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詩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別史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事彙部類
正一部
   跋苏东坡书醉翁操
予尝得坡翁此纸纸尾八印烂然莫知为何人藏也一
日偶阅虞邵庵先生文集至李梅亭续类稿序谓梅亭
为宋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宝章阁待制 临川李公
刘字
公甫而备述其入蜀历守荣眉进总漕事并总蜀帅成
都守本路宪四川都大卖茶买马等司凡八印谓公平
日所得 (第 10b 页)
 天地神明说来咒誓终着应亏心的神鬼须灵圣肠

 如断泪如倾赛儿令牢成牢成一句句骂的心疼据
 踪迹狂似浮萍山般誓海般盟半句儿何曾应神仗
 儿他待做 临川县令
俺似不的庐州小卿李亚仙和
 王魁桂英心肠儿可怜模样儿堪憎往常时所事儿
 依凭虽渔滥可惯经挂金索懵懂心 (第 26b 页)
 疏星薄倖的遭逢薄倖言海誓山盟志诚的逢首志
 诚川拨棹一会家盻多情恰便似竹林寺不见影这
 些时鱼雁难凭线断了风筝知他在那里 临川县令
 
抛撇下小苏卿七弟兄一会家自评莫不在凤城又
 闲行止不过传书寄简相怜敬又不曾眉尖眼角送
 春情止不过朝 …… (第 25a 页)
 落红风里不闻声叹东君渐成薄倖却艳冶又飘零
 叶底残红刚留住惜花性乔牌儿对景愁倍增追思
 旧行径苏卿偏识 临川
令俏心肠忒志诚风入松笑
 将风月好前程付与俊书生柰青春庭院关不定被
 东风吹满
宸京隐隐仙姬去也悠悠 …… (第 69b 页)
 声冷清清罗帐内嫩寒生薄设设翠被馀香剩急煎
 煎心意不相诚愁山闷海三千顷乔牌儿猛可里心
 内有也是我惯纵了他少年性一心儿要嫁个 临川
 
令到如今不见影搅筝琶莫不是乔行径流落在柳
 阵花营我这里雨涩云悭他那里莺招燕请拈数琼 (第 79a 页)
  卷十七 碑铭十二

   前侍郎桐城方公神道碑铭
   翰林院编修学士长洲何公墓碑铭
   阁学 临川李公
神道碑铭
  卷十八 碑铭十三
   工部尚书仁和赵公神道碑铭
   刑部侍郎管礼部侍郎事坦斋王公神 (第 10a 页)
以宁国守来见者予将
属之及见其人则俗吏也恐言之亦无补乃止及归而
予连遭先人之变不暇念及此去年之江都闻 临川李
阁学持节试白下予渡江访之欲今檄下有司为助而 (第 27a 页)
临川
病甚弗能及因叹麦舟高谊如斯之难吾辈徒手
之苦赋诗一章志慨迨返棹江都朱上舍重庆见予诗
而叹曰曾有如耕岩 (第 27a 页)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碑铭
  翰林院编修湛园姜先生墓表
湛园姜先生卒四十年其家零落会有 诏修国史 临川李先生
曰四明之合登文苑者非先生乎不可无
行实以移馆中予乃摭拾所闻而诠次之而郑义门曰
先生墓前石表未具曷即以 …… (第 1a 页)
之公年七十有八而其同年户部侍郎仁和赵
公殿最以公应辞科之辟格于部议然公亦本无意出
山已而三礼开局宫詹 临川李公
又欲荐公使之成其
父书予知公必不能就代为止之顾公之抱恨以卒则
予更有大痛者公虽笃老而神明清吉步履康强 (第 15b 页)
心知之契自徐文靖公后曰江阴杨文定
公曰漳浦蔡文勤公曰西林鄂文端公曰河间魏公曰
今相国海宁陈公曰前直督 临川李公
曰今总宪宣城
梅公曰今河督顾公其与 (第 6a 页)
临川
每以议论不合有所争
然退而未尝不交相许也雅称太原孙尚书曰殆今世 …… (第 6a 页)
民之志殊可原也
而前此力扼雎州从祀之尚书垂死悔恨自以为疚心
呜呼大江以南近日老成日谢经术文章之望公与
实尸之虽高卧江乡犹为天下之望去年公卒今年 (第 6b 页)
临川
继之盖无复慭遗矣岂不悲夫予之受知于公犹
公之受知于万姜二先生也其后又与道章为同年且 …… (第 6b 页)
  阁学 临川李公
神道碑铭
乾隆十有五年阁学 (第 12a 页)
临川李公
卒于家公以病退已十
年然海内士大夫犹时时探公起居以为斯道之重公
卒而东南之宿德尽矣呜呼公扬历
三朝负 …… (第 12a 页)
懦立今老成徂谢后学其安所依归乎公讳绂字巨来
学者称为穆堂先生其居 临川
仅二世少贫甚读书五
行并下落笔滚滚数千言而无以为生尝自其家徒步
负襆被之徽又之吴吴人或异其才然未能振 …… (第 17a 页)
尝见其目而嫌其不博不知是固丰氏之馀耳且以吾
所闻林佶之博亦仅矣 (临川李
侍郎穆堂云吉人盖曾/见其同里连江陈氏书目故为)
(此大/言)
  二老阁藏书记
太冲先生最喜收书其搜 …… (第 3a 页)
中顾莫能得见者及
圣祖仁皇帝实录成词臣屏当
皇史宬书架则副本在焉因移贮翰林院然终无过而
问之者前侍郎 临川李公
在书局始借观之于是予亦
得寓目焉其例乃用洪武四声韵分部以一字为纲即
取十三经廿一史诸子百家无不类而列 (第 11a 页)
谈禅
世宗顾而问曰汝亦能之否对曰臣未之学也
世宗笑曰曷试之即拈一语公以儒言对
世宗顾谓诸臣曰真钝根也 临川李公
早贵不甚悉公
之为人已而
今上特起之与公同官因问予曰右农何如人也予曰
其人厚重如汉丙吉如唐娄师德如宋 (第 2b 页)
杜衍盖庶几焉 临川
讶曰其然岂其然乎不数日谓予曰子之言然明
年由吏部侍郎长工部故事内务府有营造率资经费
于工部然府员滥支 …… (第 2b 页)
  故甘抚复翁胡公墓碑铭
复翁登秋赋之年而予始生及其自甘抚罢官以宥出
狱于是识予行辈阔绝然甚相契遂为忘年交 临川李
不甚许可人语及复翁则曰斯其为督抚之选矣桐
城方公亦曰干才也然而世之不甚知其本末者总以
为年大将军之党 …… (第 8b 页)
  翰林院学士南昌万公墓碑铭
予以雍正癸丑春试报罢束装欲归前侍郎 临川李公
固留予使之应词科其时侍郎居宣武门南故合肥李
相国邸也西有紫藤轩割以居万公孺庐又割其东以
居予每日高舂 (第 12a 页)
必相聚一室或讲学或考据史事或分韵
赋诗葱汤麦饭互为主宾 临川
尝曰是杨诚斋所谓三
三径者也顾二公皆宿老为予丈人行而略侪辈以下
交予窃愧之 (第 12a 页)
临川
性刚毅其所持辨万夫环而攻之莫
能屈尝主张陆文安公之学过甚遂于朱子有深文公
生平亦主陆学然其论戒偏重多 (第 12a 页)
从容以解 临川
连环 (第 12a 页)
之结 临川
下笔千言睥睨一时罕有当其意者公之诗
文出 (第 12b 页)
临川
未尝不心折也予尝谓江西文统自欧阳兖
公后如平园如邵庵如东里皆以和平雅洁嗣其瓣香
而公其世适也 (第 12b 页)
临川
以为知言 (第 12b 页)
临川
最爱士士之赴之
者如百谷之趋海门户既大不无饰诈之徒夤缘以入
故甲乙之目必待公而定盖二公之交好其道同其 (第 12b 页)

同间有输攻墨守之不谐者未移时而水乳卒合顾

三朝特达之知以伉直不容累蹶累起计其所居九列
重地久者不满二年或仅数月淹公则浮沉词馆累遭 …… (第 12b 页)
愿生儿为高官但愿负荷先世之学统故公少
而喜读宋人讲学之书论者以为得之胎教公以康熙
癸巳进士入翰林益与 临川
讲学相淬厉 (第 13a 页)
临川
骤贵左
右要人畏其芒角百计挤之以公 (第 13a 页)
临川
所厚恐其援
之为助因并侧目 (第 13a 页)
临川
辛丑主试之谪庙堂流言藉 …… (第 13a 页)
藉及公以为梁肃之有韩愈皆其所通榜也百口同词
几莫能白仅而得免
世宗即位雅知公而 临川
亦赐环将引公未及施行则 (第 13b 页)
临川
已出为广西巡抚忽奉
严旨追举辛丑流言以罪公罢其官并左迁其弟盖当
局者皆以 (第 13b 页)
临川
之故 (第 13b 页)
临川
特以学术厚公而公实未
尝藉以求进及其因之以谪则亦恬然受之于是归而
杜门益讲学无复出山之志
世宗徐察公 …… (第 13b 页)
今上嗣位有荐公者稍委以
制诰置之讲筵又七年 临川
已病废始超五阶为学士
是时三馆诸臣苟以文章邀
圣眷者类得取不次之擢立至槐棘间天下争为公喜
谓公之足以 …… (第 14a 页)
最精妙自汉儒荀虞以
来未有如此之覈者而一埽宋元林吴诸子言互之谬
又有万学士集如干卷予之别公也岁在丁巳 临川
与 …… (第 14a 页)
公先后以奔丧归予以罢官归亦居忧辛酉 临川
主试
江南毕病甚由水道还京过扬予亦适在扬而公至以 (第 14b 页)
临川
之疾也相向攒眉踰年公有学士之擢又踰年公
主试闽中归故人有见之于杭于苏于扬者皆言公念
予不置未几公贻书 (第 14b 页)
曰穆堂归里门子又不来老生孤
另何如矣岂意是书遂成死别紫藤花下旧雨更无再
聚之期其可恫也诸子以 临川
所作墓志来属予以窆
石之文为流涕而序之其铭曰
嗟承明之耆旧从此不慭遗兮况予生之知已更舍公
其谁兮上以 …… (第 14b 页)
众势之
上下确然莫能溷其本色然细读之正不轻下一字大
类宋范正献公淳夫而世之以险语僻文相尚者所弗
知也 临川
学士穆堂尝谓予曰今馆阁人物渺然如筼 (第 16a 页)
  郑芷畦窆石志
予少得见芷畦于万编修九沙座上其后见萧山毛西
河集中盛称其治经又见秀水朱竹垞所为作石柱记
笺序兼知其博物益思见之而芷畦以贫故游幕府家
居之日少其后病风而归不复出门而予奔走南北卒
个得遂请益之志未几而芷畦死矣予从其族孙振铨
求其遗书知其子先亡寡妇弱孙甚可念踰三年始得

其礼记缉注盖以续卫正叔之作也四礼参同则集杨
信斋之绪者也湖录则苕中文献之职志也因叹芷畦
之学如此而一生连蹇寄鼻息于高牙大纛之间与所
谓刑名钱谷之辈旅进旅退糊口代耕视当世槐棘间
人物仅仅以数首制举文字弋获功名高坐危言晏然
自以为千佛名经中尊宿可为恸哭偶尝与 临川李

郎言而叹之侍郎曰是也吾于前二十年曾识其人知
其所学而惜其不再入京也及
诏求大科之士侍郎辄叹曰如郑 …… (第 1b 页)
予取东甫诸书以呈户部侍郎 临川李公临川
惊喜曰
不意近世尚有此人亟欲推挽之而 (第 6a 页)
临川
左迁不竟其
志东甫兄弟亦并放还抵家尚以书寄予不一年而遽
卒非所料也东甫没之六年而嘉善钱侍郎陈群次对 …… (第 6a 页)
  赵谷林诔
世宗宪皇帝修徵车故事诏开大科以充三馆之选时 临川李公
方退閒谓予曰大江南北人才大率君所熟
知试为我数之予因援笔奏记四十馀人各列所长甲
精于经乙通于史丙工于 (第 15a 页)
古文或诗或骈偶之学 临川
喟然叹曰使庙堂复前代通榜之列君亦奚惭退之哉
一日过予斋头见有别集一卷曰谁所为也予曰即前
所称仁和赵君 (第 15a 页)
者也 临川
把玩良久袖之以归不阅月

今上特起为户部三库侍郎其于予所称四十馀人多 (第 15a 页)
所展转道地而谷林则自荐之未几谷林之弟意林又被
选一时以为盘洲厚斋之家风也 临川
左降谷林兄弟
召试于廷报罢而予亦去官 (第 15b 页)
临川
犹欲挽谷林共修三
礼谷林念其太孺人年高谢归然窃谓以谷林之才必
尚有所以发其伏枥之气者而不谓其连蹇十年 …… (第 15b 页)
得年五十有九所著有爱日堂集十六卷一清请予诔
其墓义无所辞年来 临川
老病未知能如水心之于滕
宬为文以传之否也乃为诔曰
嗟乎谷林轶群之学华国之才天实为之其命不谐有
子不死 …… (第 17a 页)
如逊志而所造则学正之流若后渠蕺山之责备此后
学所当警心者岂得谓其苛哉抑先生之晚节自有过
于前人者尝闻 临川李
阁学之说以为朱子每值去官 (第 4b 页)
今其真
圣代之儒臣可不谓之巨手欤往予在秘阁公方抚军
江右江右之荐绅先生如前大学士高安朱文清公前
侍郎 临川李公
南昌万翰林孺庐皆予三馆师友晨夕
追随每为予盛称公之著作已而公入为京卿幸从班
行之末瞻望丰采冀得一窥武 (第 10b 页)
  仪礼戴记附注跋
黄孟清佥事为吾乡明初硕儒其仪礼一书析为四卷
以礼记比类附之其不类者载诸卷首或卷末各有意
义又以军礼独阙取周官大田礼补之及礼记载田事

者别为一卷惟天一阁范氏有之方京师开三礼书局
同馆诸公皆苦仪礼传注寥寥予谓侍郎桐城方公詹
临川李公
曰永乐大典中有永嘉张氏正误庐陵李
氏集释二公喜亟钞之虽其中有残缺然要可贵也是
年予罢官归始钞是书于范 (第 16b 页)
  题沈端恪公神道碑后

端恪神道碑文出于静海励尚书然其于公之学术节
概有未尽者端恪少时尝在灵隐守中为僧碑文讳之
不知不必讳且更有不可讳者
世宗宪皇帝夙耽禅悦其在朱邸遍读三车经籍直见
性宗及登极遂绝口不道然而熟处未忘也兵部侍郎 临川李公
尝以燕閒独对
上问之曰闻汝于书无所不见则二氏谅所尽通李公
对曰主臣向于藏经亦谛观之然甚无补于天下国家 …… (第 13b 页)
天纵早悟大乘然万几为重臣愿
陛下为尧舜不愿
陛下为释迦臣即有记安敢妄言以分
睿虑
上改容颔之曰良是时 临川
巳罢官闻而叹曰君子哉
闇斋也说者以为雍正十年以前
内廷不举法会者二公力也端恪前此为选君尚书隆 …… (第 14a 页)

上虽不用公言而亦不怒也碑文微及此事而不悉端
恪之卒其二子皆少故事迹不能尽详其独对语世所
不知予从 临川李公
得之当记之以登 国史长君迁
今为户部语次因乞予序其事
鲒埼亭集外编卷三十终 (第 15b 页)
  题真西山集
慈溪黄氏两朝政要曰理宗时天下所素望其为相者
真德秀文行声迹独重嘉定宝绍閒佥谓用则即日可
太平端平亲政趋召至朝正当世道安危升降之机略
无一语及之乃阿时相郑清之饰其轻举败事谓为和
扁代庸医受责及以清之开边建议御阅卒以府库不
足犒赏事不可行致前至诸军质贷备衣装无以偿故
鬨延及州兵皆鬨自是军政不复立知贡举事复以喧

骂出院除政未及拜以疾终
子全子曰乾淳诸老之后百口交推以为正学大宗者
莫如西山近读 临川李
侍郎穆堂类稿讥其沈溺于二
氏之学梵语青词连轴接幅垂老津津不倦此岂有闻
于圣人之道者愚尝详考其本末而叹 …… (第 6a 页)
世之尊西
山者雷同一词予之言固知世之论学者必有妄摘大
儒之说然旧史之是非不可枉也故谨录文洁之语柬
临川
侍郎以申其所未尽焉
  东发先生史稿跋
东发先生日钞后一半即其文集也别有理度二朝政
要近又得其戊辰史 (第 7a 页)
  跋四明宝庆开庆二志
胡尚书矩宝庆四明志二十一卷吴丞相潜开庆续志
十二卷皆宋椠也予得之同里陆参政懋龙书库宝庆
志先以郡志十一卷列于首分为叙郡叙山叙水叙产
叙赋叙兵叙人叙祠叙遗九例而接以六县志十卷续

志则不分郡邑专纪丞相涖明之事及其诗文而已吾
乡志乘以乾道图经与此二志最古实为文献之祖可
宝也雍正庚戌予以拔萃入太学是书为人篡去质于
富人之手仁和赵五兄谷林以白金四十锭赎归仍钞
一副本归予予作长歌谢之尚书之志见于陈振孙书
录鄱阳马氏通考暨明焦氏经籍志(胡志成于参军罗/浚之手焦氏误为)
(罗/廥)而吴志则藏书家未有及者前此 临川李
侍郎穆堂
江都马上舍嶰谷皆尝向予借钞逡巡未寄兹并属谷
林钞以贻之牙签厄塞历五百年而始流布于时殆亦
(第 15a 页)
知天下之望惟晋是说也今户部侍郎 临川李公
最以
为然
  春秋四国强弱论
郑桓公当周之季巳能卜齐晋秦楚四国之大其后卒
如其言吾以四国形势论之晋 (第 2b 页)
  司马温公光州祠堂碑跋
温公光州祠堂宋绍定中州守何元寿所建节推叶祐

之为之记祐之乃慈湖先生门人也元寿向但知其为
吴产而不知其渊原及读祐之碑文有云苏公焄蒿悽
怆之论固也诗曰凫翳在泾公尸来燕来宁祐之因是
诗悟中庸之旨曰微之显诚之不可掩也慈湖夫子叹
以为千古不传之妙夫子殁绝口不敢道者五年于兹
何侯亦夫子之门人也因公之祠敢复诵之乃知元寿
亦出慈湖之门 临川李
侍郎丈穆堂方博考杨袁师友
因以是碑寄之
  贺秘监逸老堂碑跋
秘监逸老堂碑吴丞相履斋所为文张大中樗寮 (第 7b 页)
卫之当如处女
  禁原蚕说
周礼夏官马质禁原蚕郑康成谓天驷主蚕蚕与马同
气物莫能两大禁原蚕者惧其伤马 临川李
詹事尝语
予曰此最汉儒不经之谈吾尝试之矣一院之中饲蚕
于东秣马于西曾不见其伤也予曰是固然天下之以 (第 23a 页)
者当以
朱子之说为正可也
   名讳辨一(丁巳)
讳之兴也始于周生则名之死则讳之自周以来未之
或改近 临川李氏
独反其说谓生则讳死则不讳岂有
见于春秋诸侯不生名死则赴以名之例故云然信若
是误矣诸侯不生名而盟会载书 (第 12a 页)
我明媲美虞周跨轶炎汉殆九成中之重
器也欤伏波有知手为加额子瞻际此九成台记可无
作矣岁在丙寅履端上元日 临川乐
明盛记于浔州公
署周君礼大庾人相与校鼎袁君鸣谦平乐人善观厥
成名得并书云 (第 27a 页)
  上欲北巡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巡边命内阁草制冕

曰陛下受天明命内而四海外而四夷孰不尊称如天
如日若称朱寿号为将军臣鼎镬在前不敢奉诏公扈
驾至南京随事规谏曲尽心力恳请回銮自春至秋怀
疏跪门者屡次至于不穿罩甲则虽钱宁江彬同传旨
苦逼亦未敢曲从不贺总督府悬挂牌额则虽文武群
臣守候行礼亦不肯往 (李乐
见闻杂记)

  嘉靖三年五月冕罢初建室议起冕言皇上既受命于
武宗即嗣武宗后以奉宗庙今欲于本生父立庙 …… (第 2b 页)
  嘉兴知府王贻德广西人在官秋毫无取亦不以地方
财结交上官时各邑有三大贪令皆公所劈断劣处其
赵清献之后身乎 (李乐
见闻杂记)

  陈仲伦

  羊城陈侯仲伦为全州佐课农于郊因进父老询及民
瘼对曰田禾告稔独虎为患陈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