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禮類
四書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地理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戒之然君身为万姓之倡宸修为出令之本故诰告

 庶殷必自乃御事始也岂徒以语言为化导㦲称御
 事者指成王而未敢斥言耳将开成 周之治
而首陈
 忠爱之谟二语虽发端实一篇之要领也
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
疆惟休亦无疆 (第 54a 页)
 虑刑狱清而天下无冤民矣盖立政一篇成王之初

 政也周公即告以知人善任之道养贤图治之方而
 尤以兵刑二者为国之重务谆谆致意焉此成 周之
 治
所以继唐虞称盛有天下者不可不三复是书也
周官
 此一节书是成王训戒百官之词史臣记之以周官
 名篇
惟 …… (第 20b 页)
 唐虞近则有夏商而所以制治保邦者亦惟建官之
 得其道耳唐虞去古未远事简民淳稽考旧典损益
 随宜建为百职内则有百揆四岳以总理在朝 之治

 
外则有州牧侯伯以总理四方 (第 23a 页)
之治
内外相承体统
 不紊故其时礼乐政刑一切化理无有一之不和四
 方万国时雍风动无有一之不宁此唐虞建官之效 …… (第 23b 页)
 此一节书是训迪天官之职也成王曰人臣辅相君

 德公孤尚矣下此承宣分理则六卿又百官之倡焉
 爰立冢宰是为天官使掌邦国 之治
道凡内外百职
 皆为统摄而尤选贤任能分治四海使万民得所罔
 有不均是冢宰之职也
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 …… (第 27a 页)
 致其详慎则必荒其政事然所以成谋立政者有一
 不从学问中出者乎苟不能学习古法参考时务则
 事理不能通达心地无由开明如面墙而立使 之治
 
事则举措乖违动见烦扰安能经理国家之务乎信
 乎学问为出治之本服官者所当加勉也
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 …… (第 33a 页)
 立政所称三事大臣也成王叹息言曰上自三事之
 卿下至大夫之属当各敬尔所居之官不可怠忽各
 治尔所莅之政不可废弛用以匡赞乃辟康济兆民
 以成阜成 之治
庶几万邦之广亲附爱戴而无厌斁
 我周之心矣按成王以文武贻谋之善能率由成法
 而光大之而处盛思危叮咛告 (第 36b 页)
 也
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率厥常懋昭
周公之训惟民其乂
 此一节书是欲君陈法周公以为治也师教训也保
 安养也率循懋勉也成王曰东郊之治不自今日始
 也昔我 周公治
兹东郊之日有师之道以教训斯民
 所以戒饬者无不备有保之道以安养斯民所以抚
 恤者无不周是以东郊之民怀 (第 2a 页)
  仆虽掌燕朝而王视治朝之时则大仆正其位王
  不视朝则辞于三公及孤卿是燕朝之人实与治
  朝相通则大宰亦与闻乎燕朝之政矣以此见成
   周之治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而无内外之分也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
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 (第 42a 页)
 (上/声)宜生南宫适其一文母孔子曰有妇人焉九人而

 已刘侍读以为子无臣母之义盖邑姜也九臣治外
 邑姜治内言纣虽有夷人之多不如 周治
臣之少而
 尽忠也周至也纣虽有至亲之臣不如周仁人之贤
 而可恃也此言人事有必克之理(朱子曰马氏云乱 (第 16a 页)
 以言去也(朱子曰公之功辅导我已厚/矣无不若是以上所称也)
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后
 此下成王留 周公治
洛也成王言我退即居于周命
 公留后治洛盖洛邑之作周公本欲成王迁都以宅
 天下之中而成王之意则未欲舍镐 (第 34a 页)
京而废祖宗之
 旧故于洛邑举祀发政之后即欲归居于周而留
 公治
洛谓之后者先成王之辞犹后世留守留后之
 义先儒谓封伯禽以为鲁后者非是考之费誓东郊 …… (第 34a 页)
 诸侯以王杀牲禋祭祖庙故咸至也太室清庙中央
 室也祼灌也以圭瓒酌秬鬯灌地以降神也
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诰在十有二月
 逸诰者史逸诰 周公治
洛留后也在十有二月者明
 戊辰为十二月日也
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 (第 40b 页)
 弋取殷命盖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固其治而不固其
 乱者天之道也惟天不与殷信其不固殷之乱矣惟
 天不固殷之乱故辅我 周之治
而天位自有所不容
 辞者我其敢有求位之心哉(苏氏曰固如推亡周存/之固信矣天之固治不)
 (固乱也则林 (第 44a 页)
 (馀孽不除终为良民之害故命毕公分别居里/不惟恶不能以染善亦将无以自容势不得不)
   (入于善矣此 周之治
所以成也盖惟此时然后/可以举此政为治之序固如此 愚按康王之)
   (命毕公其要只在保釐东郊休于前 …… (第 1b 页)
 康王之十二年也毕公尝相(去/声)文王故康王就丰文
 王庙命之成周下都也保安釐理也保釐即下文旌
 别(必列反/下同)淑慝之谓盖一代 之治
体一篇之宗要也
 (陈氏大猷曰釐虽有辨别分埋之意曰保则有恩意/行乎其间非斩然割裂无复润泽也以保为釐盖 …… (第 2a 页)
 (则君牙岂惟无负于君抑无负于先王无负于文武/矣岂惟无愧于己抑无愧于乃祖乃父矣此在君牙)
 (所当深/勉也)
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民 之治
乱在兹率
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
 先正君牙祖父也君牙由祖父旧职而是法之 (第 17b 页)


 治
乱在此而已法则治否则乱也循汝祖父之所行
 而显其君之有乂复申戒其守家法以终之按此篇
 专以君牙祖父为 …… (第 17b 页)
 (曰罔中于信无中心出于诚信者信不由中也无馨/香之德而发闻者惟腥秽之虐刑观二始字见蚩尤)

 (为作乱之始而苗/民为淫刑之始)
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
 皇帝舜也以书考 之治
苗民命伯夷禹稷皋陶皆舜
 之事报苗之虐以我之威绝灭也谓窜与分北之类
 遏绝之使无继世在下国
乃命重( …… (第 29b 页)
 (上服非服最上刑比之下刑为重耳世陈氏大猷曰/刑罚有权权人情而为轻重也世轻 重权世变而)
 (为轻重也异王氏曰情之轻重世 之治
乱不同则刑/罚之用当 而欲为一法以齐之则其齐也不齐以)
 (不齐齐之则齐矣惟齐非齐以不齐齐之之谓也 …… (第 46a 页)
 (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功已报矣曰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告以平世之政军旅不)
 (复讲矣曰简恤尔都勉以本邦 之治
王室无复事矣/呜呼周其终于东乎 林氏曰书于吕刑之下有文)
 (侯之命费誓秦誓三篇窃意周太史所藏典谟 (第 56b 页)
  (以义制其外故为归妹以治女谒为既济以治谗/夫女谒之与谗夫两者相为倚伏否泰治乱之所)
  (终始也易于两济正言治乱以阃外 之治治
之于/否泰不言治乱则犹以阃内 (第 27a 页)
之治
治之也故泰于)
  (归妹既济于未济两王同辞春秋之畏戎狄不甚/于畏女谒也楚吴越之僭也始而国之既而人之 …… (第 27a 页)
  (罚则师不惫后赏则众志定赏而不建则侯度不/贰诗曰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以是而远征则可谓不渎者矣不渎而后果行果/行而后有功高宗 之治
五十有九年诗曰寿考且)
  (宁以保我后/生是之谓也)
六五(未济/之讼)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 …… (第 33a 页)
  (故天下变故天地未尝不先而治之也先天不违/后天奉时天地与圣人均不获已也然且圣人不)
  (言之何也曰德至者其言简言至者其意密古 之/治
历者皆未有如今之细也而晦望式序交食不)
  (错其求之愈细则其牴牾者愈众矣然而圣人必/不使其道终晦于 (第 38b 页)
  (元年南北弑君克复同岁是两济者中原之与正/朔同治也天地不以戎索而弃中原之治故亦以)

  (正朔 之治治
之归妹未济之交在度宗咸淳之元/年逆而溯之在晋宁康之丁亥秦主奔亡于五将)
  (慕容创业于幽燕未济夬之 …… (第 32a 页)
  (就强移仁而义逆而溯之姤困夬井在当涂之甲/戌曹芳已废马昭乃擅阴阳之义一正一邪天地)
  (之道一南一北观是五际者而鬼神 之治
周孔之/智百世如觏也定序以顺而治之六十四限独反)
  (姤夬萃升之限以变南北定位以逆而置之六十/四位 …… (第 32a 页)
  (河水嬉以是而亡天下乾乾厚载何为不可救乾/坤之乱也然则习教继明可以救坎离之乱节慎)
  (颐养亦可以救颐不惧无阙亦可以救大过议狱/亦可以救中孚恭俭亦可以救小过乎曰百年 之)

  (治
一日之败六十事之所图维非一事之积也且/如八交之事彼此相为治也敛德辟难不可以救)
  (否而辅相裁成可 …… (第 36a 页)
  (于通期三十一限而至于丁丑之终距壬午靖难/凡四通期故己未壬戌此两元者圣贤与神明所)
  (共理天地也己未之元以纪天下 之治
乱壬戌之/元以纪王者之终始天下治乱与王者终始亦离)
  (若璧邸也颐之有王子颓随之有周赧既济之有/孺 …… (第 38b 页)
  (俱延之永徽夫其先世之冯藉亦固有远近也壬/戌之元并治主运与甲子相提摄桓襄两元各引)
  (其始再差三岁以为壬戌甲子 之治
引而中之三/十八年姤之中交在庄王己亥明年为釐王元年)
  (大过中交在襄王丁未又明年己酉为顷王元年 …… (第 39a 页)
  (天地亦不以正限命之矣观之癸丑三年乙卯宁/宗乃禅比之辛酉三年甲子理宗乃殂是桓王之)
  (甲子治其络始也仲尼以隐公之己未正天下 之/治
乱天地以桓王之甲子正帝王之终始壬戌之)
  (元参立其间故上壬戌之三年下壬戌之三年升/降参除于六十七 (第 40a 页)
  (天下君子用之犹足以去顽格奸容蓄劝劳以治/其先振育遏扬以匡其后思患豫防以图其终虽)
  (数百年兵革不试可也然则易其犹太古之意乎/曰易犹盛世之意也世虽不可常盛而圣人常以)
  (盛世 之治治
之然则九德之义皆为治身不为治/天下发何也曰治身以治天下天下与身则非两) …… (第 38b 页)
  (哀过俭似非为治天下者也然而治天下之君子/犹用之曰相与以永无弊焉耳君子以九德治其)
  (身以六十四事治天下为春秋以本礼为诗以本/乐易者礼乐之精神诗春秋之魂灵也春秋 之治)
  (
二百四十二年而一变二千四百二十二年而一/大变诗 (第 39a 页)
之治
三百一十一年而变三千六十六年)
  (而一大变两变相差六十八年九十六日而诗与/春秋交会八交会而小成六 …… (第 39a 页)
  (其精去十大易用九与六其微体七体七故其用/愈微去十故其体弥精进十则数顺退一则数逆)
  (去十体七退一而天地之奥备鬼神之秘得故五/九 之治
三百一十五各去其一为三百一十而六)
  (九五十四无去焉葛屦之至狼跋一百五十六章/是也唐魏之终霸秦豳 …… (第 39b 页)
  (建子蚤建子莫如告德行故屯曰经纶蒙曰果行/育德果行育德而后可以燕亨酬酢燕亨酬酢而)
  (后可以通众志谋始事故需曰饮食宴乐讼曰作/事课始谋始事垂永业者莫大于井田井田 之治)
  (
莫大于封建师者井田 (第 44b 页)
之治
比者封建之务也故/师曰容民畜众比曰建万国亲诸侯井田封建矣)
  (而后文德修文德修而后上下辩民志定故 (第 44b 页)
 也政司马法即周礼之司马也九刑誓命之书即周

 官之司寇也以至考工记即司空之书也周礼举其
 目而散于诸书
周之治
纲领在于六官
 东莱曰治有统政有枢出天下 (第 12a 页)
之治
者其本也运天
 下之政者其枢也周之盛时薄海内外为国千有七
 百事之接于王室者博矣而周典所载纲以六官之 (第 12a 页)
 王氏曰先王于四方之宾客来则有以迎之去则有
 以送之因设候人之官分掌候四方宾客之往来而
 迎送之于其道路候人掌其道路 之治治
谓出入迎
 送治其事也 郑氏曰国语曰候不在竟讥不居其
 方也禁令备奸寇也以设候人者选士卒以为之
 疏 (第 62b 页)
   诗序曰羔羊大夫节俭正直也裘敝不易节俭

   可知也人常自得正直可知也君子是以知
   治
之隆也芣苢和平室家无事也羔羊从容朝
   廷亦无事也夫其无事者非不事也君心清则
   臣节俭君心明则 (第 11b 页)
 之法度愚案淳公之学识其大者可谓尽得周礼之

 本矣然详考周礼之治莫重于教六宫教世子故周
 官法度正所以为关雎麟趾法度无大于此也大抵
  周之治
必自卑近始必于其所难者而致详故后夫
 人嫔妇女御之教王世子贵游子之教以至教其宦
 寺教其胥徒教百姓女 (第 33a 页)
工初若可略而实则甚切要
 为之甚难而其成功则甚易简此其所以异于后世
  之治

 横渠张先生曰天官之职须襟怀洪大方看得盖其
 规模至大若不得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穷究凑合此 (第 33a 页)
 迸无所不至者非过虐也不欲其为良民害而实为
 良民以驱害也彼未为害而我先驱之天下有不顺
 焉者乎禹之征三苗 周公之治
三监是已易曰击蒙
 不利为寇利禦寇
 
 叶八白易傅卷一 (第 32b 页)
 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
 柷敔笙镛以间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曰东渐于海西
 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其称商 周之治

 天命弗僣贲若草木兆民允殖曰若日月之照临光
 于四方曰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垂拱而 (第 7b 页)
天下治则其所以维新一代 之治
而文炳天
 下者果何如耶而其讴歌之所咏朝觐狱讼之所之
 尧舜三代之所以彰信兆民者又果何如邪何也圣 …… (第 7b 页)
 而将何用其黼黻之功薄海已尽稽首之诚呼韩尚
 致款塞之恳而安用其毛锥之辈为哉是故四门穆
 穆之后无复纷然之为天下大定之馀即为垂拱

 治
有以哉虽然汉业已定三杰无所施其能矣而娄
 敬脱挽辂建迁都关中之策唐业已成元功无所用
 其计矣而马周释 …… (第 9a 页)
 取怜耳呜呼此守道者所以贵于拳拳服膺而用贤
 者所以贵于逐逐以继乎易曰鼎黄耳金铉利贞
上六鼎玉铉大吉无不利何也叶子曰古之大臣建精
 明 之治
功者贵有以涵浑厚 (第 17b 页)
之治
体作神气以立事
 者贵乎养元气以厚生故曰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
 禄是遒又曰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平康正直稷契 …… (第 17b 页)
 听祖已之规宣王以忧旱而侧身修行宋景公以荧
 惑守心而不肯移之臣民与岁周公以三叔流言而
 恐惧惊顾随侯以季良之言而恐惧修政卒之成太
 平 之治
立中兴之功致徙度之祥建大中之矩止强
 楚之伐何变之不图而何平之不致哉书曰宾于四 (第 18b 页)
天以下是万事万物所聚之境犹言人君之天下据乾而论则所见之群龙即乾元之天下而乾元之用则所以治此天下也上治 之治治
理也此治字治效也上治字即用 (第 62a 页)
 矣苟犹兼育并容则馀孽不除终为良民之害故命

 毕公分别里居恶将无以自容势不得不入于善此
  周治
之成也盖惟式化之时乃举此政在易五阳一
 阴然后可以夬决扬庭不知时义而错施之为恶者
 众或以召乱
 王 (第 2b 页)
 之子谓媒也斧不惟伐柯而已柯之法度亦由之以

 出以比 周公治
天下而又能以道教天下也媒不惟
 通言而已婚姻之礼亦由之以定以比周公亲天下
 而又能以礼制天下也
 九 (第 92b 页)
 召公奭初封于召在雍州之境其封于燕者又灭殷

 之后所封也 周公治
陜以东其南为江汉之地汉广
 之诗可见也召公治陜以西其南为岷沱之地江有
 沱之诗可见也
鹊巢
 诸侯承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