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詩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詔令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雜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般若部類
正一部
吴职方传
吴职方祖锡字佩远别号稽田晚年亡命更名锄浙之
嘉兴县人也吏部文选郎昌时子而为世父贵州按察
使昌期后职方既贵公子妇翁则少詹事徐汧也资地
鼎盛才具尤轶群顾瞻咳吐令人自废尤喜结纳豪俊
为友朋谋急难一麾千金曾无吝色时中原大乱东事
又急职方思有所以自见剑客土豪无不揽结讲求出
奇应变之学又料京城必危而思预储勤王之旋欲身
任浙西以浙东属之许都然约未定其父吏部之祸作
吏部故东林复社中眉目而首揆周延儒门下士也居
吏部要地时昕夕出入首揆门颇任喜怒以持铨事遂
为祁公彪佳所紏适延儒宠衰 思宗 震怒亲讯于中左
门严刑拷讯论死资产入官时许都以乱死忌吏部者
欲并陷职方于其内以尽之徐尚书石麒力持之得 (第 1b 页)
吴职方祖锡字佩远别号稽田晚年亡命更名锄浙之
嘉兴县人也吏部文选郎昌时子而为世父贵州按察
使昌期后职方既贵公子妇翁则少詹事徐汧也资地
鼎盛才具尤轶群顾瞻咳吐令人自废尤喜结纳豪俊
为友朋谋急难一麾千金曾无吝色时中原大乱东事
又急职方思有所以自见剑客土豪无不揽结讲求出
奇应变之学又料京城必危而思预储勤王之旋欲身
任浙西以浙东属之许都然约未定其父吏部之祸作
吏部故东林复社中眉目而首揆周延儒门下士也居
吏部要地时昕夕出入首揆门颇任喜怒以持铨事遂
为祁公彪佳所紏适延儒宠衰 思宗 震怒亲讯于中左
门严刑拷讯论死资产入官时许都以乱死忌吏部者
欲并陷职方于其内以尽之徐尚书石麒力持之得 (第 1b 页)
以太学
高等授舍人典诰敕其时京洛诗人葛震甫汪遗民林
茂之唱和无虚日先生雅志在用世已已以边事请缨
自效 思宗 下诏褒答刘侍郎之纶出师先生戒以莫
浪战侍郎然其言卒不能用而衄已而以母老乞养不
复出时杨尚宝亦家居乃紏 (第 2a 页)
高等授舍人典诰敕其时京洛诗人葛震甫汪遗民林
茂之唱和无虚日先生雅志在用世已已以边事请缨
自效 思宗 下诏褒答刘侍郎之纶出师先生戒以莫
浪战侍郎然其言卒不能用而衄已而以母老乞养不
复出时杨尚宝亦家居乃紏 (第 2a 页)
象山姜忠肃公祠堂碑文
姜忠肃公何以有祠于象山也曰忠肃四子长圻明经
其后仕江东知象山县者也次埰进士礼科给事中其
后江东召为兵部侍郎者也次垓进士行人其后仕江
东为考功郎者也次坡则诸生同殉癸未之难其后赠
翰林院待诏者也莱阳之失守也忠肃死之而侍郎方
以二十四气之疏 思宗 震怒下诏狱且不测考功具疏
请暂释兄罪使得奔丧不许请代入狱暂释兄奔丧又
不许及为忠肃请赠谥祠祀亦不报考 (第 20b 页)
姜忠肃公何以有祠于象山也曰忠肃四子长圻明经
其后仕江东知象山县者也次埰进士礼科给事中其
后江东召为兵部侍郎者也次垓进士行人其后仕江
东为考功郎者也次坡则诸生同殉癸未之难其后赠
翰林院待诏者也莱阳之失守也忠肃死之而侍郎方
以二十四气之疏 思宗 震怒下诏狱且不测考功具疏
请暂释兄罪使得奔丧不许请代入狱暂释兄奔丧又
不许及为忠肃请赠谥祠祀亦不报考 (第 20b 页)
葬事出于叶姚二公之手最力闽僧预其劳者亦多俱
详录中予尝读故都御史林公茧庵集载甲午 庄烈皇
帝 忽降神于浙所降之家惊问帝从何来则曰吾往临
故大学士钱肃乐之葬其家讶之巳而闻公果以是日
葬其事颇怪抑或 (第 17a 页)
详录中予尝读故都御史林公茧庵集载甲午 庄烈皇
帝 忽降神于浙所降之家惊问帝从何来则曰吾往临
故大学士钱肃乐之葬其家讶之巳而闻公果以是日
葬其事颇怪抑或 (第 17a 页)
明庄烈帝
论 (第 22a 页)
庄烈 自言非亡国之君伏读
世祖御制碑文亦云然而修史时
圣祖亦累言之是可以见悯亡之厚辨亡之公而 (第 22a 页)
庄烈
盖足以瞑目于重泉矣虽然 (第 22a 页)
庄烈 之明察济以忧勤其
不可以谓之亡国之君固也而性愎而自用怙前一往
则亦有不能辞亡国之咎者凡 (第 22a 页)
庄烈 之召祸在内则退
宦官而不终在外吝于议和伏读
太宗实录其与明议和之书不可指屈与督抚言之与
镇守太监言之 …… (第 22a 页)
宗之谓曹利用也曰必不得巳岁币虽百万亦可凡
以为生灵也倘谓东方本属国非汉宋之比夫使非属
国何以降一等也 庄烈 藐视唐文皇其于二君何有乃
其究也为梁末帝为金哀宗悲夫且夫明之所以亡者
非以流贼也力屈于东是以祸蔓于西 …… (第 23a 页)
孙以败斥熊罴之臣已尽府库又竭即令流寇不陷京
师而 王师再至将何以应之亦必亡而巳矣是非 庄烈
之过而谁归也然且南渡通使高相国欲居尊称而目
我 朝为可汗其亦迂而不达时务矣夫
或曰然则杨嗣昌陈新甲之 (第 23b 页)
议款是耶曰是又不然
议款原非得巳故在 庄烈 则可在杨陈则不可杨陈
中枢也枢臣不能举边防而议款则将焉用彼枢况
杨陈之议款也杀卢九台陷孙白谷以求 …… (第 23b 页)
跋甲申十九忠臣事迹
十九忠臣孟公有子附焉故为二十而南都又益以陈
侍御纯德则二十一矣
世祖所赐谥无纯德此必有说今明史仍以二十一人
入列传尝闻之黄先生曰甲申之难陈侍御在俘戮之
列而杂入之意者以此不预乎是时大乱抢攘未敢遽
信一家之说而芟之然亦不可不存其说
跋明崇祯十七年进士录
呜呼此结有明一代之局者也高皇帝三百年鼓钟之
泽 烈皇帝 十七年梦卜之诚于是乎熸是科以边警阻
隔贡士之副计车者不能前诏书特改试期于秋仲倥
偬释褐未及题名太学而 …… (第 5a 页)
跋彭仲谋流寇志
前太常林茧庵先生曰彭仲谋流寇志但凭邸报流传
全无实据凡启衅养乱徙薪溃痈以至督抚贤否将士
勇怯剿抚乖宜胜败失律始末曾未抉出至叙陷贼诸
人讹以承讹更多诞妄如左良玉于崇祯癸未秋避贼
南下大肆焚劫陪都震动南枢部熊明遇束手无策适
李忠文公被召便宜定乱 庄烈帝 面谕有江南赖卿而
定之语而彭氏但称南枢禦乱功斯何说也蔡忠襄公 …… (第 9b 页)
残明东江丙戌历书跋
乙酉秋九月职方主事权知馀姚县事王正中表曰伏
以上天下泽颁朔以定民心治历明时纪年以垂国统
知大明之昭然斯馀分之不作臣正中诚惶诚恐稽首
顿首窃自高皇洗湛昏之日月颁之夏商列圣承复旦
之乾坤分其经纬岂意天崩地裂玉改鼎沦幸遇主上
飞龙会稽援戈江左而日官失御天学无传虽百务未
遑姑次第夫典礼乃一统为大将肇始夫春王一雁不
来竟是谁家之天下千梅欲动难慰避地之遗民臣正
中博访异人亲求岩穴有黄宗羲者精革象之学任推
算之能爰成大明监国鲁元年丙戌大统历一卷谨缮
写随表上进以闻又别状曰宗羲系馀姚故监察御史
赠太仆卿尊素之子 思宗皇帝 所赐荫今方以里社子
弟从军在左佥都御史孙嘉绩部有诏优答宣付史臣 …… (第 17b 页)
题朵颜三卫宗支
明之朵颜三卫今之蒙古喇尔沁也其前事见于明史
朵颜本传后事则皆见于
累朝诸实录是册盖职方之底簿也在韩江马氏藏书
中读史者考證力不及此然如有仿辽史之例作部落
表则是册不为无用也东人之长曰土蛮曰黑失炭曰
长秃曰纳木歹曰那彦兀儿西人之长曰把都儿曰辛
爱曰安滩北人之长曰纳林其所属多矣今之喇尔沁
凡三国一曰杜泠郡王札世一曰镇国公吴特巴拉一
曰多罗贝勒札木殆并为大部也方
太宗伐明时喇尔沁以军从曾上书 庄烈帝 请罢兵修
好书中犹称三卫自陈不得已之故今明史失载当补
入
题潭西草堂忆记 (第 20b 页)
庄烈 自言非亡国之君伏读
世祖御制碑文亦云然而修史时
圣祖亦累言之是可以见悯亡之厚辨亡之公而 (第 22a 页)
庄烈
盖足以瞑目于重泉矣虽然 (第 22a 页)
庄烈 之明察济以忧勤其
不可以谓之亡国之君固也而性愎而自用怙前一往
则亦有不能辞亡国之咎者凡 (第 22a 页)
庄烈 之召祸在内则退
宦官而不终在外吝于议和伏读
太宗实录其与明议和之书不可指屈与督抚言之与
镇守太监言之 …… (第 22a 页)
宗之谓曹利用也曰必不得巳岁币虽百万亦可凡
以为生灵也倘谓东方本属国非汉宋之比夫使非属
国何以降一等也 庄烈 藐视唐文皇其于二君何有乃
其究也为梁末帝为金哀宗悲夫且夫明之所以亡者
非以流贼也力屈于东是以祸蔓于西 …… (第 23a 页)
孙以败斥熊罴之臣已尽府库又竭即令流寇不陷京
师而 王师再至将何以应之亦必亡而巳矣是非 庄烈
之过而谁归也然且南渡通使高相国欲居尊称而目
我 朝为可汗其亦迂而不达时务矣夫
或曰然则杨嗣昌陈新甲之 (第 23b 页)
议款是耶曰是又不然
议款原非得巳故在 庄烈 则可在杨陈则不可杨陈
中枢也枢臣不能举边防而议款则将焉用彼枢况
杨陈之议款也杀卢九台陷孙白谷以求 …… (第 23b 页)
跋甲申十九忠臣事迹
十九忠臣孟公有子附焉故为二十而南都又益以陈
侍御纯德则二十一矣
世祖所赐谥无纯德此必有说今明史仍以二十一人
入列传尝闻之黄先生曰甲申之难陈侍御在俘戮之
列而杂入之意者以此不预乎是时大乱抢攘未敢遽
信一家之说而芟之然亦不可不存其说
跋明崇祯十七年进士录
呜呼此结有明一代之局者也高皇帝三百年鼓钟之
泽 烈皇帝 十七年梦卜之诚于是乎熸是科以边警阻
隔贡士之副计车者不能前诏书特改试期于秋仲倥
偬释褐未及题名太学而 …… (第 5a 页)
跋彭仲谋流寇志
前太常林茧庵先生曰彭仲谋流寇志但凭邸报流传
全无实据凡启衅养乱徙薪溃痈以至督抚贤否将士
勇怯剿抚乖宜胜败失律始末曾未抉出至叙陷贼诸
人讹以承讹更多诞妄如左良玉于崇祯癸未秋避贼
南下大肆焚劫陪都震动南枢部熊明遇束手无策适
李忠文公被召便宜定乱 庄烈帝 面谕有江南赖卿而
定之语而彭氏但称南枢禦乱功斯何说也蔡忠襄公 …… (第 9b 页)
残明东江丙戌历书跋
乙酉秋九月职方主事权知馀姚县事王正中表曰伏
以上天下泽颁朔以定民心治历明时纪年以垂国统
知大明之昭然斯馀分之不作臣正中诚惶诚恐稽首
顿首窃自高皇洗湛昏之日月颁之夏商列圣承复旦
之乾坤分其经纬岂意天崩地裂玉改鼎沦幸遇主上
飞龙会稽援戈江左而日官失御天学无传虽百务未
遑姑次第夫典礼乃一统为大将肇始夫春王一雁不
来竟是谁家之天下千梅欲动难慰避地之遗民臣正
中博访异人亲求岩穴有黄宗羲者精革象之学任推
算之能爰成大明监国鲁元年丙戌大统历一卷谨缮
写随表上进以闻又别状曰宗羲系馀姚故监察御史
赠太仆卿尊素之子 思宗皇帝 所赐荫今方以里社子
弟从军在左佥都御史孙嘉绩部有诏优答宣付史臣 …… (第 17b 页)
题朵颜三卫宗支
明之朵颜三卫今之蒙古喇尔沁也其前事见于明史
朵颜本传后事则皆见于
累朝诸实录是册盖职方之底簿也在韩江马氏藏书
中读史者考證力不及此然如有仿辽史之例作部落
表则是册不为无用也东人之长曰土蛮曰黑失炭曰
长秃曰纳木歹曰那彦兀儿西人之长曰把都儿曰辛
爱曰安滩北人之长曰纳林其所属多矣今之喇尔沁
凡三国一曰杜泠郡王札世一曰镇国公吴特巴拉一
曰多罗贝勒札木殆并为大部也方
太宗伐明时喇尔沁以军从曾上书 庄烈帝 请罢兵修
好书中犹称三卫自陈不得已之故今明史失载当补
入
题潭西草堂忆记 (第 20b 页)
题冯邺仙尚书行状后
浙东以沈文恭公之故党议所锢及于四朝斯真可谓
党锢者矣冯氏兄弟始一举而洗之而人才复通可谓
大有功于浙东者也然尚书才大故联络太广相传前
此东林门户甚严至尚书始有佛门广大之说稍收彼
党以为我用石斋先生之祸谢升魏照乘必欲杀之尚
书授计于吴来之遂得涿州之力以起宜兴得宜兴之
力以救石斋是盖不得巳之用心也而尚书亦以此蒙
谤及尚书自中枢归世谤其为避事以为负国则其说
尤不公予谓尚书之去位并非负国何也尚书力争秦
督之出关矣甚且请身先下狱以观其言之验而 思宗
必不之听不可则止是宜去之时矣必栖栖而取陈新
甲之祸则愚人也尚书之料事如此 (第 6b 页)
思宗 不能竟其用
斯国之所以亡也而以之谤公不巳冤乎
野史谓宜兴欲复涿州冠带而不能尚书劝其引兴 …… (第 6b 页)
此说亦不覈兴化亦岂反覆若此据黄氏宦梦录则
谓尚书不甚合于兴化力纠袁继咸不任江抚又与
前说相背此等皆不足信之言
蔡忠襄公传后论 明烈帝 时以西竺之传讲学者蔡忠襄公云怡黄忠洁
公海岸金文毅公正希皆先后殉节是固滏水所云佞
佛不害其为君子者欤 (第 7a 页)
浙东以沈文恭公之故党议所锢及于四朝斯真可谓
党锢者矣冯氏兄弟始一举而洗之而人才复通可谓
大有功于浙东者也然尚书才大故联络太广相传前
此东林门户甚严至尚书始有佛门广大之说稍收彼
党以为我用石斋先生之祸谢升魏照乘必欲杀之尚
书授计于吴来之遂得涿州之力以起宜兴得宜兴之
力以救石斋是盖不得巳之用心也而尚书亦以此蒙
谤及尚书自中枢归世谤其为避事以为负国则其说
尤不公予谓尚书之去位并非负国何也尚书力争秦
督之出关矣甚且请身先下狱以观其言之验而 思宗
必不之听不可则止是宜去之时矣必栖栖而取陈新
甲之祸则愚人也尚书之料事如此 (第 6b 页)
思宗 不能竟其用
斯国之所以亡也而以之谤公不巳冤乎
野史谓宜兴欲复涿州冠带而不能尚书劝其引兴 …… (第 6b 页)
此说亦不覈兴化亦岂反覆若此据黄氏宦梦录则
谓尚书不甚合于兴化力纠袁继咸不任江抚又与
前说相背此等皆不足信之言
蔡忠襄公传后论 明烈帝 时以西竺之传讲学者蔡忠襄公云怡黄忠洁
公海岸金文毅公正希皆先后殉节是固滏水所云佞
佛不害其为君子者欤 (第 7a 页)
太仆张公传
唐宋重进士科至明宪孝后而铨格弥以畸重议者谓
科目之不足尽天下才也思欲变通之是故庄烈庚辰
特用至二百六十有三人胥授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号
庚辰特用而礼部试殿试其制亦差变是岁石屏太仆
张公尝以丙子隽承宣试至是中礼部试式比殿试 庄
烈 亲降金肩舆按视奇公名既而召四十八人于文华
殿问今日内外交讧何以禦敌雪耻公策对尤称旨榜
悬国门注二甲第 (第 8a 页)
唐宋重进士科至明宪孝后而铨格弥以畸重议者谓
科目之不足尽天下才也思欲变通之是故庄烈庚辰
特用至二百六十有三人胥授部寺司属推官知县号
庚辰特用而礼部试殿试其制亦差变是岁石屏太仆
张公尝以丙子隽承宣试至是中礼部试式比殿试 庄
烈 亲降金肩舆按视奇公名既而召四十八人于文华
殿问今日内外交讧何以禦敌雪耻公策对尤称旨榜
悬国门注二甲第 (第 8a 页)
雒阳行 先生诗话陈卧子尝与余宿京邸谓余曰卿诗绝似李
颀又诵余雒阳行一篇谓为合作
大清顺治元年甲申(明崇祯/十七年)三十六岁
三月流寇陷京师 庄烈帝 崩于万寿山先生里居闻信号痛欲自缢
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乃已 明史周
遇 (第 5a 页)
颀又诵余雒阳行一篇谓为合作
大清顺治元年甲申(明崇祯/十七年)三十六岁
三月流寇陷京师 庄烈帝 崩于万寿山先生里居闻信号痛欲自缢
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乃已 明史周
遇 (第 5a 页)
碑铭一
福建道御史忠毅李公神道碑铭
天启六年逆奄用事矫旨逮福建道御史江阴李公于其家下诏狱以死 烈皇帝 即位大憝就戮首恤死难诸臣而李公赠通议大夫太仆寺卿封
三代如其官予祭葬荫一子入太学又十七年为弘光改元其 (第 1a 页)
福建道御史忠毅李公神道碑铭
天启六年逆奄用事矫旨逮福建道御史江阴李公于其家下诏狱以死 烈皇帝 即位大憝就戮首恤死难诸臣而李公赠通议大夫太仆寺卿封
三代如其官予祭葬荫一子入太学又十七年为弘光改元其 (第 1a 页)
投牒于官矣先生从中力剂之辄乘间进曰兄弟手
足也奈何以争财伤天性诸父大感动遂为欢好如初
尤穆然敦源本之 思宗 祠圮身先拮据者数年乃还旧
观尝辑宗谱承司马公遗绪百年间世次名第皆可考
信晚年益虔祠典或间日至祠拂拭几 (第 22a 页)
足也奈何以争财伤天性诸父大感动遂为欢好如初
尤穆然敦源本之 思宗 祠圮身先拮据者数年乃还旧
观尝辑宗谱承司马公遗绪百年间世次名第皆可考
信晚年益虔祠典或间日至祠拂拭几 (第 2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