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詔令奏議類
政書類
地理類
職官類
傳記類
編年類
詔令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醫家類
類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大集部類
洞真部
清代道教文獻
   户部右侍郎吴公墓志铭
吴氏世家邵武之隆贤坊其先多不仕公之祖均用父
仲政皆有德谊以公贵皆赠嘉议大夫户部右侍郎公
讳玺字信玉生有美质自幼端厚不与群儿戏屹然如
老成人乡先达皆器重之甫弱冠游郡庠受春秋于

先生嵩先生
嘉其颖敏尽以所学授焉永乐戊子试艺
乡闱在高等明年会试不偶于有司遂入太学太学诸
生有文行者皆乐与为交其 (第 1a 页)
子也陈公将行凡所重者作诗送之而
予为之序读是卷者孝敬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送张司训序
予尝谓天下 教官得人
则不患无贤才矣盖教官贤才
之本得其人则贤才以之而盛自古以来重其选而不 (第 8b 页)
   送齐府判北行
北风天欲雪款枢君话别袖出诸公篇意不容我缺蹇
余适丁艰离况转悲咽情深讵可辞政美难悉说君才

信更綀民瘼亦究彻正论当风霜始怒终见悦侯邦居
末僚用未尽施设颇闻求闲局此行计已决谋此行云
善许国奚自洁况今访落初求治正急切肯将栋梁具
小用为扂楔秉钧 方得人
此语宜中节
   送府史窦彦立迁奉元
蔼蔼府中英夫谁可屈指窦君长安人众论共推美气
和更敏才志锐方壮齿 (第 7a 页)
蒙贬责若以此为言斯所未喻六也若曰
祅氛永久丧乱悠然哀我奔波存其形魄固已铭兹厚
德戴此洪恩譬渤澥而俱深 方嵩
华而犹重但山梁饮
啄非有意于笼樊江海飞浮本无情于钟鼓况吾等营
魂己谢馀息空留悲默为生何能支久是则虽蒙 (第 5b 页)
僚则而象之大臣法小
臣廉纪纲振肃职掌庶在是乎由是而求之诸御史端不
乏上行下效之机而责成巡方其首务也巡 方得人
则吏
治清吏治清则民生安于以化成天下不难矣上曰卿力
行以副朕命先生又辞上曰已有旨了乃谢恩退而列风
纪 …… (第 20b 页)
败坏巳极如何
整顿先生对曰武备必先练兵练兵必先选将选将必先
择贤督抚欲择贤督抚必先吏兵二部得其人二部 得人
则庶司莫不称职而于以制御边鄙不难矣然有要焉宋
臣有言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大平斯言诚
今日针砭 (第 25a 页)
  葛孝子诗序
清苑葛孝子守德仲谦事母有闻荐绅多其行颂美甚殷其胤
师曾请序以文余谓孝子云何曰母病痿痹四体莫能屈伸衣
带筋七孝子必躬事不属诸人匑匑色养如是者终其身母耄
性严或少失其意叩颡谢过务取其欢欣身处疏淡奉养极旨
温假贷劳勚口不称难母弗知其贫燕南部使者高其行𣣔荐
名于朝辞疾不起不忍违其亲贵臣知之俾师乡校后 教授中
保定二郡车载母以行徒步推挽见者称其贤出游于外获味
颇珍必持以遗母已不敢先尝醉而归母不悦以嗔辄戒不饮 (第 1a 页)
 (七气/元君)袜腊(恒山水帝/五气元君)灵宝(嵩山土帝/一气元君)


        (五转逐方/诀气书成)

   咒曰
东方青帝青精太山南方赤帝丹灵霍山
中央黄帝 中山嵩
高西方白帝白石华山
北方黑帝玄滋恒山五方五帝各降真气
服食五石以补真气百脉流通长生久视
 右凡遇金木 (第 009a 页)
展转于床大叫三日头断而死阴府申闻天曹帝大怒曰性根
不坏 方得人
身天神诵章始离母腹愚人不禁情欲婴儿有何
罪愆揆以正条倍于故杀杀人偿命理所应然天曹牒下阴府
判断元秀受 (第 1p022a 页)
大惊起两手两足已为牛蹄展转于床大叫三日头断而死阴府申奏天曹帝大怒曰性根不坏 方得人
身天神诵章方离母
腹愚人不禁情欲婴儿有何罪愆揆以正条倍于故杀杀人偿命理所当然牒下阴府将元秀永囚地狱在 (第 1p063a 页)
弥陀铁像。三
年而后成。常熟魔民意其有馀资。垂涎搆狱师曳杖
而行。时霞公住净土寺。闻身公行。喜曰。吾 方丈得人
矣。乙亥十月六日迎身公入寺。越二日霞公说偈别
众。坐积薪上。举火自焚。大众观叹悲泣。得未曾有。身 (第 0330b 页)
今经
七佛。恒受蚁身。尚未能脱。由此观之。人身难得
如爪上土。宁不信然。所以者何。经云。五戒坚持。 方得人
身。五戒不持。人天路绝。持戒难。则人身
不易明矣。况作十习因。又甚于五戒之不持。临
终堕无间狱。受六 (第 0556c 页)
所同戒者也。一杀
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不饮酒食肉。凡受
诸戒者。必始于此○经云。五戒坚持。 方得人
身。
五戒不持。人天路绝。

十戒
沙弥十戒也。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
不妄语。五不饮酒食肉。六 (第 0572b 页)
有个末后句不免
举似大众知道遂掷拂子不受礼拜竟趋方
丈。

上堂师云老僧出家三十八年来不为别事
祗要 明得人
人本有个个不无者一着子且
如释迦当时出世谈经三百馀会说法四十 (第 0528b 页)
。感尚暴。恐为小
人所谋。晦堂曰。化侍者稍廉谨。黄龙谓化虽廉谨。不
若秀庄主。有量而忠。」

【此节 明得人
之难。豫。悦也。逆问。以下而问上也。黄
龙答以监收未 (第 0639b 页)
得人。
晦堂遂荐感副寺。南岳福严
慈感禅师。潼州杜氏子。嗣黄龙南禅师。龙曰。感为
人性暴。恐为小人所谋。晦堂 …… (第 0639b 页)
尝举以问晦堂曰。黄龙师翁不过用
一监收。何过虑如此。晦堂曰。此事如天子之有国。
士庶之有家。何尝不以 得人
用人为本。如是筹量
细心。岂独黄龙为然。先圣亦曾以此而为戒也△
古今用人是第一件大事。得其人使法道自 …… (第 0639c 页)
然风逆浪生。覆舟亦为水也。故谓水顺则舟浮。违
之则没矣。】

「故住持 得人
情则兴。失人情则废。全得则全兴。全失
则全废。故同善则福多。同恶则祸甚。善恶同类。端如
贯珠。兴废象 (第 0642a 页)
行。明若观日。斯历代之元龟也(与黄檗胜书)。」

【此节总结通情。故住持 得人
之情则法道兴。失人
之情则百事废。人情到处俱通。是谓全得。于事则
全兴。使人情处处不通。而全失。则事 …… (第 0642a 页)
西道吾时。众虽不多。犹有老
衲数辈。履践此道。自大沩来此。不下九百僧。无七五
人会我说话。予以是知。 得人
不在众多矣(实录)。」

【祖庭。即佛祖之门庭也。秋晚。即末法凋零之时也。
谓林下学人。于此凋零之际 …… (第 0649a 页)
几人。行持此道。自大沩迁来智海时。论众不止
九百僧。其间无七五人。会得我说话的舌头落处。
以是而知。 得人
只要真修实行者。固不在众数之 …… (第 0649a 页)
靡。行说俱非重厚。所以知人之难。不在于今也。我
愿后人。存守个好念头得来受用。】

此篇教学者依附 得人。
可以操持无妄。成就品格
也。

「湛堂谓妙喜曰。像季比丘。外多徇物。内不明心。纵有
弘为。皆非究竟。 (第 0649c 页)
盖所附卑猥而使然。」

【此节教依附 得人。
谓像季学者。外但随顺境缘。逐
诸声色。徇。顺也。内不自求悟明心性。此等人。纵使
有弘大作为处。皆是虚 (第 0649c 页)
月八日解制即以院事嘱首座久默遂飘然
南迈舟至赣湖口石尤频作师曰且泊因闻有山名
崆峒幽邃乃栖之是时龙华 方丈得人
崆峒丛席亦
就丁丑春师遂遁迹南云山未几众复请归崆峒问
禅乞戒者云集不三年成大刹额子仙禅院托谓斯
教主 (第 0822c 页)
离群索居日趋僻鄙。既无力量以处
众。又安能以身率众哉。以故决不敢拜命之辱。望即
改举。毋复迟疑。异时 方丈得人。
当图走庆。并致不恭
之谢云。 (第 0817b 页)
名究竟清净。受持转授诸
众生者。若十信人者。不得转令受他人。此位人者。唯
十劫中学戒耳。十解以上人。 方得人
空位。故为下地
令授戒也。然而地前人空无流者皆相似。唯随分得
转受耳。若究竟转受位者。地上方得转受。 …… (第 0277b 页)
非人想者。轻罪故。三者自知
未得若既得想者。亦轻垢故。四者起颠诳心。若始终
迷心。全无罪故。五者说得 得人
法。六者言业了了。七
者前人巳解。于中初二第七一为缘。第三为法。第四
因。第五第六为业。若阙因全无罪 (第 0284b 页)
。今经七佛。恒受蚁身。尚未能脱。
繇此观之。人身难得如瓜上土。宁不信然。所以者
何。经云。五戒坚持。 方得人
身。五戒不持。人天路绝。
持戒难。则人身不易明矣。又云一失人身。万劫不
复。而乃不贵五戒之修。不虞万 …… (第 0206a 页)
者。曰离曰得。姑顺凡
情耳。极而言之。究尽所离。则离三涂。离六道。离二
乘。离权位菩萨。究尽所得。则 得人
得天。得罗汉。得
菩萨。得如来。如是乃至离无所离。得无所得。故云
岂止。但以凡情浅近。未解深闻。俯就 (第 0218b 页)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似指不变者为
性指随缘为习孟子乃于习性之中偏指人性为
善故与犬牛不同则是佛门五戒十善 方得人

意耳孔子之赞易也有曰先天而天弗违似非以
天命为性者天命谓性自是子思以下一切后儒
通计尚未必是尼山 (第 0212c 页)
有由颠倒生。须陀洹巳断粗惑。不入色声香
味触法。是得六销。而尚滞法。执是未亡一也。以后
文證之。此乃 方得人
空。而未能成法解脱。至俱空
不生。乃亡一矣。然小乘必销六。然后亡一。大乘直 …… (第 0250a 页)
观。乃是作意。先破人执。次破法执。然
后会入空平等理。大乘体观。人法无殊。空非前后。今
言此根初解先 得人
空者。亦犹前文如澄浊水。沙土
自沉。盖任运而然也)


温陵曰。了烦恼结。皆由著我。则于我无著。离烦 …… (第 0254a 页)
障。是 得人
空也。了所知结。皆由著法。则于法无著。
离所知障。是得法空。名法解脱。人法双解。是名俱
空。而俱空亦 (第 0254b 页)
。心无所起。是从正受。得无生忍也。
观音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即
得人
空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
觉空。即成法解脱也。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即俱空
不生也。生 (第 025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