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職官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時令類
史評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儒家類
兵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大节祠在南昌府祀靖难死事诸臣黄子澄练子宁
胡闰王良周是修曾凤韶邹瑾王高彭与明魏冕蔡运
颜伯玮及其子有为参政贺兴隆与贼周文贵战没
立祠祀之 忠节庙在奉新县祀副使周宪吴一贯两
庑祀舍人周干及征华林阵亡烈士 九忠祠在台州
府祀建文死节方孝孺叶惠仲王叔英徐垕郑华卢元
质郑恕卢迥及东湖樵夫 旌忠庙在扬州府宋绍兴
中统制王方魏全与金人战死立庙致祭 包孝肃公

祠在肇庆府祀宋郡守包丞相拯 忠烈庙在温州府
祀宋教授刘士英 曹端祠在渑池县学
明史礼志太祖时有明一代之臣抗美前史者或以功
勋或以学行或以直节或以死事胪于志乘刻于碑板
匪一而足通州祀常遇春山海关祀徐达苏州祀 夏原
周忱淮安祀陈瑄海州卫祀卫青徐安生甘州祀毛
忠榆林祀余子俊杭州祀于谦萧山祀魏骥汀州祀王
得仁广州祀杨信 (第 60a 页)
选之
遗意累朝下诏亦必及之太祖洪武庚子遣使徵宋濂
刘基章溢叶琛至金陵元年诏起怀才抱德隐于岩穴
之士遣 夏原吉
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六年命礼部访
求贤士于天下上曰古之圣王恒汲汲于求贤若高宗 (第 41b 页)
          右元官制
明史职官志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
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
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祗备顾问帝方自操威
柄学士鲜所参决其紏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
通政司平反则参之大理寺是亦汉九卿之遗意也分
大都督府为五而征调𨽻于兵部外设都布按三司分
𨽻兵刑钱榖其考核则听于府部是时吏户兵三部之

权为重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
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
可否虽吏部蹇义 户部夏原吉
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
希阔不敌士奇等亲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
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 …… (第 35a 页)
    都御史也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掌皇九族之属籍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
(二十二年改宗人府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公孤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洪武三年授李)
(善长太师徐达太傅三孤无兼领者建文永乐间罢公/孤官仁宗复设宣德三年敕太师张辅少师蹇义少傅)
(杨士奇 少保夏原吉
各辍所领侍左右咨访政事公孤/之官几于专授逮义 (第 36a 页)
原吉
卒士奇还领阁务自后公孤)
(但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而文臣/无生加三公者惟张居正于神宗朝加太师) …… (第 36a 页)
部尚书表率百僚礼数无与并者/永乐初选翰林官入直内阁其后杨士奇等加至三孤)
(兼尚书衔然品叙列尚书蹇义 夏原吉
下孝宗六年内/宴大学士邱浚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居太子太保吏)
(部尚书王恕之上自后由侍郎/詹事入阁者班 (第 37b 页)
年则敛凶年则散但
有土有民何忧不足
纪事本末宣德初河南新安知县陶镕奏民饥借驿粮
千石救赈秋成偿还上谓 夏原吉
曰有司拘文法饥荒 (第 45a 页)
实官给衣粮养赡
通纪会纂永乐三年山西民饥流徙至南阳诸郡不下
十馀万口有司军卫各遣人捕逐民死亡者多上谕
原吉
曰民饥流移岂其得已仁人君子所宜矜念今乃
驱逐使之失所不仁甚矣其即遣官加意抚绥发仓廪
给之随所至居住有 (第 55b 页)
 旦上素冠麻衣麻绖出视朝文臣惟学士武臣惟英
 国公如上所服馀文武群臣之服皆从义等所定朝
 罢上召蹇义 夏原吉
杨士奇等谕曰吕震昨奏易服
 云皆与汝等议定然后奏闻时吾已疑其非但听臣
 下易之梓宫在殡吾岂忍易后闻士 (第 32b 页)
还秘不发丧至是驿报上至良乡宫中始出遗诏文武
百官常服于午门外立班四拜听宣读举哀四拜太监
杨瑛户部尚书 夏原吉
礼部尚书吕震捧遗诏拜芦沟
桥迎上芦沟桥先设幕次香案听宣遗诏哭尽哀易素
服行文武百官素服迎于都城外上至 (第 23a 页)
 年五月上疾大渐遗诏有曰朕临御日浅恩泽未浃

 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是日上崩皇太
 子即皇帝位及营仁宗皇帝山陵上谕尚书蹇义
 原吉
等曰国家以四海之富葬其亲岂惜劳费然古
 之帝王皆从俭制孝子思保其亲之体魄于久远者
 亦不欲厚葬秦汉之 (第 25a 页)
泥淤浮泛动荡难以施工一也


奸民豪右围占湖田以遏水道方事之兴浮言四


布百计阻挠二也有此二难虽以 夏原吉
周忱崔


恭毕亨之开济明敏而卒不能复禹之迹况其下


焉者哉夫苟能复禹之迹则宣歙金陵之水不足 (第 47a 页)
 二湖又多滩涨上流微故下流塞其间又有夏驾新
 洋掣其水以入刘湖其势益弱一与潮遇辄壅滞不
 行无惑也(永乐初 夏原吉
治水苏松上言吴淞江旧/袤二百五十馀里广一百五十馀丈前代)
 (屡浚屡塞自吴江长桥至夏驾浦约一百二十馀 (第 8b 页)
 诸浦注之江其淞江泄水惟白茆一浦最大浚淞江
 则苏松东南之水有所归浚白茆则苏州东北之水
 有所归永乐初 夏原吉
奏吴淞江旧袤二百五十馀
 里广一百五十馀丈前代屡浚屡塞不能经久自吴
 江长桥至夏驾浦约百二十馀里虽云 …… (第 23b 页)
 刘家白茆使直注江海又大黄浦乃通吴淞要道今
 下流壅阏旁有范家浜至南跄浦口可径达海宜浚
 令深阔上接黄浦以达湖茆之水此即禹贡三江入
 海之迹 (原吉
时为户部尚书治水苏松/役夫凡十馀万水泄农夫利) 王樵曰古
 者震泽之水其西北上源则有宣歙金陵九阳江之 (第 24a 页)
 而大见虎豹则杀之太平则至郭璞曰即驺虞山海
 经林氏国有此曰驺吾日行千里一曰驺牙明宣德
 四年滁州献二驺虞 夏原吉
赋序一一与毛传合则
 驺虞之为兽信矣
  (臣/)谨案驺虞一以为义兽一以为田猎之官以为
  义兽者起 (第 2a 页)
卧席下立呼蛊主名
壶涿氏掌除水蛊以炮土之鼓驱之以焚石投之明永
乐时苏州有水怪盖蛟蜃之类善崩岸坏民田遣 夏原
治之用壶涿氏之法令民以百十舟载石舟各有鼓
同时烧石投水水沸腾复击鼓以骇之其怪遂死见屈
大钧广东新语圣 (第 14a 页)
实可行盖正
直忠厚宏达有文国之蓍蔡民之模楷也说者谓清白
类赵清献忧时类范文正忠类司马温公其于我朝则 夏忠靖
之笃刘忠宣之毅实兼之可谓知言矣埈既表 (第 10b 页)
 河不比河工海塘之险古堤旧渠如元和至和等塘
 民利往来田资灌溉至今受益吴本泽国三江震泽
 支流四溢如邱与权单锷郏亶赵霖 夏原吉
周忱所
 论水利考据精核得失暸然今承修人员不逮前人
 止宜加修不必改筑若按亩派钱以供大修朕已降
 旨 (第 2a 页)
 天庆观桧 至元嘉禾志枝柯偃蹇奇怪可观有石
  刓梁朝桧三字在其下(又崇德洲钱天监寺/殿西南隅有梁朝桧)
 忧欢石 正德嘉善志永乐二年 夏忠靖
治水三吴 (第 42a 页)
  (直泻而下时虞泛滥流害于杭嘉湖三郡田禾故/设险塘置六闸以蓄泄之而化湾陡门闸尤为险)

  (要创始于宋明嘉靖间两遣卿部大臣 夏原吉
等/来浙修筑万历间邑令聂心汤重修揆其所以数)
  (致倾圯之由皆缘山水骤发势甚汹涌闸夫报县/申府转详 (第 44b 页)
   西门塘(在县西半里苕溪北岸自总/铺至龟边塘旧名五里塘) 庙湾瓦
  窑塘(在县西二里苕溪南岸自石门塘至通济桥/以上俱明永乐二年户部尚书 夏原吉
大理) (第 28b 页)
 运河塘(石塘起杉青闸北迄闻川袤二十七里土塘/起西水驿西迄语儿袤九十里唐元和五年)
  (王仲舒治苏堤松江为路即今石塘明永乐初命/户部尚书 夏原吉
往浙江诸郡治水九年修苏州)
  (至嘉兴土石塘桥路七十馀里泄水口一百三十/一处其后通政赵居仁自崇德北 (第 4b 页)
  (十里直截湖口今长桥在焉自是湖流中锢盖五/堰开则来者愈迅湖堤锢则去者复缓三江之水)
  (上无湖流冲泻下有海潮沙淤元时东娄二江遂/没吴淞亦哽噎矣 明夏原吉
开江自昆山开下界)
  (浦掣吴江达刘家河以代娄江自华亭开黄浦掣/三泖达范家滨以代东江乃五堰不复挽岸 (第 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