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上既登极,所以优容客、魏者,一如熹庙,而信邸承奉,尽易以新衔,入内供事。后将李朝钦、裴有声、王秉恭、吴光成、谭敬、裴芳等,次第准其乞休,逆贤翼羽,剪除一空。复散遣内丁,方始谪逐逆贤肘掖巨奸,不动声色,潜移默夺,非天纵英武,何以有此。时阁臣四员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榗,皆逆贤爰立也,上首放立极,而亟允枚卜之请,特点华亭钱龙锡、吴江周道登、萧山朱宗道、高邑李标、长山 刘鸿训
、晋江杨景辰六员。后宗道以礼部题崔呈秀父恤典,有「在天之灵」等语,景辰以掌院率诸翰林公疏颂美逆贤,俱 …… (第 2 页)
上求治颇急,召对群臣,多不称旨,每加诮诘。群臣愈惶悚不能对,惟长山条陈稍捷,上每温颜以优礼之。时貂孽杨维垣等相继出逐,虽出圣断,而票旨多由长山,于是御史袁宏勋有疏功之,略曰: 『刘鸿训 一入黄扉,扬扬自得,浃旬之间,革职闲住无虚日。可异者,杨所修、贾继春、杨维垣夹攻表里之奸,有功无罪, (第 14 页)
而诛锄禁锢,自三臣始。具军国大计,未暇平章,惟亟毁要典,谓水火元黄,是书为祟;今毁矣,水火元黄,息耶否耶?未毁以前,崔魏借之以空善类,既毁以后, 鸿训 借之以殛忠良,以暴易暴,长此安穷?御史高捷、史,相继纠参,锦衣张道浚亦有疏参,而工科杨继祖出疏争之 (第 14 页)
,且言道浚越位妄言乱政,乞加重创』!时上传谕,欲将宏勋等重处, 鸿训 三揭力求,乃免。
时当考馆选,龙飞首科,例应加额;侍读张士范,上「馆额蒙恩」疏内,有『准加六 (第 14 页)
名,以示优异』之旨等语。上因召对,问士范:『此旨从何而来』?士范对:『此疏臣不与知,乃新进士张星所作』。上曰『既不与知,何以列名』!又曰:『既知张星名,又何云不知』!士范对『疏入后,始知之』。上诘责再四。 阁臣刘鸿训 奏:『此新进士功名念重,致有此举,诚为可恶;然在皇上登极宏恩,惟望优容』!上乃命写本人名,又命士范具 …… (第 15 页)
给事中韩一良,有『劝廉惩贪』疏,深当圣意因召对,出此疏覆阅良久,命一良高声朗诵。甫读毕,取疏付阁臣阅。 刘鸿训 奏:『弊有两端,有交际,有纳贿』。上问:『何谓交际』? (第 16 页)
鸿训 奏:『交际,如亲友问遗之类,情有可原;纳贿则希荣求宠,便不可以数计矣』。上曰:『朕阅一良所奏,大破情 …… (第 16 页)
臣曰:『韩一良前后矛盾,他前疏明明有人,今乃以周应秋等塞责,都御史不是轻易做的,要有实功方许实授』! 刘鸿训 等合词奏请:『臣不为皇上惜此官,但为皇上惜此言』。上温色曰:『分明替他说话;他既不知其人,如何轻奏, …… (第 17 页)
掣臣之手,亦能以意见乱臣之方略』。上起立,伫听者久之,寻谕:『条对方略井井,不必谦逊,朕自有主持』。 阁臣刘鸿训 等具奏,请假崇焕便宜,赐之尚方。至如王之臣、满桂之尚方,应行撤回,以一事权。上深然之,命拟谕来看。 (第 18 页)
廷推王象乾,以原官总督宣大。上召问,阁臣皆入槛内,去御案咫尺,盖异数也。上曰:『卿三朝元老,忠猷素著,见卿矍铄,知袁崇焕荐举不差,有何方略,可面陈来』!象乾奏:『臣年八旬,齿疏不能详奏,所有方略,具在疏中』。上固问之。象乾叙插汉卜哈诸酋离合始末,因奏:『朵颜等夷三十六家,今日应与哈慎一同连络,可得数万,安插蓟镇沿边驻牧,为我藩篱,似亦可敌插酋』,上曰『观酋意,似不肯受抚者』。象乾奏:『从容笼络,抚亦可成』。上曰:『御夷当恩威并济,不可专持羁縻』! 阁臣刘鸿训 奏:『闻虎酋知王象乾至,退六百里』。上即问退去在何地方。 (第 18 页)
鸿训 不能对。象乾代奏:『退去直北沙碛中』。上又问:『倘款事不成如何』?象密奏夷情约数百言。上始色喜,随 …… (第 18 页)
插酋入犯大同,总兵梁家祯,闭门不出,任其杀掠。上召百官谕曰:『朝廷养士,费许多兵饷,一遇虏至,便束手坐视,只请兵饷』。上又曰:『插酋杀僇人民,满载而归,巡抚官不能防御,是功是罪?朕之封疆,止仗一喇嘛僧讲款,不令虏轻中国耶』?上
又曰:『讲款整饬,著实整饬,难道中国就胜不得他』?上又曰:『今边疆失事,只参总兵等官,难道叙功不升,文官朦胧偏心,朕甚恶之』。后梁家祯辩疏至,上示阁臣。俱言:『大同失事甚夥,家祯拥兵坐视,岂能逃罪』?上曰:『督抚如何令千馀兵马,便要去敌插酋十馀万众?梁家祯既有罪,督抚作何事』? 刘鸿训 奏:『武臣在外提兵,文臣在内调度』。上曰:『文臣还当节制武臣,今督抚一向人马不行操练,平日虚冒,临敌 (第 22 页)
张皇,以千馀弱兵,抵十万插酋,卿等试思如何抵得』? 鸿训 奏:『皇上责备文臣极是,但自皇祖静摄以来,至先帝时,二三十年,边备废弛已久,一时猝难整顿』。上曰:而 …… (第 22 页)
来。给事中张廷鼎奏张庆臻用贿改敕书是实。李觉斯与御史王道直俱奏如廷鼎言,但不知主使何人。吴玉奏主使系 刘鸿训。 张庆臻辩:『改敕书系中书之事,臣实不知』。吏部左侍郎张凤翔奏:『庆臻用贿改敕窃弄兵权,大不敬;无人臣 (第 23 页)
礼。中书不过颐指气使之人,如何擅敢改敕』?阁臣李标合词奏:『臣等与 鸿训 同事,并不闻有此,还求皇上细访』!上曰:『这样明讲,何须更访』?即令阁臣拟票。阁臣逡巡未即拟,上正色 (第 23 页)
严促者再。乃拟旨: 『鸿训 庆臻,俱革职听勘』。又吴玉疏内有『时局』字。上问:『何为时局』?玉奏:『如当初是魏忠贤的局面,而今是 …… (第 23 页)
。奋渭长跽俟命。候召对毕,与百官同出,随传熊奋渭,著降三级调用。后部院会勘,有旨:『王在晋革职回籍, 刘鸿训 附近充军』。
袁崇焕屡疏请饷,上召对,谕诸臣曰:『袁崇焕在朕前,以五年复辽,及清慎为己任:这阙饷 (第 23 页)
上求治颇急,召对群臣,多不称旨,每加诮诘。群臣愈惶悚不能对,惟长山条陈稍捷,上每温颜以优礼之。时貂孽杨维垣等相继出逐,虽出圣断,而票旨多由长山,于是御史袁宏勋有疏功之,略曰: 『刘鸿训 一入黄扉,扬扬自得,浃旬之间,革职闲住无虚日。可异者,杨所修、贾继春、杨维垣夹攻表里之奸,有功无罪, (第 14 页)
而诛锄禁锢,自三臣始。具军国大计,未暇平章,惟亟毁要典,谓水火元黄,是书为祟;今毁矣,水火元黄,息耶否耶?未毁以前,崔魏借之以空善类,既毁以后, 鸿训 借之以殛忠良,以暴易暴,长此安穷?御史高捷、史,相继纠参,锦衣张道浚亦有疏参,而工科杨继祖出疏争之 (第 14 页)
,且言道浚越位妄言乱政,乞加重创』!时上传谕,欲将宏勋等重处, 鸿训 三揭力求,乃免。
时当考馆选,龙飞首科,例应加额;侍读张士范,上「馆额蒙恩」疏内,有『准加六 (第 14 页)
名,以示优异』之旨等语。上因召对,问士范:『此旨从何而来』?士范对:『此疏臣不与知,乃新进士张星所作』。上曰『既不与知,何以列名』!又曰:『既知张星名,又何云不知』!士范对『疏入后,始知之』。上诘责再四。 阁臣刘鸿训 奏:『此新进士功名念重,致有此举,诚为可恶;然在皇上登极宏恩,惟望优容』!上乃命写本人名,又命士范具 …… (第 15 页)
给事中韩一良,有『劝廉惩贪』疏,深当圣意因召对,出此疏覆阅良久,命一良高声朗诵。甫读毕,取疏付阁臣阅。 刘鸿训 奏:『弊有两端,有交际,有纳贿』。上问:『何谓交际』? (第 16 页)
鸿训 奏:『交际,如亲友问遗之类,情有可原;纳贿则希荣求宠,便不可以数计矣』。上曰:『朕阅一良所奏,大破情 …… (第 16 页)
臣曰:『韩一良前后矛盾,他前疏明明有人,今乃以周应秋等塞责,都御史不是轻易做的,要有实功方许实授』! 刘鸿训 等合词奏请:『臣不为皇上惜此官,但为皇上惜此言』。上温色曰:『分明替他说话;他既不知其人,如何轻奏, …… (第 17 页)
掣臣之手,亦能以意见乱臣之方略』。上起立,伫听者久之,寻谕:『条对方略井井,不必谦逊,朕自有主持』。 阁臣刘鸿训 等具奏,请假崇焕便宜,赐之尚方。至如王之臣、满桂之尚方,应行撤回,以一事权。上深然之,命拟谕来看。 (第 18 页)
廷推王象乾,以原官总督宣大。上召问,阁臣皆入槛内,去御案咫尺,盖异数也。上曰:『卿三朝元老,忠猷素著,见卿矍铄,知袁崇焕荐举不差,有何方略,可面陈来』!象乾奏:『臣年八旬,齿疏不能详奏,所有方略,具在疏中』。上固问之。象乾叙插汉卜哈诸酋离合始末,因奏:『朵颜等夷三十六家,今日应与哈慎一同连络,可得数万,安插蓟镇沿边驻牧,为我藩篱,似亦可敌插酋』,上曰『观酋意,似不肯受抚者』。象乾奏:『从容笼络,抚亦可成』。上曰:『御夷当恩威并济,不可专持羁縻』! 阁臣刘鸿训 奏:『闻虎酋知王象乾至,退六百里』。上即问退去在何地方。 (第 18 页)
鸿训 不能对。象乾代奏:『退去直北沙碛中』。上又问:『倘款事不成如何』?象密奏夷情约数百言。上始色喜,随 …… (第 18 页)
插酋入犯大同,总兵梁家祯,闭门不出,任其杀掠。上召百官谕曰:『朝廷养士,费许多兵饷,一遇虏至,便束手坐视,只请兵饷』。上又曰:『插酋杀僇人民,满载而归,巡抚官不能防御,是功是罪?朕之封疆,止仗一喇嘛僧讲款,不令虏轻中国耶』?上
又曰:『讲款整饬,著实整饬,难道中国就胜不得他』?上又曰:『今边疆失事,只参总兵等官,难道叙功不升,文官朦胧偏心,朕甚恶之』。后梁家祯辩疏至,上示阁臣。俱言:『大同失事甚夥,家祯拥兵坐视,岂能逃罪』?上曰:『督抚如何令千馀兵马,便要去敌插酋十馀万众?梁家祯既有罪,督抚作何事』? 刘鸿训 奏:『武臣在外提兵,文臣在内调度』。上曰:『文臣还当节制武臣,今督抚一向人马不行操练,平日虚冒,临敌 (第 22 页)
张皇,以千馀弱兵,抵十万插酋,卿等试思如何抵得』? 鸿训 奏:『皇上责备文臣极是,但自皇祖静摄以来,至先帝时,二三十年,边备废弛已久,一时猝难整顿』。上曰:而 …… (第 22 页)
来。给事中张廷鼎奏张庆臻用贿改敕书是实。李觉斯与御史王道直俱奏如廷鼎言,但不知主使何人。吴玉奏主使系 刘鸿训。 张庆臻辩:『改敕书系中书之事,臣实不知』。吏部左侍郎张凤翔奏:『庆臻用贿改敕窃弄兵权,大不敬;无人臣 (第 23 页)
礼。中书不过颐指气使之人,如何擅敢改敕』?阁臣李标合词奏:『臣等与 鸿训 同事,并不闻有此,还求皇上细访』!上曰:『这样明讲,何须更访』?即令阁臣拟票。阁臣逡巡未即拟,上正色 (第 23 页)
严促者再。乃拟旨: 『鸿训 庆臻,俱革职听勘』。又吴玉疏内有『时局』字。上问:『何为时局』?玉奏:『如当初是魏忠贤的局面,而今是 …… (第 23 页)
。奋渭长跽俟命。候召对毕,与百官同出,随传熊奋渭,著降三级调用。后部院会勘,有旨:『王在晋革职回籍, 刘鸿训 附近充军』。
袁崇焕屡疏请饷,上召对,谕诸臣曰:『袁崇焕在朕前,以五年复辽,及清慎为己任:这阙饷 (第 23 页)
事,大学士来宗道常曰:『渠何事多言?吾词林故事惟香茗耳』!时谓宗道清客宰相。
五月,御史袁宏勋劾 大学士刘鸿训: 『一入黄扉,扬扬自得;牂夹旬之閒,革职閒住无虚日。其最可异者,杨所修、贾继春、杨维垣夹攻表里之奸, (第 20 页)
有功无罪;而诛锄禁锢,自三臣始。且军国大事未暇平章,惟亟毁「要典」,谓水火元黄,是书为祟。今燬矣,水火元黄息耶?战耶?未燬以前,崔、魏借之以空善类;既燬以后, 鸿训 又借之以殛忠良以暴易暴,长此安穷』!镇抚司佥书张道浚亦讦攻 (第 20 页)
鸿训; 工科给事中颜继祖争之,且言道浚出位乱政,非重创不止,御史史范、高捷相继弹 (第 20 页)
鸿训, (第 20 页)
鸿训 寻以事罢归。
十一月庚申,会推阁员吏部侍郎成基命、礼部侍郎钱谦益等。礼部尚书温体仁讦谦益天启初主 (第 20 页)
五月,御史袁宏勋劾 大学士刘鸿训: 『一入黄扉,扬扬自得;牂夹旬之閒,革职閒住无虚日。其最可异者,杨所修、贾继春、杨维垣夹攻表里之奸, (第 20 页)
有功无罪;而诛锄禁锢,自三臣始。且军国大事未暇平章,惟亟毁「要典」,谓水火元黄,是书为祟。今燬矣,水火元黄息耶?战耶?未燬以前,崔、魏借之以空善类;既燬以后, 鸿训 又借之以殛忠良以暴易暴,长此安穷』!镇抚司佥书张道浚亦讦攻 (第 20 页)
鸿训; 工科给事中颜继祖争之,且言道浚出位乱政,非重创不止,御史史范、高捷相继弹 (第 20 页)
鸿训, (第 20 页)
鸿训 寻以事罢归。
十一月庚申,会推阁员吏部侍郎成基命、礼部侍郎钱谦益等。礼部尚书温体仁讦谦益天启初主 (第 20 页)
次李标,次来宗道,次杨景宸。辅臣以天下多事,叩头求广一二。上乃复夹得二,则周道登、 刘鸿训
也。未几,来以署部时为崔呈秀之母请恤,有「在天之灵」语,为言路所纠;杨在掌院时有颂疏,上益疑会推之不 …… (第 10 页)
户部韩一良疏言:皇上平台召对,有「文臣不爱钱」之语。然今世何处非用钱之地,何官非爱钱之人,向以钱进,安得不以钱偿。臣起县令,居言路,以官言之,则县令为行贿之首,给事乃纳贿之魁。今咎守令之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俸薪几何,上司督取既多,过客动有书仪,至考选朝觐,动费四、五千金。此金非从天降、非自地出,而欲令守令之不爱钱乎?至于科道,人号为抹布,言只要他人净,不管自己污也。臣两日来辞却书仪五百馀金,臣寡交犹然,馀可知矣。此犹为有名之馈;臣则惧其以皇上之言路,为吓人之腐鼠。若操一、二爱钱之心,当流水至矣。乞大为惩创,使诸臣视钱为污、惧钱为祸,庶不爱钱之风可睹。至开之有源、导之有流,犹未敢深言也。疏入,上嘉之。因召对,出此疏,命一良高声朗诵毕,付阁臣互阅。 刘鸿训 奏:这弊有两端:有交际,有纳贿。上问:何谓交际 (第 21 页)
鸿训 奏:交际如亲友馈遗,情有可原;纳贿则希荣求罢 …… (第 21 页)
在。上固问,一良终以风闻对。上遂震怒,即谕阁臣曰:韩一良前后矛盾,前疏明明有人,今乃以周应秋等塞责。 刘鸿训 等合词奏请再三,上愠曰:都御史不是轻易授的,要有实功。 (第 22 页)
鸿训 再奏曰:臣不为皇上惜此一官,但为皇上惜此一言。上曰:分明替他说话,岂有纸上说一说,便与他一个都御史? …… (第 22 页)
度,不以权掣臣之肘,亦能以意乱臣之方略。上起立,伫听久之,寻谕曰:卿条奏井井,不必谦退,朕自有主持。 阁臣刘鸿训 等俱奏:请假崇焕便宜,赐之尚方。至如王之臣、满桂之尚方,俱行撤回,以一事权。上然之,遂命传示该部遵行 …… (第 23 页)
王象乾以原官起用,总督宣大。陛见,上召同阁臣俱入槛内,去御案咫尺,盖异数也。上曰:卿三朝元老,忠猷素著,见卿矍铄,知袁崇焕荐举不差,有何方略,可面奏来。象乾奏:臣年踰八旬,齿疏不能详奏,所有方略,具在疏中。上固问之,象乾先言插
汉、卜哈诸酋离合始末,因奏朵颜等三十六家今日应当与哈慎一同连结,可得数万,安插蓟镇沿边驻牧,为我藩篱,似亦可以敌插。上曰:观插意似不肯受抚者。象乾奏:从容笼络,抚亦可成。上曰:御夷当恩威兼济,不可专恃羁縻。 阁臣刘鸿训 奏:闻酋知王象乾至,退去六百馀里。上即问退去在何地方? (第 24 页)
鸿训 不能对。象乾代奏:退去直北沙碛中。上又问:倘款事不成如何?象乾密奏夷情数百言。上始色喜。谕曰:卿年踰 …… (第 24 页)
插入犯大同,总兵渠家桢闭门不出,任其杀掠。上召百官谕云:朝廷养士,费许多兵饷,一旦有警,便束手无策,只晓得请兵、请帑。又曰:插戮人民,巡按官不能防御,是功是罪,止仗一喇嘛僧讲款,不令轻中国耶?又曰:边疆失事,只参总兵等官,难道叙功不升文官?朦胧偏护,朕甚恶之。后家祯疏至,上示阁臣,俱言大同失事,家桢拥兵坐视,岂能逃罪?上曰:督抚如何?令千馀兵马,便要去敌插十馀万众,渠家祯既有罪,督抚作何事? 刘鸿训 奏:武臣在外提兵,文臣在内调度。上曰:文臣还当节制武臣,今督抚一向不行操练,平日虚冒,临敌张皇,以千 (第 26 页)
馀弱军,抵十万强敌,如何抵得? 鸿训 奏:皇上责备文臣极是,但是皇祖静摄以来至先帝,时已二十年,边备废弛已久,一时猝难整顿。上曰:而今何如 …… (第 26 页)
召御史吴玉读所劾枢臣王在晋疏至「在晋何如人也」,命高声读。至「公子亲家」等语,上问亲家姓名,又问疏中「垄断」字面。玉曰:垄断是市人登高处、左右望而取利之意。又读至「时局」等语。上问何为「时局」?玉曰:即当时是魏忠贤的局面,今日是皇上的局面。上怒曰:如何以他比朕?又读至「妄自矜诩」等语。上问:辅臣何如
,李标奏,在晋屡被人言,宜放他去。上曰:事有个是非,如何只教他去便了?又问:张庆臻一事如何?改敕阁臣奏:先见兵部手本,庆臻揭帖在后。上问:庆臻如何敢送私揭?庆臻奏:以小事不敢渎奏?上曰:改敕如何小事,及令诸臣及科道官奏。王道直等俱云:庆臻用贿改敕是实。吴玉又奏: 刘鸿训 主使庆臻奏,改敕是中书,臣只多了一揭。上怒其妄办,叱之(先是,庆臻奉命提督京营,敕内增有「兼管捕营」 …… (第 28 页)
其心,以侵职掌论之。上命查写敕中书官,因追究贿改缘由云)。因以擅改敕书,罪下九卿科道会议。议上,奉旨 刘鸿训 擅增敕书,欺君说谎,发边卫充军。王在晋徇私受嘱,并司官苗思顺,俱革职。张庆臻行贿钻营,念系勋臣,罚俸 …… (第 28 页)
袁崇焕逮后,御史高捷疏参钱龙锡,即指袁疏中辅臣钱某相商之语,指为同谋。时同志者,劝钱于办疏中当痛言一番,明主可为忠言,而钱竟不能从也。引罪疏甫温旨,随即入阁。高捷再疏,遂得旨著致仕。至是,方悔不用前言,则已晚矣。
御史史、高捷、袁宏勋三人,昏附杨维垣,力持党局。方珰势初败,维垣既斥,三人连疏参 刘鸿训 之持正票拟,又力阻旧辅韩爌之召用,以此得罪公论,奉旨革职。时主票拟者,钱龙锡也。迨刘以改敕事败,冢宰 …… (第 50 页)
南科张焜芳复疏参史巡盐赃私、狼籍等事,御批云:史盐弊多端,比匪攫利,大干法纪,与汪机俱革职,并吏睢承吾(?),俱拿解来京究问。以十月十二日得报,随即赴京,潜入薛国观寓,谋定乃投岳。上疏辨谓:昔年以参 刘鸿训 、钱龙锡为朋党搆陷,并及杨士聪、冯元诸人。又言焜芳为中书,炳芳之兄,向来旨意泄露,皆炳芳 (第 111 页)
户部韩一良疏言:皇上平台召对,有「文臣不爱钱」之语。然今世何处非用钱之地,何官非爱钱之人,向以钱进,安得不以钱偿。臣起县令,居言路,以官言之,则县令为行贿之首,给事乃纳贿之魁。今咎守令之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俸薪几何,上司督取既多,过客动有书仪,至考选朝觐,动费四、五千金。此金非从天降、非自地出,而欲令守令之不爱钱乎?至于科道,人号为抹布,言只要他人净,不管自己污也。臣两日来辞却书仪五百馀金,臣寡交犹然,馀可知矣。此犹为有名之馈;臣则惧其以皇上之言路,为吓人之腐鼠。若操一、二爱钱之心,当流水至矣。乞大为惩创,使诸臣视钱为污、惧钱为祸,庶不爱钱之风可睹。至开之有源、导之有流,犹未敢深言也。疏入,上嘉之。因召对,出此疏,命一良高声朗诵毕,付阁臣互阅。 刘鸿训 奏:这弊有两端:有交际,有纳贿。上问:何谓交际 (第 21 页)
鸿训 奏:交际如亲友馈遗,情有可原;纳贿则希荣求罢 …… (第 21 页)
在。上固问,一良终以风闻对。上遂震怒,即谕阁臣曰:韩一良前后矛盾,前疏明明有人,今乃以周应秋等塞责。 刘鸿训 等合词奏请再三,上愠曰:都御史不是轻易授的,要有实功。 (第 22 页)
鸿训 再奏曰:臣不为皇上惜此一官,但为皇上惜此一言。上曰:分明替他说话,岂有纸上说一说,便与他一个都御史? …… (第 22 页)
度,不以权掣臣之肘,亦能以意乱臣之方略。上起立,伫听久之,寻谕曰:卿条奏井井,不必谦退,朕自有主持。 阁臣刘鸿训 等俱奏:请假崇焕便宜,赐之尚方。至如王之臣、满桂之尚方,俱行撤回,以一事权。上然之,遂命传示该部遵行 …… (第 23 页)
王象乾以原官起用,总督宣大。陛见,上召同阁臣俱入槛内,去御案咫尺,盖异数也。上曰:卿三朝元老,忠猷素著,见卿矍铄,知袁崇焕荐举不差,有何方略,可面奏来。象乾奏:臣年踰八旬,齿疏不能详奏,所有方略,具在疏中。上固问之,象乾先言插
汉、卜哈诸酋离合始末,因奏朵颜等三十六家今日应当与哈慎一同连结,可得数万,安插蓟镇沿边驻牧,为我藩篱,似亦可以敌插。上曰:观插意似不肯受抚者。象乾奏:从容笼络,抚亦可成。上曰:御夷当恩威兼济,不可专恃羁縻。 阁臣刘鸿训 奏:闻酋知王象乾至,退去六百馀里。上即问退去在何地方? (第 24 页)
鸿训 不能对。象乾代奏:退去直北沙碛中。上又问:倘款事不成如何?象乾密奏夷情数百言。上始色喜。谕曰:卿年踰 …… (第 24 页)
插入犯大同,总兵渠家桢闭门不出,任其杀掠。上召百官谕云:朝廷养士,费许多兵饷,一旦有警,便束手无策,只晓得请兵、请帑。又曰:插戮人民,巡按官不能防御,是功是罪,止仗一喇嘛僧讲款,不令轻中国耶?又曰:边疆失事,只参总兵等官,难道叙功不升文官?朦胧偏护,朕甚恶之。后家祯疏至,上示阁臣,俱言大同失事,家桢拥兵坐视,岂能逃罪?上曰:督抚如何?令千馀兵马,便要去敌插十馀万众,渠家祯既有罪,督抚作何事? 刘鸿训 奏:武臣在外提兵,文臣在内调度。上曰:文臣还当节制武臣,今督抚一向不行操练,平日虚冒,临敌张皇,以千 (第 26 页)
馀弱军,抵十万强敌,如何抵得? 鸿训 奏:皇上责备文臣极是,但是皇祖静摄以来至先帝,时已二十年,边备废弛已久,一时猝难整顿。上曰:而今何如 …… (第 26 页)
召御史吴玉读所劾枢臣王在晋疏至「在晋何如人也」,命高声读。至「公子亲家」等语,上问亲家姓名,又问疏中「垄断」字面。玉曰:垄断是市人登高处、左右望而取利之意。又读至「时局」等语。上问何为「时局」?玉曰:即当时是魏忠贤的局面,今日是皇上的局面。上怒曰:如何以他比朕?又读至「妄自矜诩」等语。上问:辅臣何如
,李标奏,在晋屡被人言,宜放他去。上曰:事有个是非,如何只教他去便了?又问:张庆臻一事如何?改敕阁臣奏:先见兵部手本,庆臻揭帖在后。上问:庆臻如何敢送私揭?庆臻奏:以小事不敢渎奏?上曰:改敕如何小事,及令诸臣及科道官奏。王道直等俱云:庆臻用贿改敕是实。吴玉又奏: 刘鸿训 主使庆臻奏,改敕是中书,臣只多了一揭。上怒其妄办,叱之(先是,庆臻奉命提督京营,敕内增有「兼管捕营」 …… (第 28 页)
其心,以侵职掌论之。上命查写敕中书官,因追究贿改缘由云)。因以擅改敕书,罪下九卿科道会议。议上,奉旨 刘鸿训 擅增敕书,欺君说谎,发边卫充军。王在晋徇私受嘱,并司官苗思顺,俱革职。张庆臻行贿钻营,念系勋臣,罚俸 …… (第 28 页)
袁崇焕逮后,御史高捷疏参钱龙锡,即指袁疏中辅臣钱某相商之语,指为同谋。时同志者,劝钱于办疏中当痛言一番,明主可为忠言,而钱竟不能从也。引罪疏甫温旨,随即入阁。高捷再疏,遂得旨著致仕。至是,方悔不用前言,则已晚矣。
御史史、高捷、袁宏勋三人,昏附杨维垣,力持党局。方珰势初败,维垣既斥,三人连疏参 刘鸿训 之持正票拟,又力阻旧辅韩爌之召用,以此得罪公论,奉旨革职。时主票拟者,钱龙锡也。迨刘以改敕事败,冢宰 …… (第 50 页)
南科张焜芳复疏参史巡盐赃私、狼籍等事,御批云:史盐弊多端,比匪攫利,大干法纪,与汪机俱革职,并吏睢承吾(?),俱拿解来京究问。以十月十二日得报,随即赴京,潜入薛国观寓,谋定乃投岳。上疏辨谓:昔年以参 刘鸿训 、钱龙锡为朋党搆陷,并及杨士聪、冯元诸人。又言焜芳为中书,炳芳之兄,向来旨意泄露,皆炳芳 (第 111 页)
刑部尚书薛贞、总督蓟辽兵部尚书刘诏免。
己卯,廷推阁员。孟绍虞、钱龙锡、杨景辰、薛三省、来宗道、李立……标、萧命官、周道登、 刘鸿训 、房壮丽、曹思诚。是日,上诏大臣及吏科都给事中魏炤乘、河南道御史□□□于乾清宫拜天讫,卜之。遂丸诸臣 (第 22 页)
名纳于金夹之,得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阁臣以时艰求益,复得周道登、 刘鸿训。 而次所夹王祚远为风堕,觅之无迹;事讫,则丸落施凤来身后也。于是进钱龙锡、杨景辰、来宗道、李标、周道登 (第 22 页)
、 刘鸿训 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遣官诏龙锡、标、道登、 (第 22 页)
鸿训。 谕:月食,修省直言。
南京兵部尚书刘廷元参太监刘文耀。
上林苑监典簿樊维城直纠诸臣最著 (第 22 页)
己卯,廷推阁员。孟绍虞、钱龙锡、杨景辰、薛三省、来宗道、李立……标、萧命官、周道登、 刘鸿训 、房壮丽、曹思诚。是日,上诏大臣及吏科都给事中魏炤乘、河南道御史□□□于乾清宫拜天讫,卜之。遂丸诸臣 (第 22 页)
名纳于金夹之,得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阁臣以时艰求益,复得周道登、 刘鸿训。 而次所夹王祚远为风堕,觅之无迹;事讫,则丸落施凤来身后也。于是进钱龙锡、杨景辰、来宗道、李标、周道登 (第 22 页)
、 刘鸿训 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遣官诏龙锡、标、道登、 (第 22 页)
鸿训。 谕:月食,修省直言。
南京兵部尚书刘廷元参太监刘文耀。
上林苑监典簿樊维城直纠诸臣最著 (第 22 页)
海盗郑芝龙掠福建、浙江海上,御史戴柏上言「要地宜防、奸民宜绝、私船宜禁、军饷宜清、保甲宜申、乡兵宜练」;章下所司。
御史袁弘勋劾大学 刘鸿训 入相浃旬,削职、免官、引退无虚日,未必尽由皇上内降;且奉使朝鲜,貂、参满载。南镇抚司佥书张道浚亦讦攻 (第 44 页)
鸿训。 工科给事中颜继祖上言: (第 44 页)
『鸿训 为先朝削夺之臣,其不肯比匪党邪,天下共知。进贤、退不肖,大臣职也; (第 44 页)
鸿训 何罪!朝鲜一役,舟坏溟渤,仅以身免;乃敢以悠悠之口,欲移鼎铉之重!乞谕 (第 44 页)
鸿训 入直,共筹安攘之策。张道浚出位乱政,非重创之,未有已也』。上是继祖言。
太仆寺少卿李蕃免──御史 …… (第 44 页)
上召诸臣于平台,谕辅臣来宗道等曰:『票拟之事,须悉心商确』。谕吏部曰:『起废太重,会推宜慎』。责户部帑金零星,边饷措办无术,侍郎王家桢引罪;遂论及边事,兵部尚书王在晋语良久,上未悉,命内使授笔札录进。谕刑部曰:『天时亢旱,一切用法,务先平允。已出故给事中毛士龙辨疏,问「果枉否」?诸臣俱曰:『士龙事属风影,望皇上宽之』!各顿首退。
乙酉,谕吏、户、兵三部曰:『昨召对九卿、科道等官,辅臣 刘鸿训 言「官员更调甚速,若不行久任之法,终鲜实效」;又云「海内役繁赋重,不可加派」。朕切思之:更调速,则民 …… (第 45 页)
乙未(原文误乙巳),上召廷臣于平台,问「插汉近状若何」?来宗道曰:『插出口,近已解严』。因许发帑十万;户部侍郎王家桢曰:『已给八万矣』。上责家桢不为预备。又以刑科给事中薛国观疏营伍之弊,令自宣读;至「关门虚冒」,上称善,复以其
疏示诸臣。召兵部,问插汉状;王在晋对曰:『插已退矣』。上问「何以即退」? 刘鸿训 曰:『寇志流掠,顿兵坚城之下,知其不久』。上是之。召提督京营保定侯梁世勋,戒以训练。谕科、道以「民为 …… (第 47 页)
丙辰,召廷臣于平台,以御史吴玉疏钱粮积弊宣示阁臣;问玉「何以不指名具闻」?玉对曰:『此弊非独一人一事,无可指名』。上曰:『然』。又出户部右给事中黄承昊疏,〔读〕至「京支杂项钱粮」,问户部侍郎王家桢「何滥增至此」?曰:『皇祖出数少、入数多,故太仓积馀七百万,内帑又亡算。后边臣随请随给,出入不相准』。又读至「盐法,阁臣请复祖制,开屯种引」,上然之。又出宣府巡抚李养冲疏,云『旗尉往来如织,踪迹难凭。不赂之,恐毁言日至;欲赂之,愁物力难胜』;上不怿。兵部尚书王在晋曰:『大同燹掠,宜以按臣勘报,不烦旗尉』。上曰:『疆事伏一哈麻僧讲款,不将轻我中国哉』? 刘鸿训 曰:『讲款,权也』。王在晋曰:『辽衅十年,东援之兵亡者不归、归者不伍;今边饷匮缺,或至三年』。上以问 …… (第 49 页)
戊戌,上〔御文华殿,以〕御史李茂芳疏兵饷示阁臣,李标曰:『钱粮内外互相觉察,外解责成司府,其议甚善』。上命户部尚书毕自严覈新旧赋额详奏入出。御史李长春论吏部积弊及革吏胥事例充饷,阁臣称善。又命御史吴玉读其疏,玉故劾王在晋失事,匿不报。又 刘鸿训 擅改张庆臻敕书,玉亦劾之。李标请放归在晋,上曰:『事当有是非,何轻去之』!因问庆臻。庆臻急,顾诿中书 (第 54 页)
;上叱曰:『敕岂可妄增乎』!更以问群臣,群臣皆谢不知。迨上阅兵部揭帖,则 刘鸿训 自增入也;遂命吏部会推阁员。戊申,兵部尚书王在晋免; (第 54 页)
大学士刘鸿训 伏罪,戍代州卫;中书舍人田佳璧论死。
谕停刑。
癸卯(原文误丁卯),汉南盗四百馀人自成阳、两 (第 54 页)
御史袁弘勋劾大学 刘鸿训 入相浃旬,削职、免官、引退无虚日,未必尽由皇上内降;且奉使朝鲜,貂、参满载。南镇抚司佥书张道浚亦讦攻 (第 44 页)
鸿训。 工科给事中颜继祖上言: (第 44 页)
『鸿训 为先朝削夺之臣,其不肯比匪党邪,天下共知。进贤、退不肖,大臣职也; (第 44 页)
鸿训 何罪!朝鲜一役,舟坏溟渤,仅以身免;乃敢以悠悠之口,欲移鼎铉之重!乞谕 (第 44 页)
鸿训 入直,共筹安攘之策。张道浚出位乱政,非重创之,未有已也』。上是继祖言。
太仆寺少卿李蕃免──御史 …… (第 44 页)
上召诸臣于平台,谕辅臣来宗道等曰:『票拟之事,须悉心商确』。谕吏部曰:『起废太重,会推宜慎』。责户部帑金零星,边饷措办无术,侍郎王家桢引罪;遂论及边事,兵部尚书王在晋语良久,上未悉,命内使授笔札录进。谕刑部曰:『天时亢旱,一切用法,务先平允。已出故给事中毛士龙辨疏,问「果枉否」?诸臣俱曰:『士龙事属风影,望皇上宽之』!各顿首退。
乙酉,谕吏、户、兵三部曰:『昨召对九卿、科道等官,辅臣 刘鸿训 言「官员更调甚速,若不行久任之法,终鲜实效」;又云「海内役繁赋重,不可加派」。朕切思之:更调速,则民 …… (第 45 页)
乙未(原文误乙巳),上召廷臣于平台,问「插汉近状若何」?来宗道曰:『插出口,近已解严』。因许发帑十万;户部侍郎王家桢曰:『已给八万矣』。上责家桢不为预备。又以刑科给事中薛国观疏营伍之弊,令自宣读;至「关门虚冒」,上称善,复以其
疏示诸臣。召兵部,问插汉状;王在晋对曰:『插已退矣』。上问「何以即退」? 刘鸿训 曰:『寇志流掠,顿兵坚城之下,知其不久』。上是之。召提督京营保定侯梁世勋,戒以训练。谕科、道以「民为 …… (第 47 页)
丙辰,召廷臣于平台,以御史吴玉疏钱粮积弊宣示阁臣;问玉「何以不指名具闻」?玉对曰:『此弊非独一人一事,无可指名』。上曰:『然』。又出户部右给事中黄承昊疏,〔读〕至「京支杂项钱粮」,问户部侍郎王家桢「何滥增至此」?曰:『皇祖出数少、入数多,故太仓积馀七百万,内帑又亡算。后边臣随请随给,出入不相准』。又读至「盐法,阁臣请复祖制,开屯种引」,上然之。又出宣府巡抚李养冲疏,云『旗尉往来如织,踪迹难凭。不赂之,恐毁言日至;欲赂之,愁物力难胜』;上不怿。兵部尚书王在晋曰:『大同燹掠,宜以按臣勘报,不烦旗尉』。上曰:『疆事伏一哈麻僧讲款,不将轻我中国哉』? 刘鸿训 曰:『讲款,权也』。王在晋曰:『辽衅十年,东援之兵亡者不归、归者不伍;今边饷匮缺,或至三年』。上以问 …… (第 49 页)
戊戌,上〔御文华殿,以〕御史李茂芳疏兵饷示阁臣,李标曰:『钱粮内外互相觉察,外解责成司府,其议甚善』。上命户部尚书毕自严覈新旧赋额详奏入出。御史李长春论吏部积弊及革吏胥事例充饷,阁臣称善。又命御史吴玉读其疏,玉故劾王在晋失事,匿不报。又 刘鸿训 擅改张庆臻敕书,玉亦劾之。李标请放归在晋,上曰:『事当有是非,何轻去之』!因问庆臻。庆臻急,顾诿中书 (第 54 页)
;上叱曰:『敕岂可妄增乎』!更以问群臣,群臣皆谢不知。迨上阅兵部揭帖,则 刘鸿训 自增入也;遂命吏部会推阁员。戊申,兵部尚书王在晋免; (第 54 页)
大学士刘鸿训 伏罪,戍代州卫;中书舍人田佳璧论死。
谕停刑。
癸卯(原文误丁卯),汉南盗四百馀人自成阳、两 (第 54 页)
群臣奏曰:杨涟之死,为参逆贤二十四罪;缪昌期之死,为代杨涟删润本稿;万为劾忠贤;李应升为申救万,及阻忠贤陵工叙功;魏大中不肯与魏广微通谱;周顺昌为魏大中寄子,左光斗、袁化中、周朝瑞等俱不附逆;高攀高为劾崔呈秀;夏之令为奸细傅孟春事,与贤忤;苏继欧因送饭杨涟,又与崔呈秀有隙;周起元为与织造大监,争论同知杨姜,因波及黄尊素受害。各官俱无辜屈死,遂各赠谥及云。
廷推六相
十一月,廷推阁员,以钱龙锡、杨景辰、来宗道、李标、周道登、 刘鸿训 为大学士,入阁办事。 (第 73 页)
廷推六相
十一月,廷推阁员,以钱龙锡、杨景辰、来宗道、李标、周道登、 刘鸿训 为大学士,入阁办事。 (第 73 页)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迁寿州。母孔氏,梦正学先生来,寤而生,万历癸丑进士,授福建沙县令,擢湖广道御史。熹庙初,请逐忠贤,远客氏。忠贤恚甚。会辽阳不守,震孺一日十三疏,筹画痛哭,又自请犒师赍恤,而按辽之命下矣。比受事,疏言广
宁情形,战不成战,守不成守,经抚心同手异,疆事必致大坏。壬戌正月,大兵夜渡坌河,祖大寿驻觉华岛,震孺恐其降敌,遂帅都司张国海航海往说之。大寿遂携粮十万,兵数万,西归。主事吴淳夫、徐大化逢珰意,劾其攘差,遂乞归。乙丑,给事中郭兴治复诬劾之,忠贤矫旨逮问,坐赃六千四百,日一杖比,复诬其在狱,与刘铎诅咒拟斩,忽传太子生得免。崇祯初,欲大用,而 刘鸿训 柄国,索重贿震孺不可。自言与杨、左入狱时,共十七人,今惟与惠世扬两人在,自骨再肉,华表重来,若再作宦 (第 164 页)
宁情形,战不成战,守不成守,经抚心同手异,疆事必致大坏。壬戌正月,大兵夜渡坌河,祖大寿驻觉华岛,震孺恐其降敌,遂帅都司张国海航海往说之。大寿遂携粮十万,兵数万,西归。主事吴淳夫、徐大化逢珰意,劾其攘差,遂乞归。乙丑,给事中郭兴治复诬劾之,忠贤矫旨逮问,坐赃六千四百,日一杖比,复诬其在狱,与刘铎诅咒拟斩,忽传太子生得免。崇祯初,欲大用,而 刘鸿训 柄国,索重贿震孺不可。自言与杨、左入狱时,共十七人,今惟与惠世扬两人在,自骨再肉,华表重来,若再作宦 (第 164 页)
疏略云:『张差疯颠,坐为刺客者,王之寀也;李可灼红丸,谓之行鸩者,孙
慎行也;李选侍移官,造为垂帘之谤者,杨涟也。 刘鸿训 、文震孟只图快心,驱除异己;其于君父何如也!此「要典」一书重颁天下,必不容缓也。今「要典」已为党人所 (第 113 页)
慎行也;李选侍移官,造为垂帘之谤者,杨涟也。 刘鸿训 、文震孟只图快心,驱除异己;其于君父何如也!此「要典」一书重颁天下,必不容缓也。今「要典」已为党人所 (第 113 页)
御用监太监诸进朝请给工科钱粮,置龙凤几榻诸器物及宫殿陈设、金玉珠宝,计赀数十万。工部尚书何应瑞、侍郎高倬合疏言:『点金无术,恳祈从俭』!不听。光禄寺咨称:『办御用器皿共一万五千七百馀件该价银六千七百六十馀两,厨役衣帽工料银九百四十馀两』。工部又言:『今卤寇方张,索饷动以千万计,将何支抵?望皇上一熟筹之』!亦不纳。
刘泽清杀其叔孔和。 孔和,字节之,长山人; 大学士鸿训 子。当寇陷京师,破产结客起兵,有众三千人;执伪县令徇于军。旋闻大清兵破贼,乃率众南下,驻军河北,以兵 …… (第 446 页)
杨维垣疏言:『张差风颠坐为刺客者,王之寀也;李可均红丸谓之行鸩者,孙
慎行也;李选侍移宫造为垂帘之谤者,杨涟也。 刘鸿训 、文震孟只图快心,驱除异己,其于君父何如也。此「要典」一书重颁天下,必不容缓也。今「要典」已为党人所 (第 463 页)
刘泽清杀其叔孔和。 孔和,字节之,长山人; 大学士鸿训 子。当寇陷京师,破产结客起兵,有众三千人;执伪县令徇于军。旋闻大清兵破贼,乃率众南下,驻军河北,以兵 …… (第 446 页)
杨维垣疏言:『张差风颠坐为刺客者,王之寀也;李可均红丸谓之行鸩者,孙
慎行也;李选侍移宫造为垂帘之谤者,杨涟也。 刘鸿训 、文震孟只图快心,驱除异己,其于君父何如也。此「要典」一书重颁天下,必不容缓也。今「要典」已为党人所 (第 463 页)
崇祯元年,擢户科给事中。疏言:『李国宜留内阁,王永光宜典铨,曹于汴宜秉宪,郑三俊、毕懋良宜总版曹,李邦华宜主戎政』。帝多采其言。俄陈朝政不平,为王之寀请恤、孙慎行讼冤,速杨镐、王化贞之诛,白杨涟、左光斗结毒之谤,追论故相魏广微、顾秉谦、冯铨、黄立极之罪;因言:『夺情建祠之朱童蒙,不可宽;积愆久废之汤宾尹,不可用』。帝亦纳之。又极论来宗道、杨景辰附逆,不可居政府;二人旋罢去。御史袁弘勋劾 大学士刘鸿训
逆党,徐大化实主之;川贵总督张鹤鸣先已被废,其复用由魏忠贤:式耜并疏论。已颂杨涟、魏大中、周顺昌为清 (第 534 页)
。牧斋族孙。与徐乾学共辑经解。同时吴梅村,龚芝麓。俱称三大家。皆 明朝达官。而亦仕乎今清。其注牧斋赠 刘鸿训
奉使朝鲜。注说多失实。又于李提督东援事。尤多诬笔。可慨也。
今皇帝斥钱谦益诏。有曰。犹假借文字。以自 (第 331H 页)
今皇帝斥钱谦益诏。有曰。犹假借文字。以自 (第 331H 页)
廷臣推举十人。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首得龙锡。遂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明年六月入朝。与李标 刘鸿训
等协心辅理。朝政稍清。龙锡故主定逆案。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等衔之次骨。会袁崇焕杀毛文龙。初文龙拥兵 (第 312L 页)
葱秀山
葱秀山在宝山馆西十里。与辽东之葱秀酷类。故名之。其东壁有泉滴滴。石皆花班。朱兰堣之蕃横书玉溜川。傍刻图章。又有玉乳灵泉四字。傍刻长白 刘鸿训。 又有听泉仙榻四字。上有细磴。水滴如雨。又天使董越有赋。
石潭
高山九曲潭。在海州。栗谷先生所居也 (第 60L 页)
葱秀山在宝山馆西十里。与辽东之葱秀酷类。故名之。其东壁有泉滴滴。石皆花班。朱兰堣之蕃横书玉溜川。傍刻图章。又有玉乳灵泉四字。傍刻长白 刘鸿训。 又有听泉仙榻四字。上有细磴。水滴如雨。又天使董越有赋。
石潭
高山九曲潭。在海州。栗谷先生所居也 (第 60L 页)
朝请兵以复辽。时光海君在位。李尔瞻等用事。而国兵新破。金应河等死之。殊无意助兵。时给事中扬道寅,翰林 刘鸿训
先已奉使本朝。一宁投揭以说。道寅叱之出。独 (第 156L 页)
鸿训 厚赐资。遍游西海中诸岛。招抚辽人。会杭州人毛文龙好为大言。辽东巡抚王化贞问部下有能出海办岛中事者。文 (第 156L 页)
鸿训 厚赐资。遍游西海中诸岛。招抚辽人。会杭州人毛文龙好为大言。辽东巡抚王化贞问部下有能出海办岛中事者。文 (第 156L 页)
差疯颠强坐。为刺客者。王之寀也。李可灼红丸。谓之行鸩者。孙慎行也。李选侍移宫。造以垂帘之谤者杨涟也。 刘鸿训,
文震孟。只快驱除异己。不顾诬谤君父。此要典必须重颁也。袁洪勋又请追论焚要典诸臣罪。左良玉力言要典治乱 (第 362L 页)
尝传辽西生员王一宁。一宁当辽沈陷虏之时。从宽奠参将王绍勋。欲恢复。乞师于我以为唇齿之势。时 天朝使臣 刘鸿训。
来颁 熹宗皇帝登极敕。绍勋抵书 (第 387H 页)
鸿训。 乞留平壤等处。以系辽民之望。是时。满洲新陷辽,沈。而未定金,复诸卫。尚未见失。诚可乘之机。而时当昏朝 (第 387H 页)
鸿训。 乞留平壤等处。以系辽民之望。是时。满洲新陷辽,沈。而未定金,复诸卫。尚未见失。诚可乘之机。而时当昏朝 (第 38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