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時令類
法制類
史評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農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本緣部類
般若部類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宝等大败死者万馀人宝遂降安而延岑收散卒走宝/乃密使人谓岑曰子努力还战吾当于内反之表里合)
(势 可大 破也岑即还挑战安等空营击之宝从后悉拔/赤眉旌帜更立已丨丨安等战疲还营见旗帜皆白大)
(惊乱走自投川谷 (第 42a 页)
(势 可大 破也岑即还挑战安等空营击之宝从后悉拔/赤眉旌帜更立已丨丨安等战疲还营见旗帜皆白大)
(惊乱走自投川谷 (第 42a 页)
书苑菁华所载已录于前作十二章并序而
是编作十章不同也盖此论自是一篇后人
分章故或为十或为十二而语句错乱详略
亦各不同今并存之以俟博雅者之去取其
序但删同学张伯英以下四句馀则相同故
不重录
一曰凡欲书时先乾研墨安笔水中研墨须调不得生
用生用则浸浔漫涩点笔之法只 可大 如菽麦也不宜 (第 8a 页)
是编作十章不同也盖此论自是一篇后人
分章故或为十或为十二而语句错乱详略
亦各不同今并存之以俟博雅者之去取其
序但删同学张伯英以下四句馀则相同故
不重录
一曰凡欲书时先乾研墨安笔水中研墨须调不得生
用生用则浸浔漫涩点笔之法只 可大 如菽麦也不宜 (第 8a 页)
目中有火(元史莽吉苏传幼有奇质年十五尽通本国书/太祖闻之召至阙下一见大悦曰此儿丨丨丨)
(丨它日 可大 用) 锥末倒眦(列子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丨丨丨丨而不) (第 42a 页)
(丨它日 可大 用) 锥末倒眦(列子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丨丨丨丨而不) (第 42a 页)
甘草(二两/炙) 乾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 可大 附子一枚乾姜三两
(方/解)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厥逆也君
以甘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 (第 18a 页)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强人 可大 附子一枚乾姜三两
(方/解)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厥逆也君
以甘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 (第 18a 页)
辟而得不竞不絿不刚不柔之道者也夫天之视
听即民之视听文武德备而民安则阴阳和风雨
时宇内清宁灾沴不作所谓天地位也燕及皇天
治之 可大 者如此由是贻谋式谷谟烈显承延及
子孙丕基永固文武之道永永勿替矣克昌厥后
治之可久者如此秉聪明 (第 41b 页)
听即民之视听文武德备而民安则阴阳和风雨
时宇内清宁灾沴不作所谓天地位也燕及皇天
治之 可大 者如此由是贻谋式谷谟烈显承延及
子孙丕基永固文武之道永永勿替矣克昌厥后
治之可久者如此秉聪明 (第 41b 页)
受官(决不可/开事例)仍登计全活之数定为等则以凭黜陟即
抚按守巡贤否亦以是稽之得旨下部行之 冯应京 寔用编载张朝瑞保甲法曰弭盗救荒莫良于
保甲二者相须并行方克成功盖保甲为弭盗而设是
以治之之道编之也民 (第 11a 页)
抚按守巡贤否亦以是稽之得旨下部行之 冯应京 寔用编载张朝瑞保甲法曰弭盗救荒莫良于
保甲二者相须并行方克成功盖保甲为弭盗而设是
以治之之道编之也民 (第 11a 页)
革之谨之至也)如二之才德当进行其道则
吉而无咎也不进则失可为之时为有咎也(此系为得/时乘势而)
(道 可大 行/者言之) 鼎之有实乃人之有才业也当慎所趋向
不慎所往则亦陷于非义故曰鼎有实慎所之也(陷一/作蹈) (第 8a 页)
吉而无咎也不进则失可为之时为有咎也(此系为得/时乘势而)
(道 可大 行/者言之) 鼎之有实乃人之有才业也当慎所趋向
不慎所往则亦陷于非义故曰鼎有实慎所之也(陷一/作蹈) (第 8a 页)
汤研墨胶笔不蠹不燥又曰生毫笔成饭甑蒸出悬水
瓮数月乃可用山谷用椒檗煎汤磨松煤染笔乾后收
贮或以靛染之 冯应京 曰洗笔宜热水
辨砚 砚谱青州红丝第一柳公权用之其实端第一
次歙次临洮驼矶庐山常山不及也熟铁砚重倭漆查 (第 3a 页)
瓮数月乃可用山谷用椒檗煎汤磨松煤染笔乾后收
贮或以靛染之 冯应京 曰洗笔宜热水
辨砚 砚谱青州红丝第一柳公权用之其实端第一
次歙次临洮驼矶庐山常山不及也熟铁砚重倭漆查 (第 3a 页)
果除壁虱或用羌活槐
花天仙藤末或加桐花木鳖苦楝菖蒲海金沙烧之潜
草曰雄黄麝香巴豆夜明砂驼粪烟杀壁虱验 冯应京
言烧白马蹄牛角鳗骨验烧鳖甲麻叶荆叶砒雄黄松
香去蚊按烧萍去蚊而烂衣然䌷衣烂布衣不烂鳗骨
最杀虫烧太臭 (第 16b 页)
花天仙藤末或加桐花木鳖苦楝菖蒲海金沙烧之潜
草曰雄黄麝香巴豆夜明砂驼粪烟杀壁虱验 冯应京
言烧白马蹄牛角鳗骨验烧鳖甲麻叶荆叶砒雄黄松
香去蚊按烧萍去蚊而烂衣然䌷衣烂布衣不烂鳗骨
最杀虫烧太臭 (第 16b 页)
睦亲章第二十
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家国之通义也君子因
睦以合族厚骨肉广枝叶山川设险非亲弗居情虽不
同无绝其爱亲者乃不失其为亲焉(九族自高祖至玄/孙之亲也动得所)
(求静得所安出向期戒子书君子因睦以合族出礼坊/记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能尽睦亲之道而至于九族俱和以之动动则有功有/功则 可大 故得所求以之静静则无事无事则可久故)
(得所安盖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岂非家国之通义乎君/子因睦亲之道以合 (第 27b 页)
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家国之通义也君子因
睦以合族厚骨肉广枝叶山川设险非亲弗居情虽不
同无绝其爱亲者乃不失其为亲焉(九族自高祖至玄/孙之亲也动得所)
(求静得所安出向期戒子书君子因睦以合族出礼坊/记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能尽睦亲之道而至于九族俱和以之动动则有功有/功则 可大 故得所求以之静静则无事无事则可久故)
(得所安盖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岂非家国之通义乎君/子因睦亲之道以合 (第 27b 页)