不知死日 庄烈帝
禽戮逆党冤死
  家子弟望狱门稽颡哀号为文以祭帝闻之恻然
  然帝好疑群下王德化掌东厂以惨刻辅之吴孟 …… (第 35a 页)
 愈者宜省刑残废笃疾者宜省刑八人可疑者宜省
 刑四条官员宜省刑生儒宜省刑妇女宜省刑贼情
 暧昧者宜省刑帝命通行榜禁
熹宗天启七年十二月(时 庄烈帝/
已即位)诏革大枷
 先是刘瑾创为立枷至忠贤益为大枷又设断脊堕
 指刺心之刑中外侧足都人至不敢偶语 (第 64b 页)
庄烈帝

 藩邸稔知其恶至是诏法司革之
  (臣/)等谨按刑法志载帝承神宗废弛熹宗昏乱之 (第 64b 页)
  而攻驳郑晓今言者为多
卖菜言一卷
 旧本题曰匪斋撰不著名氏
   (臣/)等谨案是编取明代人物各加评断书中称
   烈帝
为思皇帝疑福王时人也 (第 16a 页)
  部色尚白故号大金
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讳晟本

讳乌奇迈世祖第四子太祖母弟辽太康元年生太祖
收国元年命为安班贝勒天辅五年诏贰国政七年
太祖崩即皇帝位天会十三年乙卯崩(宋高宗绍/兴五年)在位
十三年年六十一初谥文 烈皇帝
皇统五年增谥
  改元一 (天会/十三) (天会元年即/天辅七年)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讳亶本讳 …… (第 14a 页)
 七年年二十三

   改元一 (天启/七)
  庄烈悯皇帝
(第 40b 页)
由检
光宗第五子天启二年封信王熹
 宗崩即位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李自成陷京师帝崩
 在位十七年年三十有五明亡 (第 40b 页)
  委任股肱故终太后世王振不敢专大政
英宗即位尊母皇后孙氏为皇太后景帝时尊为上圣
皇太后英宗复辟上徽号曰圣烈慈寿天顺六年九月
崩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 庄烈
齐天配圣章皇后
  后妃传曰英宗在迤北太后数寄禦寒衣裘及还
  南内数人省视石亨等谋夺门先密白太后许 (第 14a 页)
  神宗王皇后传曰妃于天启崇祯时居慈宁宫掌

  太后玺 庄烈帝
事之如大母
  (臣/)等谨按诸王传神宗有周端妃李贵妃史皆无
  传不可考
光宗孝元皇后郭氏顺天人博 (第 48a 页)
平侯维城之女万历二
十九年册为皇太子妃四十一年薨谥恭靖熹宗即位
上尊谥曰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
孝和后王氏顺天人父钺(当追赠/史未载)熹宗生母也侍光宗
东宫为选侍后进才人四十七年薨熹宗即位上尊谥

曰孝和恭献温穆徽慈偕天鞠圣皇太后
孝纯后刘氏海州人后籍宛平新乐侯应元之女 庄烈
生母也初入宫为淑女万历三十八年生 (第 48b 页)
庄烈帝

五年薨 (第 48b 页)
庄烈帝
长追封贤妃及即位上尊谥曰孝纯恭
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
康妃李氏光宗选侍也光宗即位不豫命封为皇贵妃 …… (第 48b 页)
  后妃传曰宫中有二李选侍故以东西别之封康

  妃者为西李此为东李 庄烈帝
失母光宗命东李
  抚视之
选侍赵氏光宗时未有封号天启时为魏忠贤客氏矫
旨赐自尽
  (臣/)等谨按 (第 50a 页)
诸王传光宗有定懿妃王敬妃史皆无
  传不可考
熹宗懿安皇后张氏祥符人太康伯国纪之女天启元
年册为皇后 庄烈帝
立上尊号曰懿安皇后崇祯十七 …… (第 50a 页)
 悯帝悯皇后周氏苏州人徙居大兴嘉定伯奎之女天
 启中选入信邸册为妃帝即位立为皇后崇祯十七年
 京城陷帝命后自裁遂崩
 大清定京师谥后曰 庄烈悯
皇后
 贵妃袁氏父祐(未详/何封)当京师陷时帝令自尽绝而复苏 (第 51b 页)
 王常浩周端妃生惠王常润桂王常瀛李贵妃生邠

 王常淑永思王常溥母氏无考
光宗七子
 长为熹宗五为 庄烈帝
馀五人简王由㰒王皇后生
 齐王由楫王选侍生怀王由模李选侍生湘王由栩
 定懿妃生惠王由橏敬妃生
熹宗三 …… (第 24b 页)
  王及皇七子皆早殇名俱无考
  (臣/)等谨按春明梦馀录云穆宗二子神宗潞王神
  宗五子光宗福王惠王桂王瑞王 崇祯帝
三子皇
  太子永王定王以史传证之其缺略多矣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 (第 25b 页)
  晔璿玑伊府曰颙勉諟吁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
  胄选昆玉冠泉金靖江王曰赞佐相规约经邦任
  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考明代帝系熹宗
   庄烈
二帝名始及由字其他王府亦多不出十字 (第 50b 页)
 传 国兴(崇祯九/年袭)
太康侯张国纪熹宗懿安皇后父天启元年封太康伯
崇祯末以输饷进侯

宁国公魏良卿内臣忠贤从子天启六年三月以冒边
功诡言获敌间封肃宁伯颁铁劵进侯又以三殿工成
进忠贤上公良卿亦进封公悯帝即位伏诛
安平伯魏鹏翼忠贤从孙天启七年七月以宁远奏捷
封悯帝即位伏诛
东安侯魏良栋良卿弟天启七年八月以叙三大工封
悯帝即位伏诛
新乐侯刘效祖悯帝母孝纯太后弟悯帝即位封崇祯

八年卒(追封/侯)
 传 文炳(崇祯九/年袭)
嘉定伯周奎悯帝 庄烈
后父崇祯三年封
 
 
 
 
  (第 76a 页)
 时全魄黑旋变红与寻常亏食不同
熹宗天启二年五月辛酉巳时兖州见月明当午有星
随月西转 三年九月壬寅月食 六年闰六月乙卯

月当食云阴不见十二月癸丑月食 七年十二月(时 庄)
(烈帝
已/即位)戊申月食
悯帝崇祯元年六月乙巳十一月癸酉俱月食 四年
四月戊午月食十月丙午月昼见 七年二月 (第 62b 页)
 敏中端厚沈毅识大体时以重德目之
夏四月有两月并见西南
六月寇准罢
 时帝得风疾事多决于皇后寇准李迪以为忧一日
 准请间曰皇太子人所属望愿陛下 思宗
庙之重传
 以神器择方正大臣羽翼之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 (第 1b 页)
 (凤翼代州人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居宣府)
九月增田赋
 时增州县兵计亩加饷从御史冯英请也
封弟由检为信王(即 庄/烈帝)
冬十月左都御史邹元标副都御史冯从吾罢
 初神宗时元标从吾以建言削籍里居讲学垂数十 …… (第 20b 页)
 方入临内使十馀人传呼崔尚书甚急呈秀入与忠
 贤密谋久之语秘不得闻或云忠贤欲篡位呈秀以时未可止之也 信王由检
即位(是为 (第 60b 页)
庄/烈帝)

 以明年为崇祯元年
九月追谥母贤妃刘氏(海州人/籍宛平)为孝纯皇后
立皇后周氏(苏州人生员奎之 (第 60b 页)
 将从一片石(关名在永平府/抚宁县东北)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
大清求共讨贼时统兵睿亲王师次翁后得三桂书即
 遣使报之(大略言闻 明崇祯帝
灭于流贼不胜发指/故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
 (灭贼出民水火伯遣使致书深为喜悦若率众来/归 …… (第 15a 页)
  谷者悉还乡里迎降恐后遂整兵入京城故明诸臣
  迎于五里外下令安辑百姓民间安堵如故命以礼
  改葬 崇祯帝
后建碑亭殿庑悉如典制并葬帝妃袁
  氏两公主及熹宗后张氏神宗妃刘氏皆如礼令臣
  民服丧三日寻议加谥 (第 17a 页)
庄烈悯皇帝
陵曰思陵 …… (第 17a 页)
 明兵部尚书史可法等奉福王由崧(神宗孙福恭王常/洵长子初封德昌)
 (王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监国于南京
  北都既陷 庄烈帝
殉社稷四月己巳报至南京人心 …… (第 17b 页)
 (旅讨贼未发而福/王立遂起故官)徐石麒为右都御史(寻改吏/部尚书)兵部
 尚书张国维以原官回部协理京营戎政 (庄烈帝
令/国维赴冮) …… (第 20a 页)
 以总兵刘肇基(字鼎维/辽东人)于永绶李栖凤卜从善金声
 桓(字虎夫/东卫人)等随征从之(可法启行即遣使访 崇祯帝/
后梓宫及太子二王所在复)
 (奉命祭告泗凤二陵祭毕上疏言凤泗境中今蓬厉/蒿满目陛下见之当益悲愤愿慎终 …… (第 21a 页)
 (奉诏宣谕四镇且发万金犒高杰令保江淮乃渡江/诣将营约共奖王室诸将嫌渐解廷议以元吉能辑)
 (诸镇擢太仆少卿/监视江北军务)
明进封左良玉为宁南侯
 先是 庄烈帝
诏封良玉宁南伯许功成世守武昌命
 给事中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便道督战(事在是/年正月)良玉乃条 …… (第 22b 页)
 (城□福自擅散遣义士其桀骜者籍之部下劫掠村/落一空又大兴土木造宅壮□僭拟皇居与田仰日)
 (肆欢饮士民愤怨时/山东郡县已归我)
(大清王燮亦不能往/ 但逡巡河上而已)
六月明追上 崇祯帝
后谥号 (第 25a 页)
 命谥 崇祯帝
(第 25b 页)
烈皇帝
庙号思宗(赵之龙欲倾高弘/图以思非美谥上)
 (疏纠驳寻/改曰毅宗)周后曰孝节皇后又追谥其祖母郑贵妃 …… (第 25b 页)
 使回(时史可法锐意进兵河南以懋/第等方行兵不宜继进谕止之)懋第等以十月
 朔至张家湾我
大清令以百人从行入都馆之鸿胪寺懋第请祭告诸
 陵及 崇祯帝
不许乃陈太牢旅所哭而奠之旋以是
 月二十八日遣还出都陈洪范于途次陈密启请身
 往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 …… (第 33b 页)
 初成都闻贼急蜀王至澍谋迁于滇刘之勃持不可
 内江王至沂与之力争王将行而守门卒汹汹乱辎
 重有被掠者事遂寝已而新抚龙文光(是年春 庄烈/帝
命文光代)
 (陈士/奇)总兵刘佳引率兵三千从川北来谋设守诸王
 大姓逸去者半(华阳知县沈云祚谒蜀王 (第 37a 页)
  国诸县会故御史黄澍降于
大清导
王师间道袭破之执声至江宁声语门人江天一(字文石/歙县人)
  曰子有老母不可死对曰天一从公起兵可不同公
  殉义乎(总督洪承畴谕降天一朗诵 明/庄烈帝
谕祭承畴文以诮之)遂与中军吴
  国桢副将陈有功守备万全游击余元寅俱死(总兵/范云)
  (龙及声弟 (第 19a 页)
 黄虞稷曰守愚莆田人嘉靖丙戌进士
唐氏(枢/)易修墨守
  一卷
   存
 陆元辅曰唐枢字子镇归安人嘉靖丙戌进士官刑
 部主事易修墨守一卷王 思宗
序之
刘氏(邦采/)易蕴 (第 9b 页)

蜀夺民盐井帝以皇后故欲舍其罪准必请行法重失
皇后意谓等因媒蘖之准尝独请间曰皇太子人望所
属愿陛下 思宗
庙之重传以神器以固万世基本丁谓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