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春秋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洞真部
清代道教文獻
如彼。贵显如满朝公卿大夫。无死于主辱。安坐泄泄。其得失天理为如何。若汝等。吾不知其为何如人也。昔炮手 李士龙
死于义。尤庵宋相公暴而著之。名满宇宙。今汝等之死。于彼有光。恨不有宋相公为之暴著也。噫。使宋相公而在 (第 238H 页)
巷小民而为此。不亦尤难矣乎。寄语敬达家人。慎勿放出犬豕于世外。恐食贵显者之馀。以怒敬达义魂也。昔炮手 李士龙
死于义。得尤庵宋相公之文而名显天下。敬达比 (第 340L 页)
士龙。
宁优而无劣。世无宋相公。其亦悲矣。虽然何加损于敬达哉。
孝子李昌梅传
余自少时闻之。延安盖有孝子母子 …… (第 340L 页)
亮仗义扶汉文天祥竭忠报宋。怡然而已。时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年才四十五。
野史氏曰。昔朱宋二夫子于唐卫士 李士龙
之流。虽微必书。盖当中国陆沉之时。血诚眷眷。在于扶植人纪。表著天理。不得不然也。矧斯人者。已居官著节 (第 343L 页)
。而浚同此心。开诚布公。致力王事者纲也。而浚同此心。凡此数者。举为今日之急务。而小人之所共恶也。幸而 李登
台司。张拜侍御。是固两贤同寅协力。转否为泰之秋。而奈之何霜台触邪之笏。不于其所宜嫉之小人。而反独雠于 (第 237H 页)
 修理之山。其原面阳。曷敢不敬。翁主攸藏。
贵人韩氏墓志铭
贵人清州韩氏。丽初功臣三重大匡兰之后。曾大父昌。江原道观察使。大父伯伦。佐理功臣右议政清川府院君。父恂。靖国功臣知敦宁府事西原君。西原副室。砺山郡守 李登
全之女。以弘治庚申生贵人。温柔明敏。动中礼节。自在母所。不类凡妇儿矣。正德甲戌。 中宗大王之九年也。 (第 241H 页)
 谥状○碑铭○墓志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东冈金公谥状
   崇政大夫行兵曹判书金公神道碑铭
   义士 李士龙
忠烈祠碑铭
   洛山寺海水观音空中舍利碑铭
   赠注书韩公墓志铭
   孺人李氏墓志铭
   奉
之才。盘错以别。公之绩。国乘攸列。欲知公为人乎。省庵之言亦可质。我今铭之于石。石可泐名不可灭。
义士 李士龙
忠烈祠碑铭
李义士 (第 621H 页)
士龙
者。星山人也。世居州北鹊村。祖有文。以壬癸斩倭功。授守门将。父廷建。以南汉扈卫劳。登武科。义士自幼孝 …… (第 621H 页)
曰善。善之二男元发,元硕。方义士之就刑也。一军咸啧啧曰。义士义士。后有见山海关城头石。大刻曰朝鲜义士 李士龙。
五诱七䝱。终不放一丸而死。昔人所谓精忠华夷见。气节天地知者。拟之而不为过矣。嗟乎。义士非读书学义理。 (第 621L 页)
闻之。始瞿然起而致敬。遂出示其策。朴曰真善作。非李侄所及。又算其命曰登科则在李侄后。是秋尹果见屈。而 李登
第后三年。尹亦登第。甲戌乙亥间。朴游南汉山。大惊曰此乃出降城也。未久国有大兵祸。 銮舆必播迁到此。仍 (第 251H 页)
   先稿附录后辩
   义狗说
   石茸说
   谕永春民人文
   白云子传
   清风子传
   李士龙

   尹氏三节传
荷塘先生文集卷之四
 杂著
   林将军庆业传
 序
   洞契重修序
  
。清风子与我曾大父为石交。于外王父。为姊婿。清风之孙。与我为内兄弟。以故。知清风之事实稔。遂为传。 李士龙
传 …… (第 361H 页)
余读京山志。至 李士龙
不屈死义事。未尝不泣数行下也。嗟乎。微 (第 361L 页)
士龙。
天下后世。孰知我东有人哉。 (第 361L 页)
李士龙
者。星州人。其父廷建。良家子也。辛巳。清兵攻锦州。徵我国火炮。 (第 361L 页)
士龙
亦在点行中。将行。与其父母诀曰。死吾已决矣。得正而死。孰与偷生乎。愿父母毋悲。及至。与明人战。囊其铅 (第 361L 页)
丸。每发。辄虚放。我军恐见觉。劝 士龙
匿其丸。 (第 361L 页)
士龙
曰。若尔纵可以免死。何以暴此心于天下乎。终不匿。清人果觉之。縳致清主前。诘之。 (第 361L 页)
士龙
奋曰。固也。大明。我父母国也。始壬辰之难。微大明。吾其鱼肉久矣。秋毫莫非皇帝德也。我岂忍发一炮杀一人 …… (第 361L 页)
极之恩乎。铅丸。皆在囊中。不敢隐也。因出示之。清主怒。命斩之。我军请贷其死。使自效。清主亦义而许之。 士龙
顾谓曰。若辈胡乃困我为。吾志已定。不如速死之为荣。若辈胡乃困我为。勿复言。竟不屈被斩。会 昭显世子质 …… (第 361L 页)
。为送其尸。 世子为之敛棺。饬沿路。舆运返葬。时有崔有渊者。牧星州。方朝辞。 上引见下 教曰。嗟乎。 李士龙。
烈士也。岂可无褒宠之典。而事有大不如意者。尔其往祭之。有渊至州。遣人以祭。及 显宗朝。因大臣启。官其 …… (第 361L 页)
我能临大难建大节。审熊鱼取舍也。猝遇事变。类未免怯怯改操。卒之一失其身。而万事瓦解者。不可一二计也。 士龙。
特闾巷一凡民耳。其所职农业也。所与游皆村氓也。非有学问之力闻见之益。而独能奋大义不顾。至杀身而无悔。 …… (第 362H 页)
果卿,张巡,许远之伦烈矣。然彼既衣食于君。而所欲忠者国耳。彼固知一死外。更无馀地可容迹。其死固也。若 士龙
者。固下国之产。而行伍之列也。举一国。既皆臣服于清。纵不为大明死。孰谓之不可。而乃今若斯焉。以吾观之 (第 362H 页)
。殆千古一人也。况创卒决死易。从容就义难。 士龙
其未行。既慷慨以死自期。斯已奇矣。至其事觉将戮。略无怖色。义言出口。凛凛惊人。及我军请自效。而清主许 …… (第 362H 页)
以动其志矣。而益抗言不少屈。视鼎镬若饴糖焉。不已尤难矣哉。先圣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岂 士龙
之谓耶。
尹氏三节传
嗟乎。死生亦大矣。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圣人犹难之。况下哉。世教衰。义理斁塞。平居 (第 362H 页)
辨别华夷之义于海东一域也。且如郑公雷卿之见杀于胡。黄公一皓之受戮于虏。下至书吏姜孝元之被斩于狄。炮手 李士龙
之死义于寇也。先生亦莫不明其节义于墓表传文及疏章文字之间。而褒之不已也。既尝撰碑于李公舜臣。褒尚其竭 (第 279L 页)
役。文正公臣金尚宪上疏以谏。而 圣心尤增痛迫。如不欲生。至于洪翼汉等三学士,权顺长三儒生之死。及炮手 李士龙
之死。亦足以有光于春秋之义矣。其后朝廷潜遣独步于军门。盖州之役。故相臣李浣与林庆业。使人沈水。密通天 …… (第 339L 页)
在于此事也。若天假 圣寿。则虽未能扫清中原。而闭关绝约则优为之矣。至我先大王。虽以守成为主。而以褒录 李士龙
之子。赎良姜孝元之子孙者见之。则 圣意所在。亦可知也。夫 神宗皇帝之深仁高义如此其至。而 本 (第 339L 页)
而屠牛攘人仆。恣为奸利。皆痛绳之。其人大恚。嗾御史中公。公已径归矣。先是公收瘗邑底饿骸百馀体。复义士 李士龙
家。又给田俾奉其祭。为药傅章甫杖流者疮。祸机既棘。而非公素际。人益义之。及就吏事辨。屏居先陇侧。州民 (第 509L 页)
再从祖都正公。以宣川府使为营将。领军赴徵。其家老奴凤伊者。尝为余言如此。呜呼悲哉。
是役也。星州炮手 李士龙
者在军。胡人迫令放炮。城上人呼曰。朝鲜人。尔忘壬辰年 神宗皇帝罔极之恩。今乃助贼虏害华人耶。哭声震天 (第 308H 页)
士龙
不忍放炮。每放辄去丸。胡人觉之。杀于军前。 (第 308H 页)
士龙
含笑就戮。已而。城上。揭一金字牌。书曰朝鲜义士 (第 308H 页)
李士龙
云。后 朝廷。旌其闾复其后。嗟乎义士。
皇明之亡。伏节死义者甚众。殆不可数。 太祖皇帝创业垂统。必有 (第 308H 页)
   奉常寺报礼曹[再度]
   奉常寺报礼曹[三度]
   禀目
   禀目
瓶窝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牒
   星州 李士龙
妻食物请给牒
   星州文庙朔望焚香。守令有故。儒生代行牒。
   星州田政变通牒
   东莱他官饥
  

星州 李士龙
妻食物请给牒
为牒报事。崇奖节义。所不可一刻缓忽。本州义士 (第 515H 页)
李士龙。
捐躯于万里外燕塞。扶植乎三百年纲常。当初五道监司护丧。既自 特命。其后立石致祭。又出朝议。激劝之道。 (第 515H 页)
。以金矢之入。换峡粟五千斛。以赈春饥。及莅星。尤重儒教。颁廿条训帖。选儒生百五十。官养之而日课业。祭 李士龙
墓。仍立忠烈祠。以激励忠义。一州人士。莫不耸感。州有秃用山城。废坏已久。时朝廷使本牧修补。公乃户抽一 (第 522H 页)
入地。)
送李上舍(达意)落第还乡
夜来风雨送残秋。庭畔黄花惹别愁。咫尺桂枝攀未折。归心轻却采莲舟。 (李登
进士。又讲经几健而不利。故云。)
晓发安溪驿。向军威县。是日当到亲卫。
前村机杼后村砧。驿路繁霜一寸 (第 121L 页)
。有盗劫货伤人。捕得十数辈。监司欲置之死。公曰。盗不杀人。法不至死。尽免之。时朝廷调兵以应虏请。卒有 李士龙
者被调。慨愤形于色辞。不受犒设行资。公知其将欲有为也。奖之曰。真义士也。加待以送之。 (第 196L 页)
士龙
至虏军。连发虚炮。为虏所觉。䝱死犹不从。竟见杀。立大节于中国。公为之助葬致祭。抚恤其家。绣衣使者奏公 (第 196L 页)
美事。令该曹特为褒赠可也。臣又 启曰。辛巳春间。虏人要我师会沈阳。侵 中朝祖总兵所守锦州卫。星州军士 李士龙
者。不忍以炮丸加之 天兵。连发虚铳。虏人觉之。以剑拟之曰。汝何敢乃尔。 (第 475L 页)
士龙
曰。 天朝是昔日之父母我者。岂可以子而兵其父母乎。虏人屡劫之。终不屈遂杀之。然虏亦知嘉其义烈。送其尸 (第 475L 页)
天启丁卯之乱。昌城府使金时若力竭被擒。不屈而死。西土至今诵其忠节。辛巳春。虏要我师侵锦州卫。星州军士 李士龙
不忍以炮丸加天兵。为虏所觉。胁以淫威。终不屈被害。夫以行间一卒。知天下大义。蹈刃不贰。其事尤奇。此两 (第 51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