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編年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别三子序 丁卯
自程朱诸大儒没而师友之道遂亡六经分裂于训
诂支离芜蔓于辞章举业之习圣学几于息矣有志
之士思起而兴之然卒徘徊嗟咨逡巡而不振因弛
然自废者亦志之弗立弗讲于师友之道也夫一人
为之二人从而翼之巳而翼之者益众焉虽有难为
之事其弗成者鲜矣一人为之二人从而危之巳而
危之者益众焉虽有易成之功其克济者亦鲜矣故
凡有志之士必求助于师友无师友之助者志之弗
立弗求者也自予始知学即求师于天下而莫予诲

也求友于天下而与予者寡矣又求同志之士二三
子之外邈乎其寥寥也殆予之志有未立邪盖自近
年而又得蔡希颜朱守中于山阴之白洋得 徐曰仁
于馀姚之马堰 (第 38b 页)
曰仁
予妹婿也希颜之深潜守中之
明敏 (第 38b 页)
曰仁
之温恭皆予所不逮三子者徒以一日之
长视予以先辈予亦居之而弗辞非能有加也姑欲
假三子者而为之證遂忘其非 (第 38b 页)
  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

  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所闻私示同志相
  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 徐爱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
 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 …… (第 2b 页)
 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诸如此类

 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右门人 徐/爱曰仁
录) (第 16b 页)
 胡南走粤奈何先生愕然卦之得明夷乃决策返
 别道士留诗壁间诗在集中遂取间道繇武夷归
涉鄱阳往省龙山公于建业以十二月赴龙场驿
时先生妹婿 徐爱
因先生将赴龙场纳贽北面奋
然有志于学
三年戊申先生三十七岁 春三月至龙场驿龙场
在贵州万山中蛇虺蛊虫 …… (第 6b 页)
 试官 十月升文选司员外郎
七年壬申先生四十一岁 二月升考功司郎中

 十二月升南京大仆寺少卿便道归省是年 徐爱
 
以祁州守迁南工部郎与先生同舟归越论大学
 宗旨详语录
八年癸酉先生四十二岁 冬十月至滁州日与门
 人 (第 8b 页)
  谨候
夫为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也故师出以律失律则
凶律道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结谇候谨也三曰勇
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得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
含耻也七曰宽能容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

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故不遗旧也十二 曰仁爱
养士卒也
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而
后料他也
  机形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 …… (第 4p030b 页)
制为木牛流马云
蜀汉时有火济者从丞相破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即今宣慰
使安氏远祖也
滇蛮者十年前大理马至 横山
此蛮亦附以来衣服与中国略
同能通华言自云诸葛公戌兵(俱桂海虞衡志)
睿好土功既作许昌宫又治洛阳宫起昭 (第 4p046b 页)
学以良知为宗尝有言曰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用知善知恶是致
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论者谓与禅为近。 徐爱
(第 0019a 页)
曰仁
弘姚江之学与龙溪心斋并谭玄理著
传习录行于世。

幻寄居士姓瞿氏辑指月录行于世论三玄五位甚
晰。 (第 0019a 页)
山受嘱堪为禅宗种草只如今日重振规模一句
又作么生道昔日殿楼应托起家珍运出莫迟疑下
座。

居士曹乐山 徐爱
泉王慕塘请上堂师升座举拂子
云如何是西来意桑青麦又黄若向者里荐取则祖
道芬芳其或未然则世谛流布所以云 (第 0152a 页)
景之役,又为西台所赠兖州左卫,官位甚高,未知其子何忝郎署?魏晋之前,如为久远,宋齐以降,其例甚多,如 徐爱
阮佃夫之子,可不得郎官邪?纪文卿公向皆为列棘,岂冗杂曹郎乎?三者,枢入身梁朝,解褐岳阳王少府墨曹,
沈国模

沈国模,字求如,馀姚人。明诸生。馀姚自王守仁讲致良知之学,弟子遍天下。同邑传其学者,推 徐爱
、钱德洪、胡瀚、闻人诠,再传而得国模。少以明道为己任。尝预刘宗周證人讲会,归而辟姚江书院,与同里管宗
章志》:雷次宗,字仲伦,南昌人。宋徵通直郎,不赴。开馆教授门徒千人。著《毛诗义》一卷。
《琅邪志》: 徐爱,
字长玉,开阳人。宋元徽年,历中散大夫。著有《毛诗音》。
《庐江志》:何偃,字仲弘,灊人也,尚之之子。
万历十二年,大学士申时行等言:守仁言致知出《大学》,良知出《孟子》。祖述经训羽翼圣真诚宜崇祀帝从之 《徐爱
传》:爱,字曰仁,守仁妹婿也。良知之说,学者多未信,爱为疏通辨析,畅其旨要。门人日益亲。
《钱德洪传
《王守仁文集》《传习录》
爱闻先生之教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徐爱
录〉
《王艮文集》《语录》
门人问志伊学,颜先生曰:我而今只说志孔子之志,学孔子之学。曰:孔子之志与
易绎音〈或作易旨质疑〉八卷〈存〉
笪继良鹅黄读易编十二卷〈未见〉
万尚烈易赞测易大象测各一卷〈存〉 徐曰仁
周易翼注〈未见〉
吴默易说六卷〈存〉姚文蔚周易旁注会通十四卷〈存〉
李本固古易汇编意辞集十七卷〈存〉
           李攀龙
  远游篇          吴国伦
  纪游             徐爱
 游部纪事
 游部杂录
人事典第一百二卷
游部艺文一
《远游》周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阳伏,上枝一阳浮。神鱼戴五城,气吐金银楼。登楼瞰列缺,六漠何悠悠。始知泰初理,可与天地侔。
《纪游》 徐爱
壁磴临绝壑,兼乘欲疲马。屡盘羊肠出,还惊虎颔下。逼险悔初进,稍纵觊复假。如何穷探心,阻困每未舍。无端
梁       徐穆
  徐祯卿      徐海
  徐子仁      徐相
  徐文华       徐爱
  徐琏       徐文溥
  徐晋       徐敷政
  徐一鸣      徐江山
  徐颢  ……狱谪戍辽阳。遇赦,卒于道。隆庆初,赠左佥都御史。文华居谏职,劲直敢言,其被谴复不以罪,士论深惜之。 徐爱
按《明外史·王守仁传》: 徐爱,
字曰仁,馀姚人,守仁妹婿也。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初,守仁被谪归,爱从之学。守仁尝曰: 曰仁,
吾之颜渊也。卒,年三十一。
徐琏
按《明外史·伍文定传》:徐琏,朝邑人。进士。由户部郎中出为袁州知府
。后举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副使。归老后,仍授经于溧阳。高淳间,以贫无以自给也。
《明外史·王守仁传》: 徐爱,
字曰仁,馀姚人。王守仁妹婿也。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初守仁被谪,归,爱与山阴蔡宗兖,朱节从 ……之沉潜,朱生之明敏,皆我所不逮。良知之说,学者多未信,爱为疏通辨析,畅其指要。门人日益亲。守仁尝曰: 曰仁
吾之颜渊也。卒,年三十一,爱及门最先渊冲和粹造诣过宗兖节远甚。守仁哭之恸。一日讲毕,拊而叹曰:安得起 曰仁
九泉闻斯言乎。率门人之其墓所,酹酒告之。卢可久,字一松。永康人。为诸生。闻守仁倡道偕同邑程粹,应典往
外史·王濂传》:濂,定远人。闻太祖克金陵,渡江来归。李善长,其妇兄也,为言于太祖,得召见,除执法官。 《徐爱
传》:爱字曰仁,馀姚人。王守仁妺婿也。正德二年,守仁被谪,归,爱从之。问学有省,遂执业为弟子。其秋,举于乡,别守仁北上。守仁言徐生之温恭,我所不逮。尝曰: 曰仁,
吾之颜渊也。
《胡东皋传》:东皋字汝登,馀姚人。生六岁知向学。及长,同里孙燧异其文,妻以从妹。
妻族
明夷,乃决策返,遂取閒道,由武夷归。时龙山公官南京吏部尚书,从鄱阳往省,以十二月赴龙场驿,时先生妹婿 徐爱
因先生将赴龙场,纳贽北面,奋然有志于学。
三年戊申,先生三十七岁。春三月至龙场驿,龙场在贵州万山中, ……,升文选司员外郎。
七年壬申,先生四十一岁。二月升考功司郎中,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便道归省,是年 徐爱
以祁州守迁南工部郎,与先生同舟归越,论大学宗旨,语详《传习录》。八年癸酉,先生四十二岁。冬十月,至滁
吕一龙
  冀元亨      陈琛
  王艮       邹守益
  刘文敏      刘邦采
   徐爱       
董沄
  应典       薛侃
  吕楠       马理
  陆澄       吴良吉
  季本 ……脱巾露体以求功名,非士节也。于是巡按御史储良材令通省诸生,并以常服入,而邦采得中式,已仕嘉兴同知。 徐爱
按《名山藏·儒林记》: 徐爱,
字曰仁,守仁妹夫也。与蔡希颜、朱守中受业守仁,独先希颜深潜,守中明敏,而 曰仁
温恭,举进士为南京郎中,与黄宗明、薛侃、马明衡、陆澄、季本、许相卿、王激诸称林达,张寰、唐愈贤、饶文 ……霅上。为同志,久住之,计年三十一卒,所闻守仁语悉裒集之,曰:传习录。其卒也,守仁哭之恸。
按《野史 徐爱
传》:正德二年,守仁被谪归,爱遂执业为弟子。明年,爱登进士第,知祁州为政岂弟,大盗刘晨起,有保障功, ……恸,一日讲毕,环柱走曰:安得起。曰:仁九泉而闻斯言乎。乃率门人之其墓,酹酒而告之。
董沄
按《野史 徐爱
传》:当守仁倡道其乡,邻境士从游者甚众,海宁董沄字子涛,以诗名江湖閒,年六十有八矣,游会稽闻守仁讲学 ……诗者,皆嗤笑之,或作诗招沄,沄不顾子谷,亦受业于守仁,后举进士,历知安义汉阳二县。
应典
按《野史 徐爱
传》:永康应典,字天彝。正德九年进士,除兵部主事,与江山周文兴论学,有悟,遂引疾归,后从守仁游,得其
丞志望。
海日祠,在新建伯祠东,祀尚书王华。
新建伯祠,在龙泉山,祀王文成公守仁,有司春秋祭,以门人 徐爱
钱德洪配享。
永赖祠,在龙泉山,祀吕文安公本,有司春秋祭。三锡祠在龙泉山,祀总督胡宗宪,今废。
《寺
预备仓 俱在州治内,东西相向。僧正司 在广会寺。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州治北。按《州志》:正德十七年, 知州徐爱
俱徙于州治北,马神庙东。公馆 按《州志》:一在伍仁桥,一在娄家营,一在北关博野界上。天启五年,知州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