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雜家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惠迪之吉。从逆之凶。有若镜考而符合。此董子所谓甚可畏。而召公所谓其敢知者。渊乎微哉。嗟夫。三代以前。 明君哲
辅。所以警戒之意。三代以后。圣师 (第 602H 页)
 四曰勉 圣学。而其目有四。曰慎选名儒。曰频御 经筵。曰久任讲官。曰专务实得。臣闻学者人主出治之本也。自夫精一授受之后。历代之 明君哲
辟。莫不惟学是务。虽其道有醇杂。其效有小大。然未有无学而能治者也。逮夫我 朝。规模尤备。论思启沃。无 (第 317L 页)
 答曰不允。其所痛惋。已悉前批。而才因大臣劄请。有所处分者矣。
宾厅启辞(癸亥上尊号时)
伏以臣等宾启者五。庭吁者九。 圣上一向靳俞。衷情转益闷郁。窃伏惟念。爱民勤学。崇节俭。礼臣工。即我 圣上御极之初。 纯元圣母谆谆然告戒之辞也。 殿下服膺遵守。罔敢或替。讲磨乎涓蜎濩蠖之中。奋发乎政令施措之间。以致十有四年昌明博大之治。而无一不合于经传。猗欤盛矣。礼曰。长民者尊仁。以子爱百姓。传曰。宽则得众。治人之道。莫尚于此。惟我 圣上亟行宽仁之政。惠怀黎元。至泽下究。陬澨宁谧矣。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古圣王相传之心法。后世 明君哲
辟。必以讲学为先务者。乃所以讲明此相传之学也。覃精坟典。引接师儒。御经筵则寒暑不辍。论文史则夜分乃寐 (第 386L 页)
。能行于百世之后。岂隋唐之法。贤于文武之政欤。嗟呼。隋唐之主。能废历朝之美政。而创一代之法。后世虽有 明君哲
辟。不能罢隋唐之谬制而复回商周之盛。则是不但有愧于商周之世。抑亦不及于隋唐之君矣。今虽不能尽复古道。 (第 223H 页)
辄皆厌薄。见于辞气者。不啻訑訑之拒人。台阁者。人主之耳目。设或其言。不能一一尽概于 圣心。其职则自古 明君哲
辟所敬惮而不敢忽者。不可以所言之非所乐闻而显加摧抑也明矣。顾今所争。实出于抱共戴之耻。奋沐浴之讨。其 (第 474H 页)
恐 圣明或思之不深尔。假使他日。事有危疑。近臣求对。而为阉竖所阻搪。则其为后弊。将何如哉。从古以来。 明君哲
辟。立法垂后。惟朝臣之见制于内侍是忧。而未闻以内侍之风靡于朝臣为患者也。臣方昏仆床箦。喘喘垂绝。而愚 (第 432L 页)
既乱易治将乱难治论
论曰。人有恒言。治已乱难。治将乱易。祸乱既作。国势已去。非有 明君哲
辅英雄豪杰之才。未易挽而回之。其势固难矣。其在治平无事之时。虽有一二将乱之兆。苟能觉悟而善图之。其治 (第 89L 页)
于今二百八十有馀年矣。 明君哲
辟代作。罔弗任扶植斯文。挥攘异教。用结于人心。用媚于天道。厥功茂焉。是以人说。人说故天和。天和故庆瑞 (第 448L 页)
除正贡。奋发朝纲。以正奸壬之诛。饬厉群工。以戒朋党之祸。此数者。古之 明君哲
辟。犹或难之。而我 殿下行之有裕。以 殿下之圣。宜无以获戾于天者。而天之降灾乃如此。或者其怒予之天。 (第 6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