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观察使御史相继褒启。赐表里一袭。且 命升叙。冬以差员入京。上疏条陈军务。又请 上亲征。 宣庙下教曰。 李贵
之忠。甚可嘉。予欲亲问而病未能也。其令备边司采而施行。公遘疠甚危。 宣庙遣医看病。又令内医院剂药以救 …… (第 536H 页)
君母。为伦纪之罪人。而今又为凶贼之奇货。 殿下曲为全贷。非所以为 宗社计也。疏入不报。未几 下教曰。 李贵
所陈之劄。言辞极骇。岂意此人不知予心哉。今后如或更呈如此之疏。政院勿为捧入。公论事多 …… (第 539L 页)
仍乞骸骨归。 上答曰。此非元勋辞退之时。卿其勉辅寡昧。以济艰危。仍下公劄于大臣。大臣回启曰。玉堂之论 李贵
辞极过越。然岂有搆陷之心哉。 (第 541H 页)
李贵
以此必欲辞退。亦未妥。请命招察职。 上批曰。 (第 541H 页)
李贵
实无死罪。而论之太薄。设无搆陷之心。岂不非哉。其时陈劄之人递职可矣。时公在江舍。 上问馈不绝。 召命 …… (第 541H 页)
当如是也。公既怒经世立异。又恶两司持论不坚。于 筵席极言斥之。经世引入不出。郑晔亦上劄辞职。有曰臣与 李贵
交近五十年。知 (第 542H 页)
李贵
莫如臣。虽或信人言而攻臣。臣曾不与之相较。到今白首。交道依旧者。实知 (第 542H 页)
李贵
之心虚而无他也。况昨日 榻前之启。实出于忧国之诚。重言复说。虽似支烦。痛陈无隐。直在其中。决非事边幅 …… (第 542H 页)
。 上皆不从。仍下恳恻之教。右议政申钦欲退去。公怒有言。右相连上劄辞退。 上下教曰。大臣居百僚之上。 李贵
乃于稠人公会之中叱辱相臣。无复忌惮。此岂寡昧终始保全功臣之志乎。其轻君父蔑朝廷甚矣。国有三尺。予不敢 …… (第 542L 页)
而事过两无疑阻者。所争公也。今金瑬不能释憾。虽欲同事不可得。请从此辞矣。 上又不答。既罢。 下教曰。 李贵
恃功骄恣。慢蔑朝廷。事极可骇。先罢后推。以徵勋臣纵恣之习。朝议决意籍军。将差遣御史。公时退居江舍。又 …… (第 544H 页)
人乎。一二勋臣忘身极谏。心实爱君。有何可罪。请下询庙堂。博采群议。以正大礼。 上不报。九月。 传曰。 李贵
顷日榻前之言。全无伦理。至严之分。有不暇论。忘生结义之意安在哉。予欲久置散地。俾知厥失。但遽发狂言。 …… (第 544L 页)
袖。蔑视凌侮。不遗馀力。此亦不可之甚者也。于是领相辞职出去。众议大骇。两司合启请削夺官爵。 上答曰。 李贵
所陈之辞。虽有无伦之处。其言未必尽非。既有所见则必陈无隐。亦事君之一道也。 (第 547H 页)
李贵
天性戆直。自少无奸邪之态。尔等不究本情。遽以迎合等语。构成罪案。今日所论。不亦已甚乎。玉堂又上劄请罪 (第 547H 页)
。 上答曰。 李贵
言虽不中。功存 社稷。位至崇品。非年少新进之辈所可轻视。今尔等肆意侮辱。此亦可骇之甚者也。 (第 547H 页)
李贵
之言。谓之狂直则可。谓之奸邪则大不可。两司争之不已。 上只命递职。公再上劄乞解兼带。 上不许。答曰。 …… (第 547H 页)
乎。 上曰。其时予不知卿在阙内也。且若是重事。岂不招卿相议。然非卿不能为此言。公既退。 上语承旨曰。 李贵
言人所难言。其赐内厩马一匹。丁卯奴兵大举入寇。连陷三城。诸镇望风自溃。报至。朝野惊惶。大臣启请 慈殿 …… (第 547L 页)
只命推考。持平赵絅又上疏追咎和议。力攻勋臣。有太阿倒持等语。公上劄请下司败。言甚激切。上下教曰。赞成 李贵
功存 社稷。年踰七十。宜朝廷之敬惮。浮妄之辈。做作情外无形之说。肆意慢骂。不遗馀力。至以枭示等语论之 …… (第 548L 页)
。台官所失虽如此。为元勋重臣者。亦不可徒以投劄为事。宜速出仕。共济危难。其令史官谕之。过数日。 上问 李贵
入城乎。政院以退在龙山为对。 上即 …… (第 548L 页)
。请依 宣庙故事。令大臣辨明情罪。 上下其劄于政府。左议政尹昉,右议政申钦回启曰。去邠之议。初不出于 李贵。
其称冤宜矣。朝廷预定保障之所者。政为今日事也。住劄之计。举国皆知之。以此独斥 (第 549H 页)
李贵。
诚可谓不近矣。我朝仁厚立国。待士大夫以礼。非名挂逆籍。罪关军律者。未闻有枭示之典。 (第 549H 页)
李贵
功存 社稷。其慢骂朝臣。诟辱台阁。特一时忿懥之过。而其忠君爱国。临难忘身之大节。在朝者鲜有其俪。岂可 …… (第 549H 页)
以公请诘言官。钳制人口。论以罢职不叙。 上答曰。变初台论。似乎乘时搆陷。近日所投疏章。有同诬告。赞成 李贵
之必欲辨明。情理之所当不得已者也。 (第 549H 页)
李贵
先朝旧臣。忠贯日月。非年少浮薄辈所可践踏侵侮也。未久 召命下。公上劄辞职。 上答曰。此时国事为重。些 …… (第 549H 页)
臣既忝禁府堂上。所执者法。决难挠改。请使他堂上改定配所。而递臣禁府。以为人臣文过者之戒。 上下教曰。 李贵
虽重臣。亦一臣子也。告君之辞不当如是无伦。遂命改差。公遂诣阙启曰。臣之欲守王法。实出于为国尽忠之心。 …… (第 551H 页)
非事君勿欺之道。乃上劄救之。 上下教曰。虚实间。既曰谋逆则为人臣者。似不当歇看。而今日治狱有同儿戏。 李贵
又上劄营救。其无谓甚矣。于是两司俱劾公。遂有罢职之命。未几特命叙用。还授本职。公上劄辞不许。方云 …… (第 551H 页)
后又入昼讲启曰。臣闻顷日筵席。领相吴允谦因臣言辞职。 殿下以 李贵
所为。恐有年少气胜辈效之为教云。臣愿 殿下勿以此为虑也。臣有三子。皆不能效臣所为。每当入侍。辄戒臣母 …… (第 552H 页)
吴竱论公铨长之除。出于筵中自请。有曰天官冢宰。为任如何。而人臣敢以私求。人主敢以应求哉。 上下教曰。 李贵
之自荐。殆无虚月。若因其自荐而应求则为相亦已久矣。何待九年。设或应求。功存社稷。职居一品。其识见过于 …… (第 557H 页)
濂,掌令李坰,朴安悌等继发请罢之论。 上答曰。论人罪状。必原本情。虽小官贱夫。不可因其私好恶而轻论。 李贵
之自荐。非止一再。故听之者不以为疑。言之者亦无干泽之心。今尔又以其言为有心。不亦异乎。以予观之。构陷 …… (第 557L 页)
拜跪。无乃永诀 天颜之意耶。公颔之。已而命尽。享年七十七。讣闻。 上为之举哀。声彻外庭。乃 下教曰。 李贵
知无不言。竭诚辅国。贤直之臣。今忽弃世。孤甚悲痛。敛葬等事。其令该曹各别磨鍊举行。赐御衣三袭。红段衾 …… (第 560H 页)
。 三殿遣中使吊诸孤。又令劝粥。旧例王世子师傅之丧。 世子为之举哀。宾客以下无此例。至是世子下令曰。 李贵
非他宾客比。且曾经贰师。凡事一依师傅例为之。侍讲院以违礼争之。世子不听。其后又率宫僚。亲临吊祭。礼曹 (第 560H 页)
援例防之。不听。十九日。 上下教曰。 李贵
才德俱高。而未及卜相。其令该曹追赠领议政。以表孤悲悔之意。公以元勋。久未入相。人多称屈。及下此教。闻 (第 560H 页)
按。且臣曾闻千顷既引臣祖诬服。及其出狱。其所交游。皆往唁之。而故延平府院君 李贵。
独不往曰。陷长者。图苟活之人。可以绝矣。何用唁为。此乃千顷等诬服之明验也。而今梦举如是为言。不亦巧乎 (第 44H 页)
因顾指金公时让曰。此言臣闻之此人矣。金遽惶愧罔措。郑公神色自若。从容起对曰。 李贵
言是也。臣在营寿母时果用之。臣罪当死。但此事。与今日所争礼说。元不相关也。然人既有言。何敢晏然。遂下 (第 79H 页)
懿。贫穷无归者。嫁娶丧葬。尽心经纪。至年高宦达不少衰。闻者莫不感叹。少时侪友多闻人。而独与延平府院君 李贵。
志意相契。结为忘形之友。共登司马一榜。同游栗谷 (第 531L 页)
李先生
之门。早为士林所推许。光海朝。公以特进官入侍。以栗谷李文成公宜从祀文庙为言。此是一世公论。而公实首发 (第 531L 页)
极恶大罪。关系国家。则岂以私情容护。以误国事哉。臣父有 经筵日记。癸亥八月初八日。入侍。论讥察有弊。 李贵
曰。讥察决不可无。岂可徒恃天命。而不为 宗社之忧乎。 上曰。讥察不可全废。臣父曰。设使讥察十中一二。 (第 275L 页)
农不相夺。畿之人始病而终德之。公且建白。百济时建都南汉。而敌不敢窥。真形胜地。请城此为京都蔽。 上命 李贵
等往审形便。贵等皆可公议。遂命公董其役。公役以缁徒。而严饬将领。督之周年。不烦民而讫功焉。丁卯之乱。 (第 458H 页)
荐除斋郎不拜。甲子擢谒圣第一名。例拜典籍。移正言。礼,兵二曹郎。丙寅又拜正言。时值启运宫虞祭。府院君 李贵
请 上主祀。公痛辨其谬。递为典籍。又历正言,文学。为持平。丁卯建虏入寇。 上幸江都。朝廷忧军兴不给。 (第 438H 页)
三月。事乃无验得释。己未。起废为舒川郡守。升通政。未几弃归。入银台。为黄海监司。大革弊政。士民咸悦。 李贵
为平山府使。密以举义谋 …… (第 517L 页)
书曰。吾虽死矣。不可使国家失累年宿储。以虚藩蔽也。事讫就逮。 上怒其迟。金吾郎具以实对。 上大善之。 李贵
白公之冤甚力。 上即释之。秋。拜全罗监司。明年。李适叛。 车驾南狩公州。时仓卒去京。人心未定。宿卫单 (第 518H 页)
则尤有所不难辨者。呜呼。及两臣之门。受其业而服其义者。有若先正臣赵宪,金长生,吴允谦,金尚容,黄慎, 李贵
等诸人也。陷害两臣者。不过汝立,仁弘之徒。自今观之。则赵宪,金长生等之言为是耶。汝立,仁弘之言为是耶 (第 459L 页)
校理。初延平君 李贵。
以御营使到临津。见贼奔还。诸军皆溃。两司只论其副将韩峤,朴孝立。公与应教尹公上劄曰。贵既已受命视师。 …… (第 480L 页)
。躬行节俭。损上益下。又言中外臣僚。或有不分逆顺之论。而两司尚无纠劾之举。请并递之。闻者悚然。 上以 李贵
陈劄自明。为递其时玉堂。公遂见递。俄除成均馆典籍。转直讲。五月。还拜副校理。是时。上锐意为治。频御讲 …… (第 480L 页)
两三坚城。且有重江之险。而不思备御。倡为奔避之计。是为国忠之罪人也。 殿下之所亲信贵宠。宜莫如金瑬, 李贵,
李曙,申景禛等而皆占便安自全之地。独使张晚空手赴敌。臣以为晚不降则走也。安州,平壤。俱以孤城。兵单援 …… (第 481L 页)
首倡去邠者。先遣诸军。或援边城。或截江滩。 殿下且召勤王之师。亲御继进。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矣。 李贵
以不知时势。强为大言斥公。 上亦曰。卿等不见壬辰事乎。台论亦以去邠为不可。以今观之。则何如也。以前事 …… (第 482H 页)
扶植也。公又以为去邠之计。已不可破。则宁使东宫分朝南下。以系民望。 上命询大臣而从之。又与同僚启曰。 李贵
非但愚妄偾国。亦且挟私坏事。若随入 行朝。因置备局之列。则日后必有再误大计之患。请命窜黜。 上严批不 …… (第 482H 页)
虏使刘海来。以和议为言。公请勿引入行都。使知虚实。明日 上以接见可否。命公卿会议。 李贵,
崔鸣吉等。主和议。同声请接见。以为古人亦有不得已忍辱者。公峻斥其不可曰。以堂堂千乘之尊。亲接犬豕之小 …… (第 482L 页)
之罪。不可不治。严军律。振纪纲。此其机也。请伸国法。又启曰。振肃军律。今日之第一急务。尹暄枭示命下。 李贵
金瑬等。不念国事。敢生营救之计。联袂登对。欲贳大辟。其徇私蔑法甚矣。请罢职。 上命推考。又启曰。洪命 …… (第 483L 页)
 殿下乃扶植伦纪之君。异于凡主。今乃若是更无可恃。国亡之日。臣死之日。臣等岂以空言自大乎。公于上前责 李贵
曰。公毋顺旨阿谀。误此大事。贵怒诟不已。公曰。贵之凌踏至此。虽在抢攘之时。朝廷岂可若是不尊乎。请罢臣 …… (第 485H 页)
之只以儒雅称公者。至是益推服焉。贼退。连章乞免。竟解职。四月。复拜谏长。又呈病递。及 大驾回銮。公与 李贵
同入侍。公又陈讲和之非。因斥贵主和之罪。贵怒甚曰。岳飞有可胜之势。而秦桧主和杀飞。故为万古罪人。今李 …… (第 486H 页)
。不顾宗社存亡。韩侂胄之类也。仍诟诋不已。台谏以面辱言官。论贵请罢。贵复上劄自辨。 上乃下教曰。赞成 李贵
功存社稷。浮妄之辈。肆意慢骂。至以枭示等语论之。岂非可骇之甚者耶。所当严治。而但庙堂以后弊为虑。故姑 …… (第 486H 页)
勋臣俱入侍。而政院不得知。史官不得书。实为大谬。既往虽不可追。而请后勿为例。先是。 李贵
袖进一私书。盖崔有海与华人宋献论礼问答之说。而主张追崇者也。至是公入侍讲筵。进曰。凡人臣之上达文书。 (第 486L 页)
必关由政院。此金石之典也。顷日筵中 李贵
袖进私书。此近古所无之事。外间皆怀疑讶。请下其书。以解中外之惑。且明人臣不敢私进之义。 上答以当留念 …… (第 486L 页)
则党与日滋。奸伪渐长。国不为国。李某从重论罪。一以重国体。一以定是非。何如。政院议启。盖公补外之后。 李贵
入侍。极言捃斥曰。李某教子呈疏。而欲令君上屈于其子。顷日传教。有何悖伦亡国之事。而敢为封还乎。盖 殿 (第 487L 页)
也。精选亲兵者。兵贵精不在多。今之所谓训鍊都监。始于柳成龙。所谓御营军。创于 李贵。
盖皆经历屡乱。遭值大敌。为随时立制之举。厥后丁卯丙子之乱。竟得其力。 国容不愆。此乃亲兵之效。非小利 (第 246H 页)
槩以祢祖为非。若如朴疏汉宣帝之祢昭。亦如卫辄。而程朱之论亦为误耶。)○十月昼讲。(李廷龟○大意卞朴及 李贵
之疏。其说与沙溪长书大同少异。又与郑经世同时敷奏。大意亦同。)○典礼私议。(张维○大意与李廷龟初议。 (第 320H 页)
命易卧席东首。恬然而逝。享年四十有九。前夕夫人梦。黑龙出自寝房。飞腾上天云。哲人之始终。岂偶然哉。○ 李贵
丁亥封事。以草六条方略为在十五日。又有以翌夕卒之语。与行状诸书不同。○自疾病。 上轸念。医问交道。讣 (第 206L 页)
可得阴诱其衷之理。 上亟然之。其高识类此。时议以崔公鸣吉为进贺使。盖泛海之役也。延平府院君 李贵
进曰。此事甚无谓。蔑待勋臣如此。故屡致逆变。若不倚重勋臣。则外戚宦官。孰不可倚重。公驳曰贵之言过矣。 …… (第 47L 页)
。唯 上留念焉。 上曰尔言甚当。盖欲言不公之事。而致有此失。不胜赧然。先是金公堉以阻金世濂铨郎被罪。 李贵
又为论救甚力。 上乃教以同党虽若狗彘。荐之犹恐不及。异己者虽有可用之才。摈弃如遗。故公于是及焉。尝进 (第 47L 页)
送一吏。使之贸纳于京中。逮其还来。闻其所贸处。则士夫家进言受赐之物云。而其所谓士夫。亦臣素昧之人。而 李贵
荣姓名。又非臣梦寐中所尝闻者。与其年利之人。随内行楷来。作一衙客。而防纳者公私心迹。万万不同。则供辞 (第 62H 页)
乃与 李贵
忿争于榻前。故及其贼适称兵之后。瑬甚恐惧。凡于科断罪人之际。末敢为伸救之说。先臣其时以南邑宰。领兵勤 (第 370L 页)
时台阁论议。亦甚峥嵘。必欲置之于死。而故相文贞公申钦。实按其狱。不为讯鞫。只断以长流。其后延平府院君 李贵
上疏请放。则钦又与故相忠贞公吴允谦覆启。请如贵疏旨。遂得放还。若钦若允谦。皆是近代宗臣硕辅。德望言论 (第 392L 页)
。三司迭相劄论。秋。两司论罢青阳君沈义谦。历数其党十三人。皆一时名贤。而以先生置首。遂编为党籍。生员 李贵
上疏斥两司。两司金睟李泼。又历诋先生及牛,栗,松江。其启略曰。珥,浑再入之后。乃引用李海寿,白惟咸等 (第 521L 页)
日益兵谋再抢。官军及诸义兵皆奔溃。皇朝所遣将吏亦逗挠观望。时将军持母服在家。潭阳府使李景麟,长城府使 李贵
交荐于方伯。景麟又给战具劝起赴难。方伯因闻于朝。特授刑曹佐郎。将军姊夫金庆会(金应会)亦倜傥义士也。 (第 255H 页)
功。有罪过则言官任纠正之责。何可以功高而不论乎。李延平贵。与公争言于 上。忿不能得。俚言骂公。公进曰 李贵
恃功骄恣。在 上前诟辱近臣。此甚不敬。且欲使己所言者。人莫敢矫其非。此习不可长。 上然之。李公既退。 (第 26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