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總集類
雜家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奏为职方主事,竟与同死。其时有吴易者,字日生,吴江人。生有膂力,跅弛不羁。崇祯末,成进士。福王时,谒 史可法
于扬州。 可法
异其才,题授职方主事,为己监军。明年,奉檄徵饷江南,未还而扬州失,已而吴江亦失。易走太湖,与同邑举人 ……而城破。继祚及参政汤芬、给事中林嵋、知县都廷谏并死之。芬,字方侯,嘉善人。崇祯十六年进士。福王时,为 史可法
监纪推官。唐王以为御史。寻以监司分守兴泉道。城破,绯衣坐堂上,被杀。嵋,字小眉,继祚同邑人。由进士为
师,后太子不知所终。福王时,有自北来称太子者,朝臣皆以为王之明者伪为之,系诸狱中,南都士民哗然不平。 史可法
、袁继咸及刘良佐、黄得功辈皆上疏力争。左良玉以救太子为名,至起兵犯阙,其真伪卒,莫能明也。
皇清
康
皇清
康
太后故,受此大恩,奈何不尽忠报天子。文炳等叩头曰谨受教帝遣文炳视祖陵凤阳,密谕有大事上闻。文炳归,奏 史可法
、张国维两人忠正有方略,第久任,用必能为陛下灭贼,后两人果殉国难。文炳谨厚不妄交,独与宛平太学生申湛
汪文德
按《扬州府志》:汪文德,字是修,先世祁门人,移居江都。崇祯庚辰岁饥,捐资倡赈,多所存活。甲申阁部 史可法 闻其名,咨以当世之务。乙酉扬城破,文德与弟文健诣军前谒豫王,献三十万金以犒师,曰:愿王下令勿杀无辜。
按《扬州府志》:汪文德,字是修,先世祁门人,移居江都。崇祯庚辰岁饥,捐资倡赈,多所存活。甲申阁部 史可法 闻其名,咨以当世之务。乙酉扬城破,文德与弟文健诣军前谒豫王,献三十万金以犒师,曰:愿王下令勿杀无辜。
子忠不得已写,与之别去。抵邻舍,使童往取曰:所写树石疏略,宜增饰。玫忻然畀之,既得,立碎之而去。友人 史可法
解巡抚归诣舍,见晨炊不继,留所乘马,徒步返。子忠鬻于市,得四十金,呼朋旧轰饮曰:此廉吏所赠,非盗泉也
马士英尽撤江北兵禦。左良玉、伯鲸
叹曰:天下事不可为矣。扬州被围,与当事分城固守,城破,自经死。
按 《史可法 传》: 可法 督淮扬。顺治二年,
大兵屯斑竹园。 可法 作书寄母妻,以无子,命副将
史德威为之后。及薄城下,城西北隅毁,城遂破, 可法 自刎,不死。被执。
按《杨文骢传》:文骢分巡常、镇二府,监大将郑鸿逵、郑彩军。及
皇清兵临江,文骢
叹曰:天下事不可为矣。扬州被围,与当事分城固守,城破,自经死。
按 《史可法 传》: 可法 督淮扬。顺治二年,
大兵屯斑竹园。 可法 作书寄母妻,以无子,命副将
史德威为之后。及薄城下,城西北隅毁,城遂破, 可法 自刎,不死。被执。
按《杨文骢传》:文骢分巡常、镇二府,监大将郑鸿逵、郑彩军。及
皇清兵临江,文骢
才率部曲入城,擒缚承宣为怀宗,发丧设位恸哭,杀承宣以祭。招集兵马号称义师,境内降盗皆隶焉。督师各部, 史可法
欲倚为河北声援,沂州有饷金数万,檄以给军。七月茂才帅师往取之,麾下降盗多肆掠,人相惊怖,谓且袭沂州,
诸降盗复叛攻绥德,春夏大旱,冬大雪,色黑深丈馀,人死过半,大饥,朝廷发帑银十万两,差御史吴甡同西安府 推官史可法
至鄜,散金赈贫。阖学生员恳求赈,不若,蠲甡即日上疏,奉旨蠲征,是年秋七月,霖雨七十日。
五年十月,王 ……角,谓之团敌,此尤无益。全藉倚楼角以发矢石,以覆护城脚。但使敌人见备处多,则不可存立。赫连之城,深为 可法 也。
延州今有五城,说者以谓旧有东西二城,夹河对立;高万典郡,始展南北东三关城。予因读杜甫诗云:五城
五年十月,王 ……角,谓之团敌,此尤无益。全藉倚楼角以发矢石,以覆护城脚。但使敌人见备处多,则不可存立。赫连之城,深为 可法 也。
延州今有五城,说者以谓旧有东西二城,夹河对立;高万典郡,始展南北东三关城。予因读杜甫诗云:五城
保重修扬州知府,朱锦有碑记当道檄毁之,存其堂与楼,为诸生讲学之所,名崇雅书院。兵燹之后亦废。今岭前有 史可法
墓,盖藏衣冠处也。
夹冈 在县东北七里大仪乡。东接湾头镇淮子河口,与蜀冈相属。
浮城冈 在县北二十八
夹冈 在县东北七里大仪乡。东接湾头镇淮子河口,与蜀冈相属。
浮城冈 在县北二十八
然贫约。不事罗纨,甘于藜藿。虽有南亩,瘠土荒薄。小子勉之,砚田耕凿。
郑烈妇墓 在城南新河口。
相国 史可法 墓 在梅花岭。养子直招魂葬衣冠于此。李沂诗:汴水无情只向东,荒原万木起悲风。传闻铁骑坟前过,下马抠衣
郑烈妇墓 在城南新河口。
相国 史可法 墓 在梅花岭。养子直招魂葬衣冠于此。李沂诗:汴水无情只向东,荒原万木起悲风。传闻铁骑坟前过,下马抠衣
岳武穆王庙 未详所在。
张公生祠 在东门外,名镜心河南磁州人。
史公生祠 在东门内。祀 兵部史可法。 明崇祯
十四年,大饥,逃亡日甚。史为淮抚,以南粮拨赈
之。
砀山县
社稷坛
风云
张公生祠 在东门外,名镜心河南磁州人。
史公生祠 在东门内。祀 兵部史可法。 明崇祯
十四年,大饥,逃亡日甚。史为淮抚,以南粮拨赈
之。
砀山县
社稷坛
风云
,四门。又云:古新城,后为县迁于西,久圮无城,止有迎恩、回乡、皖公、朝天四门。明崇祯丙子戊寅,兵备道 史可法
、知县柯友桂建城备寇。工未毕,庚寅洪水冲颓,遂中废。皇清顺治己丑,操抚部院李日芃、知县郑遹元、副将梁
滨。
烈夫人祠 在青阳书院,祀明知府胡缵宗妻蒋氏。
循廉祠 在府学东,今废。
二忠祠 在塔东,明巡抚 史可法 以潘可大、陈龙亡于阵建祠祀之,今燬。
赵公祠 在忠臣祠左,祀明知府赵寿祖,今燬。欧公祠 在县学右应沙 ……邑令陈于阶,并祀捐助邑绅盛汝谦、吴一介,增祀全城禦寇邑令杨尔铭、张利民。
史公祠 在陈祠前,祀明巡抚 史可法。 黄公祠 在县治西,明季都督黄得功援桐剿寇,桐人德之,立祠以祀。
窦将军祠 在西城内,祀皖抚义卒蜀人 ……内,祀元韩定。
袁兵道祠 在县东,刘汝国倡乱袁讨,平民德而祀之,今废。
史中丞祠 在旧察院前,明巡抚 史可法 为兵道时屡督兵卫太湖,又建城,之功居多因立祠祀之。
詹令祠 在县西一里,祀知县詹贞吉。
王令祠 在县
烈夫人祠 在青阳书院,祀明知府胡缵宗妻蒋氏。
循廉祠 在府学东,今废。
二忠祠 在塔东,明巡抚 史可法 以潘可大、陈龙亡于阵建祠祀之,今燬。
赵公祠 在忠臣祠左,祀明知府赵寿祖,今燬。欧公祠 在县学右应沙 ……邑令陈于阶,并祀捐助邑绅盛汝谦、吴一介,增祀全城禦寇邑令杨尔铭、张利民。
史公祠 在陈祠前,祀明巡抚 史可法。 黄公祠 在县治西,明季都督黄得功援桐剿寇,桐人德之,立祠以祀。
窦将军祠 在西城内,祀皖抚义卒蜀人 ……内,祀元韩定。
袁兵道祠 在县东,刘汝国倡乱袁讨,平民德而祀之,今废。
史中丞祠 在旧察院前,明巡抚 史可法 为兵道时屡督兵卫太湖,又建城,之功居多因立祠祀之。
詹令祠 在县西一里,祀知县詹贞吉。
王令祠 在县
阁右,俱藏土中,微露如牛脊,时有闻喘声者,惊其神异,人称为铁牛大将军。
大胜矶 在城西二十里,明中丞 史可法 大败流贼于此。
拜石溪 在瀼河释迦坂山头有巨石,移入溪可障水为,埭百馀人不能撼,明邑绅刘尚志衣冠拜之
大胜矶 在城西二十里,明中丞 史可法 大败流贼于此。
拜石溪 在瀼河释迦坂山头有巨石,移入溪可障水为,埭百馀人不能撼,明邑绅刘尚志衣冠拜之
县知县金应元被执不屈,贼杀之。秋九月,贼复寇。太湖知县杨卓然率兵民袭之贼遁。
九年丙子春正月,监军道 史可法, 总兵许自强屯军吕亭驿。冬十月,流贼掠潜,拨嵩坂。十二月二十八日,贼袭宿松,焚掠甚惨。屯二日,走太湖,转入怀望境安池道。 史可法 督兵追战于天津潭。是年十月,雨谷绀外黄内雨多处,焚杀尤惨。
十年丁丑,潜山、宿松产白土。民取以合粉米
九年丙子春正月,监军道 史可法, 总兵许自强屯军吕亭驿。冬十月,流贼掠潜,拨嵩坂。十二月二十八日,贼袭宿松,焚掠甚惨。屯二日,走太湖,转入怀望境安池道。 史可法 督兵追战于天津潭。是年十月,雨谷绀外黄内雨多处,焚杀尤惨。
十年丁丑,潜山、宿松产白土。民取以合粉米
启闭不时,负良守令苦心也。崇祯壬午五月,流贼张献忠从西门三铺湾袭城,城陷,楼橹雉堞,一时尽颓。后皖抚 史可法
疏闻,督郡守周有翼、县令黄钟鸣完葺如故。旧有石坝,在大东关外,郡守吴太朴,因剧寇攻围,造以蓄水,城守
追剿师次固陵闻急矢力进援赖以全活士民,衔感肖像志思知州刘诰改西湖庵为祠。
史公祠 在州治东,祀明相国 史可法。 左公祠 在儒学云衢坊西,旧祀明知州熊之彦改祠,都督左良玉,今祀废。碑移北门外皋陶祠前。
掌教成先生
史公祠 在州治东,祀明相国 史可法。 左公祠 在儒学云衢坊西,旧祀明知州熊之彦改祠,都督左良玉,今祀废。碑移北门外皋陶祠前。
掌教成先生
所必争,苟或飘忽突据,且震惊江皖矣。造器械积糗粮募勇,敢结死士,书誓死报国,负盟天诛之,语于衣裾间, 史可法
方备兵安庆,知畅春贤驰札相慰劳。且曰:官有崇卑,忠义无两春。太息曰:此一腔血故当为,知我者,洒之也。
姚康
按《江南通志》:康,原名士晋。字康伯。后以字行。桐城人。万历间,诸生博通经术,雅肆力于诗古文辞,而所慕效尤在弇州。崇祯中,有以贤良方正举者谢不就。 史可法 镇皖延为记室。一时军务多所商榷。所著诗文甚富,惟《太白剑》二卷行世。
田有年〈逢年〉
按《江南通志》
按《江南通志》:康,原名士晋。字康伯。后以字行。桐城人。万历间,诸生博通经术,雅肆力于诗古文辞,而所慕效尤在弇州。崇祯中,有以贤良方正举者谢不就。 史可法 镇皖延为记室。一时军务多所商榷。所著诗文甚富,惟《太白剑》二卷行世。
田有年〈逢年〉
按《江南通志》
,兑期迫,封客船以济,象恒稔知商民之困,率先捐资为十一郡倡,不费公帑,不扰闾阎,造漕船五百有奇,督漕 史可法
题叙。
《常熟县志》:杨鼎熙宰邑,能理繁剧。初常熟困于漕,漕法不一。大户易兑,而乡民倍肩其难。鼎熙言
《常熟县志》:杨鼎熙宰邑,能理繁剧。初常熟困于漕,漕法不一。大户易兑,而乡民倍肩其难。鼎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