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五經總義類
禮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矣剥复否泰之机于
是乎在不可不为之深虑也疏奏得削籍归癸巳官仪
部有诏并封三王众议汹汹于是又与岳公石帆 张公
文石
合疏言之其略曰本月二十五日皇上出禁中密
札付元辅王锡爵私邸臣等不知札中所云是何天语
第料得君如元辅眷 …… (第 10a 页)
而考功郎赵公侪鹤司内计尽公不挠尽黜当
路私人当路衔而计去之于是又与于公景素陈公员
峤贾公太石薛公玄台 张公文石
各抗疏言之先是己
丑薛玄台因南都耿总宪定向以不送揭帖参御史王
公藩臣疏劾其阻塞言路当路大恚之座师内阁 (第 12a 页)
   又

绿阴青野诚足消暑然我辈学问须在火坑里乘凉丈
真其人也如弟反悠悠无得力处耳时事复一变此后
当渐入佳境矣如何如何经略人多少其才然世号为
多才者亦止了得自己富贵耳若果心真造化可回也
   又
玄台近有闻否昨 张文石
书来津津论学其所见直自
一刀两断绝不作葛藤态未易得也渠甚欲与足下一
商敢以其来柬三纸奉览幸共参之 (第 27b 页)
  一养字中具有天德王道须此恺恻沉摰正大光明
乃见王者气象





  周公思兼三王  一节    张玉书

  以相道兼列圣而得其无逸之心焉夫周公与 三王事
异而心同也思而得得而施诚存之之君子哉今夫前
圣后圣相师于异日而不能相聚于一时此亦天之所
无如何也而圣 (第 19a 页)
易孔义大易易简说〈自序〉
  郝敬周易正解易领问易补学易枝言〈自序〉
  鲍观白易说〈郝敬序〉
   张纳陛
学易饮河〈钱一本序〉
  吴炯周易绎旨〈李廷机序 董其昌跋 自序〉
  万尚烈易赞测易大象测〈自序〉 ……郤,豁然四解,深恨当年未竟其蕴也。余晚岁学易,三益之友如鲍子,真空谷之足音。已录其遗草,以当兰金。 张纳陛《
学易饮河》
八卷按钱一本序:昔有为饮河之喻者,谓河无尽,而饮之者其量有尽。如鼹满腹,所饮几何,亦犹之 ……十之学,然又仅谓可以无大过,易顾可以勿学乎。大过,大者过也。必先于大者无过,而后可以觊望小者耳。予友 张以登,
起家名进士,任仪曹值并封议,起偕于薛顾陈贾诸公,抗疏回天,时号六君子。奚啻泰二用冯河之勇,一入锢籍,
人。万历己丑进士,官左都御史。

郝敬《周易正解》二十卷〈存〉。
字仲舆,京山人,万历己丑进士。 张纳陛《
学易饮河》八卷〈存〉。
字以登,宜兴人,万历己丑进士。

方大镇《易意》四卷〈未见〉。
字君静,桐城
高攀龙大易易简说三卷周易孔义一卷〈俱存〉郝敬周易正解二十卷易领四卷问易补七卷学易枝言二卷〈俱存〉 张纳陛
学易饮河八卷〈存〉
方大镇易意四卷〈未见〉
陈幼学周易管窥〈佚〉
王述古易筌〈未见〉
吴炯周易绎音〈
科臣史孟麟上所撰条议锡爵,以三误自劾。神宗报曰:卿自引咎,置朕何地?议乃寝,是时,争者则郎中于孔兼、 主事张纳陛
、顾允成、陈泰来、贾严、薛敷教、岳元声若而人云 。二十二年甲午二月,上出阁,讲读告于奉先殿,朝谒两宫
      张后觉
  张敬修      张贞观
  张问达      张鲸
  张鹤鸣       张纳陛
  张五典      张鹤腾
  张春       张至发
  张可大      张彦芳
  张铨  ……胡永顺、万鹏连章击之。鹤鸣求去,诏加太子太师,归。崇祯八年,流贼陷颍川,执鹤鸣,倒悬于树,骂贼死。 张纳陛
按《明外史·顾允成传》:吏部尚书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 张纳陛
亦抗章极论。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 纳陛
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纳陛,
字以登,宜兴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由刑部主事改礼部。生平尚风节。允成既废,与兄宪成修复杨时东林书院,偕同志讲学,其中 纳陛
与焉。
张五典
按《山西通志》:五典字和衷,沁水人。万历壬辰进士,授行人,庚子始迁户部主事,管天津仓
爵第,力争。廷臣谏者,章日数上。锡爵偕志皋、位力请追还前诏,帝不从。已而谏者益多,而岳元声、顾允成、 张纳陛
、陈泰来、于孔兼、李启美、曾凤仪、钟化民、项德祯等遮锡爵于朝房,面争之。李腾芳亦上书锡爵。锡爵请下廷
。帝皆不听。于是佥都御史王汝训,右通政魏允贞,大理少卿曾乾亨,郎中于孔兼,员外郎陈泰来,主事顾允成、 张纳陛
、贾岩,助教薛敷教交章讼南星冤,而泰来词尤切,其略曰:臣尝四更京察。其在丁丑,张居正以夺情故,用御史
常州,与无锡知县林宰复东林书院。聚郡人顾宪成、允成、钱一本、史孟麟、高攀龙、刘元珍、薛敷教、安希范、 张纳陛
诸人讲学,其中东林之名以是起其后。曾樱来知府事复振兴焉。无锡人乃合祀之曰三公祠。
梅守相
按《宣城县
     雒于仁
  刘纲       朱维京
  谢廷赞      顾宪成
  顾允成       张纳陛
  贾岩       诸寿贤
  彭遵古      王德新
  于孔兼      陈泰来
  薛敷教 ……杀戮禁锢,善类为一空。崇祯立,始渐收用。而朋党势已成,小人卒大炽,祸中于国,迄明亡而后已。
顾允成  张纳陛 
贾岩 诸寿贤 彭遵古
按《明外史本传》:允成,字季时,宪成弟。性耿介,自厉名节,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 ……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允成历任南康、保定。入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 纳陛
、工部主事岳元声合疏谏曰: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举行之明诏。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 ……但报遵旨行。已而竟寝。未几,吏部尚书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及锡爵。 纳陛
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 纳陛
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纳陛,
字以登,宜兴人。年十六,从王畿讲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由刑部主事改礼部。生平尚风节。乡邑有利害,辄为请于有司而后已。允成既废与兄宪成修复杨时东林书院偕同志讲学其中, 纳陛
与焉。又与同邑史孟麟、吴正志为丽泽大会,东南人士争赴之。时与允成等同以部曹争三王并封,又争拾遗事者,户部主事滁人贾岩,亦贬曹州判官。投劾归,卒。天启中,赠允成、 纳陛
光禄少卿,岩尚宝丞。寿贤,字延之,昆山人。既释褐,上疏请放归田,力学十年,然后从政。章下所司,寝不奏 ……虚月。攀龙、弘济之黜,一何甚也。自赵南星秉公考察,锡爵含怒积愤。故南星一挂弹章而斥,于孔兼、薛敷教、 张纳陛
等一申救而斥,孟化鲤等一推张栋而斥,李世达、孙鑨又相继罢去矣。怒心横生,触事辄发,又安知是非公论耶。
,以锡爵代首揆,是一贯未尝去也。锡爵素有重名,非一贯比。然器量褊狭,嫉善如雠。高桂、赵南星、薛敷教、 张纳陛
、于孔兼、高攀龙、孙继有、安希范、谭一召、顾宪成、章嘉祯等一黜不复。顷闻锡爵有疏请录遗佚。谓宜如其所 ……:近见朝宁之上,善类摈斥一空。大臣则孙鑨、李世达、赵用贤去矣,小臣则赵南星、陈泰来、顾允成、薛敷教、 张纳陛
、于孔兼、贾岩斥矣。迩者李祯、曾乾亨复不安其位而乞去矣,选郎孟化鲤又以推用言官张栋,空署而逐矣。夫天
九岁子贱为单父宰。孔子之兄子蔑与子贱皆仕孔子过蔑而问焉。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 三王事
若袭。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道阙也孔
《周易孔义》一卷

  郝敬《周易正解》二十卷,《周领》四卷,《周易补》七卷,《学易枝言》二卷

   张纳陛
《学易饮河》八卷

  吴炯《周易绎旨》八卷

  万尚烈《易赞测》一卷,《易大象测》一卷

  吴
爵第,力争。廷臣谏者,章日数上。锡爵偕志皋、位力请追还前诏,帝不从。已而谏者益多,而岳元声、顾允成、 张纳陛
、陈泰来、于孔兼、李启美、曾凤仪、钟化民、项德祯等遮锡爵于朝房,面争之。李腾芳亦上书锡爵。锡爵请下廷
,以锡爵代首揆,是一贯未尝去也。锡爵素有重名,非一贯比。然器量褊狭,嫉善如仇。高桂、赵南星、薛敷教、 张纳陛
、于孔兼、高攀龙、孙继有、安希范、谭一召、顾宪成、章嘉祯等一黜不复。顷闻锡爵有疏请录遗佚。谓宜如其所
顾允成 钱一本 于孔兼 史孟麟 薛敷教 安希范 刘元珍 叶茂才
○顾宪成((欧阳东凤吴炯))顾允成 ((张纳陛
贾岩诸寿贤彭遵古))钱一本((子春))于孔兼((陈泰来))史孟麟薛敷教安希范((吴弘济谭一召孙继有) ……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允成历任南康、保定。入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 纳陛
、工部主事岳元声合疏谏曰:「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举行之明诏。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 ……旨行」。已而竟寝。

未几,吏部尚书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及锡爵。 纳陛
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 纳陛
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纳陛,
字以登,宜兴人。年十六,从王畿讲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由刑部主事改礼部。生平尚风节。乡邑有利害,辄为请于有司而后已。东林书院之会, 纳陛
为焉。又与同邑史孟麟、吴正志为丽泽大会,东南人士争赴之。

时与允成等同以部曹争三王并封,又争拾遗事者,户部主事滁人贾岩,亦贬曹州判官。投劾归,卒。天启中,赠允成、 纳陛
光禄少卿,岩尚宝丞。

诸寿贤,字延之,昆山人。既释褐,上疏愿放归田,力学十年,然后从政。章下所司, ……虚月。攀龙、弘济之黜,一何甚也。自赵南星秉公考察,锡爵含怒积愤。故南星一挂弹章而斥,于孔兼、薛敷教、 张纳陛
等以申救而斥,孟化鲤等以推张栋而斥,李世达、孙鑨又相继罢去矣。怒心横生,触事辄发,又安知是非公论耶!
近见朝宁之上,善类摈斥一空。大臣则孙鑨、李世达、赵用贤去矣,小臣则赵南星、陈泰来、顾允成、薛敷教、 张纳陛
、于孔兼、贾岩斥矣。迩者李祯、曾乾亨复不安其位而乞去矣,选郎孟化鲤又以推用言官张栋,空署而逐矣。
  本书(一册七0面四二、000字)凡四卷,题顾炎武编辑。炎武字宁人,原名绛,自署蒋山佣;苏州昆山人。少与里中归庄善,共游复社,有「归奇顾怪」之目。明季南都溃,与吴其沆、归庄共起兵,鲁王授兵部司务。事败,与庄得脱;而母王氏不食卒,遗言后人「勿事二姓」。闽中以职方郎召,因母丧未葬,不果赴。其后周流西北且二十年,既乃定居陕之华阴,竟客死。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书,不胜举。其关系南明史事者,有「圣安纪事」、「圣安本纪」及本书等传本,而各本详略不同、题署亦异;至是否均出于顾氏手笔,有待深考。此书记南明 三王事,
卷一、卷二为「圣安纪略」(上下),卷三为「思文纪略」,卷四为「永历纪略」,书中间有「炎武按」语。且书 …… (第 52 页)
  本书(五册九九二面五九五、二00字)凡二十卷,徐鼒撰。鼒字彝舟,号亦才;江苏六合人。清道光乙巳(二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充实录馆编修。咸丰二年,假归;时值太平天国事起,在籍办理团练。八年,授福建福宁府知府;卒于官。鼒在实录馆时,得尽读中秘书;后遂援高宗命儒臣于「通鉴辑览」之末「附记(明)福王年号,撮叙唐、桂二王本末」之谕旨,取「春秋」纲目之义,为「小腆纪年」一书。晚年,复博采旧闻,作「小腆纪传」六十五卷。本书起于明崇祯十七年正月,讫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书为纲目体,搜辑南明史事,按年编载。其与他书所记略有异同者,则作「附考」记于各条之下(按原书名下有「附考」二字,今略)。终卷,叙至郑氏降,书「明朔始亡」;并系有论说,略曰:『「纪年」一书,纪福、唐、桂 三王事
也;终之以台湾事何?要其终也』。
  徐氏另著「小腆纪传」,见第一三八种「小腆纪传」篇。
      …… (第 63 页)
  本书(一册九六面五七、六00字)凡四卷,杨陆荣撰。陆荣字采南,江苏青浦人;阅历待考。书记南明福、唐、桂 三王事,
共二十二篇。卷一,有三藩僭号、四镇、两案、马阮之奸四篇;卷二,有王师平南浙、王师平闽、金王收江右、李 (第 7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