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政書類
傳記類
史評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积伏法。朝著更化。公遂赴任。后差冬至使。不欲赴燕。呈病累辞。领相文谷金公寿恒陈白仍任。辛酉正月左相 老峰闵公鼎重
称公善治而陈达。以为可任方面。而但无履历。宜先内移。 上依允。即拜刑曹参议。校理宋光渊以不廉论斥。 …… (第 403L 页)
罢光渊职。姑递公刑议而仍任。公乃弃归。一境士民。拥马遮道。至有数千人上言伸辨。又立碑以寓去思。六月因 老峰 陈达。叙拜义州府尹。辞不赴。七月又 (第 403L 页)
老峰 荐闻。升拜北兵 …… (第 403L 页)
使。掌令申懹诬启掇拾宋光渊馀论。 老峰 上劄言苏某出入台阁。素以风力见称于先辈。历典州府。治绩表异。欲择旬宣之任则某宜在人。前适承储养之 教 …… (第 404H 页)
言连启诋诬。 上严批不允。领府事退忧堂金公寿兴筵白其风采才局可用之状。上屡命促赴。公再疏辞不许。文谷 老峰 皆陈白。许递湖伯。仍任莱府。公以为不可仍冒。遂直启请递。刑曹以违例论启夺告身。乙丑自公洪水使升拜北兵 …… (第 404H 页)
峰皆伸白而蒙递。是时凶徒益蕃。甚恶公之言议峻正。且忌文谷, 老峰 之荐公甚力。其所诋毁。乃至于此。丙寅拜义州府尹。公清操益励。治绩益茂。以绣衣褒启 特升嘉善。掌令赵仪 …… (第 404L 页)
澍,金鼎台等以贼臣黯徵之党。构诬诸贤。而仍及公。连启劾罢。与乙卯冬被诬同一语也。时尤翁谪耽罗。文谷, 老峰 相继栫棘。公不胜惋叹。遂决意递归。屡呈辞不已。至是遭劾甚憯。及闻 坤殿出宫。北望痛哭曰。此诚臣子不避 …… (第 404L 页)
弥笃。尝曰余虽不才。当官尽职。惟思勤谨而已。公之所亲好。多是一代名胜。而皆以德义相孚。志节相励。文谷 老峰 之相推许。不徒以才局风采也。公自在早岁。讲究春秋大义。平居恒有激仰感慨之怀。尝于副使得递之日。语人曰 (第 405H 页)
罢光渊职。姑递公刑议而仍任。公乃弃归。一境士民。拥马遮道。至有数千人上言伸辨。又立碑以寓去思。六月因 老峰 陈达。叙拜义州府尹。辞不赴。七月又 (第 403L 页)
老峰 荐闻。升拜北兵 …… (第 403L 页)
使。掌令申懹诬启掇拾宋光渊馀论。 老峰 上劄言苏某出入台阁。素以风力见称于先辈。历典州府。治绩表异。欲择旬宣之任则某宜在人。前适承储养之 教 …… (第 404H 页)
言连启诋诬。 上严批不允。领府事退忧堂金公寿兴筵白其风采才局可用之状。上屡命促赴。公再疏辞不许。文谷 老峰 皆陈白。许递湖伯。仍任莱府。公以为不可仍冒。遂直启请递。刑曹以违例论启夺告身。乙丑自公洪水使升拜北兵 …… (第 404H 页)
峰皆伸白而蒙递。是时凶徒益蕃。甚恶公之言议峻正。且忌文谷, 老峰 之荐公甚力。其所诋毁。乃至于此。丙寅拜义州府尹。公清操益励。治绩益茂。以绣衣褒启 特升嘉善。掌令赵仪 …… (第 404L 页)
澍,金鼎台等以贼臣黯徵之党。构诬诸贤。而仍及公。连启劾罢。与乙卯冬被诬同一语也。时尤翁谪耽罗。文谷, 老峰 相继栫棘。公不胜惋叹。遂决意递归。屡呈辞不已。至是遭劾甚憯。及闻 坤殿出宫。北望痛哭曰。此诚臣子不避 …… (第 404L 页)
弥笃。尝曰余虽不才。当官尽职。惟思勤谨而已。公之所亲好。多是一代名胜。而皆以德义相孚。志节相励。文谷 老峰 之相推许。不徒以才局风采也。公自在早岁。讲究春秋大义。平居恒有激仰感慨之怀。尝于副使得递之日。语人曰 (第 405H 页)
诵慕靡已也。公讳尚耇字天庆。桧原人。始祖石奇。丽朝平章事。入我 朝有讳衡。判工曹谥庄武。历一世至正郎 大受。
以注书 明宣之际善处变。 英庙朝 特赠右议政。是生文敏公讳慎。世称秋浦先生。 (第 479H 页)
竟为岭人所泥。识者甚叹公之美意而慨其未成焉。公之平素志行。实多人所不及者。而当世诸君子甚有推许。丹岩 闵文忠公
镇远以志趣正议论明奖诩之。石门尹公凤五尝称之以为通儒也。及没久翁作挽极致悼惜。有曰三槐亭下继前修。言 (第 90L 页)
瀛选湾尹。及其遭祸。公独往唁于胥命中。授东藩时 朝议将换拜谏长发启主庚狱者。公嫌其为进取媒谢不从。与 闵鼎重,
李彦纲,朴泰逊三人有旧。及己巳三人窜西塞。公当巡清北。历见若平时。天性恢弘。于凡弹己与枳望人。处之坦 (第 111H 页)
撤之虑云矣。 筵教时至询配享之人。承旨以未遑营建。配享一事。姑未议到为对。此乡议论。若自下陈请。当以 闵老峰,
李贞翼公为定云。盖此院重建之意。异于他院。专为表扬 先朝鱼水密勿之意。则配享之人。窃恐舍两公而无他矣 (第 112H 页)
(李持平载亨。金农岩昌协门人。有遗祠。 闵文忠公鼎重
巡相时。立彰烈祠。)
问汝何所思。所思北海湄。北人治病如治敌。养得逋寇每败绩。前冬机仲易阴阳。大深束 …… (第 474H 页)
腰弓臂箭三十万。甲光向月金鳞开。胡儿尽洗血成波。女真夜遁过勃哥。摩天石上三大字。万秋风雨不能磨。(申 文忠 叔舟字泛翁。曾为征胡元帅。黄柘坂地名。)
问汝何所思。所思北海湄。蔡生卜筮称神术。黄尚清后渠第一。囊 (第 476H 页)
问汝何所思。所思北海湄。北人治病如治敌。养得逋寇每败绩。前冬机仲易阴阳。大深束 …… (第 474H 页)
腰弓臂箭三十万。甲光向月金鳞开。胡儿尽洗血成波。女真夜遁过勃哥。摩天石上三大字。万秋风雨不能磨。(申 文忠 叔舟字泛翁。曾为征胡元帅。黄柘坂地名。)
问汝何所思。所思北海湄。蔡生卜筮称神术。黄尚清后渠第一。囊 (第 476H 页)
邦宪。亦倖而已。尚可与同僚乎。严旨窜三水。因大臣言。改高原。冬有赦还。公之避致谨也。或疑其过当。丹岩 闵文忠公
曰。不然。新进之士。患其渝。不患其激。况某得其正乎。升奉教。贼臣李光佐领馆。力辞去。升成均馆典籍。历 …… (第 294L 页)
节。命配黑山岛。三司大臣。交救不能得。时言路久塞。上下壅阏。而公劄书一出。朝野耸动。莫不相告咨嗟曰。 文忠 有孙。都人士女。群拥马首。愿一见忠臣之面。至有流涕者。天旱。刑曹吏李遇芳上言。放副学。天乃雨。后诸公 …… (第 296L 页)
矶语。激 上也。甲申正月二十一日。夜漏已尽。 上忽下教曰。此人终老海边。非此日意也。其放之。明日。即 文忠公 殉节江都之日。而 上心感焉。朝野耸然相贺。公自此归苕泉旧庐。杜门屏居。惟潜心经传。然闻朝廷有善。则喜 …… (第 297H 页)
。 上命询大臣。皆言当更查。而会济恭居政府。推托不献议。公席藁其门。恳乞覆奏。终不听。公归语人曰。昔 闵老峰 之被谪。其子文孝公丐命于时相。今吾决知其不动念。所以为此者。亦欲尽在我之道耳。癸丑。 上推恩于逮事 (第 300H 页)
节。命配黑山岛。三司大臣。交救不能得。时言路久塞。上下壅阏。而公劄书一出。朝野耸动。莫不相告咨嗟曰。 文忠 有孙。都人士女。群拥马首。愿一见忠臣之面。至有流涕者。天旱。刑曹吏李遇芳上言。放副学。天乃雨。后诸公 …… (第 296L 页)
矶语。激 上也。甲申正月二十一日。夜漏已尽。 上忽下教曰。此人终老海边。非此日意也。其放之。明日。即 文忠公 殉节江都之日。而 上心感焉。朝野耸然相贺。公自此归苕泉旧庐。杜门屏居。惟潜心经传。然闻朝廷有善。则喜 …… (第 297H 页)
。 上命询大臣。皆言当更查。而会济恭居政府。推托不献议。公席藁其门。恳乞覆奏。终不听。公归语人曰。昔 闵老峰 之被谪。其子文孝公丐命于时相。今吾决知其不动念。所以为此者。亦欲尽在我之道耳。癸丑。 上推恩于逮事 (第 300H 页)
陵参奉。寻弃去。壬子。擢庭试丙科。明年春。荐为检阅。历待教。升奉教。每入侍。举止安详。记注精敏。丹岩 闵文忠公。
见而叹曰。真史才也。时 上入彼此调停之说。忠逆未分。贤邪杂进。章奏间语。有涉时讳者。 上辄留不下。公 (第 336L 页)
许以草记取 旨。庶几事有统摄。无道各异例之弊矣。昔在 显庙四年。改量京畿田。虽专委监司守令。而故相臣 闵鼎重,
故判书臣金始振为均田使。在京考察。 肃庙四十四年。改量三南田。亦以道臣为均田使。都事为从事官。而复设 (第 522H 页)
契金兰。登降肃歆。吾党斐然。斐然成章。春诵夏弦。 北宸凝想。中朝发叹。安得公来。贲我朝端。(右文忠公 老峰闵先生)
世之不显。文清之胄。文正之徒。文纯之友。亦我 (第 296L 页)
文忠。 丈人之行。视此渊源。孰之与方。英特之姿。践履斯笃。遂登 王朝。造言退牍。义理之界。阴阳之判。豪芥而差 (第 296L 页)
文忠。 丈人之行。视此渊源。孰之与方。英特之姿。践履斯笃。遂登 王朝。造言退牍。义理之界。阴阳之判。豪芥而差 (第 296L 页)
而仁者。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 大受
也。小人不可 (第 437L 页)
大受 而可小知也。曰君子有三畏。小人不知天命。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此指其位而言者。 (第 437L 页)
大受 而可小知也。曰君子有三畏。小人不知天命。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此指其位而言者。 (第 437L 页)
(大孚)疏论 仁祖庙号不称圣德。若夏侯胜黄霸。 上大痛。将论以不敬。公时在玉堂。上劄力救。又被谴诃。 闵老峰(鼎重)
抗疏救公。 上意为解。所与善者皆一时名流。惜乎。天不与龄。英年夭折。君子悼之。昔余见家状碑志。所为论 (第 367H 页)
疏论 仁祖庙号不称圣德。若夏侯胜黄霸。 上大痛。将论以不敬。公时在玉堂。上劄力救。又被谴诃。闵老峰 (鼎重) 抗疏救公。 上意为解。所与善者皆一时名流。惜乎。天不与龄。英年夭折。君子悼之。昔余见家状碑志。所为论 (第 367H 页)
疏论 仁祖庙号不称圣德。若夏侯胜黄霸。 上大痛。将论以不敬。公时在玉堂。上劄力救。又被谴诃。闵老峰 (鼎重) 抗疏救公。 上意为解。所与善者皆一时名流。惜乎。天不与龄。英年夭折。君子悼之。昔余见家状碑志。所为论 (第 367H 页)
遵守册以下。并详原篇。
诸路量田考
本朝太宗元年量田。〇二年。命停东西两界量田。〇五年。命改量忠清,庆尚道田。分遣敬差官四十五人。以量之。(是年。命改量六道田。得剩田三十馀万结。)〇十一年。分遣朝士于东西北面。量田。〇十三年。量济州田。
世宗十一年。忠清,庆尚二道。分遣敬差官。量田。〇二十七年。安山郡量田。〇三十年。命改定八道田品。以大臣为观察使。差敬差官七十馀员。先试全罗道。
世祖八年。量田。〇二十三年。京畿,忠清道量田。〇二十四年。庆尚,全罗道量田。
燕山初年。全罗道量田。
中宗十七年。江原道量田。〇十八年。全罗道量田。
宣祖三十七年。京畿,黄海,江原,平安,咸镜等五道量田。
光海四年。分遣均田使。量田诸道。
仁祖十二年。改量三南田。
显宗四年。改量京畿田。左右道各出量田使一人。 闵鼎重, 金始振。〇十年。忠清道公州等二十邑。黄海道黄州等四邑量田。
肃宗二十七年。黄海道康翎,瓮津,殷栗等三 (第 167H 页)
诸路量田考
本朝太宗元年量田。〇二年。命停东西两界量田。〇五年。命改量忠清,庆尚道田。分遣敬差官四十五人。以量之。(是年。命改量六道田。得剩田三十馀万结。)〇十一年。分遣朝士于东西北面。量田。〇十三年。量济州田。
世宗十一年。忠清,庆尚二道。分遣敬差官。量田。〇二十七年。安山郡量田。〇三十年。命改定八道田品。以大臣为观察使。差敬差官七十馀员。先试全罗道。
世祖八年。量田。〇二十三年。京畿,忠清道量田。〇二十四年。庆尚,全罗道量田。
燕山初年。全罗道量田。
中宗十七年。江原道量田。〇十八年。全罗道量田。
宣祖三十七年。京畿,黄海,江原,平安,咸镜等五道量田。
光海四年。分遣均田使。量田诸道。
仁祖十二年。改量三南田。
显宗四年。改量京畿田。左右道各出量田使一人。 闵鼎重, 金始振。〇十年。忠清道公州等二十邑。黄海道黄州等四邑量田。
肃宗二十七年。黄海道康翎,瓮津,殷栗等三 (第 167H 页)
又曰。正田赋米豆杂物。以为各其营邑公需。安边府则通正续田。均出赋役。〇备局要览曰。 显宗癸卯。北关行详定法。从 观察使闵鼎重
之言也。〇臣谨按。北关之详定法。亦于法典。略无所著。不可不补入也。 (第 227H 页)
宗三年。命饥民遗弃儿。为人收养者。永给其人。申明旧法〇显宗三年春正月。谕令中外。收养遗弃儿。从大司谏 闵鼎重
之言也。〇显宗十二年夏四月。立收养遗弃儿法。凡人取路傍遗弃儿者。呈汉城府。受公文。任其为子为奴。〇肃 (第 361L 页)
作粟)。谁肯从之。卞尔昌系是译官。加设佥知。未为不可。而李德龙者。乃老除军士也。赏给同知帖滥矣。左相 闵鼎重
曰。李德龙果是军士。则父母及妻。并许封赠。诚为滥越。只给同知帖。而不许封赠。则似有差等矣。右相金锡冑 (第 589L 页)
国史。 肃宗七年。京城民九岁儿俊杰。与邻居十一岁儿虎良斗。虎良被驱伤。三日而死。刑曹请刑讯取服。 上教曰。杀人者死。三尺虽曰至严。年才九岁。特一蒙无知识之稚儿。古人所谓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者。正指如此者也。断以一罪。实涉矜恻。议于大臣。 左议政闵鼎重。
判中枢府事郑知和以为圣教至当。遂命减死定配。〇案大典通编。既有小儿年未十岁。分拣十岁以上减等之文。则 (第 16H 页)
于诸大臣。右议政金锡冑。主尚运议。以为穷僻之地。实难募民。又难接待官员。请先置二佥使。观势加设为可。 左议政闵鼎重。
主九万议以为不可不仍设四镇。领议政金寿恒及原任金寿兴。从锡冑言。以先设二镇为便。命设茂昌、慈城二镇。 (第 338H 页)
已处。或引用元阳祭录。以显辟题主。然先辈亦多不取。以尤,春两先正之论言之。尤翁前后有三说。答宋基厚及 闵老峰
之问。以支摄与女主。皆为不便。于金昌锡之问。以支摄答之。同春答迂斋之问。以为显辟之说。出于千万不得已 (第 11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