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春秋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洞真部
清代道教文獻
地可读。三传束之高阁。此义此理。长在宇宙间。与日星并葆光辉。乌可不思讲明之方。是日何日也。
星州炮手 李士龙
赠职旌里教(附注。戊午忠烈祠。并享忠壮公诸沫教。)
我朝名将。指先屈于忠武。而以军伍名闻天下者。亦惟 (第 570L 页)
李士龙
是已。 (第 570L 页)
士龙
星州人。早编戎籍。及应敌求赴锦州。与天将祖大寿对阵。炮之虚发。为敌所觉。屡刃之不慑。如是者三。竟死于 (第 570L 页)
敌。天将谍知之。揭竿特书曰。朝鲜义士 李士龙。
呜呼。当辛巳之役。若非 (第 570L 页)
士龙
之一办。将何以有辞于后世乎。昔唐卫士殉节。朱夫子犹表章之。况以小国之军伍。为天朝秉义立慬。杰然为东国 (第 570L 页)
之耿光。而坐于人微地贱。尚阙表章之典。岂树风迪彝之义。星州炮手 李士龙。
特赠星州牧使。仍使地方官。旌其里。其后孙中可堪禄仕者。先即调用于军门以闻。向于本州牧使诸沫古迹。起感 (第 570L 页)
而有旌赠之举。今又因 李士龙
事。思之本州。曾闻有大明洞 …… (第 570L 页)
魄。尚有郁轖而不散者。如彼荦荦卓异之人。若或拘于邦禁。而仍无一区啜享之所。岂不是欠事。星州牧有赠牧使 李士龙
祠。而年前赐额曰忠烈者。是地是祠。与是人同是享。夫孰曰不可。特令道伯。并享于忠烈祠。)
太常脯制复旧 (第 571H 页)
之后也。不为劝婚。至今为鳏旷之夫。抑何委折。为先令道伯。查实状闻。当该道臣守令。一体指名现告。赠牧使 李士龙
之后一人。长置禁旅。向有定式。何况车义士家人乎。奉祀孙。令湾府别设料窠一窠。无论年之少长。永为给禄。 (第 23L 页)
事修饰者。为最可闷而终难医也。 李士龙
以一卒。立慬于深河之役。能使我东忠义暴于天下。崇报褒奖之典。何渠可惜。遂命官给祭需。赐额于其祠。下御 (第 385L 页)
类。皆以文字褒美。请官郑圃隐后孙。以及严兴道, 李士龙
之后。金应河之孙。勿责虏供。丁丑立慬诸人。并加旌表。皆所以鼓动培植。为扶世道人心之一分也。时奸邪伺衅 (第 536L 页)
子。有所考焉。
星州忠烈祠记
今 上三年秋九月。余自星州。至玉川。见祠九楹在川上。询于州人曰。此义士 李士龙
祠也。 毅宗皇帝十一年。李时英率兵五千入沈阳。 (第 183L 页)
士龙
与焉。沈阳兵与 明都督祖大寿。战于松山。以时英兵为前行。而 (第 183L 页)
士龙
炮不入铅。凡三发无一伤者。遂见杀。大寿闻之。乃大书旂上曰。某国义士 (第 183L 页)
李士龙。
以风其军。沈阳人望见其旂。亦为之动容 (第 183L 页)
士龙
本星州乡兵也。未始不 …… (第 183L 页)
皆归于仁。自卿士至闾巷。草茅之民。知爱 天子如父母。风俗既同。虽时英战于松山。而士卒无背 明之心。此 士龙
之所以效死者欤。夫为 天子死大节。君子之勇也。而乡兵能自树立。则一国风俗之仁。有足观也。或曰。 (第 184H 页)
士龙
如守义。则不当从入松山甚不然也。夫时英战于松山。非 王之心也。故 (第 184H 页)
士龙
炮不入铅。盖以谓吾不去铅。无以暴 王之心也。孔子曰。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使 (第 184H 页)
士龙
不死松山。则 王心何以暴哉。某侯出牧星州。与州人修士龙祠。命余记之。盖二十年十有一月十九日也。
崔孤 (第 184H 页)
也。属国之力。虽不足以上救 京师。然南汉不破。则 大明尚倚属国而为之屏矣。三臣被执入沈阳。不知所终。 李士龙
从战锦州。炮不入铅。为所杀。黄一皓,车礼亮。欲扶帝室。皆见杀。使南汉将士之心。皆若是则一城岂不能守耶 …… (第 28L 页)
死拒不从。遂牵去沈阳西门外。不知所终。达济时年二十八。谥曰忠烈。达济妻南。初有身。及乳生女。
   李士龙
朝鲜人也。崇祯十一年。以军卒。从李时英,柳琳入锦州。初清人围南汉时。与崔鸣吉约曰。异日。西攻 中国。 (第 33H 页)
选人卒。从我驱驰。鸣吉争曰。弊国事 明三百年。义不可犯。清不许。于是。柳琳,林庆业。率舟师从孔有德。入东江。庆业战疾力破沈世魁。东江平。清赐庆业爵八级。生口百二十五。未几。清人复召兵。李时英,柳琳。选兵五千。入锦州。 士龙
与焉。及将行。星州牧闵光勋杀牛置酒。庭飨之。 (第 33H 页)
士龙
不食曰。使我从军。入锦州。我何食为。因起直上光勋坐。箕踞良久。卧睨光勋。旁若无人。光勋惭。俛首不顾。 (第 33H 页)
子鼎重为告光勋

曰。 士龙
无礼。宜治之。光勋曰。吾闻其言。内自恧耳。 (第 33L 页)
士龙
既入锦州。清人与祖大寿战。至于松山。朝鲜兵居前。清兵居后。清人爱朝鲜兵善用炮。恐伤之。匿马鞍下。下令 (第 33L 页)
曰。炮中有赏。于是。人人争欲中。独 士龙
去铅而发。一发无中者。清人怒。立牵 (第 33L 页)
士龙
欲刃之。 (第 33L 页)
士龙
不动。清人纵而诫之曰。若复如是邪。若发而中。有厚赏。 (第 33L 页)
士龙
再发。又无中者。清人愈怒。然犹不斩。及三发。又无所中。然后乃斩 (第 33L 页)
士龙
头。以徇其军。大寿谍知 (第 33L 页)
士龙
不忍攻 明为所杀。乃大书旗上曰。朝鲜义士 (第 33L 页)
李士龙。
以风其军。虽清人望见其旗。亦为之动容。两军既罢。清人闵 (第 33L 页)
士龙
之节。归其尸而葬之。 显庙时。录 (第 33L 页)
士龙
子善。为万户。
  黄一皓(附郑雷卿)
字翼就。朝鲜昌原人也。父慎。奉使日本国。以忠信闻。谥文敏。平 (第 33L 页)
甚怒犹不杀。至于三则遂乱斫以死。时辛巳四月十日也。天将谍知此事。即揭一大旗于陈前。大书其上曰朝鲜义士 李士龙。
虏亦义之。许同仇收尸归葬。年三十二。妻李氏有子曰善。呜呼。朱子尝表章唐卫士之忠烈。义士与卫士类也。大 (第 21H 页)

李士龙
星州人也。崇祯十一年。我国将李时英率兵五千入锦州。清人劫时英为前行。与明都督祖大寿战于松山。 (第 592L 页)
士龙
独炮不入丸。欲以明本心。清人觉之。斩 (第 592L 页)
士龙
以循。大寿大书旂上曰朝鲜义士 (第 592L 页)
李士龙。
以风时英军。今星州有忠烈祠。即 (第 592L 页)
士龙
俎豆之所。
赠童蒙教官慕轩权公遗事
公讳正来字平叔号慕轩。本安东之权。后世徙居镇海县。始祖讳幸。高丽 (第 592L 页)
拚得头颅。惟知死于 君父之为急。赴白刃如骛。其风节卓越。可暴于天下后世。于乎休哉。当时死义者。虽贱如 李士龙
姜孝元。咸蒙尤庵宋先生表章。而独公名不见。抑事迹寝晦。无能以告者欤。若公死绥之忠。即天理所当然。名湮 (第 207L 页)
华西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传
  
孝烈妇文氏传
昔者朱子宋子序列忠臣孝子烈妇。虽微必书。如唐卫士 李士龙,
陈孝妇鍊玉之伦。皆炳然著之简编。盖衰世之意也。带方梁宪洙为济州牧。得文氏女孝烈。欲余立传而表章之。嗟 (第 247L 页)
  李参判建昌
北斗正阑干。罡风荡乾维。夜极(一作黑)广寒殿。百神下阶辞。奎宿独不去。冠佩何委蛇。俯吊人间世。糠秕扫与谁。少小殉国志。惜哉无其时。廪廪赍以没。九原重可悲。公亡未十年。万事噫吁戏。耽耽好家居。撞破由群儿。 祖宗五百年。风教沦人肌。种种捐躯者。多非平昔期。此辈犹能尔。况公冰霜姿。节义与文章。满腹光陆离。横尸卫殿陛。庶乎危能持。我岂阿好言。常恐负公知。朝廷无正士。世道日陵夷。东京有李杜。九鼎未遽移。瞻我(一作彼)江汉水。如何勿相思。
纪平壤队兵金奉鹤自裁事
问今金奉鹤。何如 李士龙。
眇然荷戈卒。正气弥箕封。天地入阳九。闭寒乙巳冬。士夫死固职。临难颇汹汹。仅得二三公。慷慨能 (第 477H 页)
则仁人君子所闷时病俗。而思有以救补万一者。其志岂得已哉。故朱,宋二先生。于忠臣,孝子,顺妇。如唐卫士 李士龙,
陈孝妇鍊玉之类。必大书特书。犹恐或泯。盖亦衰世之意也。南平孝妇崔氏。以其世则刀笔之列。考其地则圭窦荜 (第 557H 页)
九原。实为万世树民彝为臣子劝也。至矣。乡之人士相与言曰。昔朱,宋两夫子。叙列忠义。虽微必书。如唐卫士 李士龙
之伦。亦皆著之简编。况以公节义之磊落而可无识乎。将立石以表其忠。寝郎奇宇万。倡其论。知府金星奎。助其 (第 5L 页)
子命勿殇焉。东汉党人明是过涉灭顶者也。朱子贤之至曰使某当之。必陷于范滂阳球之祸矣。至如唐卫士五台僧, 李士龙,
姜孝元之流。微乎微矣。而朱子宋子称述如不及。宋之陈少阳。我国之宋石谷辈人。皆以布衣。守 阙言事而死。 (第 675L 页)
来请铭者。十代孙鼎相也。念昔朱宋二夫子。当中国陆沉之时。至诚惓惓。在于扶植人纪。表著天理。故如唐卫士 李士龙
之流。虽微必书。其心可悲矣。况公之兄弟。又是衣冠士夫。其始终一 (第 245H 页)
。本州无诚心相应者。其事遂寝。然好义者。往往为余道之。野史氏曰。昔子朱子表章唐卫士五台僧。宋子于炮手 李士龙。
私贱姜孝元。官婢鍊玉。亦然。岂非褒忠义。树之风声。无问贵贱哉。余不自逊。窃自附于斯义云。
金汉龙传 (第 404L 页)
意。恢公道。恤民隐。定兵制等事。连劄屡对。极言竭论。又惓惓于鼓动培植。既尝特立三学士传。至于姜孝元, 李士龙
之类。亦然。至是又请官圃隐先生后孙。以及严兴道, (第 430L 页)
李士龙
之后。金应河之孙。勿责虏供。丁丑立慬诸人。并加旌表。将以仰副 慈圣之意。而奸邪伺衅。朝论多歧。动辄生 (第 430L 页)
殇焉。东汉党人。明是过涉灭顶者也。朱子贤之。至曰使某当之。必陷于范滂阳球之𥚁矣。至于唐卫士五台僧, 李士龙,
姜孝元之流。微乎微矣。而朱子,宋子称述如不及。宋之陈少阳。我国之宋石谷辈人。皆以布衣守 阙。言事而死 (第 570H 页)
遐散之人。不当其事。则徒死无义。至若奋义讨贼。又自是有才略者事。非人人所可办。巡远,杲卿是可奋之人。 李士龙
当可死之地。今无此数者则只得泯默以俟有事之日。然死者非可愿之事。可死而不死非义也。可无死而死亦非义也 (第 82H 页)
其子廪其妻。 正宗大王尤惓惓于此事。旌褒有加则赠及于州牧。祭侑不谨则责加于道臣。尝教曰辛巳之举。若无 李士龙
一人。则何以有辞于天下乎。其后有宣额于玉川祠焉。有命旌闾焉。有给祭需焉。有亲撰祭文焉。有命搜访忠臣子 (第 54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