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儒家類
藝術類
術數類
雜家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耶。勉之勉之。为斯文自重。仆观有明三百年醇学实践。当推薛敬轩为首。其次则曹月川,胡敬斋,陈剩夫诸公。 顾泾阳,
高景逸。虽有出入。要不失考亭正脉。罗整庵辟廓之功。不愧昌黎。惜其论人心道心处。有混合理气。侵过性情界 (第 357H 页)
公。略有参差。而大体无异。王阳明尽舍诸说。一从古本。谓大学初无经传。亦无衍阙。隆万以来。其说大行。  明末顾泾阳。
近世李榕村。名为尊朱斥王。而至于知本之为格物。则墨守膏肓。牢不可破。独陆三鱼陇其力辨其失曰。圣贤之学 (第 565L 页)
弛而政刑紊。邪僻诡异之行生。而纵肆轻狂之习成。是故明之天下。不亡于寇盗。不亡于朋党。而亡于学术。又论 顾泾阳,
高梁溪。名虽尊朱。而实不能脱王氏范围。亦深中肯綮。又谓世儒见朱子于古经。多所更定。而遂有自辟井疆之意 (第 606H 页)
  茅坤
雅好谈兵治古文。鹿门退老称茅君。唐宋大家曾手钞。顺之心折共评勤。
  叶向高
倚之以重叶初起。卒不能看匡救谟。政柄内移非一日。无如何奈励精图。
   顾宪成
绝口不谈孔孟道。自消正气国家哀。东林一网惟员外。表准当时义理魁。
  左光斗
为善之人无近名。谩将古 (第 95H 页)
之上。俯视万有。无一足婴其怀者。其省身法云风光月霁其心胸。海阔天高其器宇。凤獜趾其威仪。玉振金声。 顾泾阳宪成
曰。无声无臭。吾儒之所谓空也。无善无恶。二氏之所谓空也。名似而实远矣。是故讳言空者。以似废真。混言空 (第 548L 页)
鹿两公见之也。区区者尝谓奉持斯训。庶不迷于上达。栗翁每云幸生朱子后。学问庶几不差。愚于门下。亦云尔。 顾泾阳,
高梁溪遗书。日昨从故家藏书中借得。故不敢自阅。谨玆先纳。以巾几滞洛。计无多日也。两贤为东林诸贤之冠冕 …… (第 149H 页)
不染。名节克完。固已可敬。而当陈王辈喙鸣之馀。不由师承。倡明正学。一线斯文之脉。赖以不绝。厥功韪哉。 泾阳
门路。似未尽纯。而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辨难不遗。至以为坏天下教法。自斯言始。岂无所见而然乎。至若梁溪 …… (第 149H 页)
处。非独 泾阳
所不可几及。薛胡罗三子亦应让与一头也。罔及看详。故不敢妄评。愿承水镜之所裁焉。两公于朱子。极意尊信。 …… (第 149L 页)
之烈者也。王阳明诸人不得辞其责。古人云擒贼先擒王。岂不信哉。 泾阳,
梁溪痛惩斯弊。起而救之。谛其所谓知觉之非性。而无善无恶之不可以言性。其所以洞辟阳明者。亦峻矣。其学专 (第 150H 页)
璧也。罗整庵钦顺出处之正。距辟之严。靡有拟伦。而惟人道一心。理气一物之论。恐为正见之累。是为可欠耳。 顾泾阳宪成,
高梁溪攀龙。值 明季阳九之运。勉率同志。倡道东南。任回澜障川之功。为 有明三百年学问名节之结局。而学 (第 467H 页)
  

学统考○正统
按朱子于论孟序说。专取史记世家列传之文。此为简当。今于孔孟及仲尼弟子。杂取诸书序次。则真赝不无相蒙者。恐非谨严之道。且在二千年之后。岁月先后无端的可据者。亦以己意强排。殊觉未安。
 周子。○ 顾泾阳
曰。程伯子曰。昔受学于周茂叔。(止)所乐何事。又曰。自再见周茂叔后。(止)吾与点也之意。又有诗曰。云 …… (第 645H 页)
 又曰。王伯安答萧惠云。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

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又答陆原静书。有云。佛氏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渠初未尝讳禅。为其徒者。必欲讳之。何也。
孟子良知。以仁义言。王氏良知。以形体言。道不同。不相为谋。○人之能视听言动。固性之自然也。属乎形气之私。可善而可恶者也。故君子不谓之性也。惟当视而视。当听而听。当言而言。当动而动者。乃是性也。故克己复礼。是尽性工夫。○视听言动。岂惟人哉。虽禽兽。亦能之矣。故吾儒之曰性曰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也。伯安之曰性曰理。人之所以同于禽兽者也。此语虽并世而面质。彼必无说可解矣。
  顾泾阳
与管东溟辨。谓佛学。一言以蔽之。曰无善无恶。试阅七佛偈可见。又以辨四字于告子易。辨四字于佛氏难。以告 (第 659H 页)
 

明儒数百馀家。首称嶭胡罗。然惟胡敬斋学问。以敬为主。脱却当时习尚之陋。而如 顾泾阳,
高梁溪。亦足可称。然其斥陆,王。多依违含糊。不如整庵之痛严。其外则类多喜径好新。师心自用。虽程朱成训 (第 44H 页)
身也哉。善乎。胡五峰之言曰。中原不行中原之道。故夷狄至中原。能行中原之道。则夷狄归矣。高梁溪之言曰。 顾泾阳
教致思濂溪不辟佛之故。某以为濂溪书字字与佛相反。即谓之字字辟佛。可也。通书言圣人之道中正仁义而已矣。 (第 311L 页)
也。乃于仆有取焉。何也。顾以不敢当。请举所尝有疑者奉质。而相与讲贯焉。则彼此应相滋益。足下察焉。曾见 顾泾阳
小心斋劄记。言唐仁卿痛疾心学之说。予曰。只提出性字作主。这心便有管束。孔子自言。从心所欲。不踰矩。矩 (第 405H 页)
一个信。此见于 顾泾阳
集矣。顾余老病滨死。犹欲更进实功。而今子以师礼见处。余之传授。岂有佗术。惟以实心。体实理。成实德而已 …… (第 487H 页)
伪德。故云尔。士者于此。宜明著眼审著脚也。
 伊川先生言学者不可以不诚一段。见中庸辑略下卷二十四板。 顾泾阳
答人书。论仁真仁义真义礼真礼智真智。铸成一个信字。见畜德录四卷八板。皆宜诵绎。
答李鼎九(己酉) (第 497H 页)
救此病。主忠信之至。至于与圣神同归。天地合德。学者可不早夜自有。(心之自省。是敬。敬之熟则诚矣。) 顾泾阳
有四真答问。吕新吾亦有君子四真语。此宜诵绎而体当也。
答金义熏(己未)
所示某公诸说。平生未曾留意者 (第 282L 页)
欲使回头转脑。故鄙谓此非吾儒自重之道也。今承谕云云。正合鄙意矣。
答金圣九(戊午)
所询黄金两贤所论 顾泾阳
之说不同。此无顾集可检。只就明儒学案所载断之。顾之斥致良知。非不严正可畏。至其取王学。却又推许甚至。 …… (第 38H 页)
。无容议到。若夷狄之入主中国者。许以正统之论。不敢信及。但此无三渊集。未及细考可恨。
所示濯溪集所载 顾泾阳
语云。陆子之言。孟子教人之法。阳明有一匡天下之功。愚谓孟子何尝教人信心。而笑读书穷理。如象山之言乎。 (第 38L 页)
于吾之身心哉。(峤南人士。其心往往自认为理。不知所学又何理。为之忧叹不已。)
答田麒镇(辛酉)
明儒 顾泾阳
言。只提出性字。这心便有管束。余谓这心不立。在规矩绳墨上。便解散无拘捡。心才无拘捡。亦何所不为。甚可 (第 157H 页)
绝无此等议论。其为禅学。尤不可掩。但正畿传天泉证悟之说。与传习录年谱详略不同。恐彼有讳避损益处耳。○ 顾宪成
传。与姑苏管志道力卞无善无恶之说。管之学一贯三教而实主佛氏。 (第 224L 页)
宪成
谓佛学三藏十二部五千四百八十卷。一言以蔽之曰无善无恶。观七佛偈了然矣。吾儒何必以此为学。又谓卞四字于 (第 224L 页)
此即 顾泾阳
东林会约也。其道破世人之笑骇。学者之昧懦。十分明快。吾辈平日非不识得此意。说却此事。而及见古人语。更 (第 143L 页)
腊月十六日。令后行写院规。院规即栗谷先生所定。而就其中略加添删。合二十二条。又附退溪先生与人书。与 顾端文
东林会约及余所著小说。以送于烛龙堂。○廿三日。看明鉴。至马寅常语坐客曰。君子有三可惜。此生不学一可惜 (第 266L 页)
。玉署珠厓。子瞻之进退。以诗自喻。是可谓进退之得中者欤。齐名斗山之李西厓。进无以少补世教。养德山樊之 顾泾阳。
退有以激成党祸。此亦可指陈其难 (第 111L 页)
   祭外弟李子顺(宗迪)
   祭李相国宜叔文
 哀辞
   权孺人哀辞
   朴孺人哀辞
 论
   杜黄裳论
   顾宪成

   吕大防论
   刘基论
   反欧阳子朋党论
 说
   续东坡刚说
   仁孙名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