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禮類
四書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地理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文母孔子曰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刘侍/读以为子无臣母之义盖邑姜也九臣治外邑姜治内)
(言纣虽有夷人之多不如 周治
臣之少而尽忠也周至/也纣虽有至亲之臣不如周仁人之贤而可恃也此言)
(人事有必/克之理)音释传(治平声 (第 7a 页)
(固殷之乱矣惟天不固殷之乱故辅我 周之治
而/天位自有所不容辞者我其敢有求位之心哉)音释
(弋音/翼)(呼去声治/去声下同)惟帝不畀惟我下 (第 19a 页)
  (其不善者亦不能无怙恶之失苟犹兼蓄并容则/馀孽不除终为良民之害故命毕公分别其居里)
  (不惟恶不能染善而恶者亦将无以自容势不得/不入于善矣此 周之治
所以成也盖惟此时可以) …… (第 23b 页)
  (举此政为治/之序固如此)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
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康王之十二年/也毕公尝相文)
(王故康王就丰文王庙命之成周下都也保安釐理也/保釐即下文旌别淑慝之谓盖一代 之治
体一篇之宗)
(要/也)音释传(相去声别/笔列反)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
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 (第 24a 页)
齐一变可至鲁鲁一变可至道此贤人所知亦今之学
者所共信也至因公山以兴东 周之治
则自子贡以下
如子路辈盖有不能知不能信者矣而况于今之学者
乎故曰圣不可知之谓神性命事功一也
唯不能知 (第 8b 页)
 实则有盖而弥章掩而愈著者盖鲁之谋国是者周
 章回惑不义不仁使人气尽至此而极春秋婉曲其
 文不胜咨嗟涕洟伤恻愤懑之至焉呜呼谁为为之
 东 周之治
尚可望于周公之子孙哉内大夫言刺者 (第 34b 页)
其像神会其像则道行之机可卜
是故夫子之意乎先生曰此亦孟子论承三圣之意盖
指道在人臣者而言也周公生成西 周之治
孔子梦周
公吾其为东周乎传道之论虽亦有理不必如此牵附
达问学至依仁而后游艺者何曰仁苟未依虽不游艺
亦 …… (第 71b 页)
臣五人而天下治夫舜在当时止用五人
而遂干尽天下之事而成于变风动之休后世用数千
百人中间岂无豪杰而天下 之治
卒不古若何也先生
曰五人之德固不可尚而其贤能后世相让同心同德
略无一毫嫌忌间隔之私而舜又以至圣之德临 …… (第 92a 页)
各一心有贤能者
多为人妒嫉且才者非所用用者非其才举措失宜劝
惩无所于用况君臣情隔上下道暌如何可复三代

宋子忠甫曰尝闻论大禹矣止以菲饮食恶衣服卑宫
室称大圣焉恐此三者不足以尽圣学之精微先生曰 (第 92b 页)
  多士
惟三月者窃谓即召诰越若来三月盖即是营洛之年
 方迁殷士遂营洛以居之故诰告之也蔡注以为成
 王祀洛次年之三月盖由于 周公治
洛之说也不知
 康诰之首称三月召诰周公至洛是三月而此人称
 三月可以见皆一时之事也夫迁徙重事况迁商遗 (第 39a 页)
 易则长茂速难则长茂迟升渐之木分焉木生亡不

 渐者山产尤不能遽遂也君子居贤德善俗亦渐也
 夫俗非一日所能善书称既历三纪世变风移然赖
  周公之治
君陈之和毕公之老成选贤德居位以善
 民俗谓教而养之渐染成化非责效于旦莫之间者
  鸿不再偶女不更夫臣 (第 28a 页)
不可太拘
处此类是也诗盖言二之日则凿冰三之日犹纳于凌
阴而未开四之日则献羔祭韭而启之尔至周礼一书
周公治
天下之大法也豳公当草创之时礼乐制度
未能尽备其事断难周礼悉合今以早开为依礼似周
公制礼在前而豳公依之 (第 82a 页)
周礼
今用之吾从周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曰梦见
周公是孔子之所欲见诸行事者亦止是行周公之道
以兴东 周之治
非欲于文武之政之外别立一代之制 …… (第 6a 页)
则何以曰
吾志在春秋曰孔子之修春秋也是鲁哀公十四年也
是时孔子年已七十一矣以为吾欲行周公之道以兴
周之治
乃竟不可得而今则衰已甚矣无复可为之
时矣志靡所托故托之乎春秋使今王能行文武之政
即可据而行也使后王能 …… (第 6b 页)
文之君而事之虽凤鸟至河图出犹夫思也譬如尧之
世无河图禹之世无凤鸟若孔子得生其时相与都俞
一堂共成雍熙 之治
将亦思凤鸟河图乎固知其必不 (第 14b 页)
 (钧金束矢先入之而后听讼并不见他书恐前古必/无是例不可训也黄东发谓先取其金而后与之听)
 (讼虽昏乱之世不为况成 周之治
哉此皆以臆见论/周礼殊为不合盖此专解易谓易解不如是则可谓)
 (周礼不是则不可/学者当自省耳)
六五 (第 6a 页)
王克商之后遂无此等气象矣卒至四方多事殷
顽不靖而后𤼵为大诰多士多方之言较古人更费词
矣君子以此观商 周之治
乱焉
成汤作君作师之道及保邦致治之谟俱见于汤诰一 (第 18a 页)
众目斯张必无毛举鸷击之弊真惇大者必明作王
度恢而群工就理必无丛脞尸位之忧二者兼而治道
之大不外是矣 周治
畿内其事简当日之务莫大于御诸侯故周公特
举之曰汝其敬识百辟亨盖三代之盛衰全系于诸侯
之叛服享王之典关 (第 36b 页)
治道者
最钜惟敬以识之而不 (第 36b 页)
  斥而远之矣然圣人自有渐化夷蛮之道三苗犹
  丕叙况其他乎至流蔡者性近夷蛮而且不若故
  使其君长以夷蛮 之治治
之虽曰不易其俗于内
  地略然所以因其性移其风而需之久者并生之
  意同也○以上言锡土姓之事
东渐于 (第 26b 页)
  岂徒哉言必用我也为东周言兴周道于东方(谓东鲁○
邢氏曰如有用我者我则兴周道于东方其使鲁为东周乎)
○程子曰圣人以天

下无不可有为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然
而终不往者知其必不能改故也(程子曰公山弗扰以费叛不以召叛
臣逆党而召孔子则其志欲迁善悔过而未知其术耳使孔子而不欲往是沮人为善也何足以为孔子
○公山召我而岂徒哉是孔子意他虽叛而召我其心不徒然往而教之迁善使不叛则已此则于义实
有可往之理而孔子亦有实知其不能改而不往者佛肸召亦然○朱子曰夫子云吾其为东周乎兴东
周之治
也孔子之志在乎东周然苟有用我者亦视天命如何耳圣人胸中自有处置非可执定本以议
之也○诸家皆言不为东周集 (第 11b 页)
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曰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曰梦见周公是孔子之所
欲见诸行事者亦止是行周公之道以兴东 周之治

欲于文武之政之外别立一代之制如行夏之时云者 …… (第 10a 页)
然则何以曰吾志在春秋曰孔
子之修春秋也是鲁哀公十四年也是时孔子年已七
十一矣以为吾欲行周公之道以兴东 周之治
乃竟不
可得而今则衰已甚矣无复可为之时矣志靡所托故
托之乎春秋使今王能行文武之政即可据而行也使
后王 (第 10b 页)
  除文彦博平章军国重事制
师傅道之教训先王所以迪厥官老臣重以典刑天下
所以资其智乃眷旧德时谓元勋谋合祖宗之心名载
鼎彝之器申攽赞策播告外朝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

置等使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太原尹致仕上柱国潞
国公文彦博惇大而清明方严而信厚出则秉乎旄钺
入则总我钧衡文武兼备其才夷险能致其力毕公之
弼四世三纪于兹傅说之总百官万邦其乂爵隆无富
溢之累名遂有身退之荣神明相其寿康人心想其风
采是用还之论道倚以经邦以帝者之师臣谋议庙堂
之上以天下之大老制驭夷狄之情庶几有为底于极
治陪敦多井申衍真封于戏吕望惟贤起佐文王 之治

周公
已老留为孺子之师矧我耆英无愧前哲往宣一
德用格多盘
  赐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宰相吕公著自今
   (第 66a 页)
或不待请而为之甚乃不惜以其躬卫之曰吾学吾道
如是也秦公以儒者 之治治
之又安能已乎明年庚辰
大水轨以立植无逆于泐清江旧史杨廷麟乐而记之
辞曰自古在昔乃牵乃赣乃涉其西华阳以 (第 75b 页)
  李 杜(酃县人/) 李都藩(益阳人/) 邓必科(常宁人/)
  毛正纲(华容人/) 李宗德(永兴人/)  周治
(临湘人/)
  何德朗(桂东人/) 黄 玮(善化人/) 舒宏烈(武冈人/) (第 53a 页)
 欧阳润    辜下贤(知县/)  张廷用
 曾 通(以上竹/山人) 欧阳元(竹溪人/) 熊 松(通判/)
 徐永言     周 治    
王 颀
 邓 启(判官/)  马 恺    傅 荣(知县/) (第 5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